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2.加強隨堂聽課與個別指導。教導處將不定期對教師進行隨堂聽課,加強對教師日常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學校教導處組織人員將經常深入課堂進行跟蹤聽課,看學生學習方法、看教師課前準備,看教師教學方法等,及時了解我校教師的教學情況,在聽課后要及時進行評課交流及個別指導,在學習與交流中共同提高。
3.嚴把教學質量關。全體教師要強化質量意識,充分認識教育教學質量是辦學的根本、學校發展的生命力。要認真做好單元檢測工作,認真進行試卷分析,科學使用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行查缺補漏,彌補教學不足。努力做到檢測一次,研究一次,提高一次。
4.抓好培優補差工作。教師要全面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賞識。對一部分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多一份愛心,教學中要做到四優先:提高優先,激勵優先,面批優先,輔導優先。對學習優秀者,要嚴格要求,有任務,有策略,有目標,引領其精益求精,向更優秀邁進。
5、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繼續落實學生能力培養目標,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能力,向課堂要發展。
㈢ 扎實教研,重研究高效率
1.教研活動的上課、聽課、評課的要求
上課:本學期教師上教研課在常態課、示范課、匯報課、交流課的基礎上我們采取學校指定和個人申請相結合的辦法,鼓勵廣大教師大膽展示自我,鍛煉自己,錘煉藝術。
聽課:本學期教師聽課要求如下:普通教師不少于15節,教研組長不少于20節,中層以上領導不少于40節。要認真記好聽課筆記,課后及時與執教老師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嚴禁不聽課而隨意抄襲聽課筆記現象。
聽課主要落實“三看”:
一看學生。看課堂有多少個學生提問或回答了問題,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是否充分發揮。看學生的課堂參與面及層次,看后進生是否得到照顧。
二看老師。看整體問題,看老師對本節課的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把握,看老師觀念的轉變,是如何處理教師、文本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是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看教師是否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看效果。課要真實、樸實、扎實。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樸實是教師教風的具體體現,扎實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看該節課學生學習和提高的過程。看這節課老師設計的作業是否有針對性、實效性,且盡量在在課堂上留一定時間給學生做作業。看學生作業的書寫及完成的正確率。
評課:每位教師一學期完成三節以上的評課,一節是為校本年段本學科的,一節為本校本學科其他年段的,一節為本校其他學科的,另外兩節是外校個學科的課(此兩節可以是口頭或書面評課)。中層以上領導至少完成六節評課。評課在聽課后一周內完成并交教導處,一節評課內容上傳學校教研組交流。。
學校將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培訓、學習。外出學習的教師回校后,結合聽課、培訓、學習的收獲和自己的感想,及時寫好體會上傳校園網,并傳達有關信息,達到“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果。
2.優化教師展示活動:
繼續搭建教師成長的舞臺,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優化瑞小教師講臺活動。本學期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個板塊:講述我的教學經歷、分享我的教學經驗(解讀教材)、展示我的讀書體會、交流我的教學反思,希望全體教師提高認識,積極參與,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