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教研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教學教研心得體會 篇1
3月17日上午,高一化學組的所有老師來聽我的課,我所講授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第一課時化學能與電能,精心準備了一個星期,呈現給了大家一堂完整的課,在下課后,我們高一化學組所有教師到教研室開會,對我的授課進行了評價總結,我也對自己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進行了反思。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理念要求以人為本,教師要構造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課堂。在本節課中,有涉及到實驗的地方,我給同學們放視頻實驗,讓學生觀察,在這里我采用了讓學生先觀察實驗視頻,再交流討論的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前兩個實驗(銅、鋅分別與稀硫酸的反應)比較簡單,第三個實驗(銅鋅硫酸原電池)稍有難度,所以在做前兩個實驗之前,先讓同學們自己猜測實驗現象和結論,再通過實驗驗證,在前兩個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如何把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需要連接一根導線,從而引出第三個實驗,再引出原電池的概念,這樣做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孩子的感受,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設置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
二、教師是引路人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要善于引導學生,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思考,作為教師,要深層次挖掘教材,課下準備的內容要源于課本,高于課本,尤其在當今社會顯得更重要。教材只不過是一個范文或者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并且達到終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領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竅門。在本節課中,我采用了引導觀察法,通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方式,讓學生們透過實驗現象,挖掘實驗本質,進而掌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原電池的工作本質,進而掌握電極反應式的寫法。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設置,作為教師,要分析學情,提問題要有價值,這樣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就會產生疑問,認真思考,進而解決問題。這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還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增強了團結合作意識。
總之,本次聽課,教研組的老師們我提出了多點建議,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對于優點,我會繼續保持,對于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努力改正。在此,我要感謝教研組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建議,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力求打造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優質課堂,積極聽取他人建議,課后反思教學效果,努力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教學教研心得體會 篇2
主講:崔道芬 20xx年1月3日
今天,崔老師對我們進行了園本教研的培訓,我頗受啟發。結合這次培訓活動,我又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學習了一些理論知識,終于理清了自己對園本教研的認識,并對如何開展園本教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F將自己對園本教研的粗淺認識總結如下:
一、“園本教研”是指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幼兒園,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它不再把外出學習當作唯一的學習方式,而是積極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加強園本培訓,發揮幼兒園教師集體的智慧,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培訓資源共享;加強教師之間、園際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并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使學校具備研究的職能和能力,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
二、“園本教研”的教研方式體現教研的場所在幼兒園、教研的主體是教師!皥@本教研”要堅持從幼兒園實際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創設寬松的環境,催生出許多新的教研方式,使教研走近教師,發揮教師群體的作用,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教師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園的建設。
三、園本教研的方式:
方式1:參與式研討
它是指在參與式的氛圍中,使教師親身體會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喜悅和困惑,以達到自身觀念、態度和行為上的改變,并能將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訓活動。這種方式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學習熱情、已有經驗和發展潛力,使他們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方式2:專題性研訓
教研、師培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教研內容要專題化、微格化,應針對當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決的問題展開,一次甚至幾次解決一個問題?梢砸约修k班和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專題培訓在時間上可長可短,可以是一場學術報告、專題講座,也可以是延續幾個月的專項培訓。
方式3:課題化研究
課題研討式是通過組織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學習新理論、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實踐新方法、創造新成果,提升教師精神追求,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課題研討式培訓是克服教師職業倦怠、促進教師進一步成長發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適合促進骨干教師的提升和發展。同時,為了防止因為年輕化造成的許多教師無法入手搞課題,可以讓幼兒園的科研骨干承擔組長一職,將其余教師按照興趣和教學實際需要分成若干個課題小組,以群眾的力量帶動個體,讓教師在集體中成長。
方式4:案例法研究
案例研究可簡單地界定為一種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研究的方法,在過程中,案例作為被剖析的對象,教師們要共同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尋找對策等工作。案例研究多采用討論法,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創造環境,使她們有較大的自由度、較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如我們可以采用呈現案例(文字或錄像)——小組討論分析案例——集體討論——總結評述的過程研究“如何組織晨間談話活動”、“如何進行說課”“如何更好地與家長交流”等問題的研究。
以上是我對園本教研的幾點粗淺認識,今后我將把這些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真正搞好園本教研工作,做園本教研的主人。
教師教學教研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孩子們語文期中考試,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一張正反兩面的大卷子。教師只讀大題要求,其余的都要孩子自己去讀,去完成。
第一部分,找出整體認讀音節,抄寫在下面的四線格里。有兩個孩子整體認讀音節找錯了兩個,四個孩子漏掉一個沒寫全。主要是整體認讀音節沒找出來。
第二部分,我會連。這里有好幾個小題。第1小題最難,失分最多。這里上下兩行音節,要求同一類的用線連起來。這一題,不但要求孩子拼音能熟練掌握,還要具備一定的生活常識,能給他們歸類。有些孩子一看到都是拼音眼睛就花了,也不肯好好好去拼,或是拼出了下一個,就忘掉了上一個,錯得很可笑。有的把帽子和花貓歸為同一類,把黃狗和鴨梨歸為一類,反正各種錯誤答案都有。但大部分孩子都完成得很好,這些孩子不但拼音掌握的很熟練,心也很細,因為這里很容易眼睛看花。后面三個小題都完成得較好,只有個別孩子錯了。
第三部分給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主要是平翹舌音與前后鼻音的區分。其實這幾個字大部分在課堂作業本和以前單元測試卷上出現過,但有些孩子還是區分不清,這本來就是我們這個方言區的難點,以后在生字讀音教學時要特別強調平翹與前后鼻韻的朗讀,盡量讓孩子把音讀準。
第四部分,給生字找家,就是相同偏旁連線,除了一個孩子漏掉一個沒連,其他都做對了。
第五部分,在下列詞語中找出不是同一類的詞把序號寫在括號里。這個部分完成得也較好,錯得孩子沒幾個,最有趣的是一個孩子本來都寫對了,后來居然全部擦掉,改畫成一個個小圓圈。我披到他的卷子時很納悶,不知道他這是什么意思,后來叫過來一問,孩子說他以為是要寫句號,所以就都給畫圓了。其實孩子即使做錯,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們做老師的卻很少有工夫去一個個探問,聽聽他們解題時的想法,而用一個簡單的叉叉殘忍的否決了。
第六部分,數量詞連線。這次出題人別出心裁把量詞寫在一面面小旗幟上,可是卻不知道這樣好看是好看了,但卻讓孩子們連起來不方便。更害的兩個孩子都不知道該怎樣做這道題,不知該誰跟誰連了。這里錯的較多的是右邊一組詞,應該是一朵云,一棵樹,一片樹葉。有的孩子連成一片云,那么他后面的一朵樹葉就錯了。
第七部分,我會寫。有三個小題:前兩個小題完成得很好,個別孩子錯。第3小題我會看圖寫漢字。這里考孩子會不會觀察圖形。主要是填數字,但最后一個應該是(天)上白云飄來飄去,有幾個孩子受前面數字的影響,填了一個二。這些孩子做好后肯定沒讀,如果讀了,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了。
第八部分,我會找朋友,用線連起來。其實就是詞語搭配。完成得較好,個別錯的孩子主要是做好后沒讀,或字識得不好,自己讀理解有困難而做錯。
最后一個大題,把圖和詞語、句子連起來。這里四幅圖,表示四個季節,后面還有分別描寫四季的四句話。圖畫得不是很清楚,但如果仔細看還是能看明白的。這里錯的孩子有些是真的四季不分,而有些則是粗心,沒有仔細看圖造成的。
總的來說,本次考試比預想中的要好。全班38人達到了優秀,其中13個滿分,8個良好,兩個及格。(95分以上為優秀,80-94為良好。60-79為及格。)
從考試結果來看,很多一開始不突出但課堂聽講習慣好的孩子正在迎頭趕上來,進步非常明顯。所以說課堂能否專心聽講是非常重要的,我以此為鍥機又對全班孩子進行了一次養成課堂傾聽習慣重要性的教育。
下午講評了試卷,我不讓孩子訂正,要求帶回家讓家長看看孩子都錯在什么地方,怎么會做錯,讓家長明白孩子的主要知識缺陷在哪里,好心中有數。但90分以下的因為錯誤較多,怕回家訂正困難,所以放學后在教室里輔導訂正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