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優質課堂培訓心得(通用3篇)
教師優質課堂培訓心得 篇1
能參加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的在線培訓,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各種主題講座,涉及面十分廣泛,豐富而多彩的講座,拓展了視野,了解到行業發展的前沿和新的教育理念。我負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聽了王連英教師主講的《數字電子技術》,并選修了《數字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如何講好一門課》、《心理學_遺忘及其原因》和《數字電子技術_AD轉換》。時間一晃而過,培訓就要結束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一、網絡學習成本低,資料豐富
一般來說,教育受經濟的影響。在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在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能夠讓幾百人聚集在一齊上課。可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絡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絡所替代,并不意味著教師作用是剩余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設備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二、網絡學習方便,隨心
這種學習方式是適應了我們工作之余學習的特點,節省了很多時間。我們能夠經過網上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絡學習,而不用耽誤工作。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在網絡社會中,人的學歷已不顯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本領。一個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斷地了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網絡社會需要的是有多個學位、多張資質證書的人才。
三、名師講座,深度、廣度兼具
這次聽了《數字電子技術》這門課后,自感受益匪淺。這門課師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講授,所以該課程準確地把握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資料的取舍整合貼合職業崗位素質與技能需求,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容量適當,結構合理,各環節時間分配合理,層次清楚,各環節銜接過渡自然,有較好的教學理論基礎和研究本事。
本次在線學習的選修資料極其豐富,因為我不是師范類畢業,缺乏教師基本素質的鍛煉,選修資料給我更多的學習提高的機會。
經過這次培訓的學習,我有了以下收獲:
一、我深刻意識到:自我的知識、本事還有必須差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立足于自我的本職工作,繼續運用網絡資源,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進取實踐新課改,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價值,為教育事業發揮自我的作用。
二、要將課上得精彩,重要的是自我的視野要寬要深,能夠把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思想融入到課程中,引領學生去發現探索,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
總之經過此次學習,我感受頗深。要想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還要不斷提高自我的人格魅力,使自我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質,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教師優質課堂培訓心得 篇2
很有幸能來到丹陽觀摩省優質課。五節課的五位老師來自丹陽、常熟、宜興、無錫,她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從教學的各個方面來看,都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去學習。在本次的教育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很好地把一堂生動活潑、充滿自主性的活動展現在了我面前,每節課都充分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利用體驗式的活動形式讓孩子去感知、去探索,讓幼兒從中學會自我分析,自我判斷。本次五個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思想,各位老師身上所表現出的教育精神觀念真的需要我逐步去學習和摸索。
首先,我們觀摩了常熟市顏港小學夏老師的音樂活動《螞蟻搬豆》。她運用課件讓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螞蟻與螞蟻之間打招呼的各種姿勢,根據音樂將碰觸角、握手、勾手等動作完美的展現出來。整個活動安排緊湊,層層深入活動,由簡到難,目的、設計理念貫穿了對幼兒“德、智、體、美”的訓練。接著,觀摩了宜興市實驗幼兒園朱老師的語言活動《落葉跳舞》。在整個活動中,老師巧妙地用圖片展現著詩歌中落葉的各種飄落姿態,孩子們個個精神飽滿、情緒高漲地參與老師設計的活動中,用語言、肢體動作表述著詩歌內容。還有無錫市愛爾藝術幼兒園周老師的美術活動《叢林漫步》。老師溫柔而輕和的聲音像磁鐵般吸引著每個幼兒的心,伴隨著音樂《森林狂想曲》孩子們仿佛真的進入了盧梭的畫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清新。幼兒從欣賞到作畫再到展示作品,她們井然有序、想象豐富、創意新穎。最后,我們觀摩了新北區新橋中心幼兒園周老師的數學活動《樹葉排隊》和丹陽市開發區幼兒園朱老師的音樂活動《水果派對》。活動之中,孩子們那活躍而快樂的課堂霎時變成了孩子們的舞臺,那充滿自主性的游戲活動感染著在座的每位教師。
觀摩了五節教學活動后,我感慨頗深,受益匪淺。教師要認真備課,打有準備之仗。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注重給幼兒創設自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善于為幼兒營造情感氛圍。一次好的活動,不僅僅是知識信息的傳播過程,更是一個心靈交匯的舞臺。教師神采飛揚,充滿激情的表演也會感染幼兒,她們也會跟著你的節拍而舞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觀摩、實踐。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教師優質課堂培訓心得 篇3
10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臨沭舉辦的“臨沂市初中化學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此次外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我市各縣區出類拔萃的化學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本次活動我共觀摩了三位教師的授課,雖然課題都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的《課題2元素》這一課題,但講課的教師大多是各縣區的教師的優秀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化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于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元素》這節課的導入有的老師以錄像,有的以實物等活動導入新課。例如臨沭縣東盤中學的胡順兵老師就以讓學生分析飲料瓶的成分表來引入新課,直接明了,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再就是郯城縣第三中學的劉玲老師,以播放成龍的霸王洗發水廣告片引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好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其次,問題設置的人性化、具體化。
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師都精心設置了自己的問題,元素的概念基本都是通過讓學生將分子中的原子分類,然后分析一類原子中的相同點:每類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相同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這樣的一類原子就稱為元素。基本都是以氧元素或者氫元素為例,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元素概念。在學習元素符號的時,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多數教師都是讓學生做了課本中的活動天地,每個要求具體,學生做起來有挑戰性但是通過思索也能完成。物質分類的講解幾乎都是先練習物質組成,復習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分類,然后對前面根據前面練習的純凈物的組成元素對其分類,層層遞進。達到了溫故知新。
每節課的小結不再是具體知識的小結,而是知識交流回顧。通過教師設置的問題,學生能迅速回顧自己學到了什么知識,學到了什么方法,有什么疑問等等。
第三,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不斷。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第四,注重化學思想和思維方法的滲透。
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貫穿著對學生化學思想和思維方法的培養。學習元素,練習物質組成,向學生教授的'是元素觀。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類,純凈物的分類教給學生的是一種分類的方法和思想。體現出來畢華林教授所言的:“本節教學的更高層次是要超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初一種方法和觀念。這節課幫助學生建立元素觀:世界上所有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一種最基本的成分。再就是分類觀:通過對元素的分類、以及物質分類的學習都是幫助學生形成元素觀。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看到物質就要想到物質的組成。讓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世界:將宏觀和微觀聯系起來來認識世界、認識物質。”
第五,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
這些課幾乎都是按小組合作進行的,由此可以看出更注重了學生合作的培養。小組合作只是在確實需要討論合作時才用,用在關鍵處,用得有價值。老師們在小組合作前一定是先有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與空間的,在語言上這樣描述: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再與同組同學交流,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也就是說,學生一定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才去交流,才去討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避免了合作、討論的盲目性,把小組合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第六、注重“板書”的設計與書寫。
多年來,由于多媒體課件的閃亮登場,教師的板書也好象置于被人遺忘的角落,悄然隱退了。殊不知,課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書的,課件的呈現具有瞬時性,況且課件的作用是“輔助”教學,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綱攜領的板書設計呢?板書也是教師基本功的一個側面反映。這次優質課,每一位老師都在板書的設計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師書寫工整,排列有序;有的老師出手一筆清秀的字躍然而上,為課堂增色添彩等。總之,“板書”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發揮了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本課題多數老師的板書列出了本節知識點,并且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用線畫出,使本節知識清楚明了。。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有一節課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由郯城縣第三中學的劉玲老師執教的,語言幽默,思路清晰,把一節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課上的生動有趣。問題設置層層深入,讓學生在一種方法的引導下,學會了什么是元素,元素符號的寫法,元素的分類等。劉老師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廣告,教給了學
生生活中常說的:鈣、鎂、鋅、硒等指的是元素。再就是語言精練、到位,教師的素質與水平就是在這種幽默和簡練中流瀉出來,一覽無余,真正做到了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明白。
我清楚了一節課要上好,首先要:
1、三維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一定要準確、到位。“《元素》的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2、書寫元素符號的基本方法。學生是第一次學習書寫化學符號,一定要求書寫原則和書寫的規范。在課堂上必須明確告訴學生。
3、知道元素符號的意義。
4、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信息。”
“本節教學的更高層次是要超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初一種方法和觀念。這節課幫助學生建立元素觀:世界上所有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一種最基本的成分。再就是分類觀:通過對元素的分類、以及物質分類的學習都是幫助學生形成元素觀。”“讓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世界:將宏觀和微觀聯系起來來認識世界、認識物質。這個觀念貫穿整個課本。符號本身既有宏觀意義又有微觀意義。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看到物質就要想到物質的組成。”
2、教學內容:教師一定要科學的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本節主要只是內容:
1、元素;
2、元素符號;
3、元素符號的書寫;
4、元素符號的意義;
5、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知識與前面的知識有一定的聯系,在課本第26頁已有初步印象。但教學內容的編排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
3、教學方式與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水平,探究新知,要結合學生的原有經驗,概念的形成過程,要注意學生是否由衷的認可、真正的理解。
“一是新授課一定要突出整體,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扣細節,一定要突出重點,抓住最核心所謂內容。大量的細節充在學生大腦中,不僅不利于學生記憶還會讓學生對最核心的知識模糊不清。細節的問題在應用中轉化,知識也是在應用中轉化為能力。
二是一定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學了什么,課堂中要溫故知新,要復習。譬如在學習元素的概念時,很多孩子不知道核電荷數是什么。要能真正理解元素的概念,必須理解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
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通過練習進行反饋,效果更好。對18種常見元素的元素符號,在教學設計時必須明確。對于課本中的活動天地,第一是告訴學生元素的基本分類。教師知道了活動目的,具體的教學方法可以自己設計。第二個活動是規范元素符號。讓學生知道元素符號是一種抽象的符號,不能只作為一種技能還要讓學生了解作為符號本身所表示的意義。第三個問題:作為學化學的人必須認識元素符號。每種符號在元素周期表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第四、組成物質的元素就一百多種。
4、化學要和社會密切聯系在一起。教師在選擇有關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時,要注意從對人類有益的方面選擇。要正面讓學生體驗化學對人類的意義。而不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的都是化學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
幾天的學習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對課堂最優化教學的追求不會結束!幾天的聽課雖然辛苦,但每堂課細細地聽下來后,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鑒,俗話說有比較就會有鑒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運用。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