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精選3篇)
年輕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篇1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一次家訪就是一次讓孩子進步的機會,會讓一個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生很大的改變。所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虛心請教,傾心奉獻,把課外訪萬家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作為我們xx小學因為地處濟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較復雜。有許多孩子是外來務工子女,其中還有部分留守兒童,外加家長學歷水平整體不高,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致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系,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家訪對以后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訪,了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第四,家訪也給教師本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老師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訪走出服務第一步。
年輕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篇2
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加強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可見,家庭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家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家訪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家長的心理素質、覺悟程度、知識水平、生活視野等高低不同,直接作用于家庭,導致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也隨之發生劇烈變化,從而派生出許多對德育教育的不利因素,產生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1、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特別是老人)普遍存在溺愛孩子的現象,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背離了科學的甚至是基本軌道。
2、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少家長或下海經商,或夫妻雙雙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3、個別家長家庭觀念淡薄,追求個人享樂,生活墮落,導致家庭破裂或夫妻離異,往往把子女當成個人負擔相互推諉,直至不聞不問。
4、相當多的家長對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缺乏正確的認識,一是重成績,輕品行;重文化,輕特長;重實效,輕素質。二是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眼光,對孩子的學習、心理素質、道德意識不作什么要求。三是個別家長脫離實際,要求孩子什么都必須是最好,這種近乎苛刻的家庭教育嚴重壓抑了孩子個性的發展。
初中生作為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其心理特征突出表現為不穩定或多變性,處于這一心理發展時期的學生同存在上述諸多問題的家庭生活環境結合,經常會出現下面一些問題,給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造成極大的干擾和阻力,主要表現為:
1、心理障礙,對人對事冷漠無情。對于那些從小缺乏家庭溫暖、享受不到他們內心十分渴望的來自父母的慈愛的初中生來說,家庭對他們已不再是溫馨的小屋。他們從最初對父母的懷疑冷漠,發展到對同學、老師的懷疑冷漠,進而產生不滿情緒。
2、拉幫結伙。當家庭情況相似的孩子偶爾聚ji一起時,彼此間的相同處境和相似心態,很容易產生同命相憐,惺惺相惜的情感;當他們的生活中遇到困難,委屈或被人欺負,依靠個人的力量無法解決時,就自然而然地模仿武俠小說、武俠電影中的所謂“江湖義氣”拉幫結伙,偷摸拿搶,打架斗毆。
3、言行乖張,意氣行事。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和身體發展遠不成熟,他們都不具備獨立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制力較差。那些長期缺乏父母言傳身教、正確引導的學生總喜歡“以我為中心”來看待周圍的世界,他們既不知道尊重別人,又受不得半點委屈,在與同學交往或在肢體活動中,為人行事往往跟著感覺走,好歹不明,是非不分。常常為了出口氣,不惜以小恩小惠糾ji別人來進行報復,什么紀律、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統統拋之九霄云外。
除以上三種情況外,還具有一些別的不良行為和不良心理品質,如弄虛作假、撒謊、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性格孤僻,自我封閉;撥弄是非,挑起矛盾;我行我素,行事魯莽……
從目前來看,上述現象大量存在,而且有增加的趨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是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應重點加強對部分學生的教育。如前所述,學生中的一些不良品行與其家庭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因而經常性的開展家訪,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強化家庭教育,凈化家庭環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空間是教育好這一部分學生的必要條件。
如何做好家訪工作呢?
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讓廣大家長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好教育子女的方法。同時,使家庭環境不良的家長做到三個明確:
①明確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做父母的責任;
②明確青少年自身發展特點和規律,幫助他們克服日常生活中對待孩子教育上的錯誤作法和不良言行,提高他們教育管理孩子的水平;
③明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學校相關規章制度,提高他們在家庭管理中的目的性,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變“請進來”為“走出去”
近年來,受社會影響,教師家訪逐漸減少了。有些教師無論對誰講話都用教育人的口氣,對家長也不例外,影響著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學生犯了錯誤,打個電話把家長傳到學校,氣全撒到大人身上,家長把火氣帶回家中又撒在學生身上,學生根本沒得到正面教育。家長十分反感這種做法,學校與家長之間、與學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我校變把家長“請進來”為主動到學生家里,和家長聯系。在家庭這一特定環境中,教師教育人的口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語氣趨于平緩,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長愿意把心里話、真心話跟教師說,教育產生了一致性。
二、變“被動家訪”為“主動家訪”
主動家訪,防患未然,使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學校要求各位班主任老師,每周要安排一個晚上的時間進行家訪,一學期之內至少對本學生進行全面家訪一次。并要求班主任要提前上交家訪計劃,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家訪的宗旨是:多報喜,巧報憂,并指導家長有的放矢地考慮和安排學生節假日活動計劃。
2、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從接到學生檔案起,認真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文化修養、家庭環境、親友情況,以便做到胸中有數。另外,還要求新班主任抓緊時間普訪,以便盡快掌握學生的情況。
3、一旦發現學生不到校,一節課之內要主動和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去向。
4、發現學生出現異常表現或有不良苗頭,班主任及時家訪,有時不止是班主任,有關領導也共同前往,把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變“無法聯系”為“親情電話聯系”
我校留守學生較多,為了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我校建立了親情電話熱線,并設立了親情電話室,溝通了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的聯系。
總之,教育要走出校門,走進家門。班主任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家訪工作,推動學校教育工作全面健康地發展。
四、變“談話式家訪”為“請家長參與教育活動”
我們深深感到,學校單一的教育收效甚微,應加大與家長的交流,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強教育的力度。
1、請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主題校會、主題班會。開學伊始、學期末等重大活動都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到校共同商討學校計劃、工作,進一步加深對學校和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開辦家長學校,舉辦教育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開展家教征文活動,提高家長的家教理論水平。
3、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請家長深入班級,與班主任交流,了解班級、了解子女的情況,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4、組織家長參加學校教育教學開放日活動。請家長深入課堂聽課,召開家長座談會,請家長們給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提意見和建議。這些舉措受到了家長的稱贊,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支持。
年輕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篇3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此次家訪,是學校統一安排的一次大家訪。
寒假期間,我深入了張陶松、宣夢瑤、鄭蓉蓉、韓宇航、賈涵等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嗎?我懷著一份忐忑和一種心中涌現出各種美好的愿望的矛盾心理向學生家進發。想象著與家長的親切交談的各種畫面。可當我與家長取得聯系之后,心中不免產生了許多失望和無奈,大部分家長的忙碌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一個家庭生計是最重要的,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作為教師,我們無法替孩子選擇父母,選擇家庭,我們只能選擇面對不同的家庭,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鼓勵。
學生宣夢瑤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高興。宣夢瑤的爸爸是做裝修工作的,媽媽負責照顧她和弟弟的學習和生活。我給她簡要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匯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最后我說到:“我們臨一小辦得紅紅火火,學校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運動會,德育文化節等活動;老師可以利用現代的科技設備電子白板給學生進行上課,學生學習知識不再是枯燥無味了。但近幾年,進城務工人員多,造成班級容量很大,我們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請家長諒解,對于我們學校的發展、班級建設有什么建議的可以盡管提出來。”宣夢瑤家長特別關心孩子小學畢業后的初中就學問題,表示會主動和班主任羅老師及各科任教老師溝通和交流,希望宣夢瑤能進入理想的初中讀書。
王妍美彤家長面對我和班主任羅老師的到來,她爸爸和媽媽問我們:“是不是她在學校做錯事了?”我馬上解釋說:“你不要誤會,我們來家訪并不是因為你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而是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聽到這里,他爸爸媽媽才露出笑容。
然后,我們談了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這是個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貪玩,粗心,沒有良好的聽課習慣。我們了解到她在輔導班完成家庭作業。她近期的學習情況有所好轉,仍希望家長能夠督促孩子完成好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表示十分愿意與老師配合,但也說出了自己的困難:孩子爸爸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因為他在大市場做生意,平時比較忙,媽媽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不高,女兒的學習習慣又不是太好,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不是完成當天的作業,而是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做自己喜歡的手工作品。因此,她的家庭作業總要打折扣。家長盼望老師對他的孩子嚴加管教。
這次家訪,我了解到:
(1)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
(2)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
(3)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
(4)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于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在家訪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家長對老師有很多的話要說,但是平時卻難以有機會坐在一起來交流。家長們的很多想法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教師一些建議對家長知道孩子的學習也很有幫助,所以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加強家校聯系的重要性。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著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訪中,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長說:“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只聽老師的話,老師管得嚴一點沒事的。”他們把教育的責任與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師的身上。可憐天下父母心,讓家長放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必須以十分的熱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
通過此次家訪,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