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禮儀 > 交際禮儀 >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發布時間:2022-10-14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1

  【論文摘要】 良好的人際環境是激發社會成員創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了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成員的創造活力,必須不斷改善人際環境,努力構建民主團結、平等友愛、政治和諧的良好人際環境。這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一項長期任務,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論文關鍵詞】 構建和諧;人際環境;對策

  人際環境是指影響人際關系的社會環境,即影響個人之間交往的各種外部社會條件或社會因素。從影響人際關系的各種外部社會因素的不同性質來看,人際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等方面的環境。

  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平等友愛、民主團結、和諧相處,保證個體充滿活力,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全面發展的人際環境就是良好的人際環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際環境。靜態觀察,任何社會一定時期的人際環境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都會包含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這是人際環境能夠不斷改善的客觀依據。動態觀察,一般情況下,人際環境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漸進式的]進過程,人際環境改善是無止境的,無論是社會制度還是社會意識,都處在不斷發展、完善和升華的過程之中,不會永久停留在社會某一個歷史階段的水平上。特殊情況下,尤其是在社會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或根本變革之后,人際環境也會隨之發生重大變化甚至是實質性改變。

  一、人際環境的變遷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社會人際環境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從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團結互助的人際環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和社會穩定發展。這個時期,中國社會人際環境呈現五個顯著特點。

  1.勞動人民當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本質特征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等項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人民群眾當家作主、行使社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改善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和環境。翻身當家做了主人的中國人民在建設自己新國家、創造新生活的過程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尤其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展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2.社會管理集中統一

  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實行了集中統一的計劃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地方各級政府負責組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實施,全民所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最終承擔計劃任務和指標的落實。整個社會產品的生產、交換、流通和分配都實行統一的計劃管理。這種高度集中統一的社會管理制度,對于盡快扭轉戰亂所造成的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會動蕩的局面,使中國社會從戰爭時期快速轉入和平時期,集中有限的資源推進經濟建設,協調短缺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分配關系,建立人與人之間在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平等關系,防范和抵御外敵入侵,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保證社會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3.社會福利相對均等

  建國以后,鑒于當時的條件,國家實行了低工資、廣就業的勞動工資政策和以單位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會成員的勞動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賴單位。養老、醫療、住房等福利由單位統一承擔,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福利分配制度。這種分配制度,對于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平等、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不可否認,由于這種福利分配制度忽視輕視個人利益,對社會成員缺乏激勵作用,造成個人對單位乃至政府的依賴性增強等問題。

  4.人際關系團結和睦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又由于我黨進城后保持和發揚了戰爭時期的優良傳統作風,堅信“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堅持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在全民中宣傳、提倡、培育社會主義新風尚,人們的精神風貌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得到弘揚,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注重禮儀、敬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等成為美德,干群之間、同事之間、鄰里之間、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親戚朋友之間,都形成了比較和睦的人際關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較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助人為樂蔚然成風。許多旅居海外的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上涌現出雷鋒、歐陽海、王進喜、時傳祥、向秀麗、李四光、林巧稚等為數眾多的富有時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勞動模范。

  5.城鄉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供應不足,為了保證城市經濟和工業較快發展,控制城市人口規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認城鄉差別為基礎的戶籍管理、糧食供應、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終形成了城鄉之間的制度壁壘,使城鄉居民分別享受兩種不同的待遇。城鄉之間的制度差異有其當時的客觀原因,但這種制度長期不變,不利于促進城鄉之間資源流動尤其是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利于加速推進城市化和扭轉城鄉差別持續擴大的趨勢。從長遠看,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和諧人際關系和人際環境的形成,這在今天看得已經比較清楚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人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變化,逐漸形成了重在增進效率的人際環境。

  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范圍和市場經濟的意識很難限制在經濟領域范圍內,會滲透到社會管理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當今社會人際環境帶來以往未曾遇到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社會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場公平是指競爭機會公平,即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通過競爭實現自己的利益目標,在市場競爭面前人人平等。確立維護競爭機會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個人素質、社會背景、擁有資源的水平和支配資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樣的競爭機會,也會產生較大的貧富差距甚至兩極分化的結果。社會公平是指競爭起點和結果的相對公平。競爭起點和結果不公平是市場機制自發調節不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這種社會不公平問題,需要通過建立促進社會公平的制度來解決。然而,在建立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忽視了競爭起點和結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響人際關系的“三大潛規則”

  “回扣”成了市場交易或商業活動中的潛規則。暗箱操作的各種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實就是商業賄賂,并不是中間商公開獲得的傭金。近年來,“回扣”問題愈]愈烈,波及范圍越來越廣。據業內人士透露,廣告經營、報刊發行中的“回扣”比例相當高。有些掌握信貸資金審批大權的人,因為吃了“回扣”,貸款項目的審核流于形式,致使銀行貸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數收回,信貸資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壟斷行業的潛規則。無論是自然壟斷行業還是制度壟斷行業,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壟斷條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場競爭壓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機制,使這些壟斷行業的產品或服務單位成本形成了長期持續上升的趨勢,與競爭性行業產品或服務單位成本不斷下降的狀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壟斷行業產品或服務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續上升,使壟斷行業職工收入和福利水平過高,已經成為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之一。“有權就有錢”成了經濟社會管理中的潛規則。行政權、執法權、審判權等都有一定的彈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間,比如有的經濟違法行為,可以處以一到五倍的罰款,有的犯罪行為可以判處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圍內,掌權人也有一定的活動余地,存在著“尋租”機會。權力“尋租”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使“活動”成了當今社會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金錢關系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管理中,不僅造成某些公共權力“私人化”,使腐敗現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經濟社會管理失去應有的效力,管理機關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對社會秩序帶來很大危害。

  3.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難度增大

  隨著經濟社會運行機制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復雜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使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難度明顯增大,很多問題都面臨著兩難選擇。第一,多數社會成員地位下降。市場經濟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進效率,對財富增長貢獻較大的社會群體地位上升,而普通勞動者的社會地位相對下降。這是競爭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問題是在承認競爭規則的前提下,保護處于社會中低層乃至最底層的多數居民的利益,改變他們社會地位下降的局面難度很大。第二,基層組織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明顯弱化。傳統體制下,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兼有經濟、政治和社會職能,是把個人與政府連接起來的橋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基礎。但現在很多企業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在經濟上存在著對企業主的依附關系,實際上受企業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管理或制約,在企業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動缺乏獨立性,不能滿足廣大員工的正當要求。農村實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以后,集體經濟組織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也逐漸弱化,村民自治組織缺乏一定經濟條件支撐,難以開展活動。在基層組織的政治和社會職能弱化的條件下,普通勞動者或居民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由此引發的矛盾沖突,在基層得不到及時解決,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這是近年群眾集體上訪案件數量增多、規模擴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經濟和社會風險越來越多地由個人承擔,個人就業和收入穩定性降低,人際環境對個人的生存壓力不斷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顧不暇,民主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淡化,參與社會管理的自覺性減弱。企業的普通員工甚至失去了參與民主管理的機會和權利,有意見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擔心砸了自己的飯碗。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狹窄,廣大居民的訴求不能及時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對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準確的了解,有的決策沒有充分體現多數居民的利益訴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職能部門,為了局部利益或部門利益,不認真執行有關規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致使國家已經出臺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執行中“走樣兒”或“變味兒”,引起群眾不滿。

  4.社會主義價值和道德受到沖擊

  市場經濟肯定了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沖擊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和道德內容,收入最大化或賺取更多的金錢成為個人行為的首要目標。人們的價值標準和道德尺度悄悄發生了變化。一部分人中間,普遍用追逐擁有財富的多寡來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來也為金錢所支配,甚至變為變相行賄受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李培林所長主持的調查顯示,現在居民用于人情往來的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比例達到10%以上,已經成為居民生活的一大負擔。一些人認為誠實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虛作假現象有增無減,嚴重阻礙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二、構建和諧人際環境的對策

  根據人際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實條件,構建民主團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應考慮以促進社會公平、加強民主政治、增進團結友愛、維護社會穩定為重點,在全面加強制度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進社會公平的制度

  促進社會公平就是要解決社會成員競爭的基礎條件和結果相差懸殊的問題,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當的壟斷條件進行競爭,盡可能實現競爭起點的公平,并對競爭結果出現的過于懸殊的差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調節,控制和適當縮小差距。

  完善勞動保障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既促進企業之間公平競爭,又保護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應該深化勞動保障制度改革。從長遠看,應該逐步建立“法律強制、個人付費、政府輔助”的勞動保障制度,解決勞動保障費用水平新老企業負擔不均衡、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負擔不均衡、技術和資金密集型企業與勞動密集型企業負擔不均衡的實際問題,使勞動者能夠比較公平地享有勞動保障。

  完善貧困救助制度,保障失業人員、貧困群體的生活,是緩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鑒一些地方的成功經驗,認真落實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強貧困救助工作,使失業人員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援助制度,對就業困難對象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和公益性崗位援助。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將靈活就業群體、貧困群體納入大病統籌的醫療保險范圍。積極推進商業保險和職工互助保險,分攤社會保險負擔。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發放標準。支持社會慈善機構組織募捐和開展扶貧活動,為社會各界人士自發的捐贈活動提供便利,拓寬社會救助渠道,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逐步建立農業保險制度。這項制度可以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農民個人投資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的風險。按照WTO規則和市場經濟規則,政府應該改變對農業的支持方式,將對農民直接補貼逐步改為扶持農民參加保險方面來。一家一戶參加農業保險,會造成農業保險公司經營成本過高。農業保險的運作可以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參保,或者由農民各類協會等組織牽頭參保,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范圍,為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奠定制度基礎。

  打破城鄉制度壁壘,逐步放寬戶籍管理。在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城鄉制度差別也要逐步改變,尤其是要從制度上解決對農民工的歧視問題,提高農民素質,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使農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強對農村勞動者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擇業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在立法、執法監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國人大在調整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征點問題上,公開征集社會各界意見并召開立法聽證會,為完善立法程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嘗試。有的地方對是否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事項,在作出規定之前,也通過網絡和其他新聞媒體廣泛征求意見,不但真實地體現了民意,也使確立的制度能夠更好地得到貫徹和實施。這種做法應該制度化,凡是涉及城鄉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須經過群眾廣泛討論后確定,使國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為了加強人大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或“一府兩院”的監督,要依據新頒布的《監督法》,制定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和具體實施辦法,確保《監督法》全面落實。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的重大決策,都應該實行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制度,確保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為了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逐步完善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保證基層群眾依法行使各項民主權利。尤其是要通過互聯網等各種現代化的傳媒手段,建立公民參與經濟社會管理的信息平臺,并通過完善信訪制度、政府與老百姓直接對話等形式,拓展征集群眾意見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達機制。對農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種專業協會,要積極引導和支持,使之對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為了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組織的作用,應該加強對企業工會組織的指導和支持,提高企業工會與老板或董事會的談判能力,切實維護工人的正當權益。律師事務所等其他法律咨詢服務、法律援助機構、公益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近年來新出現的城市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等民間組織,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要通過規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設,使各類社會組織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維權得到法律保護和支持。

  完善權力運行規則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斷加強權力運行的制度約束,不但要繼續完善政務公開制度,還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監督制度,使行政權、執法權、司法審判權、人事管理權、干部任免權等權利運用,都在社會的公開監督之下。

  3.完善維護經濟社會秩序的制度

  對于壟斷行業通過不正當或不合理競爭手段獲得壟斷收益的行為,要通過完善反壟斷的法律進行限制。一旦發生不當得利,要全部予以沒收,并實行嚴厲的懲罰措施。同時要對壟斷行業實行嚴格的公開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資、福利、用工、服務項目的質量標準和價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開披露的制度,完善對壟斷行業的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壟斷行業管理的網絡信息平臺,依法強制壟斷行業公布相關信息,以便消費者和社會各界進行有效的監督。

  對“回扣”或“提成”等各種商業賄賂行為,要堅決打擊。為了遏制“回扣”現象的不斷蔓延,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商品的利潤率或進銷差價率和批零差價率進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現象沒有產生的條件和機會。

  保持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定是改善人際環境的重要內容。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社會預警機制,掌握經濟和社會運行動態,及時發現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征兆,力爭在各種矛盾和沖突爆發前發出信息警報、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尤其是對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要加大打擊力度,使社會治安狀況根本好轉,有效地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完善信訪工作制度,特別是對工人、農民工、農民等群體性上訪案件,要及時了解他們的訴求,快速進行處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沖突和社會震動。

  4.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維系良好的人際環境,不僅要靠法治,還要靠德治。因此,必須全面加強思想文化和倫理道德建設,建設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的首要任務,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倡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明了社會思想文化道德的發展方向,規定了其提升的水準,為人們和諧相處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準則,構成了良好人際環境的重要內容,同時它也為和諧人際環境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證。在確立社會價值標準的基礎上,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團結友愛的精神,繼承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注重禮儀、敬老愛幼、崇尚科學、誠實守信等優良傳統。同時,還要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風險意識、創新意識,實現民族優秀文化與現代市場經濟文化的互補與融合,構建能夠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識形態,為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人際環境自身的發展規律之一就是漸進式的]進過程。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種社會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經過逐步被社會多數成員理解、接受、認可的過程,都是約定俗成的。所以,加強思想文化和倫理道德建設,不但要在整個社會加強宣傳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更重要的是從局部、從基層做起,首先推動微觀人際環境的改善,通過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創建和諧社區、和諧村屯、和諧鄉鎮等有效形式,帶動整個社會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轉變,從而實現人際環境的不斷改善,達到促進社會成員共同全面發展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王光偉主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學習讀本[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xx.

  楊思遠,王玉玲,劉穎.新大同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問題[J].中國政治,20xx(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中國政治,20xx(7).

  陳明凡,宋衍濤.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綜述[J].中國政治,20xx(11).

  秦宣.構筑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定環境[J].中國政治,20xx(4).

  陳雄.論構建和諧社會的利益均衡[J].中國政治,20xx(12).

  周善紅.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特征分析[J].社會主義論叢,20xx(7).

  張富良.轉型期中國農村干群矛盾客體初探[J].中國政治,20xx(9).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2

  摘要:隨著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入發展,和諧人際關系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從學校和諧人際關系的涵義及重要性、學校人際關系的現狀以及如何建立學校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幾方面探討了學校和諧人際關系狀況。

  關鍵詞: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1 學校和諧人際關系的涵義及重要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曾指出:“人際關系不良會導致多種身心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等。”可見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衛生與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人際關系健康是個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樣,學校的良好發展也需要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校和諧人際關系是指學校中人與人之間在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得到協調實現的情況下的彼此尊重、互利共生、誠信友愛、融洽相處的狀態和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學校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學校和諧人際關系包括人自身的和諧和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和諧。學校領導集體之間、教師員工之間、師生之間關系融洽,能夠激發教職工的工作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學成效的實現。反之,人際關系緊張、勾心斗角、互不協作,就會形成內耗,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

  2 學校人際關系現狀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文明的金字塔。相對社會其他行業,學校與社會直接聯系不多,教師的素質比較高,學生多數都比較可愛,善良。因此學校人際關系總體比較融洽。然而學校教育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其人際關系也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當前學校學術氣氛不足,教師社交氣氛太濃,往往出現以“實現個人某個目的”為處理某種人際關系的準繩。現今一些教師為了評職稱大打出手、斯文掃地;領導在評優工作中“近親繁殖”等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不和睦,師生之間,師生與校領導之間矛盾重重等。但無論如何,學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育教學利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常規理念,構成人員平均素質較高、批判及校正能力較強等因素都決定了學校人際關系具有明顯的可塑性。也就是說,構建學校良好人際關系具備可行性和必然性。

  3 如何建立學校和諧人際關系

  3.1 促進生生和諧人際關系

  教育中利用正式群體的巨大力量,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巧妙引導、用好非正式群體的“首領”,把非正式群體吸引到班級主道上來。還可充分利用非正式群體間產生的交叉,在各群體間架設橋梁,以促進生生和諧。在班內推行合作學習制度,可以有力地集中學生的凝聚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后進生的轉化,有效促進同學間的友好關系。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他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從而減少人際磨擦,增進人際和諧。經常組織活動,為學生人際交往提供廣闊的時間、空間和自由度。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還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一個心胸寬廣、開朗樂觀、包容忍讓的人一定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3.2 建立師生和諧人際關系

  教師在師生關系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應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同時教師應掌握高超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機智。及時對學生采取靈活有效的應變策略。教師還應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保持良好教學心境,面對復雜問題,能夠保持理智,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教師要樹立教育法制觀念,使自己處理問題行為的方式控制在教育法律所規定的范圍之內。最后教師要實行民主管理, 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在和諧的氛圍中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如果教師能做到以上幾點,一定會與學生和諧相處。

  3.3 建立師師和諧人際關系

  教師之間長期共事,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這些矛盾有時為利益沖突,有時表現為意見分歧,有時表現為相互誤解。但是絕大多數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是非對抗性矛盾。因此,解決這類主要用道德調節手段。如果教師之間能夠真正做到少一點埋怨,多幾分理解,關系就會融洽得多,即使出現誤解,只要檢點自己,胸懷大度,誤會也會隨著事實的澄清而逐漸消除。教師之間開展有益的競爭,必須注意,一方面要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敢于冒尖;另一方面要提倡科學、求實的作風,形成自己的新方法和新見解。這種競爭與團結協作不僅不矛盾,而且還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只有這樣,個人才能得到提高,教育才能得到發展,教師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和諧。

  3.4 建立學校領導之間的和諧關系

  毛澤東同志指出: 辦教育也要看干部。學校黨政領導班子是學校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有沒有一支心齊氣順、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 一個舒心融洽、合作團結的環境,直接關系到和諧校園建設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黨政班子應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其成員都有職、責、權,在工作中既要依法辦學、照章辦事、各負其責,又要相互信任、顧全大局,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黨政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和而不同、事業為重,廣大教職工才會齊心協力、奮勇拼搏, 共同推動學校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3.5 建立學校領導與師生的和諧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一方面, 校領導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的理念,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另一方面,校領導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把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辦學的根本追求,努力為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提供優良環境,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學校師生也要關心和支持學校的發展, 理解學校領導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所作出的努力, 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管理, 勇于建言獻策,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同心同德共建和諧校園。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3

  【摘要】 目的:本文著重于初探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與人際交往的研究。方法:選取712名蘇州大學本科生,分別接受情緒調節方式量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的評定。結果:大學生對于不同的情緒,調節方式有很大差異,男生偏向重視調節,女生則無明顯偏向。針對悲傷和害羞兩種情緒的調節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有較大的影響,對于害羞進行維持調節的大學生比那些運用重視調節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其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概率是重視調節學生的1.74倍。結論:當下大學生對于害羞、悲傷等情緒的忽視調節欠妥,對于悲傷、害羞、憤怒等負面情緒,建議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宣泄以及積極的調節方式。有效的情緒調節能幫助個體獲得良好的情緒和人際溝通技巧,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環境的需求。

  【關鍵詞】 情緒調節; 人際交往; 學生

  情緒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了解,也未必人人都能調控。日常生活中,因情緒失控造成的悲劇和失誤比比皆是,再加上生存壓力產生的催化劑,好情緒、好心情著實難覓。情緒是個體對重要的機遇或事件作出適應的生物反應傾向:一般認為,情緒包括基本情緒和復雜情緒[1]。Lzard[2]指出有8~11種基本情緒,如快樂、驚奇、憤怒、悲傷、恐懼、厭惡、興趣、羞澀、羞愧、蔑視、內疚等。情緒調節最早出現于發展心理學領域,根據調節的努力程度,情緒調節可分為重視調節、忽視調節和維持調節[3-5]。重視調節指對情緒進行積極的干預,努力使某些情緒增強。這種調節在臨床上常被采用,如對抑郁或情緒淡漠癥的患者進行增強調節,使其調整到積極的情緒狀態;忽視調節主要指對強度過高的情緒,尤其是負性情緒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如降低狂躁患者的狂躁強度,使之恢復平靜;維持調節主要指人們主動的維持和培養對自己有益的正情緒,如興趣、快樂等,使這些情緒維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圍。能力按照功能劃分可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其中,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6]。依據文獻[7]所述,本文將人際交往能力定義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出有效和適宜的交往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特質。大學生不同的情緒調節方式對人際交往有影響,尤其對大學生個體健康化人才發展起較大作用[8-9]。本文將著重研究三種情緒調節方式,分別為情緒忽視(簡稱忽視)、情緒重視(簡稱重視)、情緒維持(簡稱維持)。從主動交往、廣交朋友、沖突解決、情感支持、語言表達五個維度測量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展開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被調查者為蘇州大學各個校區本科生共712名,包括文史類207名、理工類100名、藝術類14名、醫學類391名。其中男228名,女484名,年齡18~22歲,平均20歲。

  1.2 方法

  1.2.1 情緒調節方式問卷 這是一個自編問卷,用于測量生活中對10種基本情緒(內疚、害羞、快樂、厭惡、痛苦、興趣、悲傷、憤怒、恐懼、羞愧)進行的減弱型調節、維持型調節、重視型調節。調節頻率用“1-從不這樣,2-極少這樣,3-有時這樣,4-經常這樣,5-總是這樣”表示。

  1.2.2 數據轉換 將每種情緒在三種調節方式的使用程度相加,得到10種基本情緒的調節量,根據調節調節量的大小,將各個情緒的調節分為忽視、維持、重視三種方式。

  1.2.3 人際交往能力評價方法 人際交往能力量表采用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1988)的人際關系能力問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CQ)[10],結合中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進行文獻綜述、訪談即開放式問卷調查,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問卷由主動交往、廣交朋友、沖突解決、情感支持、語言表達五個維度構成。數據轉換:將各項目評分相加,得到人際交往能力水平的平均數,大于等于3分表示人際交往能力良好。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 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大學生對10種情緒的調節方式 由表1可見,對于不同的情緒,其調節方式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對快樂的維持調節明顯高于忽視調節,對興趣的重視調節最顯著,而對厭惡情緒普遍采用的是忽視調節,對內疚的調節則三種方式差距不大。

  2.2 三種情緒調節方式的性別差別比較 由表2可見,對于內疚、快樂、憤怒和痛苦四種情緒的調節方式,在男女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男生的情緒調節方式偏向于重視型,女生則比較偏向于維持調節和忽視調節。

  2.3 不同情緒調節方式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以及交際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歸結果 表3反映了人際交往能力好的大學生的情緒調節方式是否有差別,用 字2分析得出結果顯示:在10種情緒中,害羞和悲傷兩種情緒的調節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影響,對害羞和悲傷采取不同調節方式的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得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情緒調節方式的交際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歸結果反應了對于害羞進行維持調節的大學生比那些運用重視調節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其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概率是重視調節學生的1.74倍,而對于悲傷和羞愧的忽視調節比重視調節更難獲得良好的交際能力。

  3 討論

  情緒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情緒聯系著個人情境,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目標、信念以及對世界的認知。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適當的情緒調節方式[11]。本文初步探索了情緒調節方式和人際交往之間的關系。

  3.1 情緒與情緒調節方式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具有鮮明的生理基礎。Lazarus[12]情緒狀態標志著個體適應環境時的生物性動力狀態,每一種情緒都代表著某種適應動力。情緒調節發生與情緒感受過程之中,情緒調節就是在感受情緒時忽視、重視、宣泄的傾向。良好的調節能更好實現情緒的適應功能。   按照Gross[13]的情緒同感模式,人們在感受和表達情緒時,總是要考慮情緒發生的原因、情緒表達的時間、地點及形式的適當性,所以,在情緒感受過程中調節也同時發生。從10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來看大學生對于快樂的維持調節明顯高于忽視調節,對憤怒的忽視調節明顯多于重視調節。另外,對恐懼、厭惡、羞愧等情緒,大部分人會采取措施進行調節,但是分重視忽視兩種選擇不一,對內疚的調節則三種方式差距不大。

  3.2 性別差異 情緒調節方式與個體內部情緒相關模式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個體內部情緒相關模式涉及由生理、文化及學習決定的許多個體差異,性別差異包含著復雜的生理、文化及學習因素,就成為情緒研究的重要變量[14]。本研究表明,情緒調節方式中都存在著一定的性別差異:男生對于情緒的調節多采用重視的調節方式,女生則傾向于選擇重視與忽視調節方式。

  3.3 人際交往能力與情緒調節方式 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出有效和適宜的交往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特質。在人際交往能力與情緒調節方式的表格中顯示了在10種情緒中悲傷、害羞兩種情緒的調節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影響,對于悲傷、羞愧進行重視調節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對于害羞,則是采取維持調節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好。

  綜上所述,合理的情緒調節方式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處理自身發展、社會交往等問題。而當下大學生對于害羞、悲傷等情緒的忽視調節欠妥,對于悲傷、害羞、憤怒等負面情緒,建議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宣泄以及積極的調節方式。有效的情緒調節能幫助個體獲得良好的情緒和人際溝通技巧,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Gross J J,Levenson R W.Emotional suppression:physiology,self-report,and expressive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1993,64(6):970.

  [2] Lzard C E.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s[M].New York:Plenum,1991:27-57.

  [3]李梅,盧家楣.不同人際關系群體情緒調節方式的比較[J].心理學報,20xx,37(4):517-523.

  [4]方平,李改,劉金秀.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的調查與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xx,19(5):60-65.

  [5]李璇,侯志瑾,黃敏兒.社交焦慮大學生元情緒評價,情緒調節方式的探索及指導[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xx,19(2):231-233.

  [6]王翔南,程一波,周玲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的構建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xx,8(22):63-66.

  [7]黃敏兒,郭德俊.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與抑郁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xx,15(6):438-441.

  [8]王慧,孟婷婷,陳仙.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xx,28(11):1031-1032.

  [9]劉佰橋.人際交往訓練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xx,16(5):489-491.

  [10]方翰青,繆寧陵.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調查分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7(5):69-73.

  [11]展寧寧.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與人際關系困擾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石家莊學院學報,20xx,12(6):115-120.

  [12] Lazarus R S.On the primacy of cogni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9(2):124-129.

  [13] Gross J J.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

  [14]齊原.大學生情緒調節的現狀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xx(14):193.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情商與人際關系論文(通用3篇)

    【摘要】 目的:本文著重于初探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與人際交往的研究。方法:選取712名蘇州大學本科生,分別接受情緒調節方式量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的評定。...

  • 心理論文關于人際關系(精選3篇)

    【摘 要】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以后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由于大學生本身的性質較為特殊,因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關系也較為復雜。...

  • 以矛盾的觀點處理人際關系的論文(精選3篇)

    【摘 要】在中職階段中,寢室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合。寢室關系的和諧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從班主任工作的角度,通過剖析中職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主要表現和產生原因,探索如何構建良好和諧的寢室關系。...

  • 和諧人際關系論文(通用3篇)

    摘要:隨著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入發展,和諧人際關系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從學校和諧人際關系的涵義及重要性、學校人際關系的現狀以及如何建立學校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幾方面探討了學校和諧人際關系狀況。...

  •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論文摘要】 良好的人際環境是激發社會成員創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了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成員的創造活力,必須不斷改善人際環境,努力構建民主團結、平等友愛、政治和諧的良好人際環境。...

  • 我的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摘 要: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增強團結,有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人們形成互補,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弘揚傳統美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

  • 關于人際關系論文(精選24篇)

    摘 要: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最為復雜的。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的發展對于很多人來講都非常重視。在職場中,人際關系處理的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將來在事業上的建樹,不管是對于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是身經百戰的職場...

  •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精選7篇)

    [摘要]校園人際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這個特殊的群體里,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每天都在相互進行著交流和交往活動,處理好這三種人際關系,不僅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更會激發教師工...

  •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精選6篇)

    【摘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強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如何認識和正確處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人際交往障礙會給大學...

  • 關于人際關系心理學論文(精選3篇)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逐漸從物質需求的滿足過渡到對精神食糧的渴求,生活的重壓面前,人人都疲于奔命,心力交瘁。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在今天已然稀松平常,但如何處理各種交織關系所帶來的問題,如何面對不同人群所帶來的精...

  • 人際關系的論文(通用6篇)

    【論文摘要】 良好的人際環境是激發社會成員創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了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成員的創造活力,必須不斷改善人際環境,努力構建民主團結、平等友愛、政治和諧的良好人際環境。...

  • 心理健康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摘 要: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方面,大學宿舍成員之間都會形成各種交往關系,而這類人際關系和諧與否,將對其中宿舍成員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 和諧人際關系的論文(通用3篇)

    [摘要]校園人際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這個特殊的群體里,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每天都在相互進行著交流和交往活動,處理好這三種人際關系,不僅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更會激發教師工...

  • 情商與人際關系論文(精選3篇)

    摘 要:為探討大學生情緒智力和人際關系的內在聯系,用《情緒智力量表》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情緒智力與人際關系整體上有顯著的正相關。...

  • 心理論文關于人際關系(通用3篇)

    【摘 要】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以后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由于大學生本身的性質較為特殊,因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關系也較為復雜。...

  • 交際禮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泰安市| 张家口市| 绵阳市| 邢台县| 彰化市| 佳木斯市| 剑川县| 北辰区| 安宁市| 西藏| 上栗县| 津市市| 英德市| 永顺县| 龙州县| 兴安县| 安化县| 南京市| 浮山县| 涿鹿县| 宿迁市| 淮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邻水| 湾仔区| 西盟| 黄骅市| 常德市| 象山县| 平遥县| 葵青区| 滕州市| 嵊泗县| 大洼县| 陆良县| 呼伦贝尔市| 东乡| 沾化县| 集安市|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