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管理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生管理教師心得體會 篇1
1、民風民俗民居教育,滲透民族文化
中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的深厚根基,如汩汩細流溶進了了華夏兒女的血脈,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強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滋養。
在學校通過日常教學和德育課程,有機滲透民族文化。
(1)重視中國傳統節日,傳承中華精神
中國的“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無不蘊藉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對祖先的緬懷、對未來的向往和渴盼。結合少先隊活動課和各個學科的教學,開展中國傳統節日的宣傳和紀念活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堅定他們傳承、發揚民族文化的決心和信念。
(2)民族智慧代代傳,弘揚24節氣文化
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學校課程設置和學科教學中,有步驟地進行24節氣的教學和設計,使學生認識節氣和人們生活的關系。“谷雨前后,種瓜種豆”,科學課上就可以開展相關的種植活動,加深學生對節氣的認識。“立夏立蛋”這些民間俗語包含哪些有趣的傳說故事,延伸到課堂之外,引領學生開展有趣的探索之旅。
(3)生命溯源探訪,傳承12生肖民俗
作為中國獨樹一幟的生肖文化,至今仍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光輝。每個生肖都積淀著中華民族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認識12生肖,了解生肖有趣的傳說典故、傳統文化,動手做一做、剪一剪、畫一畫,在學和做中加深認識,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德育和美育的滲透。
2、國學經典每日誦讀,立志立德立人
有效利用各年級的國學經典讀本,開展晨讀、日有所誦活動,學習中華優秀文化,汲取精髓。通過誦讀、背誦、表演等形式的實踐活動,啟迪智慧,滌凈心靈,讓學生篤學慎思,靜心斂意。
3、和美校園文化創建,情智書香育人
優美和諧的校園和安靜舒適的班級環境是學生入情入境、安心學習的保證。綠意盎然的樹木,芬芳鮮艷的花兒,優雅寧靜的氛圍,再配以校園宣傳欄、班級壁報文化凸顯傳統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4、常規德育美育養成,鍛造和美人才
完善美德課程的評價體系,利用升旗、演練等儀式感較強的活動契機強化滲透美德教育。在班級組織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管理教師心得體會 篇2
長期以來,小學的班主任常常是起早貪黑,事必躬親,不自覺地運用著"保姆式"的。這種局面,既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素質的提高,又忽視了的主體性,壓抑了學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發揮。新基礎教育理念要求學生成為的主人,特別是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從而使的身心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展現。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努力引導學生發揮各自的主體作用,使班級不僅成為學生學習的集體,成為學生個性成長的集體,成為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集體,還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家"的溫馨,讓他們在以班級為"家"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班級的自主管理中成長呢?
一、了解學生,關注學生。
作為"家"的一份子,不僅要讓學生們相互了解,作為班主任老師,更應該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管理的意識。因此,我經常與他們進行雙邊、雙向及多向的溝通,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一切行為活動,了解他們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互相幫助,互相關愛等內容,并及時抑制他們的錯誤思想,鼓勵他們認真對待新環境中的學習和生活。課堂上,我也很注意觀察學生,及時捕捉他們的喜怒哀樂,正確調控他們的情緒,用相信人、發展人的眼光看待他們。抓住有利時機,給予表揚,樹立起了他各方面的自信心,逐漸改掉壞毛病教師只做有心人。
此外,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我還經常與家長保持電話聯系,必要時進行家訪,介紹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思想情況,對家長提出具體的要求,并讓家長多關注他們的孩子,配合好班級工作。
二、建設班級文化,創造溫馨的"家"。
班級是學生每天活動最長的地方,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會使學生高興來學校,還能呵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從班級這個"家"中感受到溫馨。
在班上,我讓他們參與到辦板報、布置教室的活動中來,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使整個班級充滿了成長的氣息,勃發了生命的活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凡屬于養成習慣的事反復講未必有用。一句老話,要能游泳,必須下水,老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本能。"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勝心強,喜歡新鮮事物。因此,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各種條件,組織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課外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每次組織活動之前,我總是有意識地讓學生集思廣益,精心設計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班隊活動,創造積極參與的氛圍,使學生有所收獲。例如:"故事大王"、"崗位輪換制"等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堅強的毅力,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是"家庭"中的一員,人人都應該為班級工作,為"家庭"添磚加瓦。此外,我還經常利用一些課外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責任感和義務感,提高他們的自覺性和自制力。這些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班級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在班級中主人翁的地位,發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風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學生深受家長的溺愛,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不少學生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加上小學生自控力較差、反復性強、活潑好動,很難形成良好的班風。針對學生好強好勝的特點,我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如在小組評價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每個小組成員都力爭為自己的小組爭取榮譽,在小組精神的帶動下,班級的凝聚力增強了。以"一幫一"、"同桌同學互幫互學",大家齊心協力,互幫互助的學習,不僅同學進步,自己也在幫助同學的同時鞏固了知識。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找到了歸屬感。
五、建立班級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
如今的小學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自尊心,他們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別人承認,渴望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根據這些特點,本著"尊重學生,提供機會,平等相待"的原則,我在班級管理中建立了班級崗位責任制,并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班干部競選制。班級設立各種各樣的崗位,如勞動委員、學習委員、早讀檢查員、衛生檢查員、學習組長、安全管理員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各自的潛能。還建立"常務班長""值日班長制度",要想擔任"常務班長"必須通過競選,競選人要進行競選演講,并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經大家投票選舉而產生的。全班學生輪流擔任"值日班長",保證人人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有些一直被認為"差生"的同學,通過當尋執政",紀律意識明顯增強,學習明顯進步。幾位平時因為成績差,不守紀律而抬不起來的同學,在擔任值日班長期間,展現了自己出眾的組織才華和能力,這使他們找回了自尊,增強了自信,發現自己原來也很棒。
在班級中,班主任是導演,學生才是主角,在班級的組織和活動建設上,要把重點放在"把班級還給學生上,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的管理活動",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讓每個孩子在學校中得到最佳發展,讓每個孩子都品嘗成功的快樂,我們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們脫穎而出,創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培養自主能力,讓學生在班級的自主管理留給學生自主空間、力求班級管理民主化。
學生管理教師心得體會 篇3
近期,學校制定了關于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等“五項管理”的規定。在這五個方面的管理中,我最為重視的是手機管理,它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過,在學生面前,手機必須要嚴格管控,因為手機可以輕松地毀掉一個孩子。
“家長或者親友,也許為了聯系方便,也許經不起孩子的軟磨硬泡,紛紛給孩子配備了手機。孰不知這是給了孩子一個帶毒的“蘋果”,各種誘惑力往往會使孩子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導致一個個必然惡果。”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手機困擾了我們許多,它可以聊天說話看視頻打游戲等等,可謂是一大害,所以,中小學生管控手機是很重要的。
長時間看手機不僅會傷害視力,使自己頭暈眼花,脊背受到傷害,而且過度沉迷也會上課精力不集中,失眠,上課分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所以,戒掉手機,對自己的健康和前程負責。
要戒掉手機,首先要靠自己的自覺性,我們學生應該按照規定,每天拿手機的時間不超過45分鐘,且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監督,不許以任何理由聊天刷視頻打游戲等。其次是家長,在家長監督完成作業后,如需手機,應在家長的監視下使用,不過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自覺自律。如果你想自暴自棄,那就抱著手機玩,直到墮落,不僅會傷害身心,更會毀了前程。
所以同學們,放下手機,不要被手機奴役。班主任說初二下學期是一個大的分水嶺,再不努力就晚了。振作起來!我們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