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工作計劃 > 教學工作計劃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通用19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發布時間:2023-08-10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通用19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的是六年級二班的美術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斷發展,學生們對美術的要求有所不同,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們更多地追求現實的、真實的東西或喜歡目前流行的“動漫”,對此進行大量的臨摹在繪畫技巧上顯得成熟,線條也十分流暢,但畫風呆板,表現欲下降,缺少童趣。但他們對色彩有辨別能力,把握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強,樂于動手,對手工制作課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對美具有了較高的欣賞能力。

  這學期是他們邁入初中的過渡時期,既要努力響應學生目前的興趣愛好,又要深入淺出地灌輸客觀的美術學科理論知識,與初中知識進一步接軌,將平時教給學生的初中知識更加明朗化介紹給學生,使他們從兒童繪畫到少年繪畫的轉型,更重視有欣賞內容和工藝設計教學,即學生的創造能力上的培養,其實就是對兒童想象力的深化,轉變為更理論性含量的創造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現】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浙美版六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評述】欣賞、認識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三、教學目標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1、學習掌握幾種人物速寫的方法,能抓住對象的體態特征,用簡練的線條,概括生動地表現其特點,特別是動態的任務形象。

  2、綜合運用小學階段所學的美術技法進行繪畫創作或工藝制作。

  3、工藝美術(實用)的特點,能了解接受并明確現代生活中工藝美術的應用和地位。

  4、欣賞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賞能力。

  5、人物速寫中,觀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

  6、在繪畫、工藝制作中綜合運用已學的構圖、色彩等基礎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

  了解現代設計的特點。學習色彩基礎知識,掌握色彩的明度與色相對比。學習設計基礎知識,了解設計要素,能設計出精美的火花、賀卡和書籍作品。平面構成漸變知識,抓住形或色有規律的變化,掌握漸變原理,畫出形或色的作品。

  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對比基礎知識,并能應用與繪畫中。學習掌握設計基礎知識,了解設計要素設計賀卡或其他作品。掌握漸變原理,抓住形或色的規律變化,畫出漸變作品。了解中國建筑歷史成就,了解中國歷史畫,提高欣賞能力,激發愛國熱情。

  五、教學措施

  1、跟班主任聯系配合,端正學生對美術課的態度和認識。

  2、深入鉆研教材,制作好范畫,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燈、影片、錄象片等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即使進行直觀教學,充分發揮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3、加強個別輔導,抓好課堂巡回輔導的環節,認真的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的具體問題。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幾位學生,找出學習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幫助解決。推薦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他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4、利用作業展評,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增強競爭意識。

  5、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

  六、培優和轉困措施

  1、給優生以“講解員”的身份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更好的體現其價值。

  2、在課堂中多表揚差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為他們尋找“講解員”,做到一幫一,有問題先找講解員解決。

  3、對進步的同學做相應的獎勵,來激勵他們繼續前進。

  七、課時進度安排:略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2

  一、學生現狀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五年的美術學習,他們對美術了解的也相對較多,大多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其抽象思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也相對有所提高。本學期繼續一方面進一步培養學生認識美術這一學科的特點,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體驗形、色的變化與魅力。另一方面則更加側重對美術文化的學習和滲透,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感受美術所帶來的樂趣。

  二、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運用各種工具材料進行制作。運用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了解書作品的`特征,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熟悉美術語言的基本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材分析:

  該教材貼近學生的心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每課的主題都有美術帶來的有趣的驚喜。六年級美術教材一共分為19課。每一課都側重于“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中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有不少系列的課,教學內容前后聯系比較緊密,非常適合學生較深入地做一個專題。并且有些教學內容還設計成了案例學習、問題學習和項目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應多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學習,增加學生集體合作的機會。其次本冊教材繼續體現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強、貼近生活、關注美術文化的滲透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等特點。

  四、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造型·表現”: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選擇合適自己的各種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創作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運用對比和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評述”: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重點:在學習中逐步體會美術的學習特征,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靈活的掌握對造型、色彩的運用,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滲透人文精神。

  難點: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審美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并且繼續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3

  一、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六年級學生們的美術基礎不相同,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學生對色彩有辨別能力,把握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強,樂于動手,對手工制作課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對美具有了較高的欣賞能力。從六年級上學期的美術學習中不難看出同學們對畫畫充滿了興趣。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他們的興趣發展下去,并且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繪畫習慣。對班上在美術發面有潛能、認識美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強輔導,進一步提高畫畫的能力。

  二、對美術教材的認識和分析:

  小學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包括欣賞、繪畫、工藝等課業。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目標: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態度。

  2、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

  3、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結構和空間關系,學習淺顯的構圖、色彩等知識,進一步提高繪畫表現能力和設計制作能力。

  四、教學內容:

  1、欣賞兒童能夠理解的中外優秀美術作品。

  2、認識立體物的透視現象,初步學習運用線條和其它材料表現立體物。

  3、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

  4、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了解木版畫的制作方法,并進行制作。

  6、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有創意的制作活動。

  7、運用學過的美術表現方法為書籍、新聞故事或事件進行配畫。

  8、認識標志和街頭標識物的作用,懂得區別。

  9、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練習。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4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能背誦、默寫詩句。

  2.能結合注釋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暉”等詞語及詩句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體味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詩歌的大意,明確形象,把握主旨。

  3. 拓展延伸,研讀積累與之相關主題的詩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及詩人對母親的熱愛、感激和對母愛的贊頌。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感受詩所表達的真摯情感。2.掌握學習古典詩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詩情。

  教學方法:誦讀教學法 情景激勵法 課前資料交流法 開放式討論法 講授法 比較閱讀法

  教學手段:本文借助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歌,請你們認真聽,想一想這首歌是唱給誰的?(多媒體播放《燭光里的媽媽》)

  2.在這音樂聲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媽媽?母愛是三月的陽光,溫暖兒女的心房,母愛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風吹雨打的磨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謳歌、贊頌母愛的古詩《游子吟》。(師板書課題)

  二、復習回顧,商定學法。

  1.首先我們來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古詩《泊船瓜洲》,背誦并口述詩義。

  2.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學習這首古詩的?(我們是按照解詩題知詩人明詩義悟詩情這樣的順序來學習的)

  3.(小結):今天我們仍然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學習這首古詩,同時我們還要欣賞一首非常有名的描寫母愛的詩篇,同時進行即興創作。

  三、初讀詩歌,蓄積情感,了解大意。

  1.試讀:按同學們先讀詩。請自由出聲讀詩,讀準字音。(學生自由嘗試)

  2.正音,并劃分五言詩的節奏。

  3.再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4.指名朗讀:大家喜歡這首詩嗎?誰來讀讀。(生自評好在哪里,師指導示范)

  四、研讀課文,讀懂游子心,感受慈母恩。

  通過誦讀,你們一定讀懂了不少內容,現在請你們結合注釋,和手邊的資料研究,討論。(分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工具書,課文注釋及所查資料,按照解詩題知詩人明詩義悟詩情的順序學習本首詩,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交流討論。)

  (1)解詩題:

  吟:就是吟誦,吟詠的意思

  教師補充并出示課件:吟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我們還學過相關題材的詩,有:《暮江吟》《石灰吟》等詩。(學生匯報:游子吟---就是出門遠行的人的吟誦、吟詠。)

  (2)知詩人:(學習根據所查資料介紹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詩人.曾任溧陽縣尉、協律郎。一生窮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孟郊的詩多是傾訴窮愁孤苦之作。

  教師補充: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長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窮困潦倒的人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也是最值得回憶的,因此了解作者的生世對理解本詩有一定的幫助。(3)明詩義:

  (一)讀寫臨行前的詩句:當你再讀這首詩的時候,頭腦中會浮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教師范讀,同學們想象。)

  1.讀一讀,想一想,以遠離故鄉的游子在輕輕的吟唱什么呢?這個問題為主線,讀寫臨行前的詩句。這幾句再現了臨行前的什么情景?請結和注釋,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詩的第一句用“線”與“衣”兩種極其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體會母子相依為命的情感。再把這種情感讀出來。

  (二)交流臨行前的情景:師創設情景,學生質疑:母親為何不等明天在縫?針對這一問題師生研究討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臨行前的情景?并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出來的?

  1.從“密密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由此可想,母親在“游子衣”里縫進的只是一絲一線嗎?還縫進了什么?請把想象到的畫面和體會到的意境先說一說,有感情的讀出來。

  2.在古代有這樣的一個習俗,兒子出遠門前,母親都要為兒子縫織衣服,縫的越密,兒子就會回來的越早。所以母親“密密縫”,“ 意恐”是什么意思?母親“恐”什么?母親擔心的僅僅是兒子“遲遲歸”嗎?她還會“恐”什么?“兒行千里母擔憂”,所以,臨行前母親會對兒子叮囑什么?(出示多媒體:播放《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音樂)

  (三)讀作者感慨的詩句:

  1.“母愛難以回報,母愛不求回報”,臨行前兒子也一定會有千言萬語,這位游子會對母親說什么?(多媒體播放:《游子吟》)

  2.母愛之厚難以回報,兒子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匯成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結合注釋說說你的理解。

  (2)把你的理解在詩中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用這個反問句式,想表達什么樣的內心感慨? 為什么兒子的“寸草心”不能報答母親的“三春暉”呢?討論、理解這個比喻句。(結合背景,詩句,和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母愛的無私、偉大,和兒子永遠無法報答母親的遺憾。)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詩的意思,深刻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4)請帶著你體會到的心情,個性朗讀,背誦這首詩。(滿懷對母親的贊美、熱愛、思念之情朗讀、背誦。把母愛的無私、偉大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4)悟詩情:

  配樂吟詠古詩,聽flash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學生感悟詩情。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再次吟詠本詩。

  五、拓展延伸,豐富內涵。

  (一)我欣賞:

  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收集了許多古今中外吟詠母愛的詩歌,接下來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課件出示這些詩歌,包括《獻給母親的詩》《母愛,震撼人心》《致母親》《母愛》《懷念您》等詩)指名同學朗誦,比較《游子吟》與這些詩歌在表達手法上的不同之處:

  ①《游子吟》這首詩語言非常精煉,讀來上口、容易背會

  ②《游子吟》抓住了母親給游子縫衣這個細節,從這一細節中流露出母親與游子之間那份純真的感情。

 、 這首詩不像其它的現代詩歌那樣;不斷的抒發感情,而只以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道出了母愛的無法回報。

  (二)我創作:

  播放《懂你》的flash音樂,同學們看著課本的插圖寫下自己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可選用古體詩的形式,也可以用現代詩的形式進行創作。

  六、總結收獲談體會。

  用自己的話贊美媽媽,對自己的媽媽說幾句發自肺腑的話。(多媒體播放:《母親》)

  七、布置作業。

  通過想象把你觀察到的“母親深夜縫衣”圖的情景寫下來

  本課設計意圖:

  本課的設計積極倡導“自由、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閱讀、感悟、創作”的自主學習氛圍,采用比較,欣賞的方式,得出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和詩歌鑒賞的能力,選用同學們自己搜集的詩歌,讓學生看到了自己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就感。音樂可以激發靈感,在感人的音樂中更有利于學生感悟詩情并根據自己的體驗進行創作,進一步升華那份樸素的人性美,震撼人心的愛——母愛。

  那么學習古詩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就不單單是理解背誦,而且是一種研讀,在研讀的過程中繼承傳統文化,在繼承的過程中創新。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5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圓柱,師自制圓柱體側面展開紙,一張長方形紙。切好的圓柱形蘿卜,水果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凵罨兄好鎸@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也可以用筆筒來教學圓柱的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賻熒黄鸢颜归_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儆懻摚浩叫兴倪呅文芊裢ㄟ^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谙胍幌耄寒攬A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2題找出圓柱體。

  3.15頁第3題,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圖形。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四、布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2)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

  2.口頭回答下面問題.(刪掉)

  (1)一個圓形花池,直徑是5米,周長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 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二、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

  (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七第5題

  (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 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4.教學例4

  (1)出示例3。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做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回答自己在計算時,最后的得數是怎樣取得的。由此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① 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 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

 、 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2. 練習七第6題

  3.一臺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體,輪寬2米,直徑1.2米。前輪轉動一周,壓路機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廣告公司制作了一個底面直徑是1.5米高2.5米的圓柱形燈箱。它的側面最多可以張貼多大面積的海報?

  5修建一個圓柱形沼氣池,底面直徑是3米,深2米。在池的內壁與下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解決問題為主線,給學生創設探究的舞臺。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立立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展--合--展”的轉化過程,體會到“化曲為直”的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練習注重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問題不有死用數學公式來解決,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解答,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正方體呢?(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刪掉)

  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小結: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利用轉化的思想把一個曲面圖形轉化成以前學的長方形,今天我們學習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也要運用轉化的思想同學們猜猜會轉化成什么圖形?

  二、新課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用將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出圓的面積的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沿著圓柱底面的扇形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把它們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演示)

  (2)由于我們分的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了。(演示將圓柱細分,拼成一個長方體)

  反復播放這個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在變化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長方體和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體積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說演示過程,總結推倒公式。

  (3)通過觀察,使學生明確: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2、教學補充例題(刪掉)

  (1)出示補充例題: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

 、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 能不能根據公式直接計算?

 、 計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要先統一計量單位)

  (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

 、賄=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0.0105立方米。

  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哪個是正確的解答,并比較一下哪一種解答更簡單.對不正確的第①、③種解答要說說錯在什么地方.(刪掉)

  (4)做第20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出示一組習題:

  1一個圓柱的半徑4厘米,高3厘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個圓柱的直徑12厘米,高3厘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柱的周長12.56厘米,高3厘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導思考:如果已知圓柱底面半徑,直徑,和底面周長和高,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4、教學例6

  (1)出示例,并讓學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應先知道杯子的容積)(刪掉)

  (1)學生嘗試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2)

 、 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3)=502.4(l)

  (2)學生見解例題,師補充

  三、鞏固練習

  1.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直徑是56厘米,高87厘米,水桶裝多少水?

  2.一個圓柱的體積是80立方厘米,底面積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個圓柱形糧囤,從里面量得底面半徑是1.5米,高是2米。如果每立方米約中75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多少噸玉米?

  4鋼管的長80厘米,外直徑10厘米,內直徑8厘米,求它的體積。

  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2)

 、 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3)=502.4(l)

  教學反思: 以舊引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直觀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利用“轉化思想”的方法把圓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觀察中理解,在比較中歸納,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圓 錐

  (1)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通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2)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目的:

  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每生準備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組織學生實驗分組合作學習: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

  學生敘述實驗過程并總結結論,得出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圓柱的體積=1/3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① 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②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

  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填空:

  1、圓錐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

  2、等底等高的圓錐體是圓柱體體積的( ),圓柱體是圓錐體體積的( )。

  3、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3立方厘米,圓柱體的體積是( )。

  4、體積和底面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 )。

  5、體積和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圓錐底面積15平方厘米,圓柱底面積是( )。

  6、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比圓錐的體積大( )。

  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1/3.

  3、圓錐體、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4、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3倍,且底面積相等,那么他們的體積相等。

  補充習題:

  1一堆煤成圓錐形,底面半徑是1.5米,高是1.1米。這堆煤的體積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約1.4噸,這堆煤有多少噸?

  2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直徑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這堆沙在10米寬的公路上鋪2厘米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

  3.一堆圓錐形的煤體積是12立方米,底面積是6平方米,高是多少?

  4.在一個底面半徑是10c的圓柱形水桶中裝有水,把一 個底面半徑為5c的圓錐形鐵錘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試問鐵錘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的體積比圓錐的體積多24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教學反思: 從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來看,主要是構建“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概念的認識,而這一認識的形成,靠文字和觀摩演示都是蒼白無力的,它需要學生發自內心的需要,全身心的體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對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論進行對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從而明確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具體含義。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P29頁第1-3題,完成練習五。

  教學目標:

  1、復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

  2、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有條理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表面積、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圓柱與圓錐的特征

  1、圓柱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有什么特點?

  (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有無數條高。)

  2.圓錐的特征

  (1)圓錐有哪幾個部分?有什么特點?

  (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只有一條高。)

  (2)做第29頁第1題

  二、圓柱的表面積

  (1)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答:

  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

  (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3)第29頁第2題中求圓柱表面積的部分。

  三、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底面積高)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把圓柱切割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圓柱體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3、做第29頁第2題

  4、學生獨立完成第29頁第3題。(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裝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區分清所求的是圓柱的表面積或體積時再計算)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判斷,并畫出高,小組討論訂正)

  2、做練習五的第2題。

  (1)學生審題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紙是求圓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3、做練習五第5題。(可建議學生用方程解答)

  一個圓錐形沙堆,度面積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這堆這堆沙在10米寬的公路上鋪2米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

  4.有塊正方形的木料,它的棱長是4分米,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這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若加工成最大的圓錐呢,它的體積又是多少立方分米呢?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6

  一、感情導入

  1、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以它的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瑯瑯上口的獨特藝術魅力迎得了人們喜愛。無數才情橫溢的文人詩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創造出無名篇,更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誰能背背你喜歡的詩篇呢?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篇或片段。

  二、回顧學法

  1、 學習古詩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學習的方法。

  2、 出示學法:

  (1)一拆:把詩句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詞。

  (2)二釋:采用換詞、擴詞的方法來解拆出的詞語

  (3)三理:有些詩句因壓韻、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裝句式,因此翻譯時要適當調換詞序、句序。

  (4)補連:由于古詩語言有凝練和跳躍性大的特點,翻譯時在詩句的詞與詞或句與句之間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3、小結:我們欣賞詩的語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四種自學方法來讀通、讀懂古詩。

  三、新授

  1、 知詩人,解詩題。

  (1) 齊讀詩題。

  (2) 根據預習的情況對古詩質疑。

  介紹時代背景: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3) 范讀詩文。

  (4) 學生練讀,粗知大意。

  2、 解字詞,悟詩意。

  (1) 回憶學習方法。(拆、釋、理、補連)

  (2) 自學一~四行詩句。

  A 學生用“拆、釋、理、補連”的方法進行自學。

  B 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C 質疑。

  (3) 反復誦讀加深理解,并在讀的過程中在腦海里想象畫面。

  (4) 感情誦讀,小組讀、賽讀、評讀。

  (5) 遷移學法,自學五、六行詩句。

  A 小組交流自學。

  B 學生匯報。

  理解兩行詩句的含義,再說說抓住哪些關鍵詞來理解?

  C 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出母親關愛你們的一幕幕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讀五、六行詩句。(賽讀、評度、小組讀)

  3、 連句意、明詩意。

  (1) 邊誦讀,邊把詩句意思串聯起來。

  (2)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

  4、 想詩境、悟詩情。

  反復吟誦,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

  5、 誦詩文、入意境。

  6、 感情背誦。

  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7

  一、指導思想: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充分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系,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系。

  3、教材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選擇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每一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

  4、教材的呈現方式新穎獨特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于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教學措施:

  由于品德與社會課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坐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坐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范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盡量將教學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8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高年段最后半年學習的教材,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品德、科學、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學習內容,三個單元具體涉及了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國家近代以來的歷史與發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二是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對外交流及其人們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三是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三、教學措施: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改變少數學生不重視思品課的現象。一是每節課前,檢查學生課前準備的情況,重點是帶教材的情況。二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給予加分獎勵,作為期末考評的`重要參考。

  2、認真備課,上出新意。學生對思品課不感興趣,可能主要因為聽多了空洞的說教。因此上出新意很重要。為此,要做到,一是多收集材料,并讓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二是設計讓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及時小結學生的課堂表現,并給予獎勵。對課堂表現出色的學生,一定及時給予獎勵。一是口頭表現,二是獎勵加分。

  4、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結合課文實際,開展學生樂意參加的實踐活動

  四、研究要點:

  1、第一單元 從小學創造

  教學目標:

  ①初步認識創造的重要性,勇于嘗試創造,體驗創造的快樂。

 、谕ㄟ^質疑—探究—解疑—發展的模式,感悟到創造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本能,體會到“創造的快樂”,讓自己的異想天開打開創造之門;創造人人能做,但并非個個都能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學生體會到在創造的道路上需要堅忍不拔的品質,從失敗中逐漸走向成功。

  重難點:

 、偌ぐl好奇心,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但不盲目好奇。

 、趲椭鷮W生懂得在創造中會遇到失敗,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失敗,并嘗試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

  ③通過創造活動,讓學生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

  教學措施:以趣激情,導入新課。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善于發現和利用教材中能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以趣激情的導課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

  2、第二單元 從田野到車間

  教學目標:

 、倭私馍钪械闹饕r作物,知道它們是怎樣種出來的。

 、诹私鈳追N常見的生活用品的生產過程,找找這些用品背后的勞動者。

 、哿私饪茖W技術推動了工農業的發展,傳統的工農業正在走向現代化。

  重難點: 探究農業、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體驗農民、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懂得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措施:精心設計問題,增強心理體驗。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明白道理,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根據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想、想象對比、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3、第三單元 走向信息時代

  教學目標:

  ①從學生身邊出發,感受通訊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樂趣,探究通訊的變遷的歷史。

  ②幫助學生在體驗現代化通信的好處的同時,了解網絡規則,有效利用現代信息。

  重難點:感受信息與人們生存的關系,激發學生去體驗、探索,有效利用現代信息。

  教學措施:講述郵政的歷史,介紹現代郵政的發展。

  4、第四單元 人類文明的歷史

  教學目標:

  ①了解古代文明,大致知道世界著名的古代建筑以及古代的文明。

 、诔醪搅私鈳孜豢茖W偉人及其科學成就。

 、鄢醪搅私庖恍┲型饷八囆g杰作,知道一些藝術特色及藝術價值。

  重難點:

 、俑惺芸萍嫉臒o窮力量,體會科技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巨大推進作用和科技與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關系。

 、谳^廣泛地了解文明遺產的狀況,知道如何保護文明遺產。教學措施:圍繞人類文明的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引導形式從古代文明、古代的科學成就、古代的文學藝術、文明遺產等方面感受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引導學生了解世界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知道追求文明進步是人類共同的目標,培養學生繼承和保護人類文明遺產的責任感。

  5、第五單元 我們去環游旅行

  教學目標:

 、 初步了解地球的地理概況,知道不同民族的民俗風情,了解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

 、谑箤W生知道歐洲的幾個主要的國家和城市。

 、凼箤W生對歐洲社會、經濟、人民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

  重難點:宏觀整體角度,了解地球上的國家、人口、種族、民族、語言的概況;了解美洲、非洲、歐洲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從而了解世界的多樣性。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9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系解有關復雜應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為:學生難于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化成什么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并沒有什么聯系。并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系,而想到圓能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借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么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為:對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面積的問題,學生轉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表面積的計算,由于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復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借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說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多結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借助于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著實物來說,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于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中主要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錯例的估計和采集:概念辨析題:(1)一只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圓柱體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節鐵皮水管,要多少鐵皮是求水管的(4)給個圓柱體的花瓶包裝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于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系又有區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解決問題:(1)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寫出基本關系式再解答

  (2)有一個禮堂內有8根直徑是50厘米、高5米的圓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紅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寫出基本關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并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系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系,能反說、正說、比多少等都能說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說明生活中常說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系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后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么現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說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于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系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用43頁例2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1、 反復誦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在誦讀中理解詩句含義與全詩大意。

  2、 感受詩中蘊含的愛國情懷。

  3、自主合作探究,互動交流。

  【教學重點】

  結合寫作背景,理解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背誦默寫全詩,能夠運用詩中的愛國名句。

  【教學難點】

  解讀詩中“零丁”的多層意思,拓寬閱讀視野。

  【教學安排】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初讀,感知大概的詩意。

  (學生熟讀三遍。教師糾正節奏不妥之處。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提問:你們覺得整首詩屬于哪一種感情基調的?學生回答。教師點撥:“零丁”多指人的心情或處境。題目中“零丁”又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體意思——文天祥路過零丁洋。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學生結合注釋會回答“不是”,作者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二、了解詩人資料、創作背景,弄清詩歌的感情基調。

  由此可見,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詩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作的。那么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呢?——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一種深深的悲涼,一種孤苦伶仃。同時,本詩的感情有些復雜,比如詩的尾聯不同前面,蘊含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不再有“零丁”之感了。

  二、分析詩句內涵,明確詩歌主旨。

  1、學生用現代漢語翻譯全詩,教師點評。

  【今譯參考】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2、理解分析詩句含義。

  (1)首聯:回顧個人和國家兩件大事。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 他與元軍苦戰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2)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從國勢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得罪權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

  (3)頸聯:前一句是追憶過去。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仿佛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用語雙關。

  (4).尾聯:他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有著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總結:悲傷,悲痛,悲憤,悲壯,舍生取義——再讀詩歌。

  3、把握詩的主旨

  師:一個“零丁”牽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樣的惶恐路,又是怎樣的零丁情呢。在這首詩中文天祥到底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我們了解了文天祥的惶恐路和零丁情。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不禁為之動容。

  三、拓展閱讀:文天祥的《正氣歌》序言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參考譯文】

  我被囚禁在北國的都城,住在一間土屋內。土屋有八尺寬,大約四尋深。有一道單扇門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臟又矮,又濕又暗。碰到這夏天,各種氣味都匯聚在一起:雨水從四面流進來,甚至漂起床、幾,這時屋子里都是水氣;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陽光,蒸熏惡臭,這時屋子里都是土氣;突然天晴暴熱,四處的風道又被堵塞,這時屋子里都是日氣;有人在屋檐下燒柴火做飯,助長了炎熱的肆虐,這時屋子里都是火氣;倉庫里儲藏了很多腐爛的糧食,陣陣霉味逼人,這時屋子里都是霉爛的米氣;關在這里的人多,擁擠雜亂,到處散發著腥臊汗臭,這時屋子里都是人氣;又是糞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種各樣的惡臭一起散發,這時屋子里都是穢氣。這么多的氣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墒俏乙蕴撊醯纳碜釉谶@樣壞的環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經兩年了,卻沒有什么病。這大概是因為

  三、教師總結:同學們,“零丁”是一種境遇,他可以讓人困惑,可以讓人麻木,可以讓人消沉,但“零丁”更是一種使人涅槃的動力。正如文天祥在獄中所作的《正氣歌》所說的“天地之間有正氣”同時化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

  五、課堂背誦默寫這首詩。

  六、布置練習作業:見藍色習題。

  七、板書設計:見涂紅字樣

  八、教學反思

  1.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 ,漢族,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 哆^零丁洋》選自 。這首詩是宋帝趙禹祥興二年(1279),文天祥在五坡嶺(在廣東省海豐縣北)兵敗被俘后囚禁時寫的。

  2.《過零丁洋》詩中語意雙關的“天然妙對”是: , 。

  “惶恐”“零丁”用于雙關,有兩層含義,

  一指 , 二是 和 。

  詩句的意是: , 。

  3.《過零丁洋》詩中表達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的句子是: ,

  。這兩句詩慷慨激昂,采用 的方式 ,表明詩人 的決心,崇高的 和 的愛國情懷。

  4.《過零丁洋》詩中借用 的修辭手法,表現國家多難、個人浮沉的詩是: ,

  。特點是:以形象的比喻描寫 。詩句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 , 。

  這兩句連用,暗示

  5.這首七律詩的首聯寫了作者個人和國家有關的哪兩件大事? (1)

  (2)

  6.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舉二例說明:

  答:

  (1)人物 事跡

  (2)人物 事跡

  7.“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

  汗青:指。(古代用竹簡書寫,先把青竹簡用火烤干水分,以便書寫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 。

  干戈:泛指 。

  【參考答案】

  1.南宋時期愛國詩人 《文山先生全集》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地名, 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追憶過去,表示自己對當時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感慨眼前,說自己不幸戰敗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 民族氣節 為國獻身 4.比喻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國家和個人的命運 自己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 5.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步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已度過四年。 6,人物有 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事例: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慨。 7.儒家經典 史冊 赤誠的心 兵器

  附加題:(一)必做題

  1、從本詩所寫的內容來看,這首詩屬于(  )

  A、狀物詩   B、述志詩   C、敘事詩   D、寫景詩

  2、“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運用了 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

  。

  3、利用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憂慮不安心情的句子是 ,

  ;以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的詩句是 , 。

  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科舉入仕和大戰告捷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余。

  B、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敘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自己遭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

  D、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

  5、簡要說說本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二)選做題

  6、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7、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8、寫一段課后反思:(只有會反思的人,才能在學海中暢游!)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1

  教材地位: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本單元立體圖形的學習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學具,讓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豐富其表象,訓練形象思維,而本節的復習課又便于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對知道的整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能力。在練習、討論、合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復習目標

  同學們,我們在《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中學習了有關圓柱、圓錐的相關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對這些知識做一個系統的整理并運用它們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自主作業

  讓同學們自主整理本章知識。

  (三):兩兩交流、解疑(兵教兵)

  同桌之間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四)組內幫教、組間交流、解疑

  小組內合作,復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主要計算公式;組間交流,提出自己學習中的疑惑并相互給予解答。

  (五)小組展示,討論、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

  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完善整理成果。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征 基本公式

  圓柱 兩個底面,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 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 一個底面,

  一個側面 體積=底面積高÷3

  〔教師點撥:〕

  (1)圓柱的側面怎樣剪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

  (2)圓柱展開圖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3)說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遷移運用圓面積推導的轉化思想)

  (4)回憶說出圓錐體積公式推導的實驗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分析、綜合、概括知識的能力,在小組交流中,培養合作、質疑、辯論的能力。

  (六)鞏固應用、互練互測(兵練兵)

  1.屏幕呈現:一個圓柱體木料,底面直徑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已學圓柱、圓錐的知識,提出問題,看誰的更有創意?(2)學生思考后提出問題。

  〔預設問題:〕

 、倌玖系膫让娣e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②木料的體積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個的圓錐,它的體積是多少?

 、……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思考,讓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刷”出表面積有關的知識。

  〔教師引導:〕針對這一圓木,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求表面積?

  〔預設回答:〕給圓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積的時候需要用表面積的知識。

  〔教師追問:〕給圓木涂油漆有幾種情況?都發生在什么條件下?

  〔預設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時,只刷側面。

 、谌绻莻木樁,只涂一個側面和一個上面。

 、廴绻莻圓木料,可涂整個表面。

  〔設計意圖:〕一個“刷”,刷出了與表面積有關的符合實際的有價值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積。

  〔教師引導:〕有同學說可以把圓木切開,求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學們說說可以怎樣來切?

  〔預設回答:〕

 、倏梢詸M切,分兩段切一刀,增加兩個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兩刀,增加4個底面大小的面,以此類推。

 、谶可以沿直徑縱切,增加兩個長方形的面,長和圓柱的高相等,寬和直徑相等。

  〔課件演示:〕橫切和縱切

  〔設計意圖:〕橫切、縱切兩種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課件的演示,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削”出圓錐,討論圓柱與對應圓錐的關系。

  〔教師引導:〕除了對圓木“涂”“切”以外,有同學說還可以“削”成一個的圓錐。那怎樣“削”才算是呢?你能用四句話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多2倍,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三分之二。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圓柱高是圓錐高的三分之一,圓錐高是圓柱高的3倍。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圓柱底是圓錐底的三分之一,圓錐底是圓柱底的3倍。

  〔設計意圖:〕將圓柱削成一個圓錐,讓同學們討論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便于進一步理解兩者的內在聯系,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挖”出容積。

  〔教師引導:〕我們還可以對圓木如何加工呢?

  〔預設回答:〕可以挖成一個木桶,求求它的容積,內外涂清漆,求涂漆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追問:〕容積和體積有何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挖”出容積,將容積和體積加以何聯系和區別,木桶的內外都涂上清漆,與前面的涂漆問題加以聯系和區分,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進一步的發展。

  (七)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學校要修建一個圓形水池,池內安裝噴泉,水池直徑5米,深1.5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

  ①水池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谕谶@個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廴绻o水池貼瓷磚,貼瓷磚的面積是多少?

  ④水池裝滿水,能裝多少立方米?

  〔教師提問:〕

  ⑤如果給水池接一圈水管,并4米安裝一個噴頭,需要按幾個?

 、蕹貎热绻⑷1.2米深的水,那將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教師追問:〕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

  〔設計意圖:〕一個水池問題,讓同學們再一次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問題解決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八)課堂小結:同學們暢所欲言,談收獲和感受。

  附: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征       基本公式

  圓柱 兩個底面,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 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   一個底面,

  一個側面  體積=底面積高÷3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2

  一、學習目標

  1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3積累詠月的詩詞。

  二、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利用書籍、報刊、網絡收集關于詠月的詩詞、佳句,謄寫在小卡片上。

  2小組評析其它詠月的詩詞佳句。組長記錄有價值的賞析,綜合成一篇賞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之章”這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們將通過《十五夜望月》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二) 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許州人,唐代宗大歷十年進士,曾任昭應縣丞,渭南尉。穆宗長慶初,由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大和中出為陜州司馬,后歸居咸陽原上。一生困頓,晚景尤其凄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后,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治階級的暴行。語言通俗明晰,凝練精悍,風格簡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體。

  (三)學生朗讀比賽,教師講述

  在唐代詠月的篇章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四)齊讀:整體感知

  《十五夜望月》前兩句寫了哪些景?后兩句寫望月思親,抒了什么情?

  庭院、月光、鴉鵲、露水、桂花樹。后兩句凝望,抒發了入骨相思之情。

  (五)重點詞句感悟:地白、樹棲鴉、無聲、濕桂花、落等詞表達的意境。

  教案設計98頁

  (六)作者采用的正面抒情的方式嗎?

  參考資料205頁

  (七) 學生上黑板寫“明月之詩”且賞析。

  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中望月等。學生對詩句發揮自己的想象聯想進行賞析。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3

  一、指導思想

  堅持按照學校要求,遵從課程標準和教學規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全面發展,要在班級教師和學生的協作配合下順利的完成本期的教學工作。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是一個人數較多的班級,有47人,學生的基礎差異較大。在上期教學中,學生整體成績不錯。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太好,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學習氛圍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目標及措施

  在本期的思品教學中,針對上面的情況,我決定首先在班上選好小組長。利用班干部來管理好小組長,小組長又管理其他成員。要求當天上的內容當天必須完成作業,并能夠背誦。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多開展一些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通過實踐活動,產生興趣,掌握技能,獲得知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教育學生有正確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要求學生有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四、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共有13課,我準備每周上一課,一課用一個課時上,其它幾周用做開展實踐活動和復習。

  我希望通過本期的學習,學生的思想有所提高,并且在學習和生活上有所表現,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4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壯的體格、較強的活動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化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

  一、指導思想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系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于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兒童少年某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盡可能避免意外傷亡事故,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二、學校健康教育的任務:

  1、提高學生衛生知識水平;

  2、降低學校常見病的發病率;

  3、提高生長發育水平;

  4、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心理衛生問題;

  5、改善學生對待個人公共衛生的態度;

  6、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學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學生們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和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讓學生知道暴飲暴食的危害。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課的效果。

  四、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

  1、使同學們知道學習中的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做個心理健康的學生。

  2、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尊重自我,不怕挫折。

  3、讓學生從小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五、學校健康教育的用途:

  1、使學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養健康的意識行為,懂得預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適時、適體的穿著有益健康,引導學生培養樸素、大方、適時的穿著風格;

  3、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標準使自己逐步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控制自己的情緒,多參與集體活動,培養良好的興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4、了解市容環境衛生不僅影響盤錦市的形象,而且影響全市人民的健康,懂得愛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

  5、讓學生了解學校健康促進的內容,并在行動上支持和參與學校健康促進活動。

  總之,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壯的體格、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學校教師的職責;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必須抓緊抓好,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身心健康,體格健壯,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衛生管理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5

  為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應采取課內外培優措施,制定培優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培優補差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必要性。通過了解得知班上學生的情況,班上的學困生主要有:鐘軍、朱文龍、吉世科、文蓮香、符美云、蘇山等;優等生有:黃妃、吳質優、高榮浩、麥豪芳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定出了培優補差計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因此,特制訂本班數學培優補差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加強對培優補差工作的常規管理和檢查。

  2、通過培優補差,使學生能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3、認真挑選好培優補差的對象。

  4、認真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輔導,輔導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二、具體內容

  1、培優內容: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

  2、補差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

  三、培優補差對象和形式

  對象:本班優等生和后進生形式:

  1、利用課堂時間相機輔導。

  2、利用學校午休時間,老師家長相配合。

  四、具體措施

  1、利用課堂時間相機輔導

  在課堂上多提問他們,對優等生,多提問一些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對后進生多提問一些基礎知識,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當后進生作業出現較多錯誤時,教師要當面批改,指出錯誤,耐心指導。當少數后進生因基礎差而難以跟班聽課時,我們應采取系統輔導的方法,以新帶舊,以舊促新,幫助后進生彌補知識上的缺陷,發展他們的智力,增強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另外,在課堂上對后進生多提問,發現他們的優點和成績就及時表揚,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2、課余時間個別輔導

  在限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是很難滿足和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的。因此,組織課外輔導,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優等生,我打算制定課外資料讓他們閱讀,布置要求較高的作業讓他們獨立思考,指定他們對其他學生進行輔導,使他們的知識擴大到更大的領域,技能、技巧達到更高的水平,使他們永遠好學上進,聰明才智得到更好地發揮。同時,在每周的星期二、四午休活動定期對后進生進行輔導,對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對掌握特別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平時,在后進生之間讓他們開展一些比賽,比如:看誰進步快、看誰作業得滿分多、看誰成績好等。

  3、家長和老師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適當、適量的學習內容,讓家長在家里對后進生進行協助輔導,老師定期到優等生和后進生家里進行家訪,摸清他們在家的學習情況和作業情況。定期讓優等生介紹他們的學習經驗,讓后進生總結自己的進步。

  五、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2、經常與家長聯系,相互了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3、對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并做出評價。

  4、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5、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

  6、要講究教法。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復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于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7、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搜集整理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及時反饋矯正,耐心輔導?傊谒刭|教育的今天,培優補差工作是一個學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本人努力把這項工作制定的措施落到實處,抓好落實,充分發揮各種積極因素,一定要把此項工作做好,爭取做出好的成績。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6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是小學數學最后教學的形體知識。與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圓柱和圓錐也是基本的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經常能夠看到這些形狀的物體。教學圓柱和圓錐,能夠擴大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范圍,豐富對形體的認識,有利于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教學圓柱和圓錐,也能夠豐富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活動經驗,深入理解體積的意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利于完善認知結構,發展空間觀念。教學圓柱和圓錐,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探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機會,有利于轉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具體安排見下表:

  例1 圓柱、圓錐的形狀特點

  例2 圓柱的側面積

  例3 圓柱的表面積

  例4 圓柱的體積

  例5 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1課時 認識圓柱和圓錐

  教學內容:

  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及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2、教師: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么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說。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么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圖(5)是什么形狀?板書:圓錐

  你能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說,如鉛筆、煙囪、套管、鉛錘等)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二、合作探究,認識特征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談話:對于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后再來研究,好嗎?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并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傧瓤匆豢,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谠倜幻總面有什么特征?

 、廴缓笮〗M內互相說一說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么特點?

  教師巡視解答疑惑。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先指名學生拿著實物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再指名不拿實物說發現。師生及時共同進行評價)

  談話: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個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說,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大小相等,叫圓柱的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課件隨時演示,將茶筒的底面和側面抽象出的圓柱立體圖形

  板書:底面 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 1個曲面

  高 兩底之間的距離

  3、認識圓柱的高

  教師從學生拿來的圓柱中隨便找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圓柱,讓學生觀察比較。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底面大小決定圓柱粗細,高決定圓柱的高矮

  談話:哪是圓柱的高,誰來指一指?

  談話:你知道你手中的圓柱形有多高嗎?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條嗎?

  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圓柱的高,記下測量數據,多量幾條,你能發現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測量結果。指名一組到講臺前演示,

  使學生明確:圓柱的高長度相等,有無數條。

  提問:什么是圓柱的高?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高 上下兩底面之間的距離(無數條)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圓柱的高

  (二)認識圓錐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圓柱,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錐形物體,觀察圓錐體,摸一摸、量一量,和圓柱比一比,它與圓柱有什么不同?你能發現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觀察結果。

  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圓錐是尖的有一個頂點。

  教師出示圓錐實物課件

  思考:圓錐有幾條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學生用平移的方法將藏在圓錐中的高平移出來測量,學生合作動手測量圓錐模形的高并指名上臺演示。

  板書:底面 1個 圓形

  側面 1個 曲面

  高 1條

  2、交流對圓錐的認識

  3、小組討論比較圓柱與圓錐的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4、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5、學生閱讀課本9、10頁的內容。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回顧新知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點,鞏固圓柱與圓錐的區別與聯系。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3題。

  第2課時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頁的例2、第12頁的例3和第12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4~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推理,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探究并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培養創新意識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形成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意義,正確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師生各備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紙包好,剪刀、膠水、圓規、白紙一張、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滲透思想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我想讓它站起來,你有什么辦法嗎?

  小結:原來在一定條件下平面可以“化直為曲”。

 、舶堰@個圓柱形的紙筒打開后是什么形狀?

  小結:同樣地,在一定條件下曲面可以“化曲為直”。

 、辰翌}:這節課將運用這個知識來研究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板: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

  老師發現同學們特別愛喝飲料,今天我們共同帶來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來?

  師引導:我們就來先來解決這位同學提出的商標紙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圓柱的側面積)

  1、引導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僭O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商標紙的面積呢?

 、谌嘟涣鳎貉刂涌p把商標紙剪開,再展平。

 、坌〗M合作探究: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聽清要求:先獨立剪開商標紙展開,再觀察展開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接頭處忽略不計。

 、軈R報交流: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指名上臺拿著學具匯報,生。(師再追問:通過剛才同學的匯報,我們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呀?學生回答,師適時板書)

 、菰鯓佑嬎銏A柱的側面積?再次追問:為什么?(補充板書)

  ⑥小結:你們真不錯,巧妙地運用化曲為直,探討發現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①現在請你計算一下這罐椰子汁所用商標紙的面積(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長約是 厘米,高約是 厘米)你是怎樣算的?

 、诮鉀Q例2:

  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直接告訴你底面周長,例如怎么算?學生獨立做在書上,指名一生板演,集體反饋。

 、鬯伎迹阂笠粋圓柱的側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苄〗Y: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底面周長,應用已知直徑(或半徑)求周長的方法,然后求側面積。

  (二)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賱邮仲N出圓柱表面積:拿著實物,光這樣一個側面能裝飲料嗎?還需加上(兩個底面)我們把這個圓柱飲料罐各部分一一展開粘在紙上(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發現兩種常見粘法)交流展示,最好這樣放。

  看著圓柱展開圖,讓它在頭腦中動起來(長方形的長等于…寬等于…)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指著圖,由這些些部分組成了圓柱的表面積,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板書)

 、趧邮之嫵鰣A柱表面展開圖:下面我們要畫圓柱的展開圖,畫前先算一算,學生算好后回答,師板書。

  要求畫在書上的方格紙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畫出圓柱的哪幾個面?二要注意每個方格紙邊長厘米,根據算的數據合理布局。(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作評價)

  3、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倮3中的圓柱表面積會算嗎?

  獨立做在書上,交流反饋: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時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積。

 、诔鍪疽桌薜臄祿,圖例:半徑:2.5厘米,高:12厘米,求鐵皮用料。

 、垡笠粋圓柱的表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三、應用練習,鞏固深化

  過渡: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圓柱體實物,你會根據實際算出它們要求的面積嗎?

  1、教材第12頁“練一練”(理解題意要求的是圓柱的哪部分面積后獨立做)

  2、練習二第6題。(通過填表幫助學生進一步區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三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側面積、底面積與表面積之間的聯系,使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課總結,認識升華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4、5題。

  板書: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ch

  圓柱表面積=1個側面積+2個底面積

  第3課時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

  練習二第1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二、實際應用

  1、練習二第7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需要白鐵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幾個面的面積?(側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3)集中分析評講。

  2、練習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9題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4、練習二第10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這個“博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求哪些面的面積?

  (3)學生自主完成。

  (4)集體評講,注重后進生輔導。

  5、練習二第11題

  (1)學生讀題。

  (2)提問:要想求“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須先求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6、練習二第12題

  (1)學生讀題。

  (2)引導思考。

  (3)集體練習

  7、練習二思考題(學有余力學生完成。)

  引導思考:截成3段截了幾次?一共多了幾個面?幾個什么樣的面?那么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會做嗎?接下來學生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對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四、課堂作業

  基礎訓練。

  第4課時 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 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啟發: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怎么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學例4

  1、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觀察例4的三個立體,提問:

  ⑴這三個立體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它們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定相等嗎?為什么?

 、菆A柱的體積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能相等嗎?為什么?

  2、實驗操作

 、耪勗挘捍蠹叶颊J為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積乘高。那用什么辦法驗證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

  提醒:圓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我們能不能將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辦法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嗎?各小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條件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操作一下。

  ⑶討論交流: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能否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引導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結果會怎么樣?

  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課件演示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拼成的立體會越來越接近長方體。

  3、推出公式

 、盘釂枺浩闯傻拈L方體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

  指出: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相等;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

 、葡胍幌耄涸鯓忧髨A柱的體積?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體積公式: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且龑в米帜腹奖硎緢A柱的體積公式:V=sh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三、分層練習,發散思維,教學“試一試”

 、抛寣W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朴懻摚褐朗裁礂l件就一定能算出圓柱的體積了?分別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耪f一說:這兩個圓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圓柱的體積嗎?

 、聘髯跃毩,并指名板演。

  ⑶對照板演,說說計算過程。

  2、做“練一練”第2題。

  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該怎么求它的體積呢?引導學生根據底面周長求出底面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六、作業

  練習三第1~3題。

  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第5課時:圓柱體積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

  練習三第4~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圓柱的體積公式。  2.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我們是怎么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的?

  3、知道哪些條件,我們就能算出圓柱的體積?

  二、基本練習

  1、做練習三第4題。

 、挪虏驴,哪個杯子里的飲料最多?

 、扑阋凰悖吹降资悄膫杯子里的飲料多?

  2、算出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⑴底面積0.8平方米,高1.2米

  ⑵半徑5厘米,高15厘米

 、侵睆6分米,高8分米

  練習并指名板演,然后對照板演說說每題的計算過程。

  三、討論實際問題

  1、練習三第5題。

  說說為什么要從里面量?如果從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怎么知道這個保溫茶桶能不能盛150千克的水呢?

  2、練習三第6題。

  怎么算一枚硬幣的體積?

  3、練習三第7題。

  先估計這兩個圓柱的體積,指出哪一個大,再計算它們的體積,驗證前面的估計。(如有困難,可以動手操作,實踐一下。)

  4、練習三第8題。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底面周長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容積。

  5、練習三第9題。

  出示一個圓柱形茶杯,討論:要知道它的容積,需要量出什么數據,怎么量?學生動手測量、計算。

  四、作業:基礎訓練。

  第6課時 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

  練習三第10~16題、思考題、動手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解決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底面積、側面積、表面積和容積這些概念的聯系和區別,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一、復習回顧,理清思路。

  1、回顧復習。

  教師談話:用一句話介紹前面幾節課學習的關于圓柱的知識。

  預設學生回答: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的特征;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各種情況。

  2、理清思路。

  同桌說說計算圓柱體積的步驟,先算出底面積,再算出圓柱的體積;

  同桌說說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步驟,先算出底面積和側面積,再算出圓柱的表面積;

  3、揭示課題——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練習課。

  二、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練習三第10題。

  根據表中的已知分別計算每個圓柱的未知量。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三第11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注意分清3個小問題分別求什么問題。

  3、練習三第12題。

  引導思考:第1個問題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噸,要從體積入手;第2個問題要弄清楚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4、練習三第13題。

  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齊練。評講時注意后進生的輔導。

  5、練習三第14題。

 、懦鍪绢}目,理解題目意思。

 、朴懻摚核芰媳∧さ拿娣e相當于什么?

  大棚內的空間相當于什么?

  ⑶分別怎么算?

  引導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間有多大,分別求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一半。

  6、練習三第15題。

  分析:玲玲把一塊長方體橡皮泥捏成一個圓柱體雖然形狀變了,但什么沒變?(體積)

  7、練習三第16題。

  提問: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開闊思維。

  1、第19頁思考題。

  學有余力學生完成。

 、虐褕A鋼豎著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這個圓鋼的體積?

 、沁@題還可以怎么想?

  讓學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體積就是那一部分鋼材的體積。

  2、第19頁動手做。

  講解測量方法——在容器里放適量的水,把土豆浸沒在水中,測量并記錄相關的數據,算出土豆的體積。并且提供一張表格,提示應該記錄容器的底面積、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以及算出的土豆體積。然后是測量與計算,一邊操作一邊思考應注意什么。如,容器底面積不能直接量得,只能測量底面的半徑、直徑或周長。測量半徑需要確定圓心,測量周長還要計算直徑,一般測量直徑,既容易量,也便于算。又如,測量底面直徑、水面高度都要在容器里面進行,利用容器里面的數據,算出的才是水的體積、土豆的體積。

  四、作業:

  基礎訓練

  第7課時 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0~21頁例5及相應的 “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參與實驗,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4.以小組形式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體積間的倍數關系。

  教學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立體圖形體積的求法?(學生回答時老師出示相應的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然后板書相應的計算公式。)

  2、我們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是把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來推導的。板書:轉化)

  3、(出示教具)大家覺得這個圓錐與哪個立體圖形的關系最近呢?(老師比較學生指出的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

  4、大家覺得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圓錐的體積可能轉化為什么圖形來研究比較簡單呢?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5、它們的體積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二、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課件出示例5。

  (1)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讓學生猜想:圖中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們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實驗操作,發現規律。

  (用學具演示)在空圓錐里裝滿黃沙,然后倒入空圓柱里,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用有色水演示也可)從倒的次數看,你發現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得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老師把圓柱里的黃沙倒進圓錐,問:把圓柱內的沙往圓錐內倒三次倒光,你又發現什么規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系?教師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2、教師課件演示

  3、學生討論實驗情況,匯報實驗結果。

  4、啟發引導推導出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 1/3=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小結:要求圓錐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以高,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乘以1/3 ?

  5、教學試一試

  (1)出示題目

  (2)審題后可讓學生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自己試做。

  (3)批改講評。注意些什么問題。

  三、發散練習、鞏固推展。

  1、做“練一練”第1、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強調要乘以1/3 。

  2、做練習四第1、2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之后學生反饋。錯的要求說明理由。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圓錐有怎樣的特征?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練習四第3題。

  板書: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 1/3=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第8課時 圓錐體積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

  練習四第4~12題和第23頁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步理解、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出圓錐的體積。

  2、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進—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體積計算。

  (1)提問: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2)口答下列各圓錐的體積。

  ①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積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練習圓錐體積的計算,通過練習,還要能應用圓錐體積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新課

  組織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學生獨立計算。

  2、做“練習四”第5題。

  把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相互轉化,從已知的圓柱體積得出相應的圓錐體積,從已知的圓錐體積得出相應的圓柱體積,繼續加強對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關系的理解。

  3、做“練習四”第6題。

  出示第6題的圖。

  引導分析:根據圖示的各個立體圖形的底面直徑與高,尋找與圓錐體積相等的圓柱,可以從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推理出體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如果底面積相等,圓錐的高是圓柱的3倍圓柱的高是圓錐的1/3;如果高相等,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的3倍圓柱的底面積是圓錐的1/3。還要注意到,大圓的直徑是小圓的3倍小圓直徑是大圓的1/3,大圓的面積則是小圓的9倍小圓的面積是大圓的1/9。

  4、做“練習四”第7題。

  (1)提問:圓錐體積最大時與圓柱的關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著讓學生獨立練習。

  (2)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其他問題,進一步的掌握圓錐和圓柱的關系。

  5、做“練習四”第8題。

  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6、做“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繞它的兩條高旋轉一周形成兩個大小不同的圓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計算。

  7、做“練習四”第12題。

  出示圓錐形模型,提問:你有什么辦法算山它的體積嗎,需要測量哪些數據?怎樣測量直徑和高。請同學們回去測量你用第115頁圖制作的圓錐,求出它的體積來。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練習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和應用:計算體積需要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沒有告訴底面積,我們要先求半徑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應用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有時候還可以計算出圓錐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業

  1、練習四第10、11題。

  2、學有余力學生完成思考題。

  第9課時 整理與練習(1)

  教學內容:

  第24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的特點。能判斷一個物體或立體圖形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容積)計算方法,并提高靈活應用計算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進一步掌握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容積)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完了“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今天開始復習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通過復習,一方面,要進一步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熟悉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掌握圓柱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包括容積)的汁算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復習特征

  1、說出物體名稱。

  出示一些圓柱和圓錐的物體和模型,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形體。

  2、復習特征。

  (1)同時出示圓柱和圓錐的圖形。

  指名學生說出各圖的名稱。(板書:圓柱、圓錐)

  (2)提問:誰能拿出圓柱和圓錐,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在圖中板書)圓錐的高怎樣測量,試著量一量你手里圓錐的高。

  (3)提問:哪位同學來說說圓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學來說說圓錐有什么特征?

  三、復習計算

  1、練習與應用第1題。

  出示表格,說明要求,讓學生計算,填在表格里。學生口答結果,老師板書填表。

  提問:圓柱的表面積怎樣計算的?(板書:圓柱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為什么用底面周長乘以高? 這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的,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強調把—個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得出新的結論)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的?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又是怎樣得到的?這兩題計算過程完全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

  2、練習與應用第2題。

  提問:壓路機前輪是什么形狀的?前輪滾動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當于前輪的哪一部分面積?接下來學生獨立完成。

  3、練習與應用第3題。

  引導思考:水桶底部的鐵箍大約長15.7分米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求做這個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圓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積之和。這個水桶能盛120升水嗎?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較?學生自主完成。

  4、練習與應用第4題。

  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要求得數保留整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與應用第5~6題。

  第10課時 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5~26頁“練習與應用”第7~11題、“探索與實踐”12~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復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這節課繼續復習這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表面積、體積計算知識的實際應用。(板書課題)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表面積、體積的汁算方法,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 ?

  2、做復習第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

  三、知識應用復習

  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1、做練習四第8題。

  引導學生把新知與舊知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比較。

  2、做練習四第9題。

  結合畫圖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圓柱的高,每分鐘的高在每秒的基礎上乘以60。

  3、做練習四第10題。

  提問:用這堆沙子去填長方體的沙坑哪一個量是相等的?(體積)接著學生計算。

  4、做練習四第11題。

  出示題目:

  結合題目和圖形理解長方體紙箱的長、寬、高與每個圓柱體飲料罐相相關數據的關系。接下來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要注意后進生的輔導)

  5、做練習四第12題。

  可以先舉例說明,再概括。

  6、做練習四第13題。

  提問:要求圓柱體飲料罐的容積需要測量哪些數據?(要注意從它的里面測量)

  通過計算再與商標紙上標出的容積比一比,你發現什么?加強學生把數學與生活有效結合起來。

  7、做練習四第14題。

  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再交流。

  8、評價與反思:結合3個方面讓學生自主評價。

  9、讓學生了解“你知道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 基礎訓練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7

  一、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讓學生探討與不同的對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好溝通。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貴。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以人類的家園為主線,將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所存在的奉獻與獲取、建設與破壞、減災與自護等方面的辯證關系和內容整合,力求課程內容生活化,易于讓學生接受,引導學生認識地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形成關愛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過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認識當前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首先,讓學生通過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來的苦難,感受和平的美好;通過了解人們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努力和作為,感受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然后,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系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系;簡單了解當今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理解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讓學生通過回顧小學六年級的成長過程,從外表的變化到自己取得的進步以及積累的成長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并以適當的方式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和老師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別差異,化解由性別差異產生的矛盾,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營造愉快的學習好生活氛圍。

  2、認識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空間和資源,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從而產生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知道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初步樹立開放的國際意識。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體會和平的美好。

  4、回顧成長的足跡,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生活,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同學和老師的內心感受。

  三、教學重難點

  1、了解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學習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3、知道為了實現和維護世界和平,人們在進行著各種努力,知道中國解放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感受自我的成長。

  四、方法與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

  2、調動學生的熱情,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4、強調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8

  一、 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齊名,兩人創作詩歌的風格相似,并稱“張王樂府”,后人稱為“張籍王建體”。

  二、讀出“望”之畫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詩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讓人仿佛置身于靜謐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們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樣傾瀉下來,地上仿佛滿浸著清澈透明的水,樹的影子照在地上,隨風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搖曳。

  2、“棲”

  正常的語序應該是“鴉棲樹”,但為了押韻,詩人調整了語序。

  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

  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仿佛聽到烏鴉等小鳥一開始被明亮的月色所驚動,撲楞楞地展翅欲飛,聲音喧鬧,逐漸逐漸聲音低落下來,最后終于沒有聲音。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從側面寫了月色之皎潔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3、“濕”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濕潤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潤之久,也表明露水輕盈無跡。

  我們仿佛聞到庭院中彌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霸轮泄鹱勇,天香云外飄”,傳說人間的桂花樹是廣寒宮里那棵桂花樹的種子落到人間后生長出來的。那么人間的桂花香了,廣寒宮里的桂花也應該香了吧。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美妙的聯想。

  4、詩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無聲,望出桂香飄逸,望出天上人間。畫面有聲有色有味,清美靜謐,清雅雋永。

  三、讀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東山,詩人在望,烏鴉入睡,詩人還在望,桂花濕潤,詩人仍在望。從這個“望”中你能讀出詩人什么情感嗎?

  “秋思”,秋天的情思。 說的很含蓄,點而不露。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天凈沙 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 --張籍《秋思》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齡《秋思》

  “相思阻音息, 結夢感離居。” --蕭愨《秋思》

  秋思:秋天,天氣轉涼,大雁南飛,花木凋零,萬物蕭條,身處在異鄉的游子感受到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與家人團聚。這首詩中,夜深露重,詩人卻久久不肯睡覺,從這個“望”中你能感受到詩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親人的孤寂傷感之情。

  四、讀出“望”之表達美。

  但我們從詩句中能直接讀出詩人這種懷人的愁緒嗎?沒有,詩人表達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賞月,不知道這懷人的愁緒會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親人,這濃濃的愁思啊,到底會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難道還有我的愁思深嗎?

  不直接抒發自己的懷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使自己的情感表達更蘊藉深沉。

  這種表達情感表達方法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這叫間接抒情。

  也有一種情感表達方法,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兩種情感表達方法各有好處。

  2、“落”

  詩句中還有一個動詞,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致,讓人眼睛一亮。這個詞語能否換成“在”?

  “落”:理解詞語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聯系詩句意思,品味詞語在詩句中的具體意思,并與平常的用法作比較看好在哪里。

  運用擬人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致。

  五、讀出“望月”之情結美

  1、按老師的要求說出詩中的詞語或詩句。

  直接表達月光如水,澄澈透明;從聲音這個角度側面表現中秋夜晚之寧靜;突出詩人望月之久,表現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問語氣含蓄表達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吹皆铝,有許多美妙的感受、聯想就會自然而然涌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恒懸于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載著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3、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 (李商隱)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篇19

  教材簡析:   《魯濱孫漂流記》是歷險小說,魯濱孫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喜歡航海和冒險,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風暴失事,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沖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邊。魯濱孫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歷盡艱難困苦,戰勝種.種困難,不但供給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國。小說情節生動,細節逼真,描寫細致,語言流暢,富于深刻的哲學和社會意義! ”菊n是《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重點寫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著“險”! W習本課是要讓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2.了解《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的梗概,瀏覽作品的精彩片段,激發起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戰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1、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2、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教學時數:一課時課前準備: 1、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原著 2、本課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

  2.簡介作品作者,激發起閱讀的興趣。

  3、播放電影片段及課文朗讀

  二、閱讀梗概,自主研讀

  1.下面,我們就來快速默讀梗概部分,了解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內容。

  2.交流這部小說的大意。(主要寫了遇難荒島的魯濱孫與自然斗爭,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變船只的船長,回到英國。)

  3、理清文章條理

  三、淺顯探討小說

  1、出示自學要求:

  文章按什么順序記敘的?依次敘述了那些事?

  概括一下魯濱孫在荒島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1)住──用木頭和船帆搭了一個簡易的帳蓬。

  (2)吃──打獵、捕魚,畜養山羊,種糧食。

  (3)安全-防御。

  (4)孤獨-救助“星期五”。

  2、展開想象,魯濱孫還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豐富對人物的感受

  四、瀏覽精彩片段,體會精彩之處

  1.瀏覽精彩片段,與梗概相對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說梗概的哪個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聲讀讀這個片段,你認為什么地方最精彩?

  3、學生交流

  4、師點撥總結

  五、感受人物形象 創精彩人生

  魯濱孫創造了生命的奇跡,生存的奇跡,他靠的是什么?

  學生談各自的看法,從中受到教育,指導自己的行動

  六、拓展延伸

  1.如果讓你選課文中的一句話作為座右銘,你會選哪一句,為什么?

  2.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魯濱孫”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讀了這部小說,老師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請談談你閱讀本文的啟示,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魯濱孫在荒島上還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回到英國后,又是怎樣成了一個百萬富翁的,請同學們課下找到原著讀一讀?梢詼蕚湎騽e人提出問題,或摘錄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或者寫一寫讀書體會,為班級讀書會作好準備。

  板書設計:

  魯濱孫漂流記 住所 食物 安全 孤獨

  (毫不畏懼 堅定信念 積極樂觀 學會生存)

  教學反思 《魯濱孫漂流記》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篇小說,主要記敘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的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獨自一人戰勝種.種困難,歷盡磨難,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九,最后,他終于獲救回到英國的一個故事。課文按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的順序敘述,情節生動曲折。故事塑造了魯濱孫這位不畏艱險、機智頑強、聰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即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提倡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能緊緊圍繞重點段落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接觸,突出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

  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悟”字出發,體會魯濱孫在荒島上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學生懂得了在厄運面前,要勇敢地面對困難,要有生存的勇氣,要積極地想辦法改善生存環境,并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戰勝困難,去主宰命運的道理。同時,在學習中,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以便在今后的閱讀過程學會閱讀。因為本課的教學目的不是就一篇學一篇,就一篇講一篇,而是要借此激發起學生閱讀原著,閱讀更多名著的興趣。應該說,就此目標,本堂課中,還是實現了。

  當然,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中還有許多的不足,如還是牽得學生比較多,老師的語言比較煩,學生的自主感悟少,交流表達少,思想碰撞的機會少,獨立閱讀的時間少,諸多的問題有待我課后做認真的反思,尤其是閱讀課的教學,怎樣更有效,怎樣能在前期閱讀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運用,學會自主,這也是我們今后研究的課題。

  在教學中,還發生一段小插曲,當我提到人生的困境,舉了最近日本發生的地震與海嘯,希望日本人民盡早走出困境的例子,居然引發了學生的一片唏噓。場面一時難以控制。雖然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態度也是不端正的,但從中也可看出我們的孩子們,對于那段恥辱的歷史還是銘記于心。我想這樣未嘗不好,只有記住歷史,才能更好的開創未來。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通用19篇) 相關內容:
  • 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工作計劃范文集錦(精選17篇)

    一、學生現狀分析: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五年的美術學習,他們對美術了解的也相對較多,大多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其抽象思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也相對有所提高。...

  • 六年級下冊新學期新學習計劃(通用3篇)

    新學期,新氣象。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們從一年級不懂事的小弟弟小妹妹,變成了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在這一學期里,我新的學習計劃。下面,我來談談這個學期我的語文、數學和英語的計劃。...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規定的樂理知識,視譜,視唱潛力有較大的提高。2、通過學習能正確的完美的表現歌曲,理解、欣賞曲目的主要資料。...

  • 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范文(精選18篇)

    一、教學總目標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

  •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3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我班現有學生40人,其中男同學16人,女同學24人。學生思想表現良好,在學習方面,大部分同學很認真,卻缺少學習的主動性。班中學生基礎良莠不齊,學生成績參差不齊。...

  • 關于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范文(精選15篇)

    教學內容:湘教版音樂新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課演唱《拉庫卡拉查》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拉庫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樂風格。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通過歌曲《拉庫卡拉查》積極參與音樂審美和體驗活動(唱、奏、舞),培養...

  • 新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通用16篇)

    一、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六年級學生們的美術基礎不相同,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學生對色彩有辨別能力,把握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強,樂于動手,對手工制作課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對美具有了較高的欣賞能力。...

  • 小學六年級下冊健康教育教學計劃(精選17篇)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有一個全面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一個人如果不具備健康的心理、完美的個性、健全的人格、較強的心理調適承受能力,是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的,既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

  • 六年級下冊健康教育教學計劃(精選4篇)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含義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 上學期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計劃(精選6篇)

    一、全冊教材分析: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六下閱讀教材共24課,分7個主題單元,分別是“壯麗山川”“正義必勝”“詩文精粹”“探索與發現”“感悟人生”“詠物抒情”“師恩難忘”。另外,7個單元的“練習”中也安排了相應的閱讀內容。...

  • 小學六年級下冊培優輔差工作計劃(精選17篇)

    為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應采取課內外培優措施,制定培優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

  •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精選18篇)

    一、教材分析《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

  • 六年級下冊語文單元教學計劃(精選18篇)

    一、任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于低年級時的基礎不扎實,以致于現在的成績很不...

  • 精選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9篇)

    一、指導思想音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來塑造、表現、創造音樂美,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合集(通用15篇)

    一、發聲訓練部分:1、學會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 教學工作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昌都县| 醴陵市| 武川县| 南木林县| 政和县| 师宗县| 泰安市| 齐齐哈尔市| 西城区| 新乡市| 钦州市| 郁南县| 扎囊县| 太保市| 常州市| 垦利县| 尉犁县| 彰化县| 浏阳市| 大新县| 青冈县| 武隆县| 遂宁市| 贵港市| 隆安县| 东源县| 仁化县| 安顺市| 九龙县| 桐柏县| 巩义市| 博爱县| 禹城市| 达拉特旗| 吉林省| 辽源市| 镇巴县| 思茅市| 登封市|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