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組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
初三化學組教學工作計劃 篇1
在校長室和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本學期化學教研組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帶領全組教師鉆研教材,把握課堂教學
1. 貫徹學校提出的精品課堂教學理念,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形成各位教師生動活潑、豐富精彩、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的課堂教堂風格。
2. 開展推磨課教學,全組教師每人開一節公開課,互相觀摩、研討,大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11~16周進行)
3. 開展家常課“五認真”教學,組內教師共同研討,上好每一節家常課,每次教研組活動排定主講人,要求針對本階段教學學情分析,重難點突破,課堂檢測與反饋等加以總結。
二、 組織好本組教師開展好科研活動,本學期主要進行以下幾項活動:
1. 積極參加市區教研活動,做到按時參加,按時完成各項要求。
2. 參加赤峰市初中化學教學設計評比。
3. 參加松山區組織的教學研究課活動,開設一堂問題式教學公開課。
4. 參加區教學公開課活動,開設一堂探究式學習公開課。
5. 參加學校區級教育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個性化教育的案
例研究》,每人要求撰寫一篇論文。
三、開展化學第二課堂,興趣組活動情況
1. 第五周開民用工業化學式書寫競賽活動負責人:全組化學教師
2. 第十一周開展
化學方程式競賽 全組化學教師
5. 化學興趣實驗小組活動
四、 開展教學反饋工作
1. 控制全組化學作業的布置量,既要能強化雙基,又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2. 注意化學作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要求有所不同,可分為選做題和基本題,不同對象不同要求。
3. 作業批改時要注意,統一要求,要求有訂正,有評分。
4. 每章節要有測驗,每月按學校要求進行月考,其中期中、期末二季度組內進行一次教學研討。
5. 適時搜集材料,準備相應的期中、期末復習。
本組教師力爭在去年區中考化學成績第四的基礎上,能不斷地加強教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初三化學組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思路
根據我!案哔|量,輕負擔,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辦學宗旨,圍繞學校培養學生“三個學會”的基本育人目標,以高效課堂為核心,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高教科研質量,加快教師培養步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使化學組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有特色,上水平”。
二、具體措施
1、 深入學習教學常規,嚴格按照教學常規的要求上課,培養學生朝著能學、會學、愿學、樂學方向發展。
2、 堅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的優勢和功能,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盡量統一作業的量和難度。同時強化課堂問題設計創設的嚴密性、科學性、可實用性,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予以關注:問什么,問多少,問誰,怎么問,誰來問,問題的思考時間給多少,對所問問題如何反饋總結,超出預設的生成有哪些可能等。備課過程中要結合學情,重點備過程與方法,研究重難點的突破途徑,努力做到知識主線、情境主線以及情感主線的有機結合。
3、 加強學生的個別輔導。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實行分層輔導,對基礎好的學生,重點從解題速度和強度方面進行要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把要求適當降低,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立足于每個知識點,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的成績有較大的明顯的提高。
4、組織教師自學反思,堅持利用周六及學科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進行“每月必讀”的讀書學習活動,每次活動時間不少于40分鐘。同時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至少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教學反思,每學年完成一篇較高水平的教學論文。
5.組織本組教師充實與完善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將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拿出來共其他老師共享。
6、 堅持組內公開課、互聽課、推門聽課、督查聽課制度,促進全組同志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7、發揮課題組教研優勢,依托課題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扎扎實實將課題組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本學期馮彥成老師的第三期市個人課題將很快結題,張方芳老師將申報第四期市個人課題立項。
初三化學組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把握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領會新教材的精神,堅持崇尚實踐,推進課程改革,圍繞新課程標準,舉行全方位的教學研討活動,積極開展教科研研究,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內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一步抓好化學學科教學這一主渠道和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要認真研究市“中考說明”。根據南通市今年中考化學的特點,研究專題的知識結構和重點,研究樣卷的內容和標高,做到不超綱,不拓寬,不加大難度,以本為本。
二、教學進度
1、開學至3月20日,授完新課,并加強平時對學生進行訓練與檢測,提高效率。
2、3月21日至5月10日,第一輪專題復習和訓練:⑴化學基本常識(儀器性能、藥品使用、基本操作);⑵空氣的組成與污染防治;⑶氧氣的制備、性質、用途、燃燒與緩慢氧化;⑷分子和原子;⑸元素和元素符號;⑹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⑺水及水的污染防治;⑻氫氣的制法、性質、用途;⑼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及化合價;⑽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⑾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⑿碳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單質、氧化物、碳酸鹽);⒀常見的有機化合物;⒁鐵和鐵的化合物;⒂生鐵、鋼和常見金屬;⒃溶液和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飽和性、溶解度、組成表示法);⒄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⒅化合物的電離與溶液的導電性;⒆常見的酸、堿及其通性;⒇常見的鹽、鹽的性質、化學肥料;〔21〕初中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采用市編資料等對學生進行訓練與檢測。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復習。
3、5月11日至6月中旬,第二輪綜合復習,強化訓練,模擬考試,迎接中考。
三、教學要求
1、備課組各位教師均要參照上述教學進度,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再制定或調整各班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以保證全;瘜W教學的有序進行。
2、課堂教學要講究教法,培養學法,做到程序要規范,環節要緊扣,知識要落實,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化學教學中,因為多媒體不但能強化課前研究,而且還要優化教學過程,還能創設情景、解剖難點、模擬實驗、提高視覺等,還能進行輔助學生總結和反饋檢測。
5、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6、要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四、有關活動
1、堅持參加每周一次(周一上午第二課)的備課組活動,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練習,共同探討所碰到的問題。
2、積極參加與學校的校際教師的課改研討活動。
3、各位教師相互勉勵,取長補短,主動、積極參與各級公開課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