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師節故事(精選8篇)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1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2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魯即將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師是誰?”
古魯微閉雙目,沉思片刻,緩緩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個老師。即使給我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我也難以將他們一一說出來。不過,真正讓我受益終生的,是這樣三位老師。
“我的第一位老師是一個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處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嶇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請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對我說,‘這里是荒郊野外,方圓幾里都沒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個乞丐住在一起的話,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個月。每天早上,我隨他一起上路乞討。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無定所,可他總是非常快樂,從未有過失望。每天晚上睡覺前,他總是對我說,‘感謝上天的眷顧,相信明天會更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都在堅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樣,時常陷入困頓之中。于是,我開始感到絕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棄自己的功課。每每在這樣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個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對我說的那句話,‘感謝上天的眷顧,相信明天會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師是一條狗。有一天,我因為口渴來到河邊,碰巧,有一條狗也來到河邊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發現水里也有一條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條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著落荒而逃。可口渴難耐,那條狗又不得不回到河邊。盡管非常害怕,它還是一躍,跳進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條狗不見了。由此我感悟到這是上天給我的一個啟示:盡管你會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師是一個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個小鎮上遇到一個小男孩,他的手里捧著一根點燃的蠟燭,他要到寺里去敬獻他的蠟燭。我對小男孩說,‘這蠟燭是你自己點的嗎’?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問他,‘點燃的時候,蠟燭就會發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蠟燭卻不會發光。你能告訴我,這光是從哪里來的嗎’?小男孩咯咯地笑著,并不急著回答,而是一口氣吹滅了蠟燭,然后問我,‘你看,我現在把蠟燭吹滅了。你能告訴我,那蠟燭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嗎’?讓我自視淵博的學問頓時化為烏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無知淺薄、愚蠢遲鈍。”
其實,人無常師,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學習的機會——世間萬物皆為吾師。學習乃人生之常道,然師常師者未若師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樹木,自然萬物皆可為我師。
如果說一個老師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學會游泳。而一旦你學會了游泳,整個海洋就都是你的。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3
柳林大學畢業后回到縣師范學校當老師,上課第一天他就發現,學生中有一位是他讀小學時的班主任。這位老班主任叫劉大華,已經五十多歲了。他和別的學生一樣,平時在鄉下的小學當老師,星期天就來師范學校接受培訓。
柳林很不習慣這種師生倒置的角色,發練習本發到老班主任時,不由自主地念:“劉老師。”下面轟的—聲地笑了。柳林說:“他就是我老師嘛,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劉老師一直教我。”劉大華說:“現在我是你的學生,你叫我的名字好了。”
在柳林的記憶中,劉老師是無所不知的,現在他才知道劉老師的知識少得可憐,許多很普通的練習都不會做。柳林很同情劉老師,帶常給他開小灶。可劉老師的基礎實在太差了,有時柳林講了兩三遍,他還聽不懂。劉老師急出滿頭大汗說;“我真是太笨了。”柳林說:“別急,慢慢來。”日子卻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期末考試。
柳林最擔心劉老師,發了試卷后,就站在劉老師的身邊看他答題。劉老師說;“你能不能走開?你站在這里,我就更不會做了。”小會做題的學生還真不少,有些人偷偷摸摸翻書看。柳林看著他們花白的頭發,就不忍心阻止他們。他從劉老師的身邊走開,心想,讓劉老師也翻翻書吧。
考試快結束時,柳林才又來到劉老師的身邊。劉老師的試卷大都空著。這怎么能及格呢?不及格就要補考,那多不好呀!柳林干脆寫了一些答案,悄悄遞給劉老師。
柳林以為這回劉老師該及格了,可是,批改試卷時,他看見劉老師的試卷依然大部分空著,得 40分就不錯了。柳林懶得看了,隨手給老師打上61分。
別人補考的時候,劉老師也來了。柳林說:“劉老師,你得了 61分,不用補考。”劉老帥說:“謝謝你的關心,我知道那不是我考得的分數。”柳林說:“老師,我是怕你補考也不及格。”劉老帥說:“要真是那樣,那我就留級,從頭再學。”
劉老師堅持參加補考,柳林替他捏一把汗。劉老師一交試卷,柳林就當場給他看。出人意料的是,這回劉老師居然大部分做對了,仔細—算,竟考得了75分。柳林驚喜地問;“老師,你怎么進步這么快?”劉老師說:“我下了功夫。”柳林看見劉老師的眼窩深深的,眼白上布滿血絲,那花白的頭發似乎又白了許多。
柳林握住劉老師的手,動情地說:“您永遠是我的老師。”劉老師說;“我現在的知識不及你的十分之一,怎么敢再做你的老師?”柳林說:“今天您就給我上了課,讓我懂得:考試也是做人。”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4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參加了治喪委員會并送了花圈,挽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挽。”
張伯岑病故后,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并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5
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之后,給他得老師寫了一份信,全文如下:
大猷師尊鑒:
科技界通知,楊振寧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金。至今以后的感覺很多,一方面當然覺得是一種光榮,可另一方面深深感覺自己的常識有限,希望在將來繼續努力。
現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時您的教導,假如在46年您沒有給我這個機會,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榮。
生政道
李政道作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和其合作者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有很大區別,是一個道德非常高尚、飲水思源的人。做人一定要飲水思源。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6
公元前520xx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7
,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臺。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后,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感恩教師節故事 篇8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魯即將去世,一*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師是誰?”
古魯微閉雙目,沉思片刻,緩緩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個老師。即使給我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我也難以將他們一一說出來。不過,真正讓我受益終生的,是這樣三位老師。
古魯的三位老師”我的第一位老師是一個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處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嶇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請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對我說,‘這里是荒郊野外,方圓幾里都沒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個乞丐住在一起的話,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個月。每天早上,我隨他一起上路乞討。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無定所,可他總是非常快樂,從未有過失望。每天晚上睡覺前,他總是對我說,‘感謝上天的眷顧,相信明天會更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都在堅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樣,時常陷入困頓之中。于是,我開始感到絕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棄自己的功課。每每在這樣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個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對我說的那句話,‘感謝上天的眷顧,相信明天會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師是一條狗。有一天,我因為口渴來到河邊,碰巧,有一條狗也來到河邊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發現水里也有一條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條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著落荒而逃。可口渴難耐,那條狗又不得不回到河邊。盡管非常害怕,它還是一躍,跳進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條狗不見了。由此我感悟到這是上天給我的一個啟示:盡管你會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師是一個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個小鎮上遇到一個小男孩,他的手里捧著一根點燃的蠟燭,他要到寺里去敬獻他的蠟燭。我對小男孩說,‘這蠟燭是你自己點的嗎’?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問他,‘點燃的時候,蠟燭就會發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蠟燭卻不會發光。你能告訴我,這光是從哪里來的嗎’?小男孩咯咯地笑著,并不急著回答,而是一口氣吹滅了蠟燭,然后問我,‘你看,我現在把蠟燭吹滅了。你能告訴我,那蠟燭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嗎’?讓我自視淵博的學問頓時化為烏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無知淺薄、愚蠢遲鈍。”
其實,人無常師,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學習的機會——世間萬物皆為吾師。學習乃人生之常道,然師常師者未若師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樹木,自然萬物皆可為我師。
如果說一個老師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學會游泳。而一旦你學會了游泳,整個海洋就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