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校禮儀的建議書(精選3篇)
關于學校禮儀的建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為了使“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在全體同學中深入開展,讓大家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共同構建和諧校園。也為了全面弘揚民族精神,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愛校意識,強化遵紀守法、明禮誠信,使大家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摒棄不文明的行為和習慣,建設一個文明、整潔、舒適、和諧的校園環境,在此,我們三十二中少先隊大隊部鄭重地向全體少先隊員發出倡議:
我鄭重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共同唱響文明禮儀之歌”。
1、尊敬師長,見面主動行禮問好;虛心接受老師教育;
2、積極使用普通話,告別粗話臟話,語言文雅,正確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3、出入校園服飾整齊,儀表整潔;
4、講究衛生,校園內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意采摘花草,不踐踏草坪;
5、愛護教室里的公共財物,不亂涂亂畫,不隨意玩弄,不慎弄壞要賠償。
6、養成上、下樓梯時禮讓、右行、慢走的習慣;
7、團結同學,互幫互助,事事能謙讓,處處講誠信;
8、勤勞儉樸,不鋪張浪費,不吃零食,節約水電;
為此,本學期,少先大隊將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爭做校園文明之星”活動,讓全體同學廣泛參與到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來,按《小學生文明禮儀常規要求》約束自己,在參與和體驗中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具體實施方案為:
1、以各中隊為單位,每個中隊選出2名同學輪流擔任為期兩周的“校園文明小使者”。佩戴明顯的標識,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引導同學們從小處著眼,從小事入手,處處講文明,時時講禮儀。
2、各中隊利用間周的班隊會時間總結本中隊文明活動開展情況,推選出在文明禮儀方面、衛生清潔方面以及學習進步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授予“中隊文明之星”榮譽,并將名單和照片張貼于教室內。
3、少先大隊在學期末會總結全校活動情況評比出“校園文明之星”,這些獲得“校園文明之星”稱號的同學將在全校表彰,張貼照片于宣傳欄內進行表揚。
少先隊員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學習禮儀,積極傳播禮儀,文明實踐禮儀,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言行舉止文明,爭做表率。愿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伴隨著我們一同健康成長!
建議人:
日期:
關于學校禮儀的建議書 篇2
尊敬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
我即將離開親愛的母校了,回想一下過去,從一年級至五年紀,學小領導的工作認真負則的態度令我欽佩。你們敬業的精神更令我感動。還有我們學校那良好的校風.嚴格得紀律必將我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和領導。
一、希望學校微機室的電腦能夠聯上網絡。現在,老師為了更好的教學,經常布置同學們查找相關資料。有的同學家沒有電腦,若學校的電腦聯網,就可以讓同學們更好地完成家庭作業。
二、 希望學校能將圖書館定時對同學們開放。有時,同學們想看書,學校去沒有書看。如果圖書室能對外開放,就可以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希望學校能多栽一些植物。近些年來,城市空氣污染非常嚴重,而植物又是“空氣凈化器”,多栽些植物,既不會浪費,又可以美化校園環境,又可以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尊敬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希望你們能采納我這三點建議。衷心地祝母校越來越好。
5(4)
蔡錚
__年5月25日
關于學校禮儀的建議書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長年在外地打工謀生糊口。
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
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溫母暖的時候,他們卻被留在山村鄉下,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
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同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承載著民族的希望,他們不僅關系到現實社會的安寧與和諧,還關系到祖國下一代的整體素質。
我們需要關注這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歡樂、和睦、關愛,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讓其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共享一片成長的天空,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無力去徹底改變他們的處境,我們無力去消除他們的貧困。
但是,我們一定能盡自己的力量去做點什么。
其實社會不是缺乏愛,只是缺少把愛心匯集起來的倡導者,缺乏一個讓愛心流淌的渠道。
關注留守兒童,關注祖國未來。
同在藍天下,為了留守兒童都能擁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傳承光大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老師們省下一件玩具錢吧,少喝幾瓶飲料,少抽幾包煙少買一件新衣服,少穿一雙名牌鞋。
慷慨捐助那些熱切期盼的小伙伴吧,用我們的愛心和善舉,架起愛的橋梁,奏響愛的樂章,讓他們暗淡的童年生活重新迸發出燦爛的光輝您彌足珍貴的愛心,一定能令這些留守兒童,感受到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帶來的溫暖與祝福;一定能感召身邊的人,也像您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一定能激勵我們更努力地凝聚社會上無數愛心人士的力量,共同構建一個愛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