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司對公司工作建議書(精選5篇)
環保公司對公司工作建議書 篇1
尊敬的環保所所長:
您好!
想必你的工作很忙吧。我是就是中心小學六(1)班的一位學生。我要向您反映一件事,然而這件事關系到環境的變化。
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了,因此,我們的生態環境還得大大地加以改善。為此,我向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節約用水資源,減小污染。不要讓水龍頭在孤獨地流淚。
二、不要濫砍濫伐,要多種樹木,因為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使空氣變得更加清新。
三、不燒樹葉。每次打掃完衛生之后,應把樹葉裝起來,然后倒入垃圾桶,由清潔人員處理,以防污染空氣。
四、不亂扔垃圾。清潔工人應每天都搞一次小清潔,一周后進行一次大清潔,保持社會環境的衛生。
五、禁止吸煙。吸煙不但危害身體健康,還有一定的程度上污染環境,所以我們盡量勸阻吸煙人民不要吸煙。
六、不隨地吐痰。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散發以后容易傳播疾病,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好習慣。
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就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祝工作順利
建議人:
日期:
環保公司對公司工作建議書 篇2
親愛的廣大市民們:
你們好!以前的人行道綠樹成蔭,成排的立在樹旁,猶如堅守在自己家園的戰士。但許多人不顧后果的污染環境,亂丟果皮紙屑,樹底堆積著腐臭的垃圾,蒼蠅成群,人們走在人行道上都得捂著鼻子。沒有了以前的陰涼,清新的空氣和綠樹成蔭,也對附近居民們造成了不便。
針對此次,我建議:
一:在人行道里每隔一定的距離安置一個垃圾桶,讓大家主動地將垃圾歸類,讓白色垃圾不再猖狂。
二:在每個垃圾桶上貼上有關環保的知識,讓大家意識到環保的緊迫性,重要性,呼吁人們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三:通過校方組織“環保”校隊,一起走上街頭宣傳,不使用紙張宣傳,因為這也是浪費資源的一種現象,盡量廣播宣傳。
四:認真準備,以“讓綠色重回我們身邊”為題,各個班級展開討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此活動的認識,讓我們一起做個“綠色環保”小衛士。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到這幾點,“綠色”世界正在向我們走來。因為地球是我們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她是那么可愛,美麗。讓我們珍惜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祝工作順利
建議人:
環保公司對公司工作建議書 篇3
一、 人本管理,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包括性格、人生觀、價值觀、技術能力、知識能力、社交能力、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不盡相同。站在人力資源的角度,我們應該給公司的員工進行甄別,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能力、更好地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崗位。
二、倡導全員營銷的觀念。
企業的營銷業績與每個員工都有著直接的聯系,每個員工也應該有憂患意識。企業效益好了,員工也能得到實惠;反之企業跨了,大家失去了飯碗,生活就沒有了保障。所以建議要大力倡導員工關注營銷、參與營銷、服務營銷的觀念,發揮大家的客戶關系或營銷手段,鼓勵大家主動出去宣傳公司的產品,想辦法拉團購或大客戶。
三、樹立員工節約的觀念。
企業要做得好,除了增效還要節流,要樹立員工節約的好習慣,例如1、將日常書寫過的紙張積攢起來二次利用,用于不重要的書寫和日常辦公之用。這樣既環保又降低了辦公費用,一箱A4紙10包250元,一包紙500張,每人每天使用二次用紙10張,50人一天將節約500張,即一包紙25元,一年下來可節約9125元。2、養成隨手關燈和電腦顯示屏的習慣,尤其是中午吃飯或出去較長時間的時候,這樣可以替公司節約很多電費開支(一般大的公司都這么要求員工)。
四、進行公開的獎勵和懲罰。
激勵措施的到位雖然不能說是員工責任心和積極性的原動力,但卻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員工都處于一種干好干不好都差不多的狀態,企業實現宏偉的發展藍圖也無從談起。公司領導應該不斷地該批評的批評,該鼓勵的鼓勵,要樹立好的典型好的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五、明確任務標準并切實執行,讓員工時刻以一種負責任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公司不接受任何關于任務未達成的借口。
目前公司大部分員工的工作狀態尚停留在“要我做什么”的意識階段,而不是“我要做什么”,這種理念導致員工工作被動,缺乏創造力。并且在目標執行過程中,如果員工執行工作任務出現偏差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領導是否接受借口和理由?因此,在目標執行過程中,目標什么時候能夠完成?這個目標由誰來做?做到什么程度?(以上是我們目前做到的步驟),但是如果沒有達成公司將采取什么措施?以往公司在對待理由和借口上的寬容態度必將使我們的員工產生懈怠情緒或僥幸心理,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如果責任的氛圍不夠濃,大家遇到問題、遇到困難、工作完不成就找理由、找借口,很少去分析自己個人在這件事上到底應該負有多大的責任,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補救措施,今后應如何避免。只有以責任者的心態對待工作,我們的產品品質和人員素質才能得到切實地提升,所以公司的管理層不應該接受理由和借口,這樣造成員工責任意識的淡薄。
六、公司文化的總結和提煉到幾條公司精神。
公司文化應該是經過時間和經歷來沉淀的,在文化理念的總結和提煉上,不應該存在領導“拍腦袋”現象,因為由幾個人生硬總結出來的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也不會被員工接受并認同。文化理念的總結和提煉,也不是屬于某一部門甚至某一領導的責任或義務,這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的工程,應建立在廣泛征集員工意見的基礎上。
新的企業應該建立企業價值觀(簡單到幾句話)、企業精神(簡單到幾條),其它的文化應該是在歲月沉淀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的綜合, 必須具有宏聚房地產公司的個性化。
以上小建議僅供領導參考。
環保公司對公司工作建議書 篇4
尊敬的領導:
為了讓公司快速發展,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聰明才智,根據公司的要求先提合理化建議如下:
一:建議公司倉庫發貨時一人或一個地區用一個專用出庫單或賬本
二:建議公司出資給三義物流定做物流發貨單(四聯,無碳復寫),公司專門定做出庫單或銷售(三聯,無碳復寫),范本已發郵件。
三:與監督評審相關的儀器儀表準備檢修入廠、送檢,車間電路加裝漏電保護器四:公司崗位施行定認定崗定責,并以圖文形式張榜公示,每月由總經理檢查督促,
具體見附表1
五:公司涉及生產技術的重要資料要備份、加密,員工要有技術保密的思想
六:每年安排時間培訓員工,培訓以車間實訓為主
七:建議購買十二個文件盒,將每年每個月的重要事情統計歸納放好,每月要做的重要事情需在上月前5天準備,比如儀器儀表的檢定在11月做,10月底要通知到人,每年的6、7、8月份要做好防火防雨防漏電工作。包裝箱倉庫要做好此項工作!!!
八:公司產品涉及到產品安全、性能可靠性的試驗要充分做好,比如絕緣值、開路電壓、過流保護值,產品的絕緣值耐壓值檢查我建議剛開始多做一些,而后通過科學分析和統計發現規律,就可以很輕松的完成工作,執行標準見《關于淮南潤金公司申請辦理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2__X-10-13》
九:辦公樓的扶手刷漆,為監督評審做充分準備,監督評審前要做到窗戶無蜘蛛網、門窗臺無浮灰,儀器儀表要干凈,不能有灰覆蓋,第一次接受監督評審,印象分對以后的檢查很重要。
以上陋見,請審定!
建議人:__X
____年__月__日
環保公司對公司工作建議書 篇5
作為一名新員工,有人跟我說,按照慣例,一般是不便于講公司的一些情況的,尤其是一個新員工。在國有公司,有些事情,是可知而不可說的,——這些叫中國的“特色國情”。
我們華興公司無疑是將這“特色國情”發揮的淋漓盡致,游刃有余的特色企業。
虛的我就不多講了,直奔主題吧。
看過網上對華興的評價,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一個公司,大型的國有公司,外界的評論那么差,人才流失那么嚴重,管理層面一團污七八糟,公司內幕不得見人?
這樣的公司,它的運營理念是什么?不錯是盈利。
我們還要問,是盈少數人的利,還是盈整個公司大眾的利?盈這種利能不能被人所接受,這種方式能不能走的長遠?
既然是盈利,為什么不能盈雙贏的利呢?那如何去盈雙贏的利呢?
為什么現在的公司體制不去選擇這種盈雙贏的利?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弄懂的問題。
我們先看一下,一位員工跳槽時對主管人員說的話:“你可知道,這三年來我一直隱忍不發的原因是什么?家里培養我上大學,花了多少心力財力?他們寄予了我多少多少希望?
你可知道我工作都將近四年了,一個月還不到四千塊錢,一年出去花費,在城市里兩個平方都買不起?我這幾年,看了多少技術規程,買了多少規范,光這些書花了我多少錢?我肚子里裝了哪些貨,積累了多少經驗,適合做那些活,你可曾想過?你現在問我為什么要跳槽?為什么?(范文網)我還要問你呢。”
我們華興公司無疑是免費為中廣核之類的公司,培養人才的訓練基地。問題出在什么身上?
再看一下華興公司一年的利潤率,1.6%,什么概念?就是我出一萬塊錢,一年只掙160塊錢。我感覺,銀行存儲的利率好像都比這高。
這反映了什么問題?技術的落后,管理層面的有不如無,人才的高度缺少和流失,公司制度的僵化;僅僅比原始社會好那么一點。現在是21世紀,又稱高科技數據化信息時代,這不是諷刺嗎?
有人想問,這些問題,上面的領導不知道嗎?怎么可能不知道。沒辦法改變嗎?其實有的,但這些人本身就是一個利益既得體。你想一想,一個人,會拿自己開刀嗎?
而某些不錯的領導,就算想到了,也因為害怕改革的阻力太大,觸動到掌握實權的集團的利益,而引起的強有力的反彈,或許把這種病根歸結在“中國特色國情”上去,然后連這個想法也打消了。
所以我們只能,跟以前一樣官僚制度盛行,轉個正時請人幫忙,進入總部托人走關系,基層員工年終獎金一拖再拖,大家一窩蜂的想管理層次瘋追,不管他是不適合自己。
所以我們有怨沒處訴,情緒高漲,該跳槽的跳槽,該干嘛干嘛;公司不會理你的,反正中國人多,“不怕招不到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有人說,既然是這是民族的特色,“劣根性”,那我們不妨看看新加坡的公司情況。“中國特色”,內地特色,我們分別再將眼光轉向香港和中廣核。
不是的,這些都是一些淺見者,逃避責任的托詞。中廣核,中建八局,不都是我們效仿的典范嗎?西方國家,為什么公司運營的那么良好,大家不但不搶著走管理路線,人家愿意走經濟技術路線。經濟技術永遠是推動公司發展的動力啊。
我感覺我講到現在,講的都是廢話,人家不愿意聽。其實按目前的形勢的話,我最多在這公司干兩年,但畢竟這是我第一家簽約單位,我還是提點意見吧。如果有人聽得進的話。
到底我們的路該怎么走?
第一,“加大自己做大蛋糕的能力”。
華興這幾年,做大“蛋糕”的能力,無疑一年不如一年。科技的落后不講,人才的稀缺,管理,造價,施工,技術,法規,……無一不缺。
尤其是技術、人才領域,如何能吸引人才?豐厚平等的待遇,寬松的環境,對人才的重視,都是吸引人才保住人才的條件。而人才正是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如何能讓技術領域頗有創新,我們開通管理技術雙向平等的通道,讓技術領域和管理領域有同樣平等的待遇,如高工享受副總級待遇,讓更多的人去搞技術(尤其那些適合搞技術的人),這樣技術才會有創新,自己的施工操作才有更高的效率,進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樣,來擴大資本,來增加員工工資,提高員工投入技術的積極性。
我們還可以采取企業與高等學校聯姻的制度。現在的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我們可以在暑假期間培養一部分學生,通過公司內部優良的環境(假如話有),吸引他們畢業以后進公司來。這樣為公司的將來輸入技術骨干,增加公司的新鮮血液和創新力。當然,這需要公司高層高瞻的眼光了。
我們也可以對公司員工,進行實際有用的培訓,“有用的”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把眼光糾結在培訓那幾百塊幾千塊錢上,我們要考慮培訓后的技術經濟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公司想發展,沒有技術,沒有人才,“不做大蛋糕”,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第二,加強自己如何公平分蛋糕的能力。
這一點比第一點更重要,(第一點已經有所論述了——只有公平分蛋糕,才能更好的做大蛋糕),這要求管理層次比較開明,自身公平。
馬克思主義哲學絕對真理,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想要管理層次比較開明,在中國,比較難。但中國管理層次比較開明的,也不是沒有。我們不能老是向落后靠齊。
蛋糕的分配問題,就涉及到利益沖突,各方矛盾。這不光是人的自私的原因,其實主要問題還出現在公司利益分配的體制上。
為什么是個人就想做公司主管,就要當項目經理?原因太過簡單,錢多。那假如話,搞技術的人(尤其是高工)工資不比他們差呢?項目經理,高層主管,畢竟就那么幾個,如果工資不比他們好,那擠破頭去當這些頭頭有什么意思呢?
我們華興待遇方面,總部是事業部的三倍,事業部是項目部的三倍,這是一種完善的“分蛋糕”制度嗎?
我們不妨再想想,“分好蛋糕”,大家各盡其才,吸引人才,將公司利益最大化,再“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這才是正常公司所想要的。
能分好蛋糕,就算暫時待遇不豐厚(當時蛋糕還沒做大),大家也能感覺到公司在待人平等,尊重人才方面的努力,進而竭盡全力為公司做事。人雖在自私的同時,但是遇到別人對他真心相待的話,他也會真心對你。暫時要求不高的應屆畢業生,民工,才會滾滾而來,而且不會走,甚至他還會介紹別人來。
網上就不會有那些罵華興的話了,其實也不能叫罵,是一種現實的描述吧。
三,一個比較民主有人氣的氛圍。
人是所有技術管理各方面的具體操作者。人的心情,多少會影響干事的好壞。
一個人老是帶著情緒干活,活恐怕不會做得太好。那如果,一群人都帶著情緒干活,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公司又怎是員工的久戀之地?
一個專制腐敗的公司,里面必定是死氣沉沉,貌合神離。
都21世紀了,搞得還像清政府一樣,有意思嗎?一個個官腔十足,對下騎在他們頭上,瞎指揮就像惡狗,對上恭維的就像一條哈巴狗一樣,反正不離一條色厲內荏的狗形象,有意思嗎?
難怪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難怪一些東部高等院校不讓華興進去招聘。你一生充其量就活了個狗形象出來,有意思嗎?
干活本身就已經很累了(尤其是項目部),完事之后還要看頭頭們臉色行事,說話加倍小心,飯桌上加倍向領導敬酒,把所有的怨深埋在心里,堆笑在臉上。干了好幾年,工資就那么三千塊,沒有節假日,更不用說什么雙休,這樣的窩囊的日子,不跳槽反而不不正常了嗎?
領導跟你講的話,就是圣旨,你跟領導講的話,那是放屁。
還有大家之間的關系,如果僅限于,你能不能給我帶來利益,帶來好處的層面上;那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提倡民主,孫中山時期就有了,可100年了,公司內部搞得比滿清還專制,還腐敗,什么連走個技術通道,還要找七大姑八大姨幫忙,有意思嗎?
你這樣的公司能干好,外人口碑好,那才是怪事呢。
我們能不能天真的想象,既希望于有志改善國有企業,華興公司的上層,能不能將“管理”的理念改為“服務”,“帶薪服務”,能不能稍微轉移點權利給基層員工,民工,讓他們有話能說,有話能有人聽。
這樣的話,公司賺大利,員工賺小利,一團和諧,大家雙贏,豈不是更好?
如果,華興,所謂的大型國有企業希望能繼續,而不是寄生蟲一樣的生存下去,是不是該考慮該變一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