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輔導計劃(精選4篇)
學生輔導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的教育。所以素質教育下的全員幫扶,不僅要顧全不同個層面的學生,還要以不同層面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努力方向。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方法,力爭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 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使每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身心全面發展、全面提高。
二、學情分析及幫扶計劃:胡雨芯同學學習較好,算是學習上的中上等,由于父母離異,長期和母親相依為命,孩子挺懂事,學習也自覺,能遵規守紀,但學習上還有上升的空間,對這這個學生的幫扶我將實行多鼓勵多關懷。屈亞龍屬于留守學生,父母長期在銀川打工,長期在姑姑姑父家住,性格比較孤僻,該同學學習上屬于中間段的學生,但他都存在偏科現象,特別是文科偏的特別厲害,對這個學生的幫扶我將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力爭通過幫扶讓他各科都能齊頭并進,邁進優秀生的行列。郭苗苗同學父親因車禍離世,全家人打擊很大,受多方面的影響,該同學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成績也不太理想,對她的幫扶應該做好信心教育、興趣培養和后進生轉化工作。
三、幫撫措施:為了使他們各方面全面發展、齊頭并進,特制定如下幫扶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斗志,引導他們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幫助學得好的消除自滿心里向更高目標邁進。
2.加強關注程度,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關注這些學生,做到勤觀察、勤發現、勤表揚、勤糾正,對他們進行正面引導和必要的輔導,鼓勵他們進步。經常與任課教師聯系,密切關注他們的進步情況,并加以記錄。
3.培養學習習慣,從課前預習、課上聽講及課后鞏固復習,強化這些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加強引導與督促。
4.建立學生間的“一幫一”幫扶制度,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總是比學生們在一起的時間短,所以應該利用好學生間的互幫互助,根據他們的實際進行“一幫一”的學習捆綁,使他們在互幫互助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5.通過內化教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 “要我學”變為 “我要學”。通過不斷的加強訓練,幫助他們獲取一個個小成功,使他們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較大的提高。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學生輔導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一個班級當中,總相對存在著好、中、差各類學生,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如何走出一條轉化后進生的期望之路,是每一位教師傾力追求的目標,也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需要,后進生的智力因素體此刻感知籠統,思維緩慢,他們對所學資料的理解、應用等潛力較差,因而學生往往出現“數學太難了,語文作文不會寫等等”我是學不好的。”“這節課我聽不懂。”“我比別人笨,怎樣也學不會。”長期發展下去,勢必造成成績落后。就隨即產生自卑、畏懼等心理。因此,教師應根據后進生的特征進行轉化,因勢利導,做到因材施教。他們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們的差主要是行為、習慣、態度等方面的缺陷。根據后進生的構成原因特制定計劃如下:
二、后進生名單及狀況分析
朱雪: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精力不集中,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較差。
周東堯:活潑好動,上課做小動作,作業不認真。
張丹:父母忙、不會照顧不上,缺乏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較差。孫江濤: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不認真,且有時完不成,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李寅鵬:聰明好動,但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上課做小動作。不愛完成作業,父母工作忙,家庭教育跟不上。學習成績較差。
李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精力不集中,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較差。
三、轉化措施
1、采用個別輔導與小組輔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后進生的輔導。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結合。
3、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利用同桌的優勢,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4、和后進生談心,從思想上樹立信心,思想指導行動,進行自我轉化。、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2)、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重在傳道。教書育人,無論是習慣上還是事實上,人們總是自然的將教書放在了第一位?陕殬I學校呢?我認為育人更重要。超多的事實和經驗告訴我們,后進生往往職責心差,不懂得尊重別人,無所謂禮貌,不屑與人溝通,心里或多或少罩著些陰影……他們需要的,首先并不是書本知識,而是需要被關心、幫忙、愛護,是他們不健康或者畸形的人格,心理得到矯正,好讓迷途的羔羊不再迷途。因此,我們應盡快轉變觀念,在形勢的變化中,求得發展。
(3)、樹立“本事比知識更重要”的觀念。當今世界教育的總趨勢,是側重培養有準確的選取力,勤奮的自學力,理論的創造力,獨特的組織力和實踐中的決策力的人。
(4)、樹立“老師是心理保健醫生”的觀念,后進生,客觀上要求我們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僅是拿書本上課,他們渴求一些比書本知識更急切的東西,他們缺少信心,心中沒有燈塔,腳下無路……因此,我們應少拿書本,多給學生把把脈,開出有效藥方,診治病情。因為健康的身心,才是知識的真正載體。
5。我們深知“一桶水與一杯水”的深刻含義?扇缃裎覀兊“一桶水”也受到了后進生這特殊群體的挑戰。我們不能沉湎于已經學到的知識,而只能抓住一切機會進修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技能,拓寬相關學科知識面,尤其是學習和掌握新形勢下、新時期如何培育后進生的方法和技能。
6、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后進生,是一個很普遍的群體。他們的轉化工作,是我們的重要工作。只要我們正視現實,思想上不歧視他們,感情上不厭惡他們,看到他們身上可教可塑的一面而永不放下,根據實際狀況,注意把握轉化的契機,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們的工作不斷進步。
(1)加倍關愛。優生倍受老師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紀律好,成績好,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因為后進生的心理往往呈“自卑封鎖”的狀態,當別人曲解時他們就會感到不滿感到壓抑,從而造成心靈扭曲。只有老師加倍關愛他們,使他覺得老師并不厭棄他,且能理解、幫忙他,使他們受到鼓舞,得到心靈滿足,萌發向上的動力。作為教師應對后進生,務必要加倍關愛,使師生間持續默契的情感交流,學生自然便“親其師,信其道”了。
(2)揚長避短。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后進生也不例外。如果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在受創的心靈里將會留下更深的傷痕。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不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賦予他更多的職責,往往是調動他的用心性的最好手段。”所謂揚長就是應及時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大力加以挖掘、表揚和鼓勵,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發他們的自尊心、自善心。作為老師,要努力去尋找他們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閃光點與長處,大力揚長。因為找長處的過程就是了解學生的過程,就是發掘其動力的過程,就是幫忙其克服缺點的過程,從而做到“揚長避短”。
(3)堅持不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后進不是一天構成的,因為后進生的轉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受年齡的局限、知識的缺乏、環境的干擾以及性格的影響,他們在思想上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復性,剛才得到表揚,轉身又做錯事。教師務必要正視這一點,要細致分析其思想變化,堅持不懈地做細致工作。而不要認為這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或是“朽木不可雕”,而輕率下“不可救藥”的結論,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采用耐心教育和說服的方法,用真誠去喚起他的良知,為差生知錯而改創設“臺階”,使學生從心底里埋下對老師耐心教育感激的愛,從而,把錯誤的思想從其頭腦里一點點擠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應對后進生務必有水滴石穿的堅韌毅力和耐心。
(4)嚴格要求。“嚴師才能出高徒”、“沒有規矩難成方圓。”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大,如果不對他們嚴格要求,就會產生“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不利后果。因此老師要注意個別誘導,實行因人施教,對癥下藥,嚴格要求。老師對差生的教育務必把握契機,適當分寸,做到長善救失。
(5)齊抓共管。由于后進生自我控制、自我意識潛力較差,他們一般不可能自覺地構成自我教育的習慣。因此,除了學校的教育外,還務必尋求家庭教育,學校家庭密切配合,齊抓共管。老師可透過組織家長會,家訪,電話訪等多種途徑,與家長一齊研究,分析學生思想和學習狀況,雙方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內外的思想狀況,齊抓共管,構成合力,為后進生轉變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這也是后進生轉化方法重要途徑之一。
7、輔導小組成員:
班主任
轉變后進生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超多的投入,有時候即使費盡心機,也可能收不到太大的效果。教師的天職是既教書又育人,只要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講究轉化策略,賦予真摯的愛,正確誘導,采取多層次立體式教育方法,后進生最終也會成為有用的人。
學生輔導計劃 篇3
無論那個年級,那個班級,都存在著學困生,對于學困生,不知道我們老師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使他們或多或少的有所進步。
這學期,我校開展了”師生牽手,快樂成長“主題活動,弘揚師愛精神,每位教師幫教兩名學生,那么對于一個班級來說,每個班級又何止兩名學困生呢?對于班級的學困生,我每學期都在思考,如何使他們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我想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監督、指導。我把班級學生四人分成一個小組,并選出每組中相對優秀的小組長,由他來帶領其他三個組員,并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凝聚力,調動其積極性,在他們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據觀察,學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與其成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就我們班來講,我調查一下,孩子成為學困生有一下幾種因素,第一,父母不在身邊,由老人看管的孩子;第二,在外寄宿的學生,有時看管的不夠周到,自由、散漫,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第三,父母不懂教育,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幫助、指導。其實,孩子還小,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完善,需要在生活中與學習上得到正確的幫助和指導。所以,我還計劃以一幫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由的結對子,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通過互幫互助,使孩子素質全面提高。
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問題,我會及時地調整,使孩子在各方面或多或少的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學生輔導計劃 篇4
一、 學困生情況分析
1、 學困生由于信息技術基礎較差,動手能力弱,經常嘗試著學業上的失敗,導致對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學習,得過且過,消極應付,缺乏學習主動性。
2、 學困生由于平時長期受同學幫助,甚至同學的包辦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種依賴思想:滿足固有的思維模式,缺乏獨立動手動腦思考的意識。
3、 學困生由于成績較差,常擔心老師批評、同學嘲笑。因此人變的膽小孤僻,在學習中不能大膽的沖破阻力去設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難。
學困生由于缺乏必要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上不去,由此形成嚴重的心理壓力,漸漸思想不能集中,影響正常學習。另一方面,教師不恰當的提高教學要求,超過了學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對學習悲觀失望。
4、 學習動力不足,激發不起學習的興趣,使之感到信息技術知識的枯燥,視學習為沉重的負擔,討厭學習。
5、 對問題探索沒有主動性,學習沒有積極性;學習是在外力的約束下“要我學”而非內在的“我要學”。如學習活動只有在老師或組長安排、督促下,才勉強去完成。
6、 面對電腦,學困生表現為動手能力弱,畏手畏腳,甚至懼怕電腦,不敢入手。
7、 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邊緣化,如在動手實踐中默默無動——不動手;在獨立探索中默默無思——不動腦;在合作交流中默默無聞——不傾聽,默默無聲——不發言。
8、 學困生沒有意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是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習進程中,學困生表現為不愿經歷探索問題解決的過程,不想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等待著教師或同學給出答案,給出結論。對于學困生來說:關注的更多的是信息技術任務完成,而非任務完成的“過程”;他們更愿意做的是記憶與模仿,他們習慣于機械訓練。
二、改進的建議
1、讓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伙伴教學”
具體做法是:對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挑選出那些學習成績好、學有余力、工作能力強的學生,本著自愿的原則,由他們作為教師的小助手,即學困生的“伙伴教師”。
2、把信息技術教學實驗“分層”
“分層教學”是一種在班級制授課條件下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課堂教學策略,它著眼于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全面成長。這一策略的正確實施,勢必有利于新課標中“關注全體學生”教育理念的落實。“更新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知識結構進行教學設計,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關注學習中的“學困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以及教學方法的確定都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出發,特別要考慮到“學困生”的實際。對于“學困生”,教學目標不要求太高,內容的容量也要相應減少。合理安排課程,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允許學生選擇,讓“學困生”樂于學且學得會。注重學生的小組學習形式,合理安排優差生的結對互助,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群體勢,以強帶弱,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幫助“學困生”前進。
3、改變方式,轉平面的教學為立體的教學
因為這部分學生比較內向,所以將他們的座位安排在走廊的兩邊,上課時的每個任務布置完,走到學生的中間,對這部分學生巡回查看,并主動進行個別手把手的輔導并適時表揚。這樣輔導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對老師的信任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改變了教學方式,變平面式教學為立體式教學,做到“親”,做到“學高”,做到“身正”,并且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進而使學生“可親”、“可信”,才能促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
4、利用情境教學,讓課堂充滿樂趣
課堂教學的設計中,強調一個“樂”字,突出一個“玩”字。玩是孩子的天性,學困生也一樣。利用計算機游戲和網絡對孩子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輕松的氣氛中感知信息技術的魅力。組織電腦繪畫比賽,使不愛動手的“女困生”也愿積極參加,感受電腦的樂趣;組織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戲比賽,使愛玩電腦游戲的“男困生”在玩中得到好成績,培養自信。又如設計任務時多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學生往往會在一節課完成任務過程中,從上課到下課還一直流連往返著本節課的知識。久而久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要學得認真、玩要玩得開心,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注重評價,開展多方位的評價活動
為了對“學困生”活動全程進行評價,可以從幾個方面:(1)成長記錄冊。記錄每個學生上課時的表現:輔導效果較好的一組兩人都加1分/次,小組表現突出的加1分/次,探索新的技術加1分/次,作品創新度強加1分/次等等。(2)自我評價。每節課的結果保存于各班的自己的目錄下,并把各班的個人的文件夾設為完全共享,每個學生設置一個自己的密碼;其它學生可通過“網上鄰居”查看同年級所有學生的作品;每一階段的綜合作品,我會根據學生的基礎把作品進行分類,再由自我評價、同班學生投票、班外學生投票、教師評價四部分組成綜合評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