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的重要性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讀書的重要性心得體會 篇1
很多年前,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這樣一段話,它使我刻骨銘心:“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許多年過去了,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日俱增。是的,如果說人類的物質文明可以通過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態保存和延續,那么人類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續呢?一個剛剛誕生的新生兒,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當于人類的童年,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與身體的發育、成熟一道與時俱進?我認為讀書是實現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徑。書籍是傳承文明的橋梁,是延續文化的中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著讀書而發展。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學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夠多,但如果沒有為人的全面發展及其豐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書,或如果不熱愛書和冷淡地對待書,這還不算是學校;相反,學校里可能許多東西都缺乏,許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簡陋的,但如果有永遠為我們打開世界之窗的書,這就是學校了。”在學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就是提供了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老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有人說,教師是一個辛勤的園丁,培育美麗的花朵;也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勞作到死吐絲方盡;還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些曾經寫在我們教育學教科書上的東西,現在看來,是有不少問題的。
我認為,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花是無法去影響園丁的,它只能給園丁帶來感官的愉悅,帶來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作用的過程。同時,園丁自己是如何發展的呢?我們過去的教育理論強調教師的價值必須通過學生的價值體現出來,忽視了教師自己價值的直接呈現方式。
教師也不是春蠶,教師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春蠶吐絲是沒有目的甚至是沒有對象的,它的使命是為自己筑一個永遠的巢,最多是為人類提供幾根紡織用的絲。在顯然不應該是現代教師的形象。
教師還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是一個機器,讓工程師任意修理,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或者改變。而且,教師自己的靈魂由誰去塑造呢
教師更不是蠟燭。那種把教師看成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說法,其實是很荒唐的。有人還嫌不夠,要教師兩頭燃燒,加快成為灰的步伐。把學生發展的前提建立在犧牲教師的基礎之上,顯然也是不妥當的。
有人說,教師是絢麗的晚霞,在照亮天空的同時,也呈現出自己的美麗。這個比喻雖然比上面的要精彩,但是,當晚霞退卻的時候,那星星和月亮構成的夜色天空難道不美麗嗎?
那么,教師究竟是什么?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每一天在神圣與平凡在行走,為未來和現在工作。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
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
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進行自己的設計與武裝,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
教師要達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人類幾千年的教育歷史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這些財富保存的載體主要就是教育的經典著作,閱讀經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跨越由這些經典構成的橋梁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超越的過程。人類的教育雖然不斷變遷與發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會變化,教育培養人的功能不會變化,教育過程的內在規律不會變化。如教育創新,雖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對于創新教育的論述,現在可能并沒有超過陶行知。因此,現代的許多教育新思想,其實只不過是用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和案例與過去大師的對話而已。
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沖擊與交流。從過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師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有心的教師會認真閱讀教育的重要文獻,認真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讀書的重要性心得體會 篇2
曾經很喜歡讀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道是沒有時間讀了,還是心中的那份情感丟失了,很久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似乎有一個世紀了。這次是教研室組織的讀書富腦活動讓我再一次拿起了書,真真切切的讀了下來,讀完之后,心中的感動很多,觸動也很多。
曾經以為教師的素質就是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能夠教好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但是在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之后,我的觸動很大,師德才是教師素質的根本,它是靈魂,而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用心做教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素質。
用心做教育,它的根本體現就是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學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而且他們正處于發展中,所以更需要呵護和尊重,生活中,寬容他們的缺點,寬容他們的偏激,寬容他們的錯誤;欣賞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個性,欣賞他們的特長,欣賞他們的進步,欣賞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這樣你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從而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愛你,就會喜歡聽你的課,也就能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體味到學校生活的樂趣。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是張思明認為,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開鑿一眼清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夠真正做一名讓學生滿意的教師。對此,我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它一方面告訴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多讀書多學習,使自己的知識儲備由“一桶水”變成“長流水”;另一方面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會學生大腦的思考,只有愛好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喜歡學習的學生。小學生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試想如果他的老師都不愛讀書學習,那么我們怎么要求學生也喜歡呢,所以做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學生的楷模。
讀完了幾本書之后,我曾經反思過我自己,作為教師在教育當中我是否做到了朱永新先生說的“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很慚愧,我沒有做到。今后我會努力去做好。應該說,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愛崗敬業,用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獲的,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將會有一份常人無法比擬的歡愉。對于我們教師來講,用心做教育,就是用心做自己,在教育的路上,我們總能找到自己,找到價值體現之所在。
教師讀書的重要性心得體會 篇3
我第一次參加了讀書會,由于最近的疫情,我們無法在學校跟同學老師進行交流。柯老師舉辦的線上讀書會,讓我們有了一個機會去跟他人分享和交流。
首先xx同學給我們分享了一部電影《貓與桃花源》,這部電影是單親爸爸甘于平淡家庭生活和熱血兒子勇闖世界的沖突,追逐桃花源追逐虛幻的夢影,追到了卻也留不下,如《千年女優》千代子說“畢竟我愛得是那個追尋著他的我”夢想的意義不僅在于實現,也在于追尋的過程中那個成長的自己。這部電影有夢想,有親情,有愛,很溫暖。我覺得有家人在,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桃花源。
第二位xx同學推薦了《一次閱讀知三國》,為我們介紹了三國時期的人物,“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里的的人物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劉備的誠心,關張的義氣,諸葛亮的聰慧。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所以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劉巖同學具體的講述,與高柯激烈的討論了對于關羽的看法,引起了我的閱讀興趣。
這次讀書會舉辦的非常成功,我收獲頗豐。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多閱讀,多看電影也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識,通過讀書會把自己認為好的書、電影帶給其他人,這不免也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