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教育培訓作業心得體會(通用3篇)
滿分教育培訓作業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次網絡教育培訓,使我對如何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有了更進一的了解,本學期思想品德學科依然以探究—互動式教學模式為研究主題,本次網絡教研活動采用評課、研討、培訓為主要研究的形式,深入淺出,逐一落實。
具體活動過程:
1、咸奎麗老師做課《保護森林節約用紙》,采用體驗———探究式教學模式。體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真正地的改變了以往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實質是:全過程都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會學生學。
整個過程學生在不停的“學”,教師在不停的“導”,充滿了知識和能力的訓練、有形和無形的訓練、抽象和具體的訓練。學生成了真正的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導演”,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先學”的過程中,教師鼓勵、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學任務,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但教師不影響、不分散學生自學時的注意力。
2、王瑩老師《多姿多彩的地圖世界》課前,教師讓學生在平日觀察調查,熟悉,為課上做好鋪墊,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設計較好。將地圖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拉近,通過活動,學生進一步學會看和使用地圖,并體會使用地圖的樂趣。比如:出示農安交通圖,就聯系到了現實生活。通過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說說地圖的種類,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使搜集的資源和課程內容達到課內外完美結合。學生們不僅從中體會到了地圖世界的豐富多彩,而且對地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案設計的比較緊湊合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每一環節都有教師的總結,對學生很有幫助。
3、唐永利老師的五年級《“法”在我身邊》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充分體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節課設計緊緊圍繞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進一步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條理清晰,環環相扣,值得借鑒。
通過這幾節課的研討。感受頗多,現在與大家共同分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老師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沖擊下,為了更快地成長為具有個性化的新型教師,大家積極參加各級組織開展的各類培訓,以聽評課、研討等各種形式,不斷地“充電”。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一種更靈活、更豐富,更具時代感的教研形式——網絡教研產生了,它如一股春風,為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舞臺。網絡教研就像一個充滿魅力的磁場,把所有教學一線的老師吸引到一起,攜手并肩,在學習和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里,共同經歷著成長的過程,品嘗著收獲的甜蜜。開展網絡教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教學研究的質量。
教研我覺得不僅是交流教學方法,教學經驗,教學資料,更重要的是交流我們之間的教學思想。從我自身來說,白天在學校工作,晚上網上自己找點資料,覺得確實是非常方便,尤其是教學設計和課件,掃除了課堂上的障礙。經過實踐,我真正感受到到網絡教研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真正感覺到了網絡教研的優勢,教學思想提高了,也長了不少見識,使用網絡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收獲非淺。我校領導把傳統的學校教研活動和網絡教研相結合,每周都要在自己的博客上和同行們交流案例、反思、計劃、總結等,在相互評論的過程中,我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在這過程中我在不知不覺地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每一輪的聽課、評課,主講老師要教學設計,其他教師聽完課,要及時對這節課進行網上評論,再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因為網絡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了。
我還通過網絡將我的教學設計以及課件等發表在博客里,由其他老師對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討論,相當于過去的集體備課,探討好的教學方法,從中選擇最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上完課再進行反思也可以發表在網絡中,大家集思廣益,通過這么一節課,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除此以外,我還將平時教學中的好的做法和教學困惑、案例隨時發表在博客里,征求他人的意見,時間越長所積累的資料越多,經驗也就越多。回頭看看過去所留下的教學痕跡,重新認識了自己,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利用時間到網上學習,了解最新的教研教改信息,欣賞名家的教學風采,利用時間撰寫反思、隨筆。這樣就能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取得教育教學工作的更大成績。
滿分教育培訓作業心得體會 篇2
對于“減負增效”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矛盾之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行嗎?”而教改勢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一個思想上的問題,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影響下,我漸漸地認識到,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真正實施“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
“減負增效”,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信息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如多媒體的制作,軟件開發等等。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于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當堂作業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為了真正在減負增效,盡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并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及時批改課堂作業,決不拖拉,以獲得及時信息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倘能長期地堅持這樣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定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減負增效,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知識在更新,人類在進步。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于是教委提出了中小學教學應從應試教學中走出來,全面實施素質,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新思想。為此,每個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任務—減負增效。這種新的要求正成為推動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的原動力。通過前一階段的研究與實施,我想就物理談談研究體會。
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是切實做好“減負增效”的根本。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有的教師一聽說要“減負增效”,認為這是矛盾之想: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行嗎?我說:這想法不正確。我們是要讓馬兒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從哪里來?當然從教師那里來。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學思想上轉變過來。教師的職責不是把課本、教參上的文字重復講出來,讓學生聽明白,不出錯誤;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使學生成為缺乏創新的低能者。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及時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也就是說,教師是要塑造靈魂而不是禁錮靈魂。只有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做到設計出先進的教學思路,即不只是給出結論,而是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譬如:教師把課堂物理實驗僅作為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手段看待,這樣的思想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到了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如果轉變一下教學思想,把物理實驗作為一種真正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則通過實驗得到的是一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觀察方法,分析處理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等,可以起到觸類旁通,減負增效的作用,真正實施和推進了素質。
所以,面對教改新形勢,我們應該及時地轉變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確立正確的思想,不斷地探索追求,讓學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長!
滿分教育培訓作業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暑假教師集中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讓我過的很充實!聆聽縣級骨干教師的講座,使自己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師德修養等方面都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收獲最大的幾點。
一、教師的專業發展
通過潘正琴等幾位老師的授課,我認識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了解到“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等。作為教師,我們的專業發展曲折而漫長,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面對挫折困難,我們必須要樹立自主發展意識。我們是專業發展的主人,成長永遠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不該怨天尤人、推諉扯皮,自己的成敗得失、喜怒哀樂都應該由自己去擔當。
二、師德修養
唐涿權、劉秋艷、李樹芬等老師給我們傳授了師德修養的存在問題及對策;教師職業道德的心理健康;師生交往中的師德等,使我更深地理解到師德修養的內在含意。唐涿權老師在談到“愛生奉獻”時,我才真正認識到“愛生奉獻”是師德之魂,是師德的永恒主題。愛生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只有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樂意的去奉獻。愛是一種為之付出百備感欣慰的幸福體驗。
三、感悟過程,真誠付出
培訓結束了,我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這份珍貴的經歷銘記在心,開始我教學生涯新的征程,我會努力把學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不辜負領導、老師們的希望,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