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學困生轉化計劃_教學工作計劃(通用3篇)
小學一年級學困生轉化計劃_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我從事的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班都有一定數量的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學習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質量。一年級兩個班共有學生50名,其中學困生占總人數的18%,這近五分之一學生的轉化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據我調查分析,造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年齡小,接受能力差,認知水平低。
2.多數學困生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明確,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習沒有興趣,表現為上課不認真聽講,愛搞小動作,學習的意志力較差。
其次學生不會學習。表現在上課聽不懂老師的語言,不懂得向老師提問,根本完不成聽課任務,久而久之,學習總是落后,成為學困生。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學困生的家庭都存在一些問題,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的學生父母文化淺,不能有效輔導學生學習,又對學生疏于管理。有的學生是單親家庭,父親或母親根本沒有時間管理孩子,這些學生回家以后不能約束自己也不知怎樣去學習,甚至不完成家庭作業。這也是學困生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點。
綜合以上原因,經過認真分析,和計劃采取以下措施來轉化學困生:
一、做好調查分析,明確轉化對象
在這些學困生中,存在著不同的學困原因,馬超,朱世強,鄭殿軍的行為習慣較差。上課不聽講,聽不懂老師話。趙洪喜,王銳家長的文化水平低,對孩子不能給予家庭輔導,加上學生自身約束力差,成為學困生,郭月,韓輝父母不在家,在爺爺奶奶身邊,缺乏父愛母愛,得不到父母照顧,爺奶身體年邁根本照顧不了學生的學習,此外,貪玩也是他們成為學困生共有的原因。
二、進行轉化工作
(一).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家長會及轉差的目的。介紹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使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白他們還是可以轉化,使家長看到希望,能夠配合老師共同轉化學生。
(二).通過不同方式,如家長會,電話,家訪了解家庭環境。了解家長能否指導學生完成作業,能否為學生創造學習的環境,對學生哪些地方比較滿意,那些地方不是很滿意,共同尋求適當方法轉化學困生 。
(三).提出合作方式和內容
根據學校實施的合作學習方案,計劃實施“幫帶合作學習”實驗,“廣泛合作學習”實驗,以及“補差”實驗。
1.廣泛合作學習
(1)合作學習的對象
確定朱世強、王博、程新鵬為廣泛合作學習的對象。
(2)明確分工和任務
A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
B指導學生預習課文, 做到從會讀到讀熟課文, 會給生字注音并會認.
C把心學的生字為學生聽寫
2.幫帶合作學習
(1)幫帶合作對象。
選定杜欣雨帶趙洪喜、王佳賓帶朱世強、周月幫劉力彬、周冰幫吳靜、高玉卓幫程新鵬。
(2)明確分工和人物
A優生負責檢查輔導 學困生的生字認讀和聽寫情況
B負責檢查和指導預習情況
C負責檢查和輔導作業完成及改錯
除了開展這兩個實驗以外,我還實施第七節課的防差,補差實驗,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生轉化,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一年級學困生轉化計劃_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由“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組成。為了方便識字和閱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學教育”共兩部分,主要通過圖畫讓初入學的兒童認識校園,了解學校常規,熟悉校園周邊環境,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不讀書”、“姿勢不對不動筆”的良好習慣。
2、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默寫聲母、韻母并抄寫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3、識字,分2組編排,每部分每課都配有一幅情景圖,這樣按排不僅能使學生情景圖集中識字,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課文,共安排20篇課文,分4組編排,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課文部分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作業準的新點,具體表現在:⑴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⑵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復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于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閱讀能力。⑶課后練習有朗讀,背誦或復述,有漢字基本筆畫的學習和按筆順描紅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二、班級概況:
全班共61人,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于形成的初步時期。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于學習更說不上什么“勤奮、鉆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
三、教學要求: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小學一年級學困生轉化計劃_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 、班級概況分析:
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了解。年紀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較懂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有部分學生有說普通話的意識,能用簡短的普通話與老師和同學做簡單的交流。個別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至于其他學習成績還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
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漢語拼音。 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2.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 閱讀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 口語交際 。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 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 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 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措施:
1、 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 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 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6、 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