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教育心得(通用5篇)
一年級家長教育心得 篇1
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好自己的子女是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學.都是人們談論的中心話題.父母們.祖輩們往往圍繞著某一個孩子來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這已是不足為奇的事了.
時代變了.生活環境優越了.加上計劃生育.一家只有一個孩子.誰不呵護.誰不疼愛呢?這也無形地讓孩子們產生了自我優越感.哪怕有些家長并不嬌慣孩子.但社會這種現象也會影響到他們.孩子們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根據這些現象分析.當今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娛樂的項目多了.對學習不敢興趣,生活的條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愛的人多了.聽不進相反意見等等.因此.教育與培養子女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在此.我簡單的談談我在這方面的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經驗與教訓.也給其它家長們一個參考資料.
一.相互溝通
教育和培養子女的問題不是很快就能說明白的.它需要一個相當艱難.復雜.漫長的階段.然后通過這個階段不斷地總結出經驗教訓.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只要你一直不斷努力.不斷的付出心血與代價.正確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它就會有好的結果產生.
我并沒有刻意把孩子培養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并沒有省略.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談心.不一定要談大道理.在這點上有的家長誤認為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就會有好的收效.其實未見得!孩子生下來天真無邪.高興的事就愛聽.不高興的事就會引起反感.甚至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這一點非常重要.我認為我的孩子如果喜歡我.貼近我甚至崇拜我了.這就獲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偶爾講點道理他聽不是不可以的.當然也不要得寸進尺.否則會全功盡棄.道理要講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棄.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許多問題讓家長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長一定要認真解答.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這時.隔閡開始產生.危機也就開始潛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參入一起.陪他玩.無論是玩什么游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過去我很少打球.為了達到目的.我經常和孩子一起打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等.小孩與大人打球畢竟有一定差距.因此.當他快要失去信心時我常故意放他一馬,但當他開始得意時我又毫不手軟地擊敗他.他至少可以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單純去滿足他的高興他會認為勝利得來很容易,反過來老是讓他失敗他會失去競爭意識.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小小球場與人生這個大[球場"的道理是一致的.簡而言之.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當然.大道理誰都會說.做起來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煩躁時也常顧不上了.
二.善于發現
教育與培養是彼此不能分割的兩個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興趣.我是一個很愛音樂的母親.很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和我一樣這么喜歡音樂.因此從他五歲時我就讓他開始彈鋼琴.在彈琴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他的長處.他具有與眾不同的音樂天賦.看來要著重,培養.首先不能讓他對鋼琴產生厭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廂情愿去強求他.所以當他不想彈琴的時候我并不批評他.只是找機會對他講述一些有關音樂的趣聞與故事.這時.[引導"應該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就馬上抓住不放.對他進行鼓勵與贊揚.雖說他彈鋼琴的進度非常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時間過長.最長達到半年以上.但他從來沒有產生過厭煩情緒.這也是一種成功.以后.他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樂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
關于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我沒少費心機.學鋼琴.打擊樂.羽毛球.包括語文.數學課外補習班等等.這些就省去不談罷了.
除了發現孩子的長處外.還要善于發現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膽小.不敢接觸人.特別是接觸老師.這是一個很致命的缺點.人的一生中主要是與人打交道.不然你就會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說一個人再有本領.如果不與人接觸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領.你也就成了廢品.因此我必須設法培養和鍛煉他.所有能鍛煉他的大小場合.我都盡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讓他去經受鍛煉.談到這個問題上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他們為我的孩子提供了不少機會.如[六一"兒童節的表演.班集體聯歡會表演.都沒少讓他參加.作為家長更是盡心盡力.為他借樂器.租車.搬東西.輔導等等.讓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雖然不能與其他膽大的孩子比.但比起過去來大有進步.
其次.孩子在做數學作業時顯示出了邏輯思維的不足.因此我在輔導的過程中反對死記硬背.強調過程的思維.哪怕結果是錯誤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確.思考問題首先要合乎邏輯.在小學的中.幾乎每個假期我都對他進行了這方面的誘導.同樣.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卻大有提高.
當然.培養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據他的自身條件.個性.愛好.正卻作出各重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就是它餓復雜性.
三.正確對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做家長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取得了成績應該表揚.犯了錯誤也應該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勵不批評是不行的.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我這里只說說具體事例僅供參考.
有一陣子.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a+.為了鼓勵他.我們不僅贊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他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中考試令人很不滿意.通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贊揚的還是要贊揚.但決不過分.
有一回我們無意發現他的作業本上有很多b.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么多的b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他作了一些解釋.盡管他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他本人怎樣認識.我覺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后必然會有好的成績.
可能有人認為我對孩子的要求太松.其實不然.關鍵時該嚴厲的還得嚴厲.有一次我打聽到他們課外補習班連續三次被取消了.他卻撒謊說去上課.其實是打球去了.這次我毫不客氣.回家后我大發脾氣.惡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打球并不是壞事.主要針對他的撒謊方式.他很少見我發脾氣.因此覺得自己的錯誤可能犯得很大.有點害怕.我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談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聽進去了.達那以后再也沒發現他犯類似的錯誤了.
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于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況而論.
四.尋找出路
提前給孩子指出將來的去向也會對孩子有一定幫助.讓孩子有一個奮斗目標.知道自己該怎么做.這方面我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經介紹過.孩子在音樂方面有特殊的天賦.因此必須把道理跟他說清楚.干別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長.你會失敗的.比方說你愛好體育.這我不反對.但當你打算從事體育職業時.會有什么結果你自己非常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從不反駁.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確的.這個目標是不會改變的.只是怎樣落實到行動上而已.
與普通的孩子相比起來.我的孩子每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天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時間練鋼琴.練打擊樂.學識譜.練視唱.聽音.記譜等等.雖說他感覺到壓太大.有時顯得很被動.但沒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松一點.其實我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嚴厲依然掛在嘴邊.最后只能在周末的兩天中適當作一點調劑.帶他參加一點他所喜愛的活動.這樣他也不會感到那么乏味了.
近兩年來.孩子在不影響學習成績的前提下.掌握了一定的一技之長.這是用他的勤奮換來的一技之長.換句話說.他是用現在的痛苦去換取將來的幸福.這個道理他早已明白.他曾經對別的孩子說:你現在少玩就是為了將來能夠多玩.他這種意識的形成.家長肯定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大人的行為確實會給子女造成極大影響.由此可見:教育與培養是我們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一年級家長教育心得 篇2
孩子剛剛踏進小學一年級,古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的一年級是很重要的,這時候的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這個頭決定著孩子以后走什么樣的道路,所以我覺得應該引起所有家長的重視!
孩子也已經上了兩個月的一年級了,在這兩個月里,我很有感觸,我想引用小樓寫的《牽著蝸牛去散步》里的一段文字來表達:“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得太慢。雖然它已經在盡力爬,但還是只挪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地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傷了,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上帝啊!為什么?要我帶一只蝸牛散步!但天上一片安靜。喔!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忽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地風這么溫柔。我聽到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地星斗多亮麗。咦?以前怎么沒有這些體會……我恍然大悟。原來,上帝叫蝸牛牽著我去散步!”。這段文字道出了孩子的心聲,也提醒了家長,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應該把他當成和孩子間快樂的親子互動。孩子就像一只蝸牛,他們跟成人的學習和認知能力不能相提并論,我們家長應該做的不是催他或唬他……,我們應該找出自己孩子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和老師多溝通,經常探討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適合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孩子在有限的接受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多的去學習知識,認識世界,懂得道理。
以上心得不足之處請老師指正,我一定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方案,改正孩子的不足。
愿辛勤的園丁們桃李滿天下!
一年級家長教育心得 篇3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在如今社會人口和家庭結構的現實情況下,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孩和一個小孩有二個以上長輩(有的小孩有六個以上的長輩),而且這種小孩成長的環境結構將逐漸成為今后社會發展的主導。所以每一個家庭里的孩子都寄托著太多長輩的厚望,從家庭的角度來說這一下子也感覺給了孩子更多的關心和壓力。
作為一個活潑的孩子來說,貪玩好動好奇是天性,這也是最純真的童年特質,但作為一個人來說每一個人都自身素質的提高。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時刻充當著“老師”的角色,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通過第一醫院徐繼梅醫生的講座,讓我掌握了一些親子溝通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給孩子布置任務,如何處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絕,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從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入手,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同樣要為人師表,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關于孩子成才的看法。通過學習,明確了要將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時代要求社會造就復合型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們就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單純追求高分、高學歷,而忽視孩子個性、意志、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教會孩子與不同的人共同相處,培養孩子的交往、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及與人合作精神,讓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健康發展的人。
總之,孩子畢竟還小,他分辨是非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的養成,要來自平時生活中看到的,所接觸的環境和接觸的教育,對孩子要選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現在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做家長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對他能正確引導,耐心的教育,讓孩子將來成為有用之人。
希望學校今后多辦家長學校,讓我們家長也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一起努力學習知識,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優秀人才,也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
一年級家長教育心得 篇4
如今社會每個家庭都以孩子為重,從孩子上幼兒園到小學,甚至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孩子的成長始終貫穿整個家庭成為家庭生活的中心。所以圍繞孩子的培養教育我們家長都會竭盡所能,可對于我們年輕的家長們在教育和培養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因為缺乏經驗而力不從心。下面談一下我這一年來對孩子教育的一點心得體會。
1、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在日常教育中,我們不僅僅要向孩子灌輸要講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團結互助同學等思想,我們更多的應該在生活中處處點點以身作則,從正面去感動,去影響孩子。譬如在交通安全方面我們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的同時,我們自己在接送孩子時必務要先行遵守交通規則,給孩子做表率。又如在教育孩子同學間互助互愛的同時,我們自己亦需做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還如家長在教育孩子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時,需要先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等等。家長的行為舉止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家長的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方式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孩子的道德教育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做好的,更要落實到行動中,只有家長時時處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讓孩子受到正確的教育。
2、培養孩子學習、生活習慣。
習慣實際上一種動作定型,是一種自動化的、穩定的'、不容易改變的動作。習慣動作已經進入潛意識,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不需要刻意用意志去控制。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對其一生的生活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培養孩子學習、生活習慣還是需要引用一句“言傳不如身教”來解釋,行為的教育往往會比語言教育更直接,且更具說服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自己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小的時候模仿能力很強,特別是父母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包括做事風格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內
容,他們往往會首先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榜樣,所以我們家長平時需要特別注意自身行為習慣。除此之外,尤其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還可通過約束孩子的行為來培養其習慣。處在一年級的孩子往往自制能力相對較差,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長期保持,需通過制定規矩制度來監督和約束孩子。使其先通過制度來約束,然后再慢慢過渡到自覺行為。比如規定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先把作業完成,做完作業后需要再檢查、絕不允許在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等,如果孩子沒有遵守這些規矩就有一個相應的懲罰機制,比如不能獲得零用錢、不能獲得游戲時間等,以“契約”的形式嚴格執行。由于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差,靠自己很難養成好的習慣,需要我們家長長期的監督與執行,只有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和穩定的學習習慣。
3、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學習型家庭。
學習型家庭是一種家庭文化,它是一種新的家庭形態和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同樣“言傳不如身教”,建立學習型家庭,父母必須給孩子做出榜樣來,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一個新型的學習型家庭不僅孩子要學習,家長也要學習。家長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不僅決定著能否成為字習型的家長,而且還影響孩子是否好學。所以家長要帶頭學習,養成好學習慣,以助家庭好學之風的形成。與此同時,父母還必須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有積極向上的生活追求,對孩子多加鼓勵,多加引導,家庭民主氛圍濃厚,能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一起成長。所以我覺得建立學習型家庭需要首先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倡導家庭成員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并且具有一定的學習互動。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豐富學習載體,例如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寫一手好字等。其次家庭成員間建立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使兩代人心靈上產生雙向互動,避免和孩子出現代溝,為此我們經常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游戲,甚至是一起討論。
一年級家長教育心得 篇5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任何經驗,經過這幾年的時間總結了一點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和屁股等。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其次,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從孩子升入一年級開始,我就非常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而且剛開始的時候我一直陪著孩子。孩子寫完以后我們再一起檢查,現在孩子已能獨立完成作業了,但還是有點粗心。
其次,注重孩子品格的培養。
我覺得讓孩子成才,必須讓孩子先成人。我有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大家庭,孩子有外公,外婆從小我就教育孩子吃東西前要先給老人吃,要懂得孝敬老人。坐公交車時要給老人讓坐。
對待孩子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我覺得我們家長要擺正自己的位子,我們不能高高在上,讓孩子任何事情都聽你的,我們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其次我們始終要用積極的心態、愉快的心情來與孩子相處,再多不高興的事情都不能發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始終是微笑的。我們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