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班教學計劃(精選3篇)
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班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并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和教科書固然重要,但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內容上傳授的知識都是很有限的,它們的任務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指導作用。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來自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游;它啟迪學生仰察古、俯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而初一開設的語文閱讀課正是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陣地。
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和能力,起到發展學生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制定閱讀課閱讀計劃,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提高閱讀能力與水平。
二、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文學書籍成為學生的終身伴侶。
2、通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詩文,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語感。
3、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4、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尤其是文學鑒賞、隨感、短評的寫作。
三、讀書內容
1、初一上冊推薦的名著,包括《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2、教師根據教學及學生實際情況推介一些文章或書籍。
四、指導措施:
1、采用閱讀指導課、名著推薦課、閱讀交流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匯報課等多種課型進行閱讀指導訓練、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2、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利用好每周的閱讀課以及課后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平均不少于半小時。
3、傳授有效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附:如何寫讀書筆記:
(1)圈點勾畫;
(2)做批注;
(3)摘抄精彩片段;
(4)寫讀后感、讀書筆記
4、與學生一起讀書,及時交流讀書心得。
5、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優秀讀后感評選、《繁星春水》小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等,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五、具體安排:
1、介紹一些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2、利用3—4周時間讓學生閱讀冰心詩集《繁星春水》,期間撰寫心得體會。并利用一次閱讀課時間舉辦《繁星春水》詩歌朗誦會。
3、3—4周時間閱讀《伊索寓言》及散見于先秦諸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做好讀書筆記。并利用一周時間舉辦講故事比賽,給予優秀者適當獎勵,激發興趣。
4、走近作家朱自清、老舍,閱讀他們的經典散文、撰寫名篇鑒賞。
5、國學經典導讀,閱讀、輯錄、背誦《論語》片段,體會中國古典文化精髓。
6、走近中國古典詩詞,朗誦、輯錄曹操、李白、白居易詩歌,學習古詩詞的鑒賞方法。
其間,可讓學生收集關于四季及詠月的古詩詞和一些古代名聯、趣味聯,并開展朗誦比賽。
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班教學計劃 篇2
“讀書是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簡單有效最經濟最根本的方法。”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課內與課外知識能更好地結合,以閱讀兒童讀物為輔助刊物,進行閱讀活動。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的教材、家庭情況,我制定了《五年級課外閱讀計劃》。
一、激發興趣,主動閱讀。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1、故事引路——樹立讀書榜樣 。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人故事。古代的有:《朱元璋放牛讀書》、《匡衡鑿壁偷光》 《屈原洞中苦讀》 《范仲淹斷齏劃粥》 《車胤囊螢照讀》;近代的有:《聞一多醉書》《侯寶林抄書》《華羅庚猜書》;國外的有:《高爾基救書》……進行對比、教育,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愿望。
2、現身說法——激發閱讀欲望。教師經常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讀書故事,講自己的閱讀體會,或組織班級內愛讀書的學生講讀書的收獲 ,用“現身說法”的方式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3、欲說又止——引發閱讀動力。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時常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一篇篇美文,告訴他們,這些美文來自《學語文》、《新作文》,來自《小學生閱讀》等,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這樣學生就會被興趣推動,紛紛要求走進故事,認真閱讀,在讀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 。
二、推薦讀物,優化閱讀
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我也發現一些學生沉湎于武打、卡通漫畫書籍,課外讀得津津有味,課上還欲罷不能 ,將課堂上應學的知識和老師的要求置于腦后全然不顧。對學生來說,如果不分時間場合、不管書的內容、品質,而一味強調課外閱讀,這不僅不利于學習,還會給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做教師的一定要適時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優化閱讀內容。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如教學《慈母情深》后,教師可介紹梁曉聲的作品;學過《落花生》,教師可向學生推薦許地山的作品。課堂學完后,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激發他們課外閱讀,去課外書本上找相關的答案。
2、推薦與年齡特點相適宜的書籍。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適當選擇些篇幅不長的文學名著。許多文學名著結構嚴謹、語句優美、立意深刻、層次清楚,學生細讀之后,一定能從中吸取益處。如本學期,我除了向學生推薦了四本精讀書籍《烏丟丟奇遇記》、《80天環游地球》、《三國演義》《蘋果樹上的外婆》,還向學生推薦了自由閱讀書目:《森林報》、《世界恐龍大百科》《我不是壞小孩》電腦帝國》《世界之謎少年科幻小說系列》、《中國兔子德國草》、《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時代廣場的蟋蟀》等。
3、推薦與習作相關的優秀書籍報刊。每個單元大綱都有提出相關要求的習作,選擇相關要求的習作范文,從中去找一找,學一學別人如何組織文字,如何選材,也不失為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我曾先后給同學們推薦了《新作文》《小學生閱讀與寫作》《作文周刊》《百家作文指導》等。
三、培養習慣,高效閱讀
1、 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我要求學生讀書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半途而廢。 二是定時。保證每天20分鐘的午讀時間,并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規定好課外讀書的時間,一周至少要安排四次,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好幾天不讀。三是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一本書準備多長時間讀完,然后,按計劃執行。 這些習慣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2、為了讓學生讀有所得,我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1)讀讀,圈圈。要求學生閱讀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查閱,弄懂了再讀。
(2)劃劃,想想。一是劃出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劃出文章的重點句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好在哪里?
(3)抄抄,寫寫。人手一冊讀書筆記本,摘抄好詞佳句,熟讀成誦,這是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課外書,還可以練練筆,寫下心得體會,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斷進行句子仿寫,語段仿寫。
四、不斷反饋,深化閱讀
通過檢查反饋,不斷地改進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獲取的知識才能不斷增長。
1、加強學生家長與老師的互動督促。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一般都在家中進行,所以,老師要爭取與家長配合,督促其子女的閱讀,做到“有書可讀”“有時間可讀書” 。 對于讀書量大,讀書習慣好的學生及時以“校信通”的方式進行表揚,或者在家長會上大力贊揚。
2、舉行班級“讀書會”。 學生們在閱讀中,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 因此,一本書讀完以后,教師可以圍繞這本書舉行“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還可適當安排故事比賽、朗誦比賽、手抄報比賽等,給他們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形式不限,但主要來源于課外讀物,以此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3、定期檢查讀書筆記。每周一是我們班統一檢查讀書筆記的時間,教師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不僅統計篇數更是查看質量,總結筆記中的亮點和不足,然后給予評價指正。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讀有所得,從而不斷深化學生的讀書效果。
總之, 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積極拓展學生閱讀的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開辟綠色通道。讓學生沉醉書海,在書海中吸取精華,浸潤書香,陶冶情操,不斷造就人才。
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班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閱讀的個性化和個性化的閱讀都要求學習主體的情感投入,都要求學習主體去仔細體會語言形式所反映的鮮活人物形象,生動的生活景象以及迷人的自然景觀去感受語言形式的表現功能,去領悟情感,與文本作者實現視界的融合,心靈的碰撞,是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家園。
二、閱讀方式
(1)設置情境,產生共鳴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創設一定的教學氛圍,起到教學語言無法代替的作用。
(2)走進文本,讀中悟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只有走進文本深入理解才能受到感染,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段落,深入理解,再現文中的畫面,設身處地感受此情此景,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讓學生在讀中反復推敲,來鍛煉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獲得充滿激情的體驗,為自己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
(3)表演、朗讀,釋放真情 通過學生對文章的欣賞,學生對文章便充滿了一吐為快的表現欲望。教師這時不失時機的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達到學生情感升華的目的。
三、采取措施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各類閱讀資源,發揮多渠道閱讀功能,激發學生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使學生廣泛的閱讀。這樣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這無疑是小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1)變閱覽室、圖書室為提高閱讀能力的練功房。
在這里,學生可以在放松狀態中讀出收獲,可以在激情朗讀中讀出情趣,也可以在自由閱讀中讀出個性。在每周的下旬安排的交流課中大家相互展示,交流自己本周練功房里新學到的文章,每個人都來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生命體驗與精神世界,因此他們對文本便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要尊重、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不應把教師的思維強加給他們。久而久之學生在實踐語言的過程中便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所在,這將會成為他們熱愛語言的原動力。
(2)閱讀與語文活動課相結合
語文活動課是語文課的好助手,它可以給學生那燃燒未盡的滿腔激情一個可以延伸、升華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一展自己語文素養的風采。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我們在引導學生感悟后,學生便有一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想演一演課本劇的欲望,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一環節放在語文活動課中完成。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的體會付諸與實踐,這便是實踐語言的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