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規劃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教師職業規劃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在經過了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職業規劃培訓之后,我對教師這份職業有了更加全新的認識,也更加熱愛這份工作。
通過這次培訓,我懂得了比“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更重要的,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于創新。
通過培訓我也對教師的舉止行為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的勞動和其它的勞動不同,是教師用語言去直接影響學生。它不但表現在教學中,同時也表在教師情感對學生的特殊感染和言行意志對學生影響的作用上。教師的勞動并不僅僅包括課堂上的口頭傳授知識,更包括課堂外的知識,即教師所擔負的雙重任務,教書和育人,而且由于教師勞動本身還具有創造性、長期性、長效性等特點。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會隨著學業的結束而消失,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終身負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既說明培養人材是百年大計,也反映出人的培養要經過長時間的過程。因此,人材的培養,要靠教師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小學生的世界觀沒形成,可塑性很強,如果受到不良教育的影響,以后就很難培養他們成材,更難以成為創造性的人才。再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師,在理論上懂得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而自己行為卻不堪為學生的表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不利教育的成功。所以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特別是班主任,就更應該做到言行一致,給學生作出表率。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學習,我將以老教師們為榜樣,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刻苦鉆研。在教學中,我會努力去工作,豐富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而在生活中成為他們的朋友,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職業規劃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進入高校任職的青年教師,如何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使自己在進行教育事業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來前進和發展,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我當前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教育部主辦的這次網上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必要而及時。在認真聽取了各位老師們的授課后,獲得了很大收獲。
第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師德修養。一名好的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我要以優秀教師為楷模,以身邊的師德標兵為榜樣,加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師德水平,成為合格的高校教師。
第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育人。我在制定>工作計劃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向專家型教師看齊。因此,我會抓住一切機會多讀書,并且要做好筆記,寫好批注,爭取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讀后感。將讀書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些書籍將填補我在理論方面的缺陷,必將對我一生的教育事業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用創新課堂教學,用事實證明自己。比如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利用好網絡資源,結合實際,融入課堂;多向老教師、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認真備好每一堂課;用心靈去教育學生,用情感去感動學生。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探討和研究如何與他們溝通,與他們進行心理上的碰撞來確定管理學生的方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堅持聽課,借鑒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努力創新教學方法。不僅如此,還要掌握現代教學手段。現代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當今的科技快速發展,要求教師有高深的專業知識。為此,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是促進教師轉型的重大策略。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制作復雜的課件,幫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努力提高科研能力。積極參加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的教研活動。同時,每年至少完成兩篇高質量的論文。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和教師工作,我充滿信心,我將帶著百倍的激情投入以后的工作,讓自己的規劃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好的回報。 教師職業規劃學習心得體會(二)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XX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班,聽了XX教授關于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專題講題,現把我聽后的心得體會談談。
首先我作為一個才走出學門到工作崗位的人,分配到學校做教師,可以說是瞬息而變的事實——學生的身份變為教師。然而,真正能成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說要有一個過渡過程,而實際工作又希望每位老師要縮短過渡時間,盡快成熟。聽過專題講座后使我受益非淺,讓我體會做一位高等學府的好教師,是黨和人民,也是學校,我們先輩和學生對我們的希望和要求,也將是各位老師'嚴以律己'的必然結果。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如何做好一名高校教師的感想:
一、大學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這一事業的承擔者就是教師。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師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巨。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
大學教師不同于一般教師的特殊的作用是:其一,大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而高級專門人才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最終取決于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昌盛,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的整體進步,很大程度取決于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的數量與質量。而高級專門人才的質量,又取決于大學教師的工作。
其二,大學教師,既是文化科學的傳遞者,又是文化科學的創造者。歷來對人類社會有偉大貢獻的科學家、思想家、活動家,不少是薈集于高等學府或當過大學教師。人們往往把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同文化發達、科學昌盛、政治民主、人類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用'學者'、'專家'來稱呼大學教師,把大學教師的聲望作為一個國家學術水平的標志,把大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為一面文明建設的鏡子。
其三,大學教師,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社會活動家,以其專家、學者的身分,對科學、文化、經濟、政治的遠見卓識,參與社會活動,直接為社會服務。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大學教師對社會改革的高見,對重大事件的評論,在報刊電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起著輿論導向的作用。
由此可見,大學教師的社會地位,就其實質來說,不是人為規定的等級,而是由其對社會的作用與貢獻決定的。中華民族,歷來有'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人民對于教師,懷著素樸的崇敬感情。碩學宏儒,有著更高的社會地位,因為他們代表著學問道德。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即使是剝削階級最高的統治者帝王,對于自己的老師,也不得不'執弟子禮',所謂'當其為師,則弗臣也',以表示對教誨自己的師長的尊敬。
二、大學教師的任務
高等學校一般有三個基本職能,第一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第二發展科學;第三直接為社會服務。高等學校要實現這三個本文來源:職能,主要依靠廣大教師。
大學培養高級專門人才,主要是通過教學形式。因此,教學工作是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每位教師必須努力教書育人。根據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認真備課以及編寫講義教材,有計劃地進行教學,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與教育關系的規律,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大學生的智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從事教學工作的大學教師還必須參加一定的科研工作,通過科學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科研的成果可豐富教學的內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的科研課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通過科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見,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是相互促進的,對于專任科研工作的教師也應提倡兼做教學工作。這樣有利于培養高級專門人才。
為社會服務是現代高等學校不可忽視的職能。現代的大學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聯系越來越緊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許多高科技研究在大學里進行。許多新的科技開發來自大學,然后轉到生產部門進行生產。高等學校為社會服務的職能主要也是通過教師的工作實現的。
大學教師直接為社會服務,有利于深入了解實際、了解社會、了解國情,理論聯系實際,增強解決問題的本領,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與科研的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大學教師這三個任務,只要安排得當,必能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教師職業規劃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教師職業道德主要由教師職業理想、教師職業責任、教師職業態度、教師職業紀律、教師職業技能、教師職業良心、教師職業作風和教師職業榮譽八個因素構成,這些因素從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師職業道德的特定本質和規律,同時又互相配合,構成一個嚴謹的教師職業道德結構模式。
高尚的師德是實現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高尚、智能發展的充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給他們提供養分的教師的綜合素質。師道不立,其教不成,學生成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往往就是社會的規范、知識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他們不僅把教師看作是學習的榜樣,甚至模仿其言行舉止。有人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樣一種神圣的愛,她不求回報,嚴慈相濟,這種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因為,一旦學生體會到這種愛的情感,就會“親其師”、然后“信其道”,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教育才能實現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對教師道德的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就會增強修養師德的自覺性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孩子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孩子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老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上課不要遲到,那老師又怎么能姍姍來遲呢?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老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如果每位教師都有一股“讓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么“身正為范”就真正得以體現了。
教師不僅授業解惑,更注意教學生做人做事,教之以事而喻德。我們在教師中提倡以“四種精神”來激勵、鞭策自己:
一是“奉獻精神”——即不斷追求超越、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立志獻身;
二是“樂業精神”——以教師為榮,以教為樂,以桃李滿天下而感到欣慰,在育人這一沃土中默默耕耘,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一種求知精神、真理精神,實事求是精神,也是一種尋求智慧的精神;
四是“敬業精神”——專心致力教學工作的精神,它是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具體體現。
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以培養人才、繁榮學術、發展先進文化和推動社會進步為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