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小學美術教學計劃范文(通用3篇)
第一學期小學美術教學計劃范文 篇1
本期使用人美版教材、該教材改變過去以技法訓練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的教學新體系。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注意民族性、時代性,選擇思想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五、六年級共有300多個學生,共9個班級。經過上學年的學習,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在積極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本學期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嘗試不同的工具,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大膽動腦、動手,體驗形、色的變化與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責任感,發揮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本冊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教材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方面。具體有繪畫、泥塑、剪紙、手工、欣賞。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為目的,形式多種多樣,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滿足各種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愿望。
(三)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目的:教學中通過學生嘗試不同工具、不同的形式,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體驗形、色創作的藝術魅力,以及設計制作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對的美術素養和興趣,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啟發、誘導學生藝術創造潛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重點: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靈活的掌握對造型、色彩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增強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人文精神。
難點: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審美情操,滲透德育。
(四)教學措施:
a)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比較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提高學生審美趣味。
b)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
c)加強師生的雙邊關系,即重視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d)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大膽改革。
e)改變評價方法,采用自己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教師評價或家長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尊重個性差異,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第一學期小學美術教學計劃范文 篇2
一、學生概況
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ǘ└鲗W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教材分析
。ㄒ唬┙虒W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并設計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
第一學期小學美術教學計劃范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核心,以強化養成教育為重點,以系列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學科滲透為基本途徑,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終身發展,進一步強化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強化德育管理、學生教育和課題研究等各項工作,樹立“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堅持“全員德育、全程德育、全面德育”,努力深化學校德育成果、全面提升學校德育品位、打造學校德育特色,開創學校德育工作的嶄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ㄒ唬⿲W校德育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
(二)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工作能力得以提高
。ㄈ⿲W校德育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
。ㄋ模⿲W生思想道德水平穩步提升
三、具體措施
。ㄒ唬⿵娀瘜W校德育常規管理
1.規范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工作
。1)強化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保障。鞏固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個人”四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特別要強化家長學校、關工委、德育基地管理機構建設并充分發揮其作用,對德育各項工作實施全面、有力的組織領導。
。2)強化值日管理工作。加強值日學生的選拔和培訓,繼續進行每日常規的檢查評比活動,保障學校良好的衛生狀況和安全秩序。
。3)強化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工作目標體系,實行班主任德育工作承諾制度、考評制度、獎懲制度。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例會、強化德育工作的檢查指導,組織、協同各種教育力量參與學校德育管理。
。ǘ⿵娀掠處熽犖榈呐嘤柟ぷ
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培訓活動,倡導老師在學習積淀、實踐研究、總結提升過程中努力實現德育專業化,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學習積淀方面,采取倡導自學、專題講座、跟蹤輔導、網絡培訓等方式方法開展。本學期利用班主任例會時間重點加強班級管理、環境建設、學生教育、教育合力等方面的輔導。
實踐研究方面,延續晨會教育、課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開展。本學期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特殊學生群體教育、德育活動開展等方面作為重點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
總結提升方面,以撰寫論文、案例反思、經驗交流等方式方法開展。本學期重點對德育論文、案例、經驗的寫法進行輔導。
本學期,突出做好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榮辱觀教育、養成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培養等內容的落實,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1.強化學科德育滲透。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學科德育滲透,做到“三有”,即有計劃、有落實、有成效。
2.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廣播、板報、LED顯示屏、墻報等宣傳載體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專題的宣傳教育。
3.開展系列德育活動。切實落實《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采取主題教育月與隨機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突出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
。1)堅持開展好每周升國旗活動、晨會(班隊會)活動,開展好少先隊活動。
。2)開展“紅十字”教育活動,宣傳紅十字知識。認真組織“紅十字愛心一元捐”、“博愛萬元捐”,培養師生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3)開展主題教育月活動。本學期擬開展四個主題教育月活動,即九月份:“習慣養成”主題教育月、十月份:“愛國情懷”主題教育月、十一月份:“感恩教育”主題月、十二月:“健康教育”主題教育月。
(4)開展幫扶活動。認真落實貧困生資助工作,強化對單親生、孤兒、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的幫扶、教育工作,繼續開展貧困生大走訪活動,做到規范管理、精準資助。
。5)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調控心理、自主自助、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四、活動安排
九月:
1.一年級新生家長會;
2.教師節活動;
3.進一步強化“垃圾不落地”活動;
4.班主任培訓。(李燕)
十月:
1.國慶節學生活動;
2.家長上晨會活動;
3.班主任培訓。(徐曉麗)
十一月:
1.社會實踐活動;
2.結合資助工作進行感恩教育;
3.家長學;顒;
4.班主任培訓。(培訓視頻)
十二月:
1.學生心理健康專題教育活動;
2.冬季疾病預防;
3.班主任培訓。(培訓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