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在忙忙碌碌的教學中,一個學期也接近尾聲了,回顧到我們幼兒園這一學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有憂,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瑣碎的、細小的,但我熱愛我的職業,在工作中,我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負責。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師的觀念
透過認真學習《綱要》、學習許多幼教專家的教育理論及教研學習,我們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邊學習邊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的觀念又有了很大的轉變,意識到做一名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具有不斷學習的潛質,正因教師的發展與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只有教師不斷發展,才能為幼兒的發展帶給良好的條件,只有老師具有創造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幼兒。因此,我們對教師的主角理念又有了進一步的明白,不僅僅要做幼兒的傾聽者、合作者、伙伴、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激勵者等主角,而且還要做一名研究者和學習者,透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對實踐進行反思,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上我根據幼兒不一樣的個性與興趣,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工作的好處與歡樂。
二、在教學工作上
我力求從每件小事做起,耐心細致,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從班里的常規抓起,把教學環節之間的連貫模式化,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必須的決定潛質。本學期加強了幼兒閱讀、寫字、講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養,提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充分利用了幼兒在園前這段時刻,組織幼兒早期閱讀、識字游戲、練習寫數字、做算術題等活動。開展了“學習星”評比活動,透過活動,幼兒說話的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講故事的用心性也越來越高;幼兒對做算術題的興趣也更濃了。
在創設、更換區域時,我們先觀察了解孩子們的興趣點和需求點,然后與幼兒共同商量、出主意,進行游戲,以滿足不一樣幼兒的需要,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在區角設置上注重區域感,動靜區分開,本學期結合教研子課題,組織幼兒搜集易拉罐、薯片桶、奶盒等廢舊材料,與幼兒共同搭建“小柵欄”當活動區的隔斷,增加了活動區的區域感,幼兒活動時十分有序,同時利用廢舊紙箱搭建了美工區“展示臺”既能夠當隔斷又能夠展示幼兒的作品,體現多個教育功能,體現了“游戲教學一體化”的內涵。為激發幼兒自由創造的欲望和合作的意識,我們設立自由墻,鼓勵幼兒自由選取材料,大膽創作,幼兒興趣個性高漲。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對幼兒做了各種訓練。如:遵守時刻的訓練:訓練幼兒在規定的時刻內完成規定的任務;獨立性的訓練:透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潛質,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規則意識的訓練:要求幼兒聽上課鈴聲準備上課,聽下課鈴聲再去小便、喝水、自由活動等。在日常生活中和課堂中,也反復強調嚴格遵守行為規則,課堂規則。這些訓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堅信這些孩子到了小學必須是最棒的孩子。
三、在家長工作方面
本學期我們更加注重了和家長的溝通,及時會面了解每位幼兒的思想變化,并給予及時的推薦和意見,如發現幼兒有不好的行為或家長對幼兒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會及時與家長進行更細致的交流,最終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我們發動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豐富多樣的家園活動,如:“親子活動”、“慶元旦活動”,家長對班級工作支持度高,能用心參與各項活動,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的剪紙游戲是…..”頓時我出示我剪好的“花瓶里的花”,小朋友們看見了一下子興奮起來。“咦,王老師,你怎么是剪了好多的花,然后粘在一起的啊?”涵涵很快發現了我的秘密,于是我就順理成章的把這個謎底介紹給大家了,聽完我的講解,小朋友們已經坐不住了。
于是我說明了剪紙的要求紀律后就請寶寶們開工啦!由于活動中是采取將三種蠟光紙分別剪成大小不等的花,然后再進行疊加,最后畫上漂亮的花瓶。隨著孩子們的咔嚓咔嚓的聲音漸漸變大,只見碩碩一邊看看左面的琪琪一邊看看右面的杰杰,還時不時的問對面的心怡“怎么做啊?”那一桌的小朋友實在忍不住碩碩不停的問,不知是誰頓時大叫了起來“王老師,碩碩一直讓我們教他怎么剪,弄的我們都沒時間剪了。”我走到碩碩面前說:“碩碩,你會剪嗎?”“會的,只是我不知道怎么剪花邊”我輕輕的在他耳邊說“這個花邊是你自己設計的,隨便怎么剪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大小哦,相信碩碩一定能剪出漂亮的花”聽完碩碩便認真仔細地剪起來。
碩碩頓時又叫了起來“王老師,我覺得一個花瓶里就一朵花會很可憐的,我可跟好朋友杰杰放在一個花瓶里嗎”“碩碩,你的想法真不錯”我笑著大聲的表揚了他,隨后他便和邊上的杰杰一起合作完成了“花瓶里的花”。分析:碩碩在剪紙活動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主動學習的愿望以及全身心的投入,他在整個活動中得到了積極愉快主動的發展。由于活動中“花邊”是沒有固定的剪法,是來自幼兒的自己想象能力,因為碩碩小朋友在剪的時候有點不夠自信所以碰到困難就不敢剪,面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情況,我就采用鼓勵法。措施:由于碩碩怕剪壞了作品,所以在剪的時候,略顯緊張膽小,面對他的害怕,鼓勵法是再好不過的。所以作為老師要嘗試著用贊賞的目光去賞識孩子們的作品,激發起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應該多鼓勵孩子們之間相互合作,幫助他們提高集體合作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寶貝的吻是最神奇的禮物,能讓不安的心立馬安靜下來,郁悶的情緒一掃而光,瞬間開心的不得了。
還記得有個故事《甜甜的吻》,寶寶給她外婆送了一個甜甜的吻,甜到外婆心里去了,孩子們回家都送自己的媽媽一個甜甜的吻,有很多媽媽之后跟我說寶貝長大了,會疼愛人了,給的甜甜的吻都甜到心里去了。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寶貝,不圖孩子回報多少,一點小小的回報就讓他們很滿足,很開心。
吻是很神奇武器,輕輕吻一下,便會很開心,不安的心立馬安靜下來,充滿溫暖。小班的小朋友年齡小,離開媽媽來到幼兒園很不適應,有的小朋友哭鬧,讓人疼惜,我便安慰他們,給他們一個吻,一個擁抱,安撫他們不安的心,他們一會兒便安靜了,還給我一個吻,我們的心便拉近了,孩子們也喜歡那里了,一下有了家的感覺,安心的在那里生活。
吻的神奇功效還有很多,愛孩子就多親親他們,抱抱他們,讓我們的心中都充滿愛,在愛中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朱涵夢一來到幼兒園,就吸引了張辰怡等好幾個小朋友的注意力,咦!朱涵夢臉上的是什么?她的臉怎么這樣了,于是在晨間談話時就組織幼兒來討論。
此時,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朱涵夢臉上的是什么?幼兒紛紛展開了猜測,有的說是撞的,有的說是在長東西,也有幾個孩子知道這是被蚊子咬的。就在孩子們猜測的時候,阿姨就在旁邊的桌子上趕下來了一只蒼蠅,張陽光大叫起來,老師快看一只蚊子,他的這一說法立刻得到了其他幼兒的抗議,那不是蚊子,是蒼蠅,到底是什么呢?我和孩子們一起開始討論了蒼蠅、蚊子,并比較了蒼蠅和蚊子的不同,它們都是昆蟲,都有三對足,兩對翅,而它們都是大壞蛋,蚊子喜歡咬我們,蒼蠅喜歡在好吃的食物上飛來飛去,此時我又提出第二個問題,那要怎么才能殺死蚊子和蒼蠅?孩子們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和猜測,我把孩子們的猜測在黑板上記錄下來,他們一共想了十幾種方法,有用蚊香、用槍打、用石頭扔、用金箍棒、用滅害靈、用劍、用蒼蠅拍等等。在放學時,我又給每個幼兒發了一張紙,讓他們回家去找找,家里是用什么辦法來對付這兩種害蟲的,并請家長記錄下來,第二天再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意大利的瑞吉歐方案教學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的球并拋還給孩子”,他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中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再把問題“還給”幼兒,讓他們“接過球”投入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索,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所發展,并對觀察越來越感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正因園里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一棵大樹下,我抬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一些發黃的樹葉,何不把它們搖下來?”只見我雙手拉住樹干使勁搖了搖,“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后,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立即跑去搖樹,邊搖邊喊:“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揀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揀落葉,更多的孩子則加入了搖樹行列。有的一齊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專挑小樹搖。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他們奔跑于大樹小樹之間,搖完這棵搖那棵,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鈴鼓把大家召集起來,并與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剛才自我搖樹的原因并作檢討,還與孩子們交流搖樹的危害性,這場搖樹風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學需要搖了樹,這一行為傳遞給幼兒的信息是“樹是能夠搖的”,造成幼兒見樹就搖的后果。還好我勇于承認錯誤,平息了搖樹風波。這個案例給咱們的啟示是:教師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影響著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們,因此教師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帶來負面影響。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僅有對別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要把愛的方式當作愛。而給他們真實的需要,真正的愛!
和孩子聊天的樂趣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里的想法。原本以為他們是歡樂沒有煩惱的,聊天后卻發現他們幼小的心里也有許多煩心事。
和孩子們聊天讓他們的普通話也有了提高,孩子們逐漸也喜歡和我聊天。經過聊天我明白了他們喜歡動畫片,明白他們喜歡聽故事,也明白了他們喜歡和班里的誰是好朋友,及對父母的評論等。孩子們很能說,也很想說。但有時候是活動限制了他們,使他們沒有機會表達自我的想法,所以在活動課中,孩子們自然也就說的少了。
多鼓勵少批評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孩子們之間肯定會有很多矛盾,因為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的獨立性較差,但自私心理強。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動手,對他們進行友愛教育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對于活動不認真或理解本事差的幼兒,我們教師的態度是批評多,鼓勵少,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一種被關愛的情感。這樣,孩子們進取性會降低,以后也就更趕不上其他孩子了。不管孩子表現怎樣,他們都是純真的,不懂得受約束。所以我們應當給孩子們更多的愛和關注,讓孩子對教師有一種愛,這樣才能夠和孩子相處的更好。
被孩子們感動從這時開始
由于長期從事教學工作,落下了一上火嗓子就發疼、肩膀也酸疼的毛病,疼起來時我自我經常轉動一下脖子,捏捏捶捶那酸疼的肩膀。
一天,我到班內聽課,坐久了,下課后自我用書本在捶我發疼的肩膀,正在玩耍的曉云看到了很高興地走過來給我捶肩膀,說:教師,你肩膀疼嗎?我給你捶捶。但孩子太小,小手太小,根本不會捶。這時,又一個男小朋友看見了,走過來說:不是這樣捶,這樣捶不管用的。又轉過身來用很甜的聲音說:教師,我勁大,我會捶,我來給你捶捶吧,我爸爸下班后經常讓我捶,還表揚我捶得很好呢。我聽了,開心地笑容掛在了臉上。這時,其他孩子也圍攏來,你一言,我一語:教師,我會,我媽媽去棚里干活很累,我也幫媽媽捶過。教師,我給你捶吧。
我忽然發現孩子們是多么可愛呀,感恩之心在他們的幼小的心里已生根發芽,心里一陣陣發熱,感覺肩膀已經不疼了,我被孩子們所感動,也從這時開始了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大班音樂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游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游戲方法的情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游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游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使幼兒對自己失去信心和對游戲的興趣。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游戲是讓幼兒獲得快樂的一種活動。幼兒在游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為成人愿望的執行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去展示游戲自己的舞臺呢?
1、我們共同認為對于不同年齡特征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我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游戲時,我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游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大班幼兒,我們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如果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我們扮演一個角色參與幼兒游戲中,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為不同游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根據每一種游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游戲。
3、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么、怎么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愿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這是我們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所在。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車”帶來的主題,春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的聚在一齊,一副興高采烈的樣貌,這天他們都帶來了自己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帶領下來到沙池玩沙,孩子們邊玩邊談論著自己的發現與感受。梓陽指著自己的大車說:“我的大車能夠翻斗,用力一翻沙就都沒了,好輕便!
”金航推起自己的小推車說:“我的車能夠推很多土,玩起來也很好!”……看到這幾個孩子對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思考:各種車能否成為我們的主題活動呢?于是,我讓這孩子們開始收集有關有關車的圖片,放在班內的圖書區,每一天區角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齊看看書,和他們說說有關車的故事,孩子們都很高興,我還故意提出一些問題:“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車”“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收集資料:有的帶來制作的自行車,有的畫下了各種汽車,有的帶來挖土車、小轎車、消防車......頓時,我們的教室頓時成了車的世界,車輛成了大家的關注點。
透過這次對“各種各樣的車”主題活動觀察與分析,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們就像各種車,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寬闊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當一部分小朋友已經吃完飯,離開座位后,夢涵突然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夢涵,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夢涵,別著急,你瞧,就剩下這么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夢涵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于把飯吃完了,盡管她是最后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夢涵和奶奶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奶奶手里還拿著幾本書,她對我說:“張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夢涵以前不愿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奶奶,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夸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夢涵奶奶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于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么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于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幼教的工作對象是稚童,幼師則是比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與幼兒的交往中,幼師要有一顆童心,才能和幼兒有共同語言。
幼兒園的孩子大都在3——6歲之間,這些孩子,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剛剛離開媽媽的懷抱,還處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認識上,對幼兒園有規律的生活還不習慣、也不適應。為了讓幼兒盡快地把幼兒園當成自己的家,把幼兒教師當最自己的媽媽;首先教師要有一顆童心,既能用心去說話,又讓幼兒有親切感。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貼近幼兒的需求和愿望,只有這兩顆心碰在一起,彼此產生共鳴,工作才好開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性格內向的泓丞來到幼兒園,哭著要找媽媽,一遍遍的央求說:老師,你給我媽媽打電話,讓她來接我“。”好,泓丞不哭,老師去給你媽媽打電話。我想問你一件事:在家里你最喜歡誰啊?‘我媽媽和奶奶,媽媽每天上班、做飯、洗衣服,所以泓丞喜歡媽媽‘。那奶奶呢?’她天天哄我玩‘。好,現在老師也哄你玩。咱們玩個熊和石頭人的游戲好嗎“?說完老師拉著他的手做起了游戲。做完游戲,我看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也放下了。一次次的童心相印,一次次的收獲。泓丞對幼兒園有了親切感。在心里默默的說:泓丞我要讓你把幼兒園當成自己的家。
一個個像泓丞這樣的孩子,從不愿上幼兒園到催家長早點上幼兒園,每天都在一片清脆則稚嫩的"老師早上好“的喊聲中開始,在”老師再見“聲中結束一天快樂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我班的小不點壯壯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但卻是個“搗蛋鬼”。一會兒把小朋友打哭了,一會兒搶小朋友的玩具,一會兒折樹枝、采花葉,一會兒又把尿撒到小朋友的腳上。說他“無惡不作”一點也不過分。為此,我們班三位老師使出渾身解數,費勁心機,卻收效甚微
今天午睡時,小朋友們把鞋子脫在走廊內走進了寢室,壯壯最后一個脫鞋子。他看到小朋友都進了寢室,便拿起了一雙女孩的涼鞋,剛想把鞋子扔出去被我看到了。我靈機一動,何不表揚他一下呢?于是我笑著說:“壯壯,你是不是想把小朋友的鞋子拿出去曬曬太陽?”這個小機靈鬼說:“我看到這鞋子上有水,想放到外面曬曬。
”我順勢表揚了他一翻,然后把一朵小紅花貼到了他的手背上,對他說:“壯壯這么懂事,你看,小紅花都笑了。”他望著手背上的小紅花高興的笑了,睡覺時臉上還始終掛著微笑。
從這以后,我每次看到他有要搗亂的苗頭,都會“變壞為好”及時表揚他。如看到他要打小朋友,我會說:壯壯真是講衛生的好小朋友,要幫小朋友把身上的土拍干凈;看到他想摘花我會說:壯壯要給花捉蟲子,大家要向他學習喲;看到他搶小朋友的玩具我會說:壯壯要把自己的玩具跟小朋友換著玩… …每次還要獎給他一個小貼圖。
在我有的放矢的表揚中,壯壯逐漸改掉了壞毛病,連他的家長也反映他在家表現越來越好了。夸獎小朋友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要吝嗇表揚。“好小朋友是夸出來的”.這以后我一直用這句話指導我的教育實踐。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我最想鄭以樂了。”我表示很悲哀地問道:“難道你們都不想我的嗎?”“老師,我最想你了。”唐嘉琪立刻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時一個接一個的聲音響起。“真的嗎?我也很想你們的。”我說。之后,我又問道:“那這個假期,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們去哪里玩了嗎?”“我去了大潤發。”“我去中國臺灣風情園。”“我去了……”我笑著說:“那你們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個一個說啊。高唐俊雨,你來說說看。”“我去玩了……”這是一個很開心也很搞笑的一次晨間談話。
本以為兩天不見,小朋友們上課也會比以前乖一點的,但是沒想到啊,我才剛開始上課,下面有好些個小朋友都在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于是,我走過去輕輕摸了摸這些個小朋友的頭,意思是讓他們專心上課。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又開始講起了話來。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說:“在講什么啦?兩天沒有見了,有好多話想跟旁邊的小朋友講是哇啦?但是此刻是上課的時候,等會下課了,你們再跟旁邊的小朋友講好不好啊?其實我也有很多話想跟你們說,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課再跟你們講。”接下來,我又繼續上課了。在這兩天中,每次上課都這樣,小朋友都還處在放假的興奮中,上課總喜歡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好象就有說不完的話似的。應對這樣的狀況,我不能放縱,要讓他們認識到,此刻已經上學了,不再是放假的時候了,上課也就應有上課的樣貌,不能隨隨便便講話了,講話要舉手,老師允許了,才能夠說話。所以,應對講話厲害的幾位小朋友,我讓他們站了起來,先站個十分鐘,然后,讓他自己認識到上課的時候是不能夠隨便講話的,最后讓他當著全班小朋友的應對我做了一個保證:“以后我上課再也不隨便講話,想要講話先舉手,上課認真聽老師說……”
對于大班的孩子,我們試著讓他們學會自己意識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們或者嚴厲批評。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幼兒園里的孩子,他們年齡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對不懂的事情愛問個為什么,包括我們的大人認為很無聊的事情,面對孩子的提問,有時我們覺得很煩,心里總認為這時有些孩子故意調皮搗蛋,有時會對提問的孩子呵斥一頓,我們不耐煩的拒絕,往往會么抹殺孩子求知欲。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黃國祥,遇到任何事情都愛問個為什么,今天我們正在區角活動,別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勁,黃國祥猛然間站起來問:“老師,你看前面怎么冒黑煙。”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廠冒出的,但是我沒有給孩子解釋,卻反問了他一句:“老師現在讓你干什么?”面對孩子我的斥責,孩子兩眼直直的盯著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個兇惡的壞人,看到孩子審視我的眼神,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當時我只是為了維護自己那一點老師的尊嚴,沒有糾正自己的錯誤,孩子一聲不吭的坐下了,這一整天他沒再問我一個問題。
此后,在活動課上,我發現這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時刻保持著謹慎的態度,生怕自己的行為會觸怒老師,回答問題時,聲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響亮。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應時刻保持平靜的心態,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應該耐心講解,不要因一時的反感拒絕他們,這樣不但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創傷,還有可能抹殺他們的探究欲。
在這里,我對黃國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有什么問題只管問,老師一定給你解答。”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4
每一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撥弄著自己的小手,還有和自己的好朋友竊竊私語。真是讓老師頭疼。這天,我正好拿著小朋友新帶來的一本故事書,吳宇闋看到了說:湯老師,你是不是要講故事了?我一愣,立刻反應過來說:是的,我就是在等所有小朋友都躺下來,安靜下來,才會講故事呢。吳宇闋立刻對還沒有躺下來的小朋友說:你們還不快點,湯老師要講故事啦!那些還沒躺下來的小朋友一聽,立刻躺下,安靜下來。于是,我就講了兩個故事。小朋友央求說:湯老師再講一個吧!我說:這天時間來不及了,明天小朋友早一點躺到床上,安靜下來,湯老師就能夠多獎勵你們一個故事了。從第二天起,小朋友果真又快又安靜地躺到了床上,等著老師去講故事呢!而且要老師多獎勵幾個故事呢!
透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除了講道理之外,還能夠透過一些適當的活動性獎勵。這樣也會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5
激發創新,捕捉孩子的創新火花,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奠基的艱巨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新潛力。
這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透過美術表現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現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斗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么歡樂、祥和的節日,你的畫火藥味怎樣這么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么想法。
于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么這樣畫,她興奮地說:“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著坦克在里面點燈慶祝元宵節;這是空軍把戰斗機的燈都開著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還有……”
聽!孩子的想象力多么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己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說“你怎樣這么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你真傻!”
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就應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取了自己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采用層層遞進的時間讓幼兒層層創新層層發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造和自由表現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新潛力的發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己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了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能夠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造,激發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用心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創造的激情,表現自己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6
放寒假了,心里一下感到好簡單啊,能夠不管班里孩子的安全了,也不用管他們學不學知識了,不用管他們吃飯多少......,但是沒過幾天心里突然感到很失落,好象少了很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心里越發想念幼兒園里的孩子,不明白他們在家里過的怎樣樣?好不好?是不是聽話?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嗎?會有孩子偷偷玩火、跑到水邊嗎?在馬路上安全嗎?心經常會被自己嚇的坐臥不寧,也就越來越盼著快些開學。
開學的第一天,吃過早飯早早來到幼兒園,打掃好衛生站在門口開始接待孩子入園。第一個入園的是最調皮的郭廣吉小朋友,遠遠看到我,臉上頓時露出了天真的微笑,跑到我的跟前大聲地說:“老師我想你了。”說完就撲到我的懷里,陸續到園的孩子也圍繞在我的身旁唧唧喳喳的告訴我,自己也想老師了。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的鼻子有些發酸,眼淚差點掉下來,想到自己在假期里何嘗不是天天想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呢?
以前自己經常想,干幼兒教師工資少,待遇低,工作累,天天還要為幼兒園的孩子提心吊膽,有時家長不理解老師,還會來園說一些不負職責的話,還是轉行算了。但是經過這一個假期,使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不管能拿多少錢,最起碼我贏得了孩子們的心,想到這些自己的情緒開朗起來,同時也堅定了我干好幼教事業這一光輝事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