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理論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教育理論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一整天的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對《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有效觀課議課》以及《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三本書的培訓學習。使我受益不少,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后的一些收獲啟示。
社會對人才的重視迫使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我職業道德的修養,加強教學基本功的修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王世威老師主要抓住一個“愛”字對我們進行了生動而深刻的培訓,他總結出了愛生九需要,即智慧、懲罰藝術、發現、尊重、教育藝術、鼓勵、寬容、批評藝術、微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施予學生愛,讓他們在愛的教育中健康成長,這樣學生是快樂的,教師更是快樂的,快樂地“教”與“學”是通向成功教育的基石。我記得在我教二年級時,班中一學困生因未按時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我讓她放學后來我宿舍補一補,那天天氣特別熱,她站在我宿舍門口背書,我看見了說:“外面熱,來老師宿舍背吧。”她進來后,我還給她搬來一凳子讓她坐下背。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卻感染了這位學生,她到六年級畢業時都不忘這件事,在作文中也曾多次提到這件事,她說是史老師的愛讓她從此喜歡上了學習。現在她雖已上初三了,但還不忘記與我聯系,而我通過這件事,也更認識到了一個“愛”字,可以溫暖師生的心,增厚師生的情,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所以讓我們不要吝嗇我們的愛,愛滿課堂,愛滿校園,愛滿生活,我們會收獲到更多。
我把學習《有效觀課議課》后的收獲也談一談,“觀課議課”的主題可以預先研究和準備。在觀課的過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選擇地把該觀察的東西觀察得仔細一點。為了避免預定的問題和現象在課堂觀察時撲空,預先確定的主題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為課堂教學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還應該承認主題生成,鼓勵老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并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把學習收獲和我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我覺得“觀課議課”具有以下的優點:
一、“觀課議課”更具有針對性和參與性。
二、“觀課議課”使課堂教學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時效性。
三、“觀課議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研究活動。
總之,“觀課議課”真正體現了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在授課者、觀課者、議課者的共同參與的過程中,真正實現了思想的碰撞、相互的促進、共同的發展。
最后我還想談的是,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師實施優質高效教學、實現精彩專業生活的前提和基礎。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注重基本功的積累與修煉。課本將教學基本功概念定位在教師的教學行為要素層面,分別歸納為“語言交流”“教具展示”“教學實施”“學生學習指導”“教學評價”資源開發”“教學研究”等七項。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基本功的訓練,絕不能僅靠學習書本來實現,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長期地踐行。
教師教育理論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這幾乎已經是共識。但是,如何實施教育懲戒,國家有關部門或法律尚未有具體規定,因此,實施教育懲戒的教師便不免有如履薄冰之感。今天,各位老師在此暢談在教育懲戒方面積累的一些經驗教訓,以便相互借鑒。
“教育懲戒”是近年來不斷被大家小心翼翼地討論的話題,因為“該不該懲戒”被炒熱了,有些教師已經有點談“懲”色變了。顯然有些人對“懲戒”有點誤解,好像一提“懲戒”就是“打、罵、罰”之類的。其實,懲戒完全可以不是這個樣子的。學生總是不免要犯錯誤,有意無意、大大小小,你要真是跟他計較起來,他煩你更累。有些學生的確不好“改造”,批評教育,說了勸了,苦口婆心總不管用,甚至任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根本就不在乎。“打、罵、罰”只能是窮途末路,收效甚微,有時還可能起反作用,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做了十幾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發現,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倒也是一個可以試試的辦法。誰毀壞了公物或別人的東西,他必須賠償;誰傷害了別人的尊嚴,他就必須公開當面道歉;誰作業不能及時完成,他當天就不能跟同學們一起參加課外活動;誰課堂上不遵守紀律,他就必須在課外為大家做點公益服務;誰值日不夠認真,就讓他再來一次,直到他學會認真值日;誰做了有損集體利益的事,他應該及時做一件好事來補償;無緣無故逃學、曠課、遲到,不讓他反省思過,那還能怎樣幫他改正?更嚴重的是有些學生逞強霸道欺負同學,甚至造成人身傷害,不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豈不是對他的縱容?給他個處分理所應當……也就是說,讓學生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做錯了事,就應該及時彌補,盡可能把“壞事”變成好事。這樣做,也是以制度為根據的,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不用太多的大道理或說教,學生就在彌補錯誤的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自覺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予以糾正。由此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對其他同學也是生動的警示。
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承擔他自己錯誤行為造成的后果,是懲戒,也是教育。寓教育于懲戒中,是在制度下的一種文明的懲罰,對當事人的壓力相對小得多,一般說也不至于對學生造成傷害。
總之,教育懲戒是無法回避的,也是不能取消的。當然不能用暴力的野蠻的做法去達到教育懲戒的目的,因為我們是為教育而懲戒,不是為懲戒而懲戒。因此,我們只能按制度懲戒,教育學生通過文明的行為糾正錯誤,做一個負責的人。
教師教育理論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當前,社會呼喚著素質教育,新課改為素質教育的實施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20xx。繼續教育又為我們提升教師素質搭建了一個平臺,使我們有機會與更多的老師進行交流溝通,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現教師注重書本知識,缺乏理論與實踐、地方實際相結合,學生感覺都是些空洞的大道理,沒有實際意義;課堂由教師一手操辦,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學生成了我用來灌輸知識的機器。
有人說:“孩子是一顆需要燃燒的火種”。課堂要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與震撼,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炬。首先要注意優化課程資源。資源是最大的財富。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除相關教材外,自然、社會、人文都能成為課程資源。本人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從現今生活中汲取“活水”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過程”的體驗。
通過學習對照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面對自己的學生,認為直接從舊知復習到上新課就可以了,不必挖空心思來設計教學情境,所以很多時候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顯得“僵硬”。在目標的達到上比較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而有些忽略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培養。在對教材的處理及練習拓展方面,雖然也注意滲透書面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階梯性的練習拓展,但仍然缺乏創新性的教學設計,對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在學科間的整合方面仍然比較缺乏,語言能力培養,思想行為教育還需要繼續鉆研,怎樣才能做到恰如其份。在探究學習上總是對學生不放心,害怕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較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學習、總結經驗,而是急切地去引導學生達到想要的結果。這些新課程的理念我也始終在學習、探索,但仍覺得在真正的實踐中落實得不夠。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對照自己,才知道同為人師,我與很多教師的距離相差甚遠。無論是新課程理念上,還是對教材的整合處理方面,都覺得自己做得比較膚淺通過這次”繼續教育”活動,讓我真正體會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體會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只有扎扎實實地學習,勤于思考、樂于鉆研,勤于在實踐中尋找經驗,真正把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才能拉近我與名師的距離,成為一個“會教”的老師。
除此之外,多媒體課件集圖像、聲音、交互于一體,更能使學生增強記憶。多媒體課件的精美制作、合理播放,收到了的良好效果。
“繼續教育”的培訓深深地觸動著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心靈。有所觸動,才有所進步。通過“繼續教育”活動,我體會到了教學猶如藝術,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人們常說“要給別人一碗水,你就得備一桶水”,其實,或許更應該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首先就是水源,是活的源頭”。
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需要掌握的現代教育技術還很多。從今天開始吧,充分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利用好現有的條件不斷學習,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