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子心得體會(通用3篇)
小學教子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個僅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而言,在討論對子女教育的問題上我幾乎沒有什么發言權,有幸學校能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可見學校和老師的用心良苦,常常開導孩子要“重在參予”,我也就班門弄斧僅代表本人觀點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
一、讓孩子養成深思的學習習慣。
我家的是女孩子,性格比較靦腆,遇到問題不喜歡主動向別人請教,常常會自己覺得已經懂了,而其實也不見得真懂,很多題目都理解得很片面。所以我要求他能養成好學深思的好習慣,不懂就是不懂,不用怕難為情,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二、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孩子對分數一般不太在乎,因此也常常不能認真改正錯誤,他常常是同一個錯誤一犯再犯。因此,我給他建了一本錯題集,把他做錯的題目都在這本本子上抄好,再改正過來。希望她每次考試前都仔細復習一下。考試時一定要讀清楚題目,認真審題,寫完后一定檢查,查看有沒有漏題、做錯題。
三、養成愛看書的習慣。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一定要讓孩子多看課外書。我要求我的孩子每看一篇文章都要做到先“讀通”,由于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對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能認識,所以碰到生字讓他查字典,也可以求教于老師、家長、同學。這樣既可以讀通課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時,了解一下字意,為下一步讀懂課文做一下鋪墊,同時,還增大了識字量,為以后進行課外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是“讀熟”,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在掃除文字障礙之后,多讀幾遍達到能夠熟練地朗讀,做到一字不錯,可以保證在以后能準確運用。
四、做到及時復習和預習
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每堂課都要解決很多問題,如果單靠老師的講解很難全面消化掌握,所以每天在孩子完成作業以后,都會督促他抽一部分時間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想一遍,特別是一些重點掌握的知識。不能留有疑問,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再把明天要學習的內容看看,找找那些是自己看不懂不會的地方,用鉛筆做個記號,或者在本子上記錄下來,在上課的時候就要更認真地聽好這些不懂的.地方,從開始的督促到后來的自覺,逐漸養成了自學的習慣,所以到現在,基本的知識都能掌握,每門功課也能均衡發展。
五、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學習上,孩子遇到難題理所當然地想到要問我們父母,可是我家孩子很難順利地從我們這里得到現成的答案,我們對他說:“再好好想想,仔細點、細心點。”還是不會的話,我就會找類似的題目給他講解,從不直接給他答案。我們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倒也養成了他愛動腦筋、挑戰困難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凡是好的態度和方法,都要使他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地養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因此,培養孩子自學能力,使孩子的自學活動成為一種生活中必需的活動。
小學教子心得體會 篇2
心得體會是人們在經歷了一定的學習和實踐之后,對所得到的經驗、感悟和教訓進行總結和歸納的過程。通過心得和體會的分享,人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應用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心得和體會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在學業上,心得體會是學生們通過分析和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得出的啟示和教訓。通過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并找到解決的方法。例如,當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缺乏計劃和管理能力時,我開始制定學習計劃并遵循時間表。通過這樣的心得體會,我逐漸提高了學習效率,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在職場中,心得體會對于個人和團隊的'成長同樣至關重要。通過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我們可以更好地面對挑戰和解決問題。例如,當我們在項目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我們可以回顧之前的經驗并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加成熟和聰明地應對職場中的各種情況。
心得體會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我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從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例如,當我意識到自己在處理情緒方面存在問題時,我開始積極尋找幫助并學習情緒管理技巧。通過這樣的心得體會,我提高了自己的情緒智力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穩定。
結論。
心得和體會是人們在各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心得和體會的學習和分享,不斷提升自己并幫助他人成長。只有通過心得和體會,我們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自己,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和成就。
小學教子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女兒放學回家,進門就嚷:媽媽,交給你一個任務;寫一篇教子心得。聽了這話,心里是即高興又沉重,高興的是老師交給我怎么一個光榮的任務,沉重的是我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女兒也不是最優秀的一個。但令人欣慰的是女兒是一個活潑、開朗、自信又充滿斗志的陽光女孩。這也真是我和她爸爸所希望的,這一切也離不開老師們的栽培。
時光飛逝,女兒已是五年級的大姐姐了。望女成鳳、望子成龍這是每個家長的心聲,但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是百年大計。下面我就淺談我是怎樣教育女兒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女兒從哇哇墜地就交給我們一張潔白的紙,我們父母便是那個繪畫師。我和丈夫商量把女兒的成長教育分為兩個階段:情商的培養和智商的培養。女兒上小學之前主要是情商的教育。現在女兒的時代不同于我們的時代,我們以前是標準的應試教育,但現在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更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情商大于智商。我們溫馨的家庭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教材。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一個文明進取、團結和諧的家庭背景。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mdsh;&mdsh;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這是女兒上小學一年級老師開家長會時說的一句話。我聽了以后就去買了《朗讀手冊》,它也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她爸爸平時不愛看書,我就和丈夫約定晚飯后我們全家一起看報、雜志等。睡覺前給女兒講講故事,這我們一直堅持到現在。女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女兒的書柜已不夠大了。
就現在培訓班遍地開花,學生壓力過大這個現象我也進行了認真的思考。記得女兒剛上三年級時嚷著不喜歡英語,英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那時我也很糾結,給她報興趣班吧,女兒不同意。說興趣班應該是我的興趣愛好,而不應該是你們的愛好。所以我只能妥協,報了她的愛好。我們尊重她,女兒也有自己的主見。所以,以后有關女兒的事情,我們都咨詢過她,然后再決定。我們是民主的父母,讓女兒有選擇權。所以,直到現在女兒還沒上過文化課的興趣班。
我們要求女兒在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有不懂的地方能大膽地提出來。每次考試不以成績好壞論英雄,我們注重的是平時的學習態度。我和女兒會共同討論錯誤的原因,進一步地查漏補缺,告訴女兒有時候錯并不是一件壞事。比起學習,我更重視女兒的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更堅強地走好以后的路。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是我只希望我的女兒開心的生活,快樂的成長。我只想成為女兒成長旅途中的導游,長大后是她的閨蜜,而不是她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