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基本常識(精選7篇)
禮儀基本常識 篇1
會議禮儀
是召開會議前、會議中、會議后及參會人應注意的事項,懂得會議禮儀對會議精神的執行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會議準備
1、確定會議主題與議題(要有切實的依據;必須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要有明確的目的)
2、確定會議時間(會議的最佳時間,要考慮主要領導是否能出席)
3、確定會議所需用品和設備(必備用品是指各類會議都需要的用品和設備,包括文具、桌椅、茶具、擴音設備、照明設備、空調設備、投影和音像設備等。)
4、確定與會人員名單(包括出席會議和列席會議的有關人員。應根據會議的性質、議題、任務來確定與會人員。)
5、確定會議地點(要根據會議的規模、規格和內容等要求來確定。有時也考慮政治、經濟、環境等因素。)
6、擬發好會議通知(會議通知必須寫明開會時間、地點、會議主題及參加者等內容。要提前一定的時間發通知,以便使參加者有所準備。)
會議前
現代化的會議離不開各種輔助器材,在召開會議之前,就應該把各種輔助器材準備妥當。會議上的茶水飲料最好用礦泉水,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喝茶,有的人喜歡喝飲料,還有的人喜歡喝咖啡,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要求,礦泉水是最能讓每個人都接受的選擇。
會議中的注意事項
1、做好會議記錄安排好專職的會議記錄員,對參會人員的發言進行記錄(特別是討論性質的會議),記錄內容會后留底。安排專人攝影(攝像、錄音),會后留底。
2、會議秩序參會人員入座后會議正式開始,這時非參會人員應全部離開會議室;在會議進行中,雙方要關閉所有的通訊工具(或調到靜音),人員也不要隨便進出。
3、會議服務
(1)參會人員就坐后提醒全部參會人員關閉手機或調成靜音。
(2)除講話人之外,服務人員是唯一走動的人,唯一關注的人,所以一定要注意著裝。如:女性的皮鞋,走動時注意不能發出聲響;動作要輕、慢、柔、避免快、重!
(3)講師的行李包(或筆記本包)注意要放在椅子或其他上面,應避免直接放置在地上,這能反映出服務細節的水平。
(4)會議時間較長時,可適當安排中途休息時間。
會議后
整理會議記錄
(1)整理好會議中的文字記錄和圖片、視頻、音頻記錄,進行備案。
(2)完成會議總結材料,材料內容應包括:會議議程各項內容、主要人員發言材料、會議討論內容和總結性結論。
(3)整理完成會議總結材料后報領導審批,將審批通過的材料分發至各參會人員遵照執行。
(4)重要會議結束后可考慮在網上發布會議相關新聞。
會議結束后,主方人員應將客方人員送至電梯口或送到大樓門口上車,握手告別,目送客人汽車開動后再離開。
如果安排了與會議內容密切相關的參觀考察活動,則應在參觀點安排專門的接待人員,并懸掛歡迎性的標語橫幅。
禮儀基本常識 篇2
會議上發言禮儀——開門見山,無須太啰嗦
要讓高層主管和全體同事們更好的專心聽你的發言,留下深刻的意向,那么我們的發言最好是簡短有力的,內容要有結構、條理井然。如果是啰嗦的無頭緒的發言將會導致聽眾們沒有耐心,甚至是讓大家懷疑你的水平問題。簡單有力的開場白,清洗的觀點,在必要的情況下加強強調,將會給人留下你非常干練、專業、敬業的印象來。
多用自信的肢體語言讓發言效果顯著
如果在你發言的時候想要讓更多的人被接受,我們就要有信心,你的身體語言同樣很重要,將會讓人信服。首先你要穩步有力的走到主席臺,走路速度根據你會議性質決定。然后站立發言,雙腿應該是并攏的,腰背挺直,如果是坐著發言,上身應該挺直,雙手按于桌沿。不能低頭讀稿子,更不能旁若無人,發言結束要表示感謝。
發言時加上身體語言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當討論某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的一些肢體語言將會讓你的發言更有利。我們不論多么嚴肅的會議之中,偶爾的微笑也會贏得不少支持。眼睛要觀察每個人。
職場會議禮儀要點
語調盡量壓低帶來穩重感
語音語調也是不容忽視的部分,女人的聲音一般都是較細、聲調高,這樣會更加敏感,不夠穩重。所以我們最好選擇低沉的、有節奏的語調,將會更有說服力,平常可以試試語音語調的訓練。
如果有參加會議的人對你提問,你也應該禮貌的回答,對于不能回答的問題要機敏的躲過去,對批評意見要認真的聽取,不要失態。
會議如果是自由發言方式,我們要講究發言的順序,不要爭搶。在會議上跟別人爭搶話筒是很不禮貌的,自由發言的內容最好短一些,觀點要明確,如果有分歧最好是以理服人,態度要平和,不要激動。通常來說男性會更好的利用會議機會表現自己,而女人經常表現平平,這可不好,女人同樣也要抓住機會表現自己。
附:職場新人須知
同事之間,因為有很多的多樣性所以我們需要彼此的尊重,因為背景不同、個性不同、喜好不同,所以我們在完成各種目標的時候,需要努力跟同事打成一片,就算花點力氣也是值得的。尋找共同語言,做起來不是很容易,因為畢竟每個人的性格、生活方式不同,我們就要多費李琦了,不過這些不會白費的,將會為您今后職場發展帶來好處。
重點放在四種基本需求
我們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需求,就是舒適、安全、尊嚴、社會支持,所以意味著我們同事之間不能單打獨斗了,還是需要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學會交流,學會團隊作戰,相信效果會更好。
聊一聊重要的事
讓我們鼓起勇氣來聊聊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吧,這是不錯的話題,但是又的時候很多人會回避該問題。但只要我們首先伸出橄欖枝即可,將會讓彼此朝著一個共同利益的方向來發展,同時在職場別灰心,樂觀一點。
職場中你要這樣做
1、要熱情的對待每個同事,沒有人會對熱情的人冷臉的,熱情可以表現為你每次見到同事打招呼、微笑什么的,但是熱情不是要非常的親密,需要我們相互尊重、禮讓,這才是關鍵,更不能在背后胡說八道。
2、我們也要認同同事們,要尊重對方的愛好、興趣、習慣什么的,還要從細節入手,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交流方式。比如你記住對方的生日,記住對方名字等等。
3、想要建立私人關系就不要在辦公室里面,我們可以去一起吃飯、去喝茶、逛街什么的都可以,而且尤其是在同事發生困難的時候不要袖手旁觀,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給幫助。人之間的關系需要我們真心相待一定會給我們回報的,如果只知道享受同事的友誼而不知道回報將會被排除朋友圈子。同事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有助于我們今后的工作進展,遇到什么困難同事會幫助你,而且還會給我們更好的職場發展機會。
禮儀基本常識 篇3
1、 要了解和尊重各國的特殊習俗。出國前最好是多查閱些有關訪問國資料,了解其特殊的風俗習慣和禮節;否則會使訪問國的主人誤以為對他們不尊重,以致整個商務訪問活動賓主雙方的不愉快,甚而轍底失敗。
2、 見面進要有禮有節。一般在做自我介紹時要先講自己的身份,然后請教對方。此外,國際上往往在互相介紹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
3、 參加商務活動要守時,因為出席商務活動抵達時間的遲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訪問國主人的尊重程度。
4、 參加宴請活動要有禮節。出席宴會應正點或提前二、三分鐘抵達,告辭時要等主賓退席后才能退席。確實有事需提早退席,應向訪問國主人道歉后悄悄離去。
5、 選擇適當之稱呼方式。在國際交流中,一般在招呼上均稱先生、女士和小姐。但要注意在招呼地位高的官方人士時,要選用“閣下”或稱呼其“職銜”方式。
6、 帶備適當之禮品。在國外,大多數商業機構有鼓勵或禁止送禮,有時贈送禮品會使訪問國主人處于一種在道德上進退兩難的境地。但適當之友誼禮品,如國產的一些很有特色且花銷不大的紀念品或帶有公司標志的意義和獨到的作用。
7、 穿著服飾要合適。參加商務活動或宴請,正統的西服和領帶是必要的,對女士來說一般也應著禮服或西服。
8、 交流方式要注意。在國外幾乎所有的會談都是英語,如果語言上有障疑,可隨團帶備或在當地聘請一位翻譯。此外,在多數會談中,開場白都非常簡短,交流也都很快進入正題;切忌在會議中斜靠在椅子上,或把手放在頭后面,或二、三人竊竊私語,或閉目小睡,或無精打采等,這些都是對交談雙方的不尊重并會引致反感。
禮儀基本常識 篇4
在拉美,政變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人們由于司空見慣,因此發生了政變,也不會緊張騷動,街上仍平平靜靜。政變對于一般的商業幾乎沒有影響,只有牽涉到政府的交易,才產生影響。
和處事敏捷的北美人相比,拉美的商人顯得極為悠閑開朗。與拉美商人洽談時,常聽他們說:“明天就辦 ”,但到了明天,卻仍然是這句話。
拉美的教育水平比較低,能夠管理業務的經理人才不多。因此,必須與負責管理的人才能談生意,而且拉美休假也很多,在商談中,經常會遇到參加洽談的人突然請了假,商談要停頓到他休假回來后才能繼續進行。由于當地這種情況,洽談中的感情成份很大,彼此成為知己之交之后,他們便會優先辦理,也會照顧到客戶的要求,商談便可以順利地進行。因此,在拉美,商談時的態度是要能善解人意,冷酷無情將不適合當地的商談氣氛。但是,近幾年來,在美國受過商業教育的人迅速增加,因此這種商業環境正在逐步改變。
拉美國家由于比較悠閑,人們常常變得責任感不強。在商業活動中,不遵守付款日期是經常發生的事,而對金融的時間價值也缺乏敏感。
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中,也有對信用證付款的觀念極為淡薄人,甚至還有商人希望同國內交易一樣用支票付款,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國際貿易中正式交易的做法。
拉美國家中,除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外,對進口許可證審查很嚴,所以事先若未確認是否已獲得許可,千萬不要著手組織生產,以免陷于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拉美的貿易中,美元是主要的貨幣,美元黑市的橫行,是拉美各國共同的現象。
禮儀基本常識 篇5
(1)筷子的擺放、使用及禁忌(忌諱、講究)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國筷子的擺放應該放在飯碗的右側,并且一定要兩端對齊的整齊地擺放。如果是就餐期間使用筷子夾完菜之后,但是并沒有連續進食,筷子則應整齊地豎向飯碗的正中間。
在中國餐桌上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場景,客人拿起筷子夾菜時會舉棋不定,不知道夾什么好,這種現象被稱為疑筷,在正式的場合中疑這是較為忌諱的,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則不是很嚴格。在夾菜時一些客人用筷子在菜盤里來來回回扒拉到底要夾什么菜,這種現象被稱為臟筷。臟筷從淺層意義上來講是不禮貌的。有時候大家會在中國的餐桌上看到兩個人同時夾同一道菜時,不小心筷子撞在一起的情形,這一現象被稱之為搶筷。為避免尷尬,人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巧妙地半開玩笑地說一句:讓我來幫你夾怎么樣?或者一方表示謙讓地讓對方來先夾。一般在連續就進餐時,筷子上仍然留著吃上一道菜留下的殘跡就去夾菜的情況被稱之為粘筷,這是忌諱的,所以在打算夾菜時要輕輕小嘬筷子,來避免夾別的菜時筷子上還粘著東西。
在吃放間隙聊天的時候,筷子的一大禁忌就是指筷,及用筷子指人。在用餐之時,最為忌諱的是供筷,就是將筷子插在飯菜上或者自己的飯碗中央。在中國的傳統當中,一般在祭奠去世的人會上香叩拜,如果將筷子插在飯菜中央就與這一情形及其相似,因此,供筷不論在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中國餐桌上都是最大的禁忌之一。
除了以上描述的之外,中餐當中使用筷子的禁忌還有忌刺筷,即在夾不起菜的時候將筷子當叉子用,扎著夾;忌別筷,就是拿筷子當刀使用,用筷子撕扯肉類菜;忌淚筷,即在夾菜的時候使菜上有的湯汁淋了一桌;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
(2)西方餐具的擺放、使用以及禁忌
相對于中餐,西餐的餐具則更為復雜。狹義上的西餐餐具有:刀、叉、匙三大件。刀子分為食用刀、魚刀、肉刀(刀口有鋸齒,用以切牛排、豬排等)、黃油刀和水果刀。叉子分為食用叉、魚叉、肉叉和蝦叉。匙子則有湯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規格明顯大于餐用刀叉。而廣義上的西餐餐具則包含:刀、叉、匙、盤、杯、餐巾等。其中盤又有菜盤、布丁盤、奶盤、白脫盤等。
在餐具擺放中,各個西方國家擺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規則是:墊盤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內。具體的規則有: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擺放;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到右,依次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里,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盤子里放某些物品,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
西餐用餐餐具擺放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用餐結束后中,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并攏,平行放置于餐盤上。在宴會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為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而服務生是利用這種方式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盤子里,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
禮儀基本常識 篇6
在日常交際中,各種宴會層出不窮,參加各種宴會為了給主人好的印象,讓賓客盡歡,展現個人良好的修養,學習相關的宴席禮儀絕對有必要。
那么,中餐宴席有哪些禮儀呢。首先,我們在穿著上應該大方得體,其次,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
要是作為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決不能大塊往嘴里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里"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嘴里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禮儀基本常識 篇7
第一,要了解菜序。
吃菜的時候,應該按照什么順序去吃,必須首先予以明確。標準的自助餐餐序應該是這樣:先吃冷菜,再喝湯,然后吃熱菜,接著吃水果,再以喝飲料結束。
第二,要排隊就餐。
用自助餐時,你一定要首先巡視一下全場。如果自助餐場地不是很大,那么你最好先按照一定的方向走上一圈,做到用餐前心中有數:這個現場能提供什么東西?冷的有什么?熱的有什么。就餐時一定要依次排隊,按照統一的方向跟著大家一塊行動。
第三,要多次少取。
多次少取,是自助餐現場取菜最基本的禮數。你把所有的菜統統放在一只盤子里,既不好看,也會影響味道。有經驗的人在吃自助餐時總是專攻一項,比如吃冷菜時專門選擇冷菜,或者只取一樣菜肴,可以吃完了再去取,一而再再而三是不失禮的。
第四,要送回餐具。
通常提倡用完自助餐之后,自己送回自己所用過的餐具。
第五,要利己利他。
自助餐禮儀中還強調自我照顧和照顧他人。不要只吃不說,任何宴會,吃飯只是形式,社交才是真正的內容。在吃東西時不要發出聲音,現場不能吸煙,當眾不能化妝。此外,在自助餐上還要善于照顧好別人,適當地介紹菜肴但不能向別人攤派菜肴。
這里還要接受幾個概念:分餐、自取、適量、打包。這里要強調吃完自助餐請別打包。
分餐:自助餐實行的是“分餐制”。取菜前每個人應準備好自己的餐具、食盤。取菜時,應用公用的餐具將食物放入自己的食盤內,不要用自己的餐具取菜。
自取:在取食品的時候還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只取自己的!有些好客的主人看到好菜(諸如大蝦之類)不禁會多取一些給同桌的其他人,反而令同伴尷尬。至于中餐中的勸酒勸吃的做法,也可暫時停用一次,改日請吃涮羊肉時再舉杯不遲。
適量:參加自助餐會,應遵循“多次少缺的原則,取食時要量力而行,每次取餐少取一點,品嘗之后,如感覺不錯可以再取,反復去也不會引起非議,當然前提是吃完盤內的食物再去,避免“多吃多占”。
打包:無論如何都不要將自助餐打包,外帶食物回去,即便是不用付費的內部自助餐會也要遵守這一點。其實,自助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商務活動功能,與其他客人進行交往才是首要的事情,吃東西往往處于次要地位。
親,學會了嗎?下次去吃自助西餐,要秀一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