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衛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校衛生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好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助人成長。最近,我讀了《廉潔教育讀本》。許多名人廉潔奉公的故事讓我感動不已,也讓我明白了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誠信、廉潔、正直。
我覺得這本書內容很好,為什么呢?因為目前的社會文化雖然以健康向上為主流文化,但是也不能否認有許多不良風氣已經纏繞在我們青少年身邊,在社會,在家庭,甚至在學校不良風氣無孔不入,并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廉潔教育讀本》的適時出現,就是要引導我們青少年誠實守信、正直無私、樸素節儉、崇尚廉潔,讓我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將來真正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奠定基礎。
這本書通過許多精彩的古今故事,深入淺出地展現了一系列清正廉潔的人物形象,如:可愛可親的周總理,偉大領袖毛主席,偉大詩人白居易等等,深受我們青少年讀者的喜愛,它在不知不覺中將廉潔的種子播向我們的心田,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讓我們知道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該做怎樣的取舍;讓我們知道了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讓我們知道了作為當代少年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應當“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讓我們大家都來讀一讀《廉潔教育讀本》,相信你一定會開卷有益!
學校衛生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為了積極配合我校開展的網上廉政教育活動,本人認真學習了《大學生培養廉政意識》、《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廉潔的啟示》等廉政教育文檔,也深刻體會到進行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大力推進廉政教育建設,是當前重要的戰略舉措,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地必然要求。通過這次教育活動,使自己對相關內容在原有的黨課學習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也增強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心。本人現就此次網上廉政教育活動,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充分認識大學生培養廉政意識的重要性
大學生要加強培養廉政意識,提高自身對廉政的認識,不能誤以為大學生與廉政無關。比如作為學生干部就應該以“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另外在社團中擔當干事或部長也要端正自己的想法。無論如何,作為國家未來棟梁的當代大學生,保持廉潔的作風是最起碼的要求。同時也要積極宣傳廉政風氣,使之在校園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并結合實際情況,從自身做起,培養自己的廉政意識。這樣在真正進入社會后才能更好全面地要求完善自己。
二、加強廉政教育政治理論學習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是堅定加入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的基礎和前提。作為一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就要帶頭認真學習《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等重要理論的精神實質,堅定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不斷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強對廉政教育理論等知識的學習,努力拓寬自已的知識面,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和本領。要在在為人民服務和為黨的事業奮斗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三、樹立優良的學習和生活作風
廉政教育的建設,要培養的就是樹立起一種優良的學習和生活作風。作為一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要努力錘煉自己應有的優良作風,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面對生活,面向將來。同時應該與時俱進地學習黨的理論,并且結合實際地應用所學理論,不斷提升思想認識深度和理論修養水平,也就是要具備“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干事”的優良作風。所以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中,都要嚴格地要求自己,勇敢地擔當起中國共產黨的后備軍地責任。
四、堅持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
做好黨風廉政教育建設的工作,就要堅決貫徹求真務實的要求,使求真務實成為我們行動的準則,貫穿和體現在各項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求真就是要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學會用心。既要有加快發展的高度熱情,又要有扎扎實實的工作態度。務實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實在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堅持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這樣既能取得組織的信任,也能得到其他人的贊賞。
五、要盡心盡力的加強廉政建設
中國傳統廉政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精神中的瑰寶。作為一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要盡心盡力的加強廉政建設,不能有絲毫的懶散松懈。我們對學習與工作都要不斷增強責任心,做到持之以恒,在工作業績上保先,力爭把自己的各項工作做到位。“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牢固地樹立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熱愛集體的觀念,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做好充分的準備!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心得體會,也是本人今后學習工作的尺度,時時銘記在心,時時身體力行。
學校衛生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學校廣泛開展的有關心理教育的實踐,是社會和教育進步的標志。
心理教育不是讓學生學習心理學知識,因此,它主要不是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許多課程普遍采用的教師講授的模式顯然對心理教育是不恰當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實際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唯一的解決途徑主是:使教育內容盡可能直接地與受教育者的自身經歷和生活經驗相聯系,為此,利用活動教學的形式是必須的。我通過班會課讓學生討論、表演、游戲、咨詢等多種多樣的具體方法,將生活中富于典型意義的情境引進課堂,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接受相應的教育;通過討論、交流、學習有關知識,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辯論、討論、模擬,提高自我意識水平,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等等。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l、輕松自然的導入,創設溫馨的課堂氣氛。
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加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環境。因此,教師的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方法:首先放起輕松優美的音樂,然后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款款而談:"同學們好!伴著悅耳的音樂,非常高興,我們又來到了輕松愉快的小學生心理導向的課堂,誰愿意把你最喜歡做的事或最喜歡的學科告訴給大家,讓我們一同來分享你的歡樂……"這樣,使學生在極其放松自然的狀態中不知不覺地走近了老師。
2、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
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啟發學生的思考。根據這一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這一方法對低年級學生效果較好,如六年級的《尋找快樂》一課教師播放了一段配樂故事《國王與農夫》,聽后引發學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國王"擁有那么多的財富為什么還不快樂?而一貧如洗的農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卻覺得非常快樂呢?這正是這節心理健康課要討論的重點。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仔細讀文,反復思考得出:國王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它欲求過高,而農夫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經常想著那些比自己還不幸的人。從而使學生悟出了尋找快樂的第一種方法--"降低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