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號教師節黑板報資料
農民辛勞,可為子孫留下一份不薄的產業;而我們的老師辛勤耕耘,留下的卻是滿抽屜的花名冊和張張畢業留影!
當我還小時,您象是本百科全書帶我探索未來。長大后,您就象我的導航標指引著我的前程!陽光般的溫暖。
老師,您滿頭青絲站成了蒼茫的雪山,飽滿前額站成了道道的山川,但您還是那樣癡心地站著……
也許有一天,老師在您再也站不起來的時候,我們都站起來了,在您的微笑中我們站成了一排排蒼翠的大樹……
老師,您的形象表達了您對“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虔誠,您用生命和熱血澆注了這靈魂的工程!
有人說,老師您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實,您的座標只在我們心里。還有誰比您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萬水千山總是情,灑向人間都是愛!
風吹來,雨打來,雪飛來,年復一年,老師,您總是欣然的站著,巍如高山。
面對講臺,背靠黑板,在時光長河里,老師是您把一個個45分鐘,用辛勞汗水和智慧編織成無數耀眼的光環。
我們都坐著,老師只有您站著!您站著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一棵參天大樹,您揮動的手臂搖落了滿樹的碩果。
醫生治愈人類肉體的傷痕,您,孕育了人靈魂!
生我養我是父母,給我希望、教我知識、人生緊要關頭指引我方向的,卻是您--我敬愛的老師!
教師是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于這個世界的個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初涉知識海洋的我,差點兒“窒息”,是您--老師,默默地給我補充知識的“氧氣”,無私但無價。
老師!我相信你愛我是因為我愛你;而你恨我,卻是因為你愛我!
昨天您是我的老師,今天您還是我的老師,明天您仍然是我的老師!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生命中最重要的引導者!!
人生如夢,是您為我們播種夢的種子。讓我們的夢生根、發芽。我愛您,老師!
祝您教師節快樂!
我說老師啊!那年您罵我是笨蛋,我可還記著的,不過沒您那次罵,我還沒今天呢!對您說聲謝謝!
我的好老師,真得很想您
1.教師節的來歷
今天是第22個教師節。尊師重教如今已蔚然成風,教師的生活待遇、工作條件也得到顯著改善,這些都顯出設立教師節的意義。那你知道教師節的來歷嗎?原來,教師節是由中科院院士、曾任北師大校長的王梓坤教授提出的。
那天早上冒出的靈感,促成了教師節的最早倡議
“那天早上一起床,我就突然想到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面容清瘦、身體硬朗的王梓坤教授說。
那是1984年,王教授就任北師大校長。來到全國師范院校的最高學府,這位院士心中的教師情結越來越深了。當時中央領導同志都很重視教育,但許多地方領導的思想認識還不夠。王教授整天琢磨,怎么才能促使全社會都能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呢?
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一早起來,靈感來了。早上8時,他把電話打到《北京晚報》。次日,晚報就刊出一條題為《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的簡訊,文中說:“我們建議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尊師重教月的活動,該月的一日即定為全國教師節。”一周后,王教授邀請鐘敬文、啟功、陶大鏞等名教授共同商討,結果他們一致同意這一倡議,并聯名向社會提出。“沒想到相隔僅一個月,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就通過了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王教授說,“黨和國家尊師重教的決心讓我激動不已。”
第一個教師節,學生們在慶祝大會上打出“教師萬歲”的橫幅
在王教授的相冊里,珍藏著北師大慶祝第一個教師節時的照片: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們激情歡呼,高舉“教師萬歲”的橫幅。當時,北師大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兩萬人的集會。就是在這個兩萬人的集會上,學生們自發地打出了“教師萬歲”的橫幅。“當時我心里涌出一股暖流,學生對我們的職業有了高度評價,我們得到了最大的安慰。”
2.教師節由來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教師節的最早創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 坤教授這樣說。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 《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鐘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 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 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
其實早在1932年,國民黨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后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教師沒有單獨活動,沒有特點。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而從此以年,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3.教師節詩歌—教師禮贊
楊軍詞李燕曲
多少年季節輪回,多少個春夏秋冬,
你是紅燭燃燒著亮麗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