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 教師教育敘事范文 >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通用5篇)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2023-04-03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通用5篇)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 篇1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懷,也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回饋社會。然而,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來臨,現在的孩子們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寵愛下長大。他們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的,他們習慣了"索取",習慣了"接受",卻對"付出"與"回饋"漠不關心。甚至稍有不如意,便大發脾氣。面對這些普遍現象的現實,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得不深思:今天的孩子怎么了?為什么在我們物質生活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的孩子們卻越來越麻木、越來越不懂事?是得到的愛太少?還是給予的愛太多?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他們養成感恩父母的意識,從而進一步感恩社會,只有讓學生學會感恩,才能消減教育的阻力。為此我在班內進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動,收效顯著。

  一、提高認識,激發情感

  1、每周布置一篇《感恩日記》,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選取感人的事例,給大家朗讀,并讓其他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想法或列舉自己身邊的感人事跡。看了學生們的日記,我非常欣慰,孩子們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愛和感恩。如在張華為的日記《媽媽的手》中這樣寫道:今天是周末,又是我寫感恩日記的時間了,我想寫一寫我的媽媽,寫寫媽媽的手。記得上幼兒園小時候,我總愛跟著媽媽,她走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那時候媽媽的手柔軟而瑩潤,她總是緊緊地攥著我的小手,生怕我會走丟。我也特別依戀媽媽的手,因為那是我兒時的天堂,我總能從她的手里拿走我想要的一切。

  漸漸的我長大了,自以為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熟了,對媽媽少了那份依賴。很少與她交談,即使她主動找我,我也只是愛理不理。老師提醒我們觀察一下媽媽的手。我借幫媽媽洗碗的機會,摸了一下,呀,真粗糙,我不禁拿起了媽媽的手,指肚早已老繭累累(媽媽常年在田間勞作),手背黑黑的,皮膚松弛。天啊,這是小時候牽我的手嗎?原來我十幾年的成長,讓我的媽媽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我當即向媽媽保證,今后的碗都由我來刷吧,媽媽你多歇一歇吧。媽媽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高興的合不攏嘴。看了學生們的日記,我非常欣慰,孩子們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愛和感恩。

  2、多途徑宣傳。利用板報、廣播刊登、選播一些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言、歌曲和美文,歌頌父母之愛,傳播感恩情懷。如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感恩的心》、散文詩《感恩樹》、《學會感恩》還有一些學生習作等,在學生中間反響很大。

  3、利用"父親節"、"母親節"實施感恩計劃。利用課余時間為同學們講父親節、母親節的來歷。為學生布置一些親情作業(如為父母親洗腳、梳頭;給父母制作一張親情卡片等)。鼓勵學生制定自己的親情計劃,比一比看誰的計劃有新意。

  下面是來自我們班谷有橋的感恩計劃:

  母親節就要來到了,我要啟動一個特別的計劃來感謝我的母親。

  (1)清早,為父母去買早點,我會把一切都準備好,給他們這個驚喜。

  (2)為父母寫一封感謝信。肯定他們的付出,告訴他們我有天下最好的爸爸和媽媽。我也要他們相信,他們的兒子也是最棒的。我把感謝信藏好,等到中午時,打電話回家讓媽媽找到這份特別的禮物。(我相信媽媽一定會感動得流淚。)

  (3)晚上回家幫媽媽洗碗,收拾餐具。并且睡覺前幫媽媽洗腳。我會告訴她,等她老的時候兒子會每天給她這樣洗。

  通過以上教育途徑,使學生們充分認識父母勞動的艱辛和付出,體會父母對于自己的重要性并學會感恩。并且為下一步主題班會的舉行積累材料。

  二、主題班會、專題升華

  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加深學生對感恩的認識,并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情感。為此我們舉辦名為"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具體環節如下:

  1、出示典型圖片和典型事例引出父愛母愛。

  2、"說出你的故事,分享你的感動"引導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感悟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的愛。在此環節,大多數學生都能主動發言,列舉自己身邊的故事。當學生講述的時候,有的淚濕眼眶,有的泣不成聲,說著如此,聽者也獨自伏案啜泣。在學生的娓娓講述中,聽者與講述者達到了共鳴。

  3出示美文,細數愛。從一個人的出生到長大成人,我們從父母身上得到多少?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每個人讀到了自己的成長、讀到了自己的幼稚;同時也讀到了父母的付出與衰老。

  4、愛的回報。引導學生感恩父母。學生以承諾書的形式,向父母、老師表達自己的覺心與行動。在這個環節同學們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眼含熱淚表達了自己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決心。

  5、感恩情懷。集體朗誦"感恩情懷"。教師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感恩,認識感恩。

  三、收獲

  在一次次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們學會了體量別人,學會了施恩于他人,學會了感恩于他人。孩子們的改變,使我體會到感恩教育的成果。

  家長的反饋:

  一個母親說:那天中午,我收到一個電話,原來是我的兒子讓我打開抽屜,去讀一封信。上面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收',打開一看,是孩子寫給我們的感謝信,這是孩子第一次給我們寫信。信中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付出了那么多,以前我從不知道回報,還時常大發脾氣惹你們生氣,請你們原諒我。現在兒子已經長大了,現在我已深深地體會你們的艱辛,我會加倍努力,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你們的負擔。我愛你們,你們是最棒的。看了孩子的信,作為媽媽的我,真的控制不住了。

  ......

  聽著家長們的反饋,目睹著孩子們可喜的變化。我為自己的德育教育活動感到很驕傲,我將繼續努力,同時我也意識到: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我們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感念祖國之恩,感念自然之恩,感念社會之恩,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豐滿的教育,才是"刻骨銘心"的教育。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 篇2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懷,也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回饋社會。然而,隨著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他們養成感恩父母的意識,從而進一步感恩社會,只有讓學生學會感恩,才能消減教育的阻力。為此我在班內進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動,收效顯著。

  一、提高認識,激發情感

  1、每周布置一篇《感恩日記》,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選取感人的事例,給大家朗讀,并讓其他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想法或列舉自己身邊的感人事跡。看了學生們的日記,我非常欣慰,孩子們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愛和感恩。如在張華為的日記《媽媽的手》中這樣寫道:今天是周末,又是我寫感恩日記的時間了,我想寫一寫我的媽媽,寫寫媽媽的手。記得上幼兒園小時候,我總愛跟著媽媽,她走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那時候媽媽的手柔軟而瑩潤,她總是緊緊地攥著我的小手,生怕我會走丟。我也特別依戀媽媽的手,因為那是我兒時的天堂,我總能從她的手里拿走我想要的一切。

  漸漸的我長大了,自以為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熟了,對媽媽少了那份依賴。很少與她交談,即使她主動找我,我也只是愛理不理。老師提醒我們觀察一下媽媽的手。我借幫媽媽洗碗的機會,摸了一下,呀,真粗糙,我不禁拿起了媽媽的手,指肚早已老繭累累(媽媽常年在田間勞作),手背黑黑的,皮膚松弛。天啊,這是小時候牽我的手嗎?原來我十幾年的成長,讓我的媽媽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我當即向媽媽保證,今后的碗都由我來刷吧,媽媽你多歇一歇吧。媽媽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高興的合不攏嘴。

  看了學生們的日記,我非常欣慰,孩子們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愛和感恩。

  2、多途徑宣傳。利用板報、廣播刊登、選播一些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言、歌曲和美文,歌頌父母之愛,傳播感恩情懷。如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感恩的心》、散文詩《感恩樹》、《學會感恩》還有一些學生習作等,在學生中間反響很大。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 篇3

  背景: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感恩意識淡薄、玩世不恭、只圖享受、不會做人,漠視父母和老師的關愛,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環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饋他人和社會。他們對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憂少;對老師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對同學關心少,考慮自己多;對社會抱怨多,客觀分析少……這些現象,導致孩子們“感恩”意識嚴重缺失。

  做法:針對大部分學生類似以上不良的行為習慣,我在班里進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過相應的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的人文關懷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靈魂喚醒靈魂的人性教育,以德報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們的道德是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部分構成的,因此,在實施感受恩教育過程中,我通過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一、認知層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題班會中)

  周一班會,我與班委成員組織設計了一次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以“學會感恩、與愛同行“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個活動過程由甲乙兩個主持人引領全體學生完成。班會的第一個內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氣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帥同學家庭貧困,開學之初,母親為了給他湊夠學費,累的暈倒在地,當王帥滿懷不舍離家時,母親把手心里攥皺了的幾毛錢也遞給了她,囑咐他在學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體……未等講完,全體學生隨著王帥的泣不成聲淚流滿面。接下來的歌曲欣賞《懂你》、配樂詩朗誦《媽媽,我的親娘》、說給父母的心里話等環節,每個學生都表現得身心投入。感受著如泣如訴的《白發親娘》,主持人用顫抖的聲音宣布著活動的尾聲:生活中,感恩無邊,一句話語、一個行動、一點情懷,都能表達和解釋感謝的真諦;感恩無痕,一份努力、一點進步都能傳達一份真情與心愿。學會感恩吧!讓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關懷,充滿真情,充滿愛心,充滿溫馨!

  從學生們的表現可以看出,精心設計的這個班會提高了學生對感恩的認識,達到了提高感恩意識的目的。

  二、情感層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長反思之中)

  學生通過反思成長的歷程,寫感恩日記,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發學生的報恩意識。還通過學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愛的奉獻》、《父親》、《懂你》等歌曲,教育學生在得到愛的同時,還要學會去回報愛,給予愛,并感受生命因為有愛而美好,生活因為有愛而幸福。

  學生的感恩日記里,記滿了對同學、老師、父母的感激與愛。有的學生寫到:通過感恩,我懂得了寬容。當我生病時,是我的同學端來了熱水,遞來了藥片,送來了溫暖,我不應該時常記恨他們的一時疏忽與過錯;還有的學生寫到:老師,您對我們嚴愛有加,讓我們知道如何做人,您的愛是細微的。寫給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勝數,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實感人。

  三、實踐層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我囑咐他們在家懂事孝順,幫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給長輩洗發洗腳、剪指甲,觀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寫出觀后感。我還聯系部分

  家長,要他們配合我的工作,多給孩子創造報恩機會,在生活中盡量創設一種有利于孩子發生感恩行為的環境。通過這些工作來激發學生將感恩意識和感恩沖動轉化為報恩乃至施恩的行為。

  學生把他們的收獲寫成了日記,交了來與我共享幸福與喜悅。有的說,回家后幫爸爸、媽媽還有奶奶洗了一次腳,還幫他們剪了指甲,奶奶都感動的流淚了;有的說,幫媽媽洗衣、做飯、打掃屋子后,媽媽一個勁的夸她真的長大了。還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說,學校里有這么好的老師,有這么好的同學,你一定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與同學親如姐妹……

  這個層次的教育迎來了學生心靈的震憾、生命的感動和情感的回報,感恩的種子由此在他們內心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效果評析:

  1.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教育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這樣快樂和幸福,離不開父母、老師、同學、親朋的幫助,激勵他們用一顆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惡習,用行動來回饋恩人。

  2.經過幾個月的教育實踐后,家長們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變懂事了,能干了,勤奮了,會體貼父母了,能幫助家長做家務了,發現他們的孩子真的長大了。

  3.此次活動不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會各界意識到,這樣的德育活動會使孩子受益一生,應大力推廣。這就要求我們的思想教育,包括學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要通過多開展一些有意義有實效的活動來教育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這樣的教育才是更加豐滿的,這樣的教育才是“刻骨銘心”的。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 篇4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知恩圖報”一直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自古以來,人類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續。然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長輩的呵護、父母的溺愛,使他們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還有不少的學生令人遺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們身邊,這些現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飯時最好的菜他一人獨享;電視遙控器他一人主宰;一點兒不如意就大吵大鬧,或時不時給父母臉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為了把中華民族感恩的傳統美德一直延續下去;也為了喚回學生回報愛心的良知,重新構筑健全的人格,激發學生愛的情感。所以,我設計了《學會感恩》這節課。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感恩,能夠體會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喚醒孩子們麻木的心靈,感受親情的溫暖,培養感恩意識。

  2、引導學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的學習中,認識到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3、通過體驗活動激發學生情感升華,學會感恩,以充滿愛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二、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滲透話題。

  上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人同時去見上帝,問上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見兩人饑餓難忍,就給他們一人一份食物。一個人接過食物,甚是感激,連聲說:“謝謝,謝謝!”而另一個人接過食物,卻無動于衷,好像別人就應該給他似的。于是,上帝讓那個說“謝謝”的人進了天堂,另一個人則拒之門外。被拒之門外的人很是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說句‘謝謝’嗎?”上帝說:“不是忘了,沒有感恩的心,就不可能說出謝謝的話;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愛別人且也得不到別人的愛”那個人還是不服:“那少說一句‘謝謝’差別也不能這么大呀?”上帝說:“這沒有辦法,因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鋪成的,上天堂的門也只能用感恩的心才能打開。”講完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上帝為什么讓那個說‘謝謝’的人進了天堂,另一個人則拒之門外呢?”這正是這節課要討論的要點,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懂得: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感恩的理解,初步了解感恩就是感謝別人給予你的恩情。

  (二)傾訴心聲,感受親情: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應該感恩的人莫過于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礎,只有愛父母,才會愛老師、愛學校、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格。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父母作為切入點,找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圖片(出示)這些圖片是孩子們生活的縮影,可以幫助他們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憶一下過去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學生一邊看,我一邊敘述:“同學們,是媽媽冒著生命的危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從我們呱呱墜地到啞啞學語,又到上學讀書,這期間少不了風風雨雨、磕磕碰碰,同學們在這漫長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啊!父母是一把屎一把尿的養大你,想想生日時父母的祝福,想想生活中父母的關懷,回憶一下和爸爸在一起的歡樂時刻,想想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再回憶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時刻。此時此刻你最想對父母說些什么呢?”課堂上,我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說出他們的心聲,在感知、傾訴、明理之后,再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進行反思、檢查、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用實際行動關愛父母。

  (三)感悟親情,學會感恩:

  教學中,我們經常運用正面事例來教育和引導學生,但是,反面事例運用好了更能給學生以警戒和啟迪。所以這個環節,我從生活中選取了一個典型的反面事例(白板顯示)。學生的情緒很容易激動,看了這則報道,可能會說出一些偏激的話,“小良真是太沒良心了!我真想揍他一頓!”面對這些情緒化的孩子我會及時引導他們:“小良確實太讓人生氣了,但是我們揍他一頓能解決問題嗎?假如小良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怎么說?”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理智地面對現實,學會冷靜地處理問題,幫助小良改過自新,從小良身上汲取教訓。然后,我再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小良,你會怎么做呢?”讓學生在角色轉換中,體會到父母心靈深處對自己的期望,感悟親情,從而學會感恩。

  接下來我準備了一個親情小測試(白板顯示),讓學生從這個小測試中懂得做子女的不僅要接受來自父母的愛,更應該懂得回報父母的愛。我及時捕捉教育時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請閉上眼睛想像,假如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為父母做些什么呢?”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用

  (四)創設情境,體驗親情:

  課堂上,無論多么精彩、多么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學生親身的體驗,只有體驗才會讓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感悟。所以,我設計了這個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先讓同學們選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然后閉上眼睛,想像此刻我們正坐在一架寬敞明亮的飛機里,耳邊回響著美妙的音樂,望著窗外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飛機下方是一片汪洋大海,景色是那么迷人,空氣是那么清新,心情是那么的愉快,我們陶醉其中。突然,飛機劇烈的抖動,甚至還發出刺耳的鳴叫,這時,揚聲器里傳來機長的聲音:“各位乘客請注意!飛機發生故障無法排除,五分鐘之后將墜入大海,請在五分鐘之內寫下您最后的遺言!”遇到這樣突如起來的事件,也許會有同學大哭起來,也許會有同學不愿接受這個現實,我會這樣引導他們:“同學們,我知道你們不愿意離開你們的父母,但你們必須接受現實,只有五分鐘的時間,此刻,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呢?把它寫下來吧”也許他們會寫出平時想說卻沒有對父母說出的心理話;也許會寫出自己以前的任性不懂事;也許他們想再聽聽媽媽的嘮叨,看看爸爸嚴厲的目光,此刻,他們會感到媽媽的嘮叨聲是那么動聽,父親嚴厲的目光是那么親切„„寫完后,我這樣引導:“同學們,飛機將要墜入大海了,如果你想讓父母聽到你的心聲就大聲的念出來了吧!”學生念完后可能已經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我再次引導:“同學們,飛機就要墜入大海了,讓我們一起大聲喊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通過“寫遺言-念遺言” 使學生的情緒得到了很好的宣泄,這樣既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增強學生的心靈體驗,從而有助于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去調整自己的某些觀念,進而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我相信孩子們經歷了這樣一次“生死離別”之后,對感恩會有更深的體會,相信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對父母會多一份的理解和關懷,做一個懂父母愛父母的人。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為了引導學生把感恩父母拓展到感恩更多的人和物上,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應該感恩的太多了,除了我們的父母還有教我們知識的老師,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以及賜予我們萬物的大自然等等。同學們,如果你對他們有感恩之心,感激之請,就盡快的表達出來吧!”(白板顯示)我感謝—(老師、同學、社會、大自然„„)我相信學生們興致一定會很高,一定會說出很多感謝的話。他們可能會感謝老師給予他們知識,感謝同學給予他們幫助,會感謝陽光給予他們溫暖,感謝醫生給予他們健康„„這時,孩子們每一句感謝的話,都是一顆顆純真的心,我相信一顆顆感恩的種子已經悄悄地播種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而且將生根、發芽。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圍所有的人。感恩傷害你的人,是他們磨

  練了你的意志。感恩鼓勵你的人,是他們讓你信心十足。感恩授予你知識的人,是他們照亮了你前進的道路。感恩哺育你的人,是他們讓你豐衣足食。感恩幫助你的人,是他們給了你再生的希望。感恩嘲笑你的人,是他們激發了你的自尊。通過配樂朗誦創設情景,烘托氣氛,激發了學生讀詩的熱情,目的是引導學生做一個胸懷寬廣的人,這樣才能對社會對他人長存感恩之情。

  精彩的結束語不僅僅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升華,更是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與啟迪。所以,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這樣做并不難,只要我們有這份心,我們終會發現,如果有一顆感恩的心,生活便會在我們的眼里變得越來越美好!”下面請大家起立和老師一起唱《感恩的心》這首歌曲,請大家用歌聲用歌聲來唱出感激之情,使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情感得到升華,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 篇5

  感恩常在,感動常在

  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讓學生對社會對環境及周圍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從而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

  一、問題行為表現:

  博文同學個性鮮明,從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他的舉止行為與眾不同,與同學的關系也不是很融洽,經常發生矛盾,解決問題常常是使用武力。上課經常搞小動作,坐姿永遠是懶洋洋地攤在座位上,隨意說話,影響老師講課。而且在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時,也常表現出一幅桀驁不馴的樣子。對他的種種表現,我曾給予嚴厲的批評,但效果不是很好。

  記得一次上課正上到激情澎湃處,咦,那邊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來就是他,我頓時火冒三丈我昨天剛剛跟他交流過,本想他在表現上會有一個哪怕是短暫的改變,而現在,他竟睡意朦朧!我努力壓抑自己的怒火,冷靜下來,放下音調,緩和語氣,盡可能平等地用心靈去對話。可他竟然仍是吊兒郎當地站在那里,靠著椅子一言不發。回到辦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里,內心卻如翻江倒海。

  還有一次,他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與同學發生了沖突,動起手來, 當問起他打架的原因時,竟然強詞奪理。我氣憤地問:“暴力能解決問題嗎?”他竟然理所當然地說:“當然。這樣同學才會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為原因剖析:

  通過對博文的觀察我也發現他的個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他執拗、任性、自大,這些心理障礙直接損害了他本應和諧的人際關系,損傷了他與同學間的友誼,使得他在班集體中漸漸失去了朋友。

  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也發現他的家庭環境很好,父母對他管教很嚴,但是只重視對他的成績的管理約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質上比較放任。父親經常出差在外,他經常與母親獨自在家,母親對于孩子過于溺愛造成了他過于乖張的性格。他在母親的百般呵護,悉心照料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他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的,連他自己也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他習慣了索取,習慣了“說一不二”,即使父母親再苦再累也必須滿足他們自己的要求,而他們卻從不懂得去為父母親做些什么,分擔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發脾氣,缺乏感恩之心。漸漸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獨尊,恃寵而驕的性格。

  博文雖然知識積累已經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識淡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弱化,他對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憂少;對老師挑剔多,尊重理解少;關心同學少,對自己考慮多……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內容就是感恩教育。作為班主任,我會努力把“感恩教育”作為教育他的切入點,對他實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讓他從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人的開始,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當報涌泉”的情感在該生心目中生根、開花、結果。并以此增強他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

  素質。當然博文并不是一個特例,他代表著現代孩子們的共性,新時代的孩子們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輔導策略:

  (一)、積極開展宣傳動員,營造班級感恩濃烈氛圍,讓學生感受愛

  首先,為使感恩教育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組織全體學生學習有關公民道德的相關材料,充分認識培養學生自身感恩意識的重要意義。再結合實際,制訂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目標,落實任務。

  其次,為營造濃烈的教育氛圍,通過板報、宣傳欄等,用活潑的版面、立意鮮明的內容,刊出本班、身邊的、社會上的有關“感恩”的個案,使學生親眼目睹“感恩”的形象,體會感恩并不遙遠,就在身邊。向學生積極宣傳感恩活動的意義,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教學生唱《感恩的心》、《燭光里的媽媽》、《五星紅旗》等感恩歌曲,讓學生浸潤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還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偉人(如岳飛、朱德等)給學生做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再次,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歷史上流傳著許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體現。可以通過誦讀《弟子規 三字經 千字文》等經典,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且教育學生從愛父母做起,學會做人。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關于感恩教育的好書,如《英雄女孩》、《冠軍媽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故事》等等。讀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寫關于感恩的讀后感

  相信在這樣充滿感恩的濃烈氛圍中,一定會讓博文感受到愛,也會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愛。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愛

  要讓豐富的感性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必須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萌發真情。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深化和推進感恩教育。營造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充分接受感恩意識的熏陶,逐步培養和形成感恩思維和習慣。

  對于博文讓他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從計劃到策劃到執行,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愛。

  三、促進家校互動,引導自覺行為,讓學生回報愛

  感恩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并促進三者之間的有效整合。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舉辦家長學校等活動形式,讓家長理解當前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密切配合學校開展此項活動,努力形成齊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動中,引導家長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過度呵護自己的孩子,超越愛的邊界,剝奪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和表達感恩的機會。同時,要求家長善于將感恩教育與教師節、重陽節、勞動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慶活動結合起來。如: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提醒孩子給老師送一張自制的小賀卡,說聲:“老師辛苦了!”;在重陽節來臨時,讓孩子為爺爺奶奶送上一份小禮物等,將感恩教育于細微之處。相信在于家長的不斷配合之下,肯定能讓博文具有一顆感恩之心,越來越懂得愛,能夠回報他人愛。

關于感恩的教育案例(通用5篇) 相關內容:
  • 小學法制教育故事(精選18篇)

    交通安全是我們常常談起來的一個話題,無論做什么事情,交通安全都是最重要的。交通事故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它就像顆威力十足的炸彈,一時大意,這顆埋伏在我們生活中的炸彈就會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

  • 2023高中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有人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的確,不學習不進步實際上就是一種退步。成為一名教師已經一年了,經驗增長了一些,但銳氣與進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時甚至覺得浸在一堆堆的作業、備課本中都喘不過...

  • 小學作文教學教育敘事(精選29篇)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

  • 小學法制教育演講稿(通用10篇)

    同學們: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小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常識,應當具備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質,應當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等。各方面應注意和應了解的問題:一、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守法。...

  • 小學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稿范文(通用5篇)

    人們都說,小學是人生的基礎,那么,班主任就是奠基人。我們在一個個細節中培養習慣,在一聲聲教誨中點化思想,在一件件瑣事中引領成長。沒有催人淚下的事跡可供效仿,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值得宣揚,但我們是在用人格魅力感染教化,用一言...

  • 2023學年初中班主任工作反思(精選28篇)

    隨著20xx年中考的結束,20xx級5班的62位學生帶著各自的夢想,即將進入各自不同的學校學習,我三年一屆的班主任工作也隨之結束了。和學生朝夕相處三年,一旦分別,忽然有種如釋重負、悵然若失的感覺!回顧這三年自然有很多感觸,特別是對班...

  • 班主任講教育故事演講稿(通用29篇)

    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稿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敘述的故事是《愛是教育的靈魂》教育家巴特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除。...

  • 古代廉潔教育案例(通用3篇)

    沂蒙革命先烈廉潔故事趙博(1941年11月13日犧牲,終年35歲)趙博同志曾任魯南區黨委書記兼魯南軍區政委。他始終把自己看作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從不搞特殊化。...

  • 教育敘事范文十篇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改變它的寬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經為自己的工作而困惑著,苦惱過。但是就在最近這段時間,由于讓我教幼兒班的英語,讓我突然間醒悟過來,其實生活不應該就是我們想象的這...

  • 教師教育敘事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昌图县| 兴和县| 左云县| 沙坪坝区| 和林格尔县| 鹿邑县| 额济纳旗| 宜兴市| 蚌埠市| 贺州市| 裕民县| 灯塔市| 休宁县| 开化县| 十堰市| 蓬安县| 绵阳市| 息烽县| 岗巴县| 都兰县| 霍城县| 宕昌县| 治多县| 广安市| 镇康县| 绥阳县| 京山县| 淮阳县| 临江市| 屏东县| 灯塔市| 达孜县| 湛江市| 宁化县| 五原县| 重庆市| 江门市| 伊金霍洛旗| 资中县|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