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陶行知教育故事(通用3篇)
經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篇1
撰聯談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堅強的民主戰士,同時也是一位人民教育家。他經常用對聯形式宣傳改革教育的思想主張。
,陶行知先生為了推行‚改革全國鄉村教育‛的主張,創辦了曉莊師范。3月15日舉行開學典禮那天,他為典禮會場撰寫了一副對聯:
和牛馬羊雞犬豕做朋友;
對稻粱菽麥稷棉下功夫。
這副對聯,表達了他一貫主張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改革宗旨。他不但這樣主張,而且身體力行,脫下長袍馬褂,穿上布衣草鞋,和師生一起開荒生產,挑糞種地,睡地鋪,住牛欄。在此期間,他還寫了兩副對聯:
從野人生活出發;
向極樂世界進軍。
這副對聯,通過形象的比喻,反映了他將求實精神與遠大目標結合起來的教學思想。另一副是他掛在自己辦公室的對聯: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字里行間,都閃耀著一位人民教育家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不謀私利,鞠躬盡瘁的高尚精神的光輝。
為了豐富農民業余學習生活,陶行知先生還在南京某農村辦了一個中心茶園,讓農民一邊喝茶,一邊聽書、講時事、放留聲機等。他還特地為茶園撰寫了三副對聯:
為農民教育之樞紐;
是鄉村社會的中心。
多謝你來幫助;
少了我也不行。
嘻嘻哈哈喝茶;
嘰嘰咕咕談心。
經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篇2
連環教學法
20xx年代,為了喚醒民眾,改良社會,挽救國家,陶行知以極大的熱情奔走于祖國的大江南北,宣傳、組織、提倡、推動了這個平民教育運動。當時推廣貧民教育,最初的困難就是沒有教材。陶行知自編了《平民千字課》。平民千字課編成后,陶行知拿它到北京、南京的平民學校中試用,結果很滿意。陶行知還把《平民千字課》拿到家里試用。當時家里辦了一個‚笑山讀書處‛。他家共7口人:母親、妻子、妹妹和桃紅、小桃、三桃3個兒子,母親已57歲,妻子和妹妹初通文字,桃紅8歲上學,小桃和三桃分別為5歲、4歲,沒到入學年齡。桃紅很喜歡這本書,里面有許多有趣的課文。桃紅每天都要把這本書拿來讀一會兒。有一天,在一邊玩的弟弟小桃也被哥哥讀的書吸引過來。他坐在哥哥身邊,跟哥哥讀書。哥哥讀一課,弟弟也跟著讀一課,哥哥讀完了一冊,弟弟也讀完了一冊。
母親操勞了大半生,沒有機會讀書,行知也送給母親一本《平民千字課》母親笑著對兒子說:‚我又不識字,你送我書做什么?行知說:‚教母親讀書啊!‛母親說:‚我都57歲了,還能讀書?‛老太太經過兒子的勸導,很快也捧起了《平民千字課》。行知又動員妹妹文美教母親識字,桃紅和小桃也不示弱,他們也成了祖母的小先生。有一天隨美國科學家推士來華進行教育考察的推士夫人到陶行知家做客,見到小桃教祖母讀《平民千字課》的情景,非常驚奇,她立即抓拍了一張祖孫同讀書的照片。
陶母讀了16天《平民千字課》的時候,陶行知正在張家口推廣平民教育。他便用16課中所學過的字給母親寫了一封信,母親居然能完全看懂。陶行知聽說后高興得不得了,他即興賦詩《慈母讀書圖》。更使他高興的是:從哥哥教弟弟、女兒教母親、孫子教祖母讀書這件
事上,發現了自己尋找了很久的開展平民教育的有效方法——連環教學法。
陶行知的連還教學法,使陶行知如獲至寶。他的朋友成了他推廣的對象。他這種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精神宣傳、推廣平民教育。他在給他妹妹陶文美的信中寫道:‚最近,我足跡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所到的地方。店里、家里、學校、旅館里、私塾里、甚至于和尚廟里,我都去勸平民教育,并且很有靈驗,很有樂趣。我過幾天還要到軍隊里、工廠里、清潔堂里、監獄里、去推廣平民教育。‛連車夫、傭人、廚師也不例外。
經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篇3
背著愛人游泳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這句話正是他為人類、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這所學校是陶行知創辦的成績最大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經費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這是對學生的愛,對學校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勞動人民的愛,對中華民族的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不僅愛人類,而且愛生物,反對把生物弄死來做標本,把生物學變成死物學,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推廣這樣的愛,可以教導人們不再互相殘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