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行為十不準心得體會(精選4篇)
教師行為十不準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對《樂山市教師職業行為“十不準”》的學習,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所肩負的重大責任,我的思想認識也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成熟,對教育事業的感情也逐漸濃厚。通過學習,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意義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中小學教師十不準》要求,我認識到教師是“人師”,教育本身是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創造性勞動。下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談一點體會:
一、教師應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學中要熱愛學生,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對學生應一視同仁。
二、教師應發揮好表率作用。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不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三、教師應尊重和信任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我們要把學生當做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平時要注意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師應不斷豐富自身知識。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家長及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并且自身要不斷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自始至終都要不斷更新和補充知識、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這是既是教師職業的需要,也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要有意識的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拓寬思路、并不斷地將學習的新知識用于實踐,這種將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和善于總結的工作作風是工作與事業成功的秘訣。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
教師行為十不準心得體會 篇2
《教師十不準》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這種“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它表現在:當學生受到挫折、處境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以同情、關懷、體貼和幫助;當學生生病的時候,主動噓寒問暖,送藥送飯;對待學生的提問,耐心細致,和藹可親地給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的統一起來。
熱愛學生,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的性格,這就要求我們做思想工作時應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來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尺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
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風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不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政治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較強的綜合能力是政治教師素質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與政治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工作效率息息相關。加強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即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師完善自我和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所以,我們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養“四有”新人,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歷史使命。
教師行為十不準心得體會 篇3
《教師十要十不準》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這種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它首先表現在:當學生受到挫折、處境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以同情、關懷、體貼和幫助;當學生生病的時候,主動噓寒問暖,送藥送飯;對待學生的提問,耐心細致,和藹可親地給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的統一起來。
其次,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妥善處理師生關系:
要給予學生特殊的關心和愛護
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為體罰學生往往給學生的心靈留下傷痕,造成性格殘暴,不服從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教師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者侮辱人格的行為。
不得歧視學生,對于班級個別調皮、成績差的學生,老師要積極進行幫教,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而不是有意進行歧視,造成學生退學。
再次,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要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學之余,教師應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的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水平。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
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我們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育下一代,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歷史使命。
教師行為十不準心得體會 篇4
《教師十不準》中主要說的是師德問題,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給幼兒知識,更要給予愛。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由于他們年齡小,沒有形成一定的習慣,所以他們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時,我們就要寬容的對待他們,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愛孩子,還要學會信任、鼓勵、安慰孩子,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成長氛圍,用自己的溫暖與真心去打動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那些農村孩子,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更要給他們更多的愛心、愛護。不歧視他們只有愛才能教育好孩子。愛崗位、愛孩子,才是教師應該努力培養的基本道德品質。
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幼兒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尺應當是這種人。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做為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更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我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識、觀念的過程中,還應善反思、勤記筆記,注重積累,加強研究,刻苦專研業務,探究新的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水平,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善于學習,爭取創新型教育,教學人才,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才能主動適應二十一世紀整個社會對人才的普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