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通用9篇)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難則。20xx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班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在創建綠色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大力推進本班的素質教育。
二、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太陽是萬物之源,了解太陽能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過衣食住行,了解人類對資源造成的破壞和污染,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3、通過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裝、一次性用品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4、學生通過對水的理解達到對環境愛護的意識。
5、學生通過認識人類生活中污染環境的方面如吸煙、廢舊電池等,做到生活無污染。
6、教育學生做個文明好少年。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2、從實踐中發掘學生的感觸點。
3、教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到環境保護自主性。
4、生活中學習中,師生互相監督。
5、創設環環相扣的環境教育途徑,使學生初步樹立環境意識。
6、各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途徑,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指導學生制作"保護環境、美化社區"沙盤;"減卡救樹"宣傳卡等。使學生懂得社區環境的好壞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免贈賀卡可以節省大量自然資源,使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滲透環保教育的滲透點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利用學科教學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是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7、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活動途徑,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育人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作為強化學生環保意識與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教育的最佳途徑。
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環境調查,調查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理解、對垃圾分類的看法、用小眼睛觀察大社會。
四、引進評比、表彰機制
環境教育中也要引進評比表彰機制,這不僅僅是可以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的主體意識,學生的潛能得以展示。為此每次開展環保活動前都要提出活動要求和評比條件,活動后進行總結、評比、表彰。
五、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六、教學內容安排
年級20xx—20xx學年度教學內容
初一重視環境保護的開端
對環境保護的探索
環保進行時
認識環境保護的標志
我們居住的地球
一次性用品使用帶來的思考
初二全球氣候變暖,你參與了嗎?
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保護生物多樣性
土地資源的保護
森林資源的保護
水資源危機與節約用水
初三噪聲及其危害
人類的好朋友——動物與植物
愛護水資源
食品污染
大氣污染
世界十大環境問題
七、創模活動
1.積極參與重慶市“創模”活動
(1)認真閱讀“重慶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簡介”和“創模卡”
(2)完成“重慶市創模知識調查問卷”
(3)完成“創模見行動”活動及記錄工作(可計入社會實踐或社會服務學分2分)
(4)完成“創模”征文活動
征文主題:創模變化感動
征文要求:征文要注重真情實感,關注身邊人和事,圍繞“創模(環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創模?創模我們能做什么?創模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創模中有哪些讓人感動的人和事?”等,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社會單位,調查研究、感知校園及身邊的那些變化和感動。
征文后面要寫清楚學校、年級、班級及姓名。并請家長在征文后面寫上對孩子參加創模活動的并簽名。征文于開學時交班主任,學校將組織評獎并推薦優秀文章參加重慶市的評獎。
八、組織保障
(一)成立校級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成立活動工作組
以年級為單位,以領導小組為核心,加入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教師,成立環境教育工作小組,具體落實、實施各項教育工作。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黃山中學把環境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 的組成部分,并將其納入到學校德育教學計劃之中。堅持以科學發展 觀為指導,貫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合理利用有限資源、推行可持續 發展戰略的環境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使學生獲 得環保的基本知識和觀點,懂得最基本的環境理論。培養學生的環保 意識和責任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的內在動機。懂得家庭和自己 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一、指導思想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難則。1983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班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在創建綠色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大力推進本班的素質教育。
二、教學目的
1.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牢固的環保意識與可持續發展觀念。
2. 使學生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逐漸增強,成為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的源動力。
3. 要改變"環境教育主要是通過活動途徑進行"的認識。要發揮課堂主渠道教育途徑的重要作用。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之中。使學生全方位的受到環保教育。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太陽是萬物之源,了解太陽能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過衣食住行,了解人類對資源造成的破壞和污染,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3、通過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裝、一次性用品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4、學生通過對水的理解達到對環境愛護的意識。
5、學生通過認識人類生活中污染環境的方面如吸煙、廢舊電池等,做到生活無污染。
6、教育學生做個文明好少年。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2、從實踐中發掘學生的感觸點。
3、教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到環境保護自主性。
4、生活中學習中,師生互相監督。
5、 創設環環相扣的環境教育途徑,使學生初步樹立環境意識。
6、各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途徑,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指導學生制作"保護環境、美化社區"沙盤;"減卡救樹"宣傳卡等。使學生懂得社區環境的好壞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免贈賀卡可以節省大量自然資源,使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滲透環保教育的滲透點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利用學科教學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是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7、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活動途徑,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育人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作為強化學生環保意識與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教育的最佳途徑。
組織的活動:
1、參觀考察活動。
參觀穎豐農場、洋溪蔬菜基地等。
2、社區環保活動
每逢雙休日、節假日,組織學生參加 "綠色志愿者清掃日"活動。到社區、走上街頭、插掛彩旗及宣傳標語、向路人播放環保宣傳錄音、清掃綠地、撿拾白色垃圾、刷洗電線桿上的非法小廣告。
3、讀環保書報活動
4、環保社會調查,環保座談會。
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環境調查,調查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理解、對垃圾分類的看法、用小眼睛觀察大社會。
四、在環保活動中引進評比、表彰機制的途徑,激發學生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 環境教育中也要引進評比表彰機制,這不僅僅是可以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的主體意識,學生的潛能得以展示。為此每次開展環保活動前都要提出活動要求和評比條件,活動后進行總結、評比、表彰。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
2、學生獲得環保的基本知識和觀點,懂得最基本的環境理論。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的內在動機。
4、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教學改進措施
環境教育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應當多渠道、全方位進行。
1、注重知識滲透,寓環境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
首先要上好環境教育課。要把這項教育開展得扎實深入,必須把環境教育課程作為基本載體,以便使環境教育比較系統地開展。教學中要根據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掌握環保知識的現狀入手,根據環境教育的目標、理念和環境教育內容,選擇適合本年級的環境教育內容,根據學期初制定好的環境教育課教學計劃,備好環境教育課教案,上好每一節環境教育課。
再次注意學科教學有機滲透。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環保內容,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對各門學科,特別是重點學科的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達到滲透目的。
2、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重視環保實踐教育。
寓環境教育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這樣既豐富了環境教育內容,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們各種參與能力的目的。
3、營造校園的環境教育氛圍,普及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良好的生存環境給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靈的陶冶,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現代人應有的素質。因此,平日里要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園里創設優美環境,誘發孩子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要從我們身邊做起,讓我們的教室、校園美麗起來。我們應采取多項措施引導孩子美化、凈化學校環境。
每周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楓葉紅了
2大雁南飛
3瘋長的水葫蘆
4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5消失的耕地
6湖泊變小了
7動物哪里去了
8星星不見了
9難以去除的“口香糖”
10白色污染
11遺棄的電池
12電子垃圾
13環保家電
14喝上“海泉水”嘍
15耕海牧漁
16家居新概念
17總復習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環保教育是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為綱要》,以此為學校環境教育的指導思想,繼續高度重視創建“綠色學校”工作,把環境教育作為重點來抓,進一步加強領導,努力形成立足于學校,滲透于課堂,服務于社會的環境建設模式。
二、主要措施
本年度,我們將鞏固去年創建的成果,采取扎實的措施,在環境教育的實效性上做文章。
1、突重點:滲透于課堂
學校教育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環境教育應立足課堂,利用課內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進行滲透。為了提高干部、教師關于環境科學知識和自身環境意識,我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環境科學知識和環保法規的學習、考核,組織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活動,要求各教研組組織教師根據教材制定環境教育在各學科滲透的知識要點,使環境教育能有目標、有計劃、有內容、系統地全員參與,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開展起來。
例如,每學期安排環境保護素質教育專題講座,思品和社會課上通過國情、鄉情教育使學生了解國家的環境狀況;化學老師介紹硫、
碳燃燒時對大氣的污染及產生的溫室效應對生態平衡造成的威脅,指出酸雨的嚴重程度等知識內容;語文組組織環保小論文評比、手抄報評比等。這樣,增強了環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實性,加深了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
2、抓關鍵:寄寓于活動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還能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的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我們將立足于校園,適當走出校門,繼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強化環保教育,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努力提高學生的環保能力。特別是利用具有紀念意義的紀念日,開展活動。每年的紀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題,校團隊部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關活動,如專題講座、參觀調查、紀念活動、模擬場景、征文競賽等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學校還成立環保督查小分隊、義務植樹小分隊,樹木修剪小組等環保活動小組,并配備輔導教師,定期組織環保活動,參與校園綠化、美化、凈化勞動。利用學校的大掃除,對全校師生進行教育,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節約用紙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嘗試一些現場調查環境質量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自來水廠,實地考查水質污染狀況,查找原因,為改善環境出謀劃策。積極配合環保部門和教育部門參加各種環境宣傳活動。重視每年的植樹節、水日、愛鳥周、地球日、世界環境日期間,組織學生散發環保資料、拾撿白色垃圾。
3、強熏陶:潛移默化于環境
過去的一年,我們一方面對已建成的綠化、盆景、雕塑,進行養護,一年四季綠意縈繞,花團錦簇。另一方面,我們舍得投入,加強了校園的文化環境的建設,制作了環保教育的標語。今年,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校園銘牌的作用,來教育學生愛護環境,做護綠的模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環境教育中,我們的老師要注意以具體的行動來教育學生,以高尚的愛護環境的行為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從而營造一個保護環境的氛圍,如春風化雨,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
4、攻難點:結合于習慣
我們要把環境教育與對學生的行為規范的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提出明確的目標,特別是在校的行為習慣愛護環境、衛生習慣等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強化訓練,引導學生養成時時刻刻從每一樁小事做起,養成愛護、保護環境的習慣,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費糧食”、“彎彎腰,撿起一個潔凈的校園”、“環保模擬法庭”等。在校園里設置廢電池回收箱,要求學生不亂扔電池。學校學生會要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檢查,做到每天小檢查、一周大檢查、一月一評比。從而使我們學校一年四季“綠”(草坪等)的常綠,“白”(墻壁)的常白,地面常潔,門窗常凈。
總之,我們要在上級教育、環保等部門的指導下,全校師生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把學校的環境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了解了一些環保常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也存在著一些差異,個別學生不愿動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環保實踐,提高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讓學生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采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培養小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等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另加兩個實踐活動,內容緊緊圍繞環保問題,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單元:環境差異
第二單元:可怕的消失
第三單元:頑固垃圾
第四單元:綠色生活
綠色志愿者
童眼看法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學校校本課程,有意識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環保小分隊活動,交流、評估、布置與輔導,同時提供榜樣,樹立典型,評比“環保小衛士”。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
2.學生獲得環保的基本知識和觀點,懂得最基本的環境理論。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的內在動機。
4.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五、教學措施
環境教育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應當多渠道、全方位進行。
1.注重知識滲透,寓環境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首先要上好環境教育課
要把這項教育開展得扎實深入,必須把環境教育課程作為基本載體,以便使環境教育比較系統地開展。教學中要根據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掌握環保知識的現狀入手,根據環境教育的目標、理念和環境教育內容,選擇適合本年級的環境教育內容,根據學期初制定好的環境教育課教學計劃,備好環境教育課教案,上好每一節環境教育課。
再次注意學科教學有機滲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環保內容,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對各門學科,特別是重點學科的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達到滲透目的。
2.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重視環保實踐教育。
寓環境教育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這樣既豐富了環境教育內容,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們各種參與能力的目的。
3.營造校園的'環境教育氛圍,普及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良好的生存環境給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靈的陶冶,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現代人應有的素質。因此,平日里要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園里創設優美環境,誘發孩子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要從我們身邊做起,讓我們的教室、校園美麗起來。我們應采取多項措施引導孩子美化、凈化學校環境。
六、教學進度
兩周進行一課,共16課再加兩個實踐活動,正好兩學期。本學期學習前八課,單周進行《環境教育》,即第一周、第三周、第五周、……以此類推。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而現在的污染問題是一個嚴峻的話題,也是人人關注的問題.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工業的生產,人們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危害,因此,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是我們人類面臨的一個挑戰,所以,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從小學起就有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和美德.因而,對小學生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環保意識與環保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有學生70人,他們基本掌握的知識的比較少,雖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愿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后的原因。本文由第一范文網編輯整理。
二、教學目的:
1、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采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3、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2、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四、教學內容:
1、認識綠、保護綠、做綠色小衛士。
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自覺投入到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之中去。
教學重難點:
充分認識保護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確其迫切性和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密切關系。
2、節約用水。
教學目標:
學生知道水的分布,了解物質的簡單分類,有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重點難點:
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通過傾聽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達到了解自然、認識自然、親近、熱愛大自然的目的。
重點難點:
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目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各種自然事物是互相聯系的,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五、具體的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問題研究與教學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七、教學進度安排
三月認識綠、保護綠、做綠色小衛士。
四月節約用水
五月熱愛大自然。
六月保護生態環境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難則。20xx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班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在創建綠色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大力推進本班的素質教育。
二、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太陽是萬物之源,了解太陽能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過衣食住行,了解人類對資源造成的'破壞和污染,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3、通過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裝、一次性用品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4、學生通過對水的理解達到對環境愛護的意識。
5、學生通過認識人類生活中污染環境的方面如吸煙、廢舊電池等,做到生活無污染。
6、教育學生做個文明好少年。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2、從實踐中發掘學生的感觸點。
3、教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到環境保護自主性。
4、生活中學習中,師生互相監督。
5、創設環環相扣的環境教育途徑,使學生初步樹立環境意識。
6、各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途徑,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指導學生制作"保護環境、美化社區"沙盤;"減卡救樹"宣傳卡等。使學生懂得社區環境的好壞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免贈賀卡可以節省大量自然資源,使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滲透環保教育的滲透點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利用學科教學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是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7、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活動途徑,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育人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作為強化學生環保意識與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教育的最佳途徑。
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環境調查,調查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理解、對垃圾分類的看法、用小眼睛觀察大社會。
四、引進評比、表彰機制
環境教育中也要引進評比表彰機制,這不僅僅是可以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的主體意識,學生的潛能得以展示。為此每次開展環保活動前都要提出活動要求和評比條件,活動后進行總結、評比、表彰。
五、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六、創模活動
1.積極參與重慶市“創模”活動
(1)認真閱讀“重慶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簡介”和“創模卡”
(2)完成“重慶市創模知識調查問卷”
(3)完成“創模見行動”活動及記錄工作(可計入社會實踐或社會服務學分2分)
(4)完成“創模”征文活動
征文主題:創模﹒變化﹒感動
征文要求:征文要注重真情實感,關注身邊人和事,圍繞“創模(環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創模?創模我們能做什么?創模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創模中有哪些讓人感動的人和事?”等,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社會單位,調查研究、感知校園及身邊的那些變化和感動。
征文后面要寫清楚學校、年級、班級及姓名。并請家長在征文后面寫上對孩子參加創模活動的寄語并簽名。征文于開學時交班主任,學校將組織評獎并推薦優秀文章參加重慶市的評獎。
七、組織保障
(一)成立校級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成立活動工作組
以年級為單位,以領導小組為核心,加入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教師,成立環境教育工作小組,具體落實、實施各項教育工作。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天人合一”、資源有限、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
二、目標任務
1 、學生獲得環保的基本知識和觀點,懂得最基本的環境理論。
2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的內在動機。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主要內容
1 、環保理論:⑴我們共同的家園;⑵人與自然;⑶人與動物;⑷人與社會;⑸個人與他人。
2 、環保常識:⑴世界環境日;⑵世界環保紀念日;⑶中國環境標志;⑷中國綠色食品標志;⑸綠色食品;⑹環保時裝;⑺綠色筆;⑻綠色包裝;⑼綠色建筑;⑽綠色膠卷;⑾綠色計算機;⑿綠色水源地;⒀綠色汽車;⒁環保材料;⒂無鉛汽油。
3 、環保現狀:
⑴我們生活的周圍存在著哪些污染;
⑵我們生活的周圍空氣污染有哪些;
⑶空氣質量預報;
⑷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及如何減少;
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減少;
⑹固體廢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減少噪音;
⑺節約可利用資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環保行動:⑴保護環境,美化家庭;⑵保護環境,美化社會;⑶保護環境,美化家園。
四、基本途徑
環境教育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應當多渠道、全方位進行。
(一)開設環境教育課
要把這項教育開展得扎實深入,必須開發環境教育課程并把其作為基本載體,以便使環境教育比較系統地開展。學校要求各年級在這方面應進行大膽的嘗試,各年級教師應根據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掌握環保知識的現狀入手,根據學校環境教育的目標、理念、和環境教育內容,選擇適合本年級的環境教育的內容,期初制定好環境教育課教學計劃,備好環境教育課教案,上好每一節環境教育課。
(二)學科教學有機滲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環保內容,老師們應充分重視,對各門學科,特別是重點學科的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達到滲透目的。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寓環境教育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這樣既豐富了環境教育內容,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們各種參與能力的目的。
一是結合學校原有課程,有意識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愛護潔凈環保教育;二是結合鄉土教材,專門開設環保課;三是利用周二班會和周三下午興趣小組進行環保小分隊活動。
(四)營造校園的環境教育氛圍
良好的生存環境給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靈的陶冶,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現代人應有的素質。因此,每一位老師應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園里創設優美環境,誘發孩子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要從我們身邊做起,讓我們的教室、校園美麗起來。各班應采取多項措施美化、凈化學校環境。
環境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篇9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加強學校環境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工程,對推進可持續發展、建立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我校要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高度,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創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責任性。務必以創建綠色學校、綠色園丁、綠色小衛士為載體,加大力度,認真落實環境教育。
一、健全組織機構,使環境教育制度化和規范化。
學校建立由學校校長、學校校長校長和總務主任組成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
結合研究學校雙周工作,對環境教育工作,要及時總結,認真分析,落實措施,使環境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要充分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增強環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從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加強環境教育。做到教師落實,時間落實,內容落實的評價落實,使環境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
二、提高環境教育水平,在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
要加強實施環境教育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采取集中培訓、教學觀摩、論文評比、參觀考察等形式,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針對各學齡段學生身心和智能發展的特點選擇教育內容和創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學計劃、有教學方案,并引導學生從身邊開始認識環境、關心環境,積極參加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各種活動。要合理安排環境教育的必要時間,確保各年級的環境教育課與環境教育活動每學期不少于2課時。
各年級組要求各年級選擇好每學期2課時的環境教育內容,并撰寫好詳案。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或班團隊活動的,要寫好每次活動的設計方案(活動主題、參加活動人數、要求、實施方法)和活動總結。
三、以各項環保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環境教育課程的實施質量。
為了推進環境教育,提高環境教育課程的質量和發揚先進典型的示范輻射作用。學校將積極開展創建“三綠”(綠色學校、綠色園丁、綠色小衛士)的活動。
學校以實施高質量的環境教育為突破口,將環境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積極倡導生態文化建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組織師生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實踐活動。
各年級要組織師生積極投身到“三綠”活動中去,要樹立先進典型,并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輻射作用。要針對自身特點,創新工作,創建經驗,為創建市級綠色學術交流作出新貢獻。
四、營造“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愛鳥周”和我市、縣基層創建等各類活動,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大力營造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努力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各年級定期開辟環境教育黑板報,報導重視環境保護的典型經驗,宣傳積極開展“三綠”創建活動的先進事跡,大力推進學校環境教育。
學校要加大投入,結合校園文化建設搞好保護環境的設備設施建設:一是搞好學校周邊的美化、綠化,使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二是凈化和綠化吉拉口公路兩邊。三是對原有綠化加以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