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入職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幼兒園教師入職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都說當幼兒園的教師難,沒有入職之前,我還當是那些這么說的教師不愛這份事業,在我入職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后,我深刻體會到了那些教師說的難了。然而,這種難是一種客觀陳述,并不會動搖我們每一位想要做好幼兒園教師的心,我們正是在一種“難”中尋求教好幼兒的“易”。
在入職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本人已經徹底明白那些說當幼兒園教師難的教師所說為何了。在真正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之后,我深刻明白,要想當好幼兒園教師,不是學了幼師專業或者說有一顆愛孩子們的心就可以了,還應該有耐心和不斷習來的經驗才可以將其做好,尤其是對于我們這種未婚的教師而言,這種經驗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學會的。
我記得我實踐了大半個月才終于學會給不會擦屁股的寶寶擦屁股,這對于已婚有孩子的幼兒園教師而言也許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可對于我這種未婚的教師而言,簡直是一種殘酷地考驗,甚至于在實踐的過程中,有許多次我都因為做這種事情的無奈而想要放棄做一名幼兒園教師的理想,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更便于我們這些未婚教師做好的工作,最后要不是自己那份一直以來想要當一位優秀幼師的追求阻攔了我的話,我想我真的早就堅持不下來而選擇了放棄。
這一切使得我這位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重新認識了自己從事的這一份事業,將其中的難擺在了需要自己努力克服的位置,好讓自己繼續把這份事業給堅持下去,也好讓自己在“難”中尋求教好幼兒的“易”。說實話,入職三個月以來,我沒再發現教好小朋友是一件容易事兒了,一方面過去所認為的小朋友比大人容易“對付”,這完全是一種錯覺,一方面過去覺得不斷習得的經驗會讓這份工作漸漸輕松,這也是一種過于樂觀的想法,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中,漸漸發現出小朋友是比大人更加難以“對付”的群體,當然,這其中也有小朋友的古靈精怪影響著我的感受,讓我發覺幼兒難教的同時,也發現小朋友的可愛以及豐富。
就“堅持”吧!我總覺得小朋友帶久了總會產生感情,總會比現在要容易帶一些的吧!雖然這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可誰叫我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師呢?唯有堅持下去,才可以看見自己的收獲。
幼兒園教師入職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或許是農夫的寫照。而對于教師,特別是實幼教師的寫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進入x幼的半年以來,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個個精彩的觀摩活動,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懂得了“愛”字的結構,懂得了該怎樣去教我的孩。
二十年前,一個愛做夢的女孩,蹦蹦跳跳地來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她喜歡唱歌,喜歡畫畫,更喜歡她的幼兒園老師。陽光明媚的午后,她總是重復著同樣的一個夢。
二十年后,女孩的夢實現了,她終于又回到她喜愛的地方,她依舊愛做夢,只是夢不再是兒時的簡單和滿足,教師的職業,使她的夢有了更多的和心情。這個女孩,就是我。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孩子是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x幼的教師,當然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愛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斷地挖掘,好似泉涌。因此,我總是毫不吝惜地將我的愛播灑給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沐浴在愛的泉水中,愉快地學習、生活。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要求獨立行動、獨立自主的傾向。因此,教師必須以幼兒為本,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洋,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孩子越小,年齡差異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體幼兒,落實“兩個優先”“兩個關注”,學會去觀察了解孩子某一年齡階段的一般特點,把握個體特點,才能在活動過程中及時解讀幼兒,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讓活動真正適應并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期課改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期課改的核心是讓課程適應并促進孩子的發展。課改的教材涵蓋了幼兒的基本經驗,但不能涵蓋每個幼兒的生活經驗。作為一名實幼的教師,我們不能依賴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隨時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有價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觀念對教材、教案進行選擇、創造,不斷拓展教育活動的資源。
x幼是一個示范性幼兒園,這里藏龍臥虎,人才濟濟,進入x幼,我更懂得了壓力的。不管是老教師還是中青年教師,嫻熟的教育技巧和靈活的教育機智,都使我產生了深深的距離感,曾經沮喪過,曾經煩惱過,但仔細想來,沮喪和煩惱只是多余,只有執著的追求才能使人進步,我想,這才不失幼師人的本色。
幼兒園教師入職心得體會范文 篇3
10月31日——11月9日,正值金秋時節,在這收獲的季節里,我非常榮幸地與來自全國的眾多同仁相會北京,開始了為期十天的20__國培計劃——全國骨干班主任培訓之旅。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培訓活動,時間雖短,但感悟良多,收獲頗豐。
這次國培活動由教育部主辦,北京教育學院承辦。以“提升班主任育德樹人能力”為培訓主題,共開設了兩個班(一線班主任班和培訓者班),來自全國各地二十幾個省市的一百位教師代表參加了培訓。在整個培訓活動中,各種先進理念的滲透,各路思想火花的碰撞,各類研討形式的呈現,仿佛一場頂級的饕餮盛宴,帶給每一位學員耳目一新、醍醐灌頂般的成長體驗。
北師大著名教授錢志亮為學員深入淺出地探究了“教育的邏輯起點”,從歷史的發展、社會的現實、未來的責任等方面召喚每一位班主任作為教育人應有全局觀、使命感、大夢想,因為教育人的態度決定了國家的命運,教育人必須要有擔當,要讓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新局勢下 “有心”、“有力”、“有情”的好老師。
全國著名的教育家,曾任《班主任》雜志社長的王寶祥老師從理論的高度、實踐的深度,系統地闡述了“班主任人格修養的提升”,王老師結合很多優秀一線班主任的成功秘笈,強調了班主任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培養優良的職業道德感,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掌握提升技能的主要途徑和方法,進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和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教育如一樽巨鼎,社會、家庭、學校三者緊密結合,缺一不可。在這三者之中,家庭和學校的關系是具體的、明確的,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的、確定的。舉辦家長講座,讓家長學會如何去愛;推薦家教書籍,讓家長在學習中成長;舉辦家長沙龍,讓家長分享教育智慧;借助微信平臺,讓家長切磋交流成長。教育部心理專家、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張瑜鴻老師以心理學理論為基點,從全新的視角,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解讀“用心做德育”所需的心理技術,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議:1、“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學生。” 2、學生的問題行為往往是大人的問題,要幫助問題學生尋找真正的自己,鼓勵青少年走出舊有的“圈子”,學會傾聽并欣賞孩子們,接受他們的獨特,停止無效指責。
北京教育學院的遲希新博士憑借深厚的學識,闡述了活動育人的理念與主題教育活動的創新,先進的理念透過妙語才思傳遞給學員,進而引發學員自覺而深入的內化。當我們不斷正視自我、改善自我,當我們散發出健全的人格魅力時,他們必定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身邊的那群稚嫩的孩子。同他們一起成長,嚴格對己,寬容待人。
來自北京和平一中的書記劉乃忠老師,憑借多年的探索與總結,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報告《班主任的信息素養和媒體資源的使用》,強調了在信息時代下,班主任要用技術的力量詮釋班主任的愛與智慧。北京教育學院的張紅老師從理論的高級層面,指導班主任“如何對班級進行德育”,教孩子學會過美好的生活。
在此次培訓中,學員們除了聆聽專家講座,還參觀了傳統老校、開展了班會實踐。北京廣渠門中學的王雅琦老師為學員上了一節初三中考勵志班會《追逐夢想——雕琢更好的自己》,通過有效的心理游戲,調動學生情感的體驗參與,讓學生找尋學習的動力,遇見更好的自己。而北京十四中學的李存秀老師則帶給了學員一堂難忘的高三班會課:《堅持——》。整個班會從確定方案到活動準備,從課件制作到主持分工,全部由學生自主設計組織,學生成為了班會的真正主角,深刻體驗到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