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工作建議書(精選3篇)
資產管理工作建議書 篇1
從5月14日到今天,單位固定資產清查工作已基本上告一個段落,也寫出了相關的自查報道。從親身經歷中,本人認為目前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中可能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筆者認為這方面的問題絕不是我們單位,而是基本上都存在著相類似的問題。
一、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內部管理的分散性,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帳目管理與實物管理不同步,財務會計主體、采購主體、核算主體之間缺乏相互溝通,從而出現一些帳實不符的現象。
2、固定資產的錄入標準不統一,入帳會計對軟件的熟悉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下屬單位比較多,各下屬機構會計對軟件的理解不同,導致歸類不統一,例如對于電腦的歸類,有些歸入微型計算機,有些歸入臺式機;還有對于廚房用品,一些小東西的,可能無法在清查軟件中找到合適的歸類,從而出現了任意歸類。
3、固定資產信息化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最近幾年來,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會計軟件、固定資產管理軟件也不斷升級,但軟件之間缺乏銜接,不是先破后立,而是自立門戶,從而加大會計入帳的工作量(一要學習,二要在舊軟件的基礎上,將原先的數據重新輸入到新的軟件中,三是不同軟件,對以后的檔案管理也是一個問題)。
同時,對一個新的軟件,對于在現實中的應用程度到底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對于歸類的標準應做到更精準。
4、固定資產的變更手續不全,變更所得資金沒有及時入帳。特別是對于變賣的、損毀的,沒有及時入帳。
5、對于固定資產憑證的保管、檔案的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疏忽。沒有及時保留相應的憑證,且這些憑證與總帳、收支明細帳一起放置,對于往后的查詢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整改措施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內部的溝通,帳目與實物管理相分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腐敗,但也要加強溝通,以保證會計與實物管理員之間的積極性。
2、對于新軟件的應用,國家相關的研發部門一要注重與以往軟件的共融性,應該在原軟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除非必須放棄原有的,那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公告,組織人員學習新軟件的精髓。二是要注重新軟件實際應用性的調研活動,要注意到現實運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3、加強學習。首先應組織專門負責人進行統一學習,集思廣益,征求大家對不同分類標準的看法,征求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統一進行調整。同時,要學習新舊軟件中的區別,基本上,由于年輕干部的接受度比較強,且對舊軟件的依賴性較弱,以他們帶動中老年干部的學習。
4、建立在日記帳、撥出、撥入明細帳的基礎上,建立損溢、報虧明細帳,注意要憑證的保管與檔案的管理。
5、盡量做到一個“口子”進出,杜絕政出多門,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對下所配置的資產,盡量事先通知相關入帳部門,做好入口臺帳登記。
6、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對資產構建、處置的檢查監督,完善管理辦法,包括固定資產登記制度、固定資產報告制度、固定資產盤點制度和固定資產處置程序等。
PS;上面只是個人的一點拙見,因剛剛接觸相關內容,對于一些專業術語,對于這方面的管理并沒有深入探討,只是工作將近一個月下來的感受。個人意見,沒有多大可信度。
資產管理工作建議書 篇2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管好用好這些固定資產尤為重要,它是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還可以推動和促進整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其意義深遠而重大。因此,應從基礎工作抓起,對固定資產進行嚴密的核算和監督,做到既要保證需要又要節約利用,避免閑置、浪費和損失,確保固定資產賬實相符、安全完整。本文針對當前事業單位特別是普通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的現狀,提出以下管理建議。
一、強化固定資產管理觀念
樹立收、支、管并重,以支促收、以管減支的觀念。把管錢和管物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克服重資金使用輕實物管理的傾向。廣泛開展資產管理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提高各級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
二、加強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資產管理人員是固定資產的直接管理者,對資產的管理負有重要的責任。目前,有的單位資產管理部門及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生澀,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資產管理方面的業務知識,對資產信息的統計、分析總結能力較低。如:固定資產明細核算不規范,給對賬和清查工作帶來困難;閑置與報廢界定不清,將閑置的固定資產做報廢處理;有的高校對教學設備與行政辦公設備不能等同管理,只重視教學設備管理而忽視行政辦公設備的管理;資產清查方法運用不當等等。這種狀況與固定資產管理的專業性要求相距甚遠,使固定資產管理的許多工作無法真正落到實處,資產缺乏監管力度。
可以通過培訓工作,使其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政策法規,不斷更新業務知識,從而提高管理水平及對資產管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培訓內容應以強化業務知識為主,包括國有資產管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和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學習。另外,對會計人員也應作好培訓工作,提高管理意識和業務水平,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及時、準確、詳實地提供固定資產明細賬。
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
有的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缺乏嚴格的驗收、使用和保管制度,責任不落實,造成財產損壞、丟失無人追究。如:工作人員隨意將數碼相機等設備帶到家中。工作期間使用的設備在退休前沒有收回,造成資產損失;各部門擅自處置固定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低價變賣、擅自贈送,有的變為私人財產。有的單位后勤部門將已毀損的風機、電機等設備自行變賣;對報廢固定資產不能進行嚴格的鑒定,使得部分可用資產因其價值較低或者因該部門已不需用而將其報廢,調劑使用、維修維護工作做的不好;對報廢固定資產缺乏統一管理,由各部門隨意堆放,使得部分資產不知去向,殘值流失。目前,各單位雖制定了內部資產管理制度,但執行不夠嚴格。制度本身并不能完成管理工作任務,只能為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只有嚴格按章辦事,才能規范資產管理行為。特別是要加強資產處置的審核和用于經營資產的管理。另外,筆者建議,建立工作人員離崗資產審查制度,主要是對待離崗人員所使用和直接保管范圍內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和交接,對借入、借出、損壞和短缺的固定資產,應說明原因,明確責任。通過該制度的執行,理順管理關系,防止資產流失。建立資產帶出校外審批制度,即:對因工作需要必須將某固定資產帶出校外的,進行嚴格審批。通過該制度的執行,防止固定資產隨意移出校外,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建立內部資產調劑制度,是對各部門不需用及利用率較低的固定資產上報有關部門,由單位在其他部門進行統一調劑使用或實行共享。通過該制度的執行,防止因某部門不需用而進行處置或長期閑置現象,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健全管理機構
各普通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都由財務部門及設立的資產管理職能部門負責,為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正確處理好資產管(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理和資產使用的關系,還應成立固定資產技術鑒定小組、固定資產管理小組、固定資產采購論證小組。固定資產技術鑒定小組,由單位領導牽頭,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建立崗位責任制,負責報廢固定資產的技術鑒定工作。固定資產管理小組,設在各部門,由各部門負責人牽頭,明確管理責任,要把資產管理、使用列為各部門負責人的任期考核內容,落實領導責任。固定資產采購論證小組,由單位領導牽頭,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對各部門上報的購置申請進行科學地認證,提高購入資產的使用率。
資產管理工作建議書 篇3
在我國,大部分大型集團型企業很早就開始了信息化的現代管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回報,而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對信息化認識不夠,企業實力相對較弱等原因,遲遲不敢行動。
究竟信息化管理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呢?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已經給了我們很多論證,大量成功先例也證實了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那么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進行信息化呢,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應該怎么部署呢,是照搬照抄大型企業信息化成功經驗,還是另謀新路呢?承元軟件實施顧問這樣說:中小企業信息化,循序漸進最重要,一方面可以借鑒行業成功先例,另一方面應該結合企業自身管理特點,進行個性化處理,盲目跟風不可取。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由淺到深,循序漸進
一些企業用戶認為信息化就是引進各種管理軟件,OA、ERP、CRM等等,什么流行上什么,結果資金浪費不少,效果可想而知。由于中小企業一般資金有限,員工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應該從簡單、易用的管理軟件開始,協同OA系統就比較基礎。讓員工先習慣這種信息化辦公環境后,然后再循序漸進,按照實際需求陸續引進其他的信息化系統。
2、參照行業通用模式,適當個性化處理
還有一些企業用戶看到同行上了某套信息化系統,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樣也可上一套,結果發現效果遠沒有想象中好。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企業用戶第一步必須先要清楚自己的`管理現狀,比如薄弱環節、核心工作流、關鍵需求等等,然后再有針對性的去找合適的產品,弄清楚產品的詳細情況,如開發技術、售后服務水平等。
3、有計劃、分階段進行
任何項目的成功都離不開事前的規劃,企業信息化也不例外。從上第一套協同OA辦公系統開始,企業CIO就應該對未來的整體信息化方案有良好的規劃。比如按照企業發展態勢,什么時候可以上ERP、什么時候上CRM,為了避免將來出現信息孤島,考慮到將來多個系統的集成問題,應該選擇靈活性和開放性強、可擴展可集成的平臺型應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