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鄉村掛職工作心得(精選3篇)
教師鄉村掛職工作心得 篇1
大多數孩子都是“異想天開”的,面對孩子的“異想天開”和各種無厘頭的問題,大人們的方式往往是抑制孩子們的思想,堵住他們的問題,然而也正是這種約束,孩子們的思想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
那是一次幼兒園的見習,我和同組的同學被分到了小一班。剛到小一班的時候,小朋友們剛剛午睡醒來,看到我們站在教室里都用好奇的小眼神兒瞅著我們。這時,一個清亮的聲音在我身側響起:“你們是干什么的呀?”頓時我們齊齊轉頭,瞬間捕捉到了他,他就是邱一鳴——一個很有意思的男孩子。他好像不會累一樣,一整天都在教室來來回回地飛奔,時不時耍個把式逗得我們哈哈大笑。直道我們布置任務時,他才安靜的坐在座位上。
我和同學把一張張的白紙放到小朋友們面前,告訴他們畫一個小人兒,想畫什么樣兒的都可以。過了一會兒,我在教室里轉了一圈兒,看了看小朋友們畫的畫,他們大多數畫的都是全身的人像。這時,我走到了邱一鳴面前,看到他的畫,我頓時疑惑了,我蹲下身子好奇地問他:“邱一鳴,你這畫的是什么呀?可以告訴我嗎?”他顯然是很樂意的,指著他那滿是形狀和線條的畫大聲說:“這是警察,這是強盜,這是紅綠燈,還有火箭和大炮,火箭下面有火要起飛了,警察正在追強盜呢。”他很是一本正經的解釋著,很得意自己的“大作”。聽完他的描述,我哭笑不得,因為他的畫上沒有一個人像。當時我就想:這孩子真有意思,他的想象力著實豐富。我還想再和他說什么的時候,他已經轉過身去涂色了,我只好悻悻然走開。
小朋友們漸漸畫完了,交到了老師手里,我還特意看了眼邱一鳴涂完色的畫,說實話,我還是看不懂他的畫。我以為老師會和我一樣對邱一鳴的畫充滿好奇心——會夸一夸他,然而事實上老師都沒有聽他的故事,直接問他:“邱一鳴,你畫的小人兒呢?”邱一鳴捏著衣角怯怯的說:“那就是小人兒啊……有警察還有強盜……”老師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沒有說什么,我不禁有些為他不平了,但是那個時候我什么也沒有說,只是走到他身邊,摸摸他的頭告訴他:“邱一鳴,你畫的很好,我很喜歡你的畫。”
快要離園的.時候我遇到了園長,我很好奇園長的想法,我把邱一鳴的畫給她看,又把他的故事復述了一遍。園長告訴我,邱一鳴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他的世界比其他孩子更加精彩也更有意思。
回到學校后,我反思了很多。我在想對于家長,對于即將成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我們對待孩子究竟該如何教育?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教育孩子,讓孩子們聽從老師和家長的想法,給他們一套不會犯錯的規則,這樣就是孩子乖的表現,可是我在問自己:這真的是正確的嗎?對于普通的鳥兒我們都希望它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更何況是我們至親至愛的孩子們呢?為孩子插上翅膀,讓孩子可以自由的飛翔,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以后我即將走向幼師這個職業,我該怎樣去對待孩子?約束他們的思想?束縛他們的行為?還是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快樂的飛翔?我想,我要做的還有很多。
教師鄉村掛職工作心得 篇2
20xx年1月,我有幸作為首批66名中央部委派駐原中央蘇區掛職鍛煉干部的一員,來到xx縣掛職縣委副書記、副縣長,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掛職工作。到蘇區掛職,深入基層工作學習,對我個人是一個分難得的鍛煉和洗禮的機會,也深感為蘇區振興發展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職責。來掛職鍛煉一年來,我珍惜機遇,認真履職,進取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爭取、對接有關援建項目,為文化建設貢獻綿薄之力,自身在思維方式、工作本事等方面都得到不一樣程度的鍛煉。現將一年掛職鍛煉工作情景和體會匯報如下。
一、20xx年掛職鍛煉工作總結
按照工作分工和實際,我進取轉變主角,主動開展工作,努力為振興發展和基層群眾踏踏實實做些實事、好事。
一是深入學習調研,加快工作主角轉變。深入領會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仔細研讀《xx縣志》等書籍史料,深入了解歷史沿革和近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為進一步開展掛職和援建工作打好基礎。進取參加縣委、縣政府召開的各類會議,熟悉議事程序,廣泛接觸基層干部群眾,深入了解基層民風民情,不斷提高適應基層的本事,盡快完成從機關處長到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的主角轉變。
二是精心謀劃協調,爭取我部出臺對口支援方案。進取向部領導匯報,與有關司局、單位溝通對接,研究起草了對口援建實事方案,推動我部出臺了《對口支援xx縣文化建設工作方案》,努力構建人才、技術、產業、項目“四位一體”的對口支援工作格局。
三是全面參與協調,進取推動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自身橋梁作用,加快創意產業園的建設和招商工作。進取推動油畫經營企業采取“內建基地+外建窗口”的經營模式,擴大對外知名度。組織策劃了40余名xx省知名家和藝術家與師一齊采風、創作、展覽。協調有關主流媒體宣傳報道,開設網站,組織參加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等展出活動,擴大影響力。
四是爭取多方支持,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進取協調xx縣藝術劇院加入xx省藝術劇院聯盟,推動舞白獅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爭取張氏家廟專項維修基金,協調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赴舉辦5場公益演出,聯系多家單位為xx縣圖書館捐贈各類圖書6萬多冊,組織7名基層文化干部和5名“大學生村官”參加我部組織的培訓班。
五是加強宣傳推介,著力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升級。組織策劃“八個一”旅游宣傳營銷活動,全面宣傳推介旅游資源,邀請中國藝術攝影學會開展“黎明山川,夢里江南——中國攝影家走進采風活動”,策劃邀請中國文聯副主席陳曉光等知名詞曲作家深入創作采風,創作出了幾首歌曲。進取推進旅游招商。
二、感受和體會
一年的掛職鍛煉,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和體會:
一、掛職鍛煉是機關干部深入基層、了解實情、接地氣的重要方式。基層工作豎家各項工作的基礎,國家部委的干部離基層比較遠,雖然也會有一些到基層調研的機會,但經常也是時間短,了解掌握的情景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這樣制定的政策、出臺的文件,有時到了基層就比較難操作、難實施,使國家制定政策的初衷打了折扣,使好的政策沒有發揮更好的作用。而經過掛職鍛煉,深入基層工作1-2年,每一天接觸到具體操作層面的工作,就能真正了解實情,了解問題的癥結和基層的實際需求。
二、掛職鍛煉是干部鍛煉成長的重要渠道。到基層掛職鍛煉,從國家部委的處長到基層黨委政府的一名主要領導,財政、稅收、土地、招商引資、拆遷、信訪等各方面工作都會涉及到,所接觸的工作資料、工作性質都有很大不一樣,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有很大不一樣。最突出的感受是每件事都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成就感更強,職責也更大。掛職鍛煉一個人遠離家人、朋友、同事及熟悉的工作、生活環境,對個人的意志、耐力、協調力、適應新環境的本事、開展工作的本事等都是很好的考驗和鍛煉。
三、對口援建,關鍵是增強當地文化建設的進取性、主動性。對口援建最重要的是解決當地文化建設的意識,增強當地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使當地文化建設構成可持續發展的態勢。我部對口支援建設極大調動了xx縣加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加強文化建設、發展油畫產業逐漸成為全縣干部群眾的共識。文化部對口支援方案出臺后,xx省委書記強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有關部門和撫州市、xx縣要認真抓好‘方案’的落實,力爭xx縣文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承接文化部對口支援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全縣對口支援工作,制定《xx縣承接文化部對口支援力爭文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工作方案》,明確了力爭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務、特色文化提升、產業發展融合、文化發展投入等5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奮斗目標。
四、堅持做事不做客,自律不特殊。掛職干部來自上級機關,由于主角特殊性,基層同志有可能在尊重的同時過于客氣。如果把握不好,就會“你做客,我當客”,讓掛職時間匆匆而過,一事無成。為此,我從一進入新的崗位開始,就埋下身子,甘當學生,抓緊時間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學習、向干部群眾學習,適應基層工作的特點,對接、融入、風險、成長,逐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服務蘇區縣、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本領。作為對口支援文化部首位掛職干部,在政治上、生活上、廉潔勤政上,我始終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時刻提醒自我、約束自我,做到“自重、自醒、自警”,樹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樹立文化部干部的良好形象。
教師鄉村掛職工作心得 篇3
7月9日是新生入職報到的第一天,x的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我一個人拎著一個大箱子來到這陌生的城市,開始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看著這灰黑色的天空,再大的雨水也影響不了我喜悅的心情,從x火車站坐車花了大概15分鐘便來到了位于海濱路的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從遠處看去它像一只雄偉的石獅子,大門前面是一些歡迎新員工的橫幅和道具,剛進門就遇到了熱情的同事,他們指引我到辦理入職手續的地方,進入人力資源部又見到了吳總那標志性的笑容,使我倍感親切,很快就辦理完入職手續,晚上在海員俱樂部休息,調整,等待新一天的到來。
7月11日是新員工培訓的第一天,一大早我們便起床去醫院體檢去了,其實不能小看體檢這一項,這可是公司關心新員工的具體表現,有病治病,沒病心里也圖個踏實。培訓期間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有關于安全管理,質量管理,企業文化等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講安全的王總,他并不是將安全規范生搬硬套,講大話,講空話,而是通過解析身邊發生過的一些安全意識沒到位的實例,給我們以后的工作生活敲響了警鐘。一航局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干一流的,做的。我們將恪守這一信條,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將以后的工作做到。
戶外的拓展訓練是鍛煉團隊的協同合作能力的很好的一個方式,過斷橋,玩背摔,爬4m高的城墻等等,經過這些既有挑戰個人極限有考驗我們團隊合作能力的項目的鍛煉,使我們團隊遇到困難,就會越抱越緊,共同解決困難,努力做到最快。
7月25日,我們一行20人,坐了長達26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x,又經過2個小時左右的奔波,我們8個新員工來到了我們的新家—第十項目部,項目部的蔡書記和總工程師康總是非常的隨和,年輕有為,這也打破了本公司提拔人才論資排輩的謠言,項目部上的其他領導和同事也都很年輕和親切感,感覺和他們一點隔閡都沒有,這真有點家的溫暖,又經過幾天的接觸,我真的喜歡這里了,喜歡這一群不怕吃苦受累并且較真的技術員;喜歡這和我們打成一片的兄弟們;喜歡這豐富業余生活的籃球場和臺球室。我要在這里成長,我要在這里騰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