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心得體會范文 篇1
20xx年1月19-21日我參加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學習。在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專家的報告,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還看了一些優秀教師的示范課。通過這次培訓,收獲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對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現將參加本次培訓的收獲與體會簡單總結如下:
一、通過培訓學習,促使我在反思中進步、成長
通過專家講述做好老師就兩個要求:人好,活好。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書。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臉上!感悟到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做到能理解、寬容。要通過改變目標、改進方法、轉換活動、合理宣泄、調整認知等六個方面靠近,促進自己向優秀教師方向發展,學到了自信,學到了方法,感悟至深,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以前我們說課和評課總是在關注教師的設計和講授,而很少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也很少去體察學生的情感和需求。培訓中老師使我又一次在觀念上、理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通過這次培訓,也使我深深認識到: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避免出現形式上的整合――教師跟著課件走,學生跟著鼠標走,教學跟著電腦走的現象,引導我們如何去挖掘校本課程,如何發揮現有設備器材的作用;讓我們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里,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采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二、加強職業道德,做到為人師表
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不僅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理論素質、身心素質、風度儀表等,同時更要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教師職業的根本職責是教書育人。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
三、學習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今世界,知識經濟蓬勃興起,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不斷變革和快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居危思進和以學習力取勝的時代,學習就是競爭力,知識越多越好,‘學富五車“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常老師形象的用圖釘“T’字形知識結構闡述了當代人既要有較寬的知識面,還要有足夠的知識深度。作為一線教師更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強科研意識和改革意識,積極參與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進取,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真正做到有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鮮知識來充實自己。現在社會是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不能滿足現狀,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勇于在教學過程中實踐,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四、注重人文關懷,服務當先。
堅持以人為本,是教育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在工作中我們要始終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帶著責任,帶著愛,關愛學生,關注學生健康成長,著力解決好關系他們切實利益的具體問題。改變工作理念,服務當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轉變觀念,樹立一種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正確引導充分尊重,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體現在課堂上,就是要求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課堂,摒棄傳統觀點,懂得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教師還應放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應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培訓最后,王明海院長總結講話,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感謝學校對于老師的重視,王院長建議大家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要加強提高教師個人素養,要給自己設定目標和計劃,要經常閱讀人文方面書籍,這些暖人心窩的話,讓我們倍受鼓舞。
盡管培訓活動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專家及名師結合自身的成長給我們做的一場場精彩講座,為我們教師的成長又一次指明了方向,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并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心得體會范文 篇2
xx市20xx年高中數學教師能力提升培訓活動于10月xx日至10月xx日在xx中學成功舉行。感謝市教研室及xx中學提供給我們這次培訓機會,使我能有幸聆聽各位優秀專家報告。這次培訓具有針對性,對于我這種新進的青年教師來說,及時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對我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幫助。
xx教授做了報告,準確定位了數學的6大核心素養,他提出通過對學生四基四能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通過分析高考變化趨勢,以三角函數為例,形象地展示了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李淑敏老師通過展示學生數學學習認知循環圖和提升圖,將學生在數學認知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如審題時忽略弱信號、忽視思路分析等。同時提出應對問題的解決方法,如以函數為例,將抽象問題分級攻破,在做題中注重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結合等。數學特級教師章建榮和許德剛精準解讀分析了全國二卷高考數學試題,總結出高考考察的方向和重點,如考察數學思維和轉化能力而不是訓練技巧等。
此次培訓為期三天,最后一天由xx中學省優秀教學能手進行了基本不等式示范課展示,xx中學省優秀教學能手進行了特值法示范課展示,所有培訓班學員進行交流研討,互助學習,教學相長,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和難題提供思路,優化教學效果。本次培訓帶領教師們進一步走近新課標,走近高考,對我市數學教學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次培訓內容充實,印象深刻,會后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如下:
虛心學習,提升自己作為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要擁有幸福感。通過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知識的學習,使我懂得了怎樣備好課,上好評好一節課;對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體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怎樣成長成為一名科研型的教師有了具體的方法指導,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精神,不僅表現在對教學工作的恪守,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態度關懷學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孜孜追求和不斷完善上,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的專業成長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當代教師,第一,要有豐富系統的數學理論知識。第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數學理念。第三,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學習促進者。第四,要做課程改革中的積極合作者。第五,要積極參加教學研究成為“科研型”教師,教師即“研究者”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特別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必是教師,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成長的必要。
因此,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的形勢下,我會繼續努力學習。
1、以學生發展為本,立德樹人,提升素養。
2、優化課程結構,突出主線,精選內容。
3、把握數學本質,啟發思考,改進教學。
4、注重過程評價,聚焦素養,提高質量。
把教育視作“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要求努力提供和創造“更好的教育”,從而使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創造更好的職業幸福感。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一、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20__年修訂的課程標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育人任務,重心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改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堅持科學論證,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些無不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符合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
二、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科表現
地理的學科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里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人地協調觀,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旨在培養有助于人們更好的分析、認識和把握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當今世界,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破壞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人地協調觀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所在。
2.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整體性思想是貫穿高中地理教學的思想,綜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教學中,這種思想重要性的表現尤為明顯,對地理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區域的綜合,已經不是單純的應對考試這么簡單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無論學生以后選擇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行業,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響,這更加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宗旨。
3.區域認識,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復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并綜合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這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常規方式,也是地理教學考查方式的重要體現形式。
4.地理實踐力,是一種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行動力和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學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難操作的一部分。尤其是野外考察部分,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們焦作地區的經濟水平,很難實現。焦作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為落后,來自農村的學生較多,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實現野外考察;室內實驗是地理實踐力的另外一種操作方式,比較適合大多樹數學生和學校,但局限性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現象都能通過實驗來實現。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幾年,十一中借助科技創新的平臺,也引導學生參與了不少社會調查,獲得了不少獎項,也是對實踐性地理課程的一種實施方式。
三、新課標指導下地理教學的實施方向
1、創設課堂情境
課堂教學要注意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注重地理與生產聯系的情景設置,注重地理學術的情景設置。生活中,處處皆地理,只要用心觀察和思考,總能找到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指導地理教學。例如,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可以用來解釋冷鋒過境前后的天氣、氣溫和氣壓的變化規律;可以借助二十節氣來解釋農業生產的農時,農作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每一階段的天氣變化。
2.用核心素養指導測試內容
在地理測試內容的選取和設置上,要從整體上把握地理學科內容的結構性和關聯性,盡可能的避免孤立的、過細的知識點角度選擇測試內容。高中地理教學要始終抓住“人地關系”這條主線,要始終給學生傳授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教學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3.積極實施實踐性地理課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地理實踐力一直是地理學科知識最基本的獲取方式,而地理考察、地理實踐、地理實驗等方面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受種種條件的限制不能正常開展,安全問題是懸在地理考察教學頭上的一把利劍,來自方方面面的緊箍咒使地理考察只停留在理論上。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地理老師一定要抓住身邊的各種機會,去實施實踐方面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