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培訓的建議(精選3篇)
對教師培訓的建議 篇1
一、教育主管部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有關的教育培訓制度。
教師對培訓本身需求的內在動力不強。作為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培訓的激勵機制,將培訓的短期收效與長期收效結合起來。設立本地域教師培訓獎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獎勵,并將教師培訓的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項內容,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這種激勵機制從根本上看要牽涉到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以及制度上的強制性要求。
二、建立適合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的培訓內容體系。
加強教師培訓需要調研。根據教學課程改革的要求,并針對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的需求,以問題為中心,案例為載體,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先,使培訓的內容貼近教師工作實際。從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在培訓前做好充分地調查研究,提高培訓的時效性和目的性,做到分學段、分學科進行培訓,解答教師提出的具體問題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方法,立足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際水平,以利于教師的全面發展。教師最關注的如:這樣的課堂我怎么駕馭?這樣的內容我怎么教?這樣的問題我怎么解決?針對以上問題的培訓就是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的實踐操作培訓。
其次,按年齡界定培訓內容。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從年齡特點出發,建立基于年齡差別的培訓內容體系,將青年、中年、老人教師分開培訓,尤其不能放松對中年教師的培訓,讓培訓更有有針對性,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培訓應注重拓寬知識的廣度。知識的廣度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絕大多數的教師認為培訓工作應拓寬教師的知識和視野,比在專業技能的培訓更為重要、更為迫切。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培訓內容的'引導,促使培訓機構將培訓重點放在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上。
三、創新培訓的方式方法。
無論是集中培訓還是校本培訓,教師們喜歡積極參與上下互動的培訓方式,如體驗式培訓、研討式培訓、案例分析式培訓。教師更愿意與專家對話交流,以解決自身的困惑與問題。部分教師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與培訓,培訓方式根據不同內容舉辦相應的活動,將教師喜聞樂見的方式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于培訓的始終。如專家引領的名師大講堂活動;校際間交流的安全觀摩活動;專題指導的送教下鄉活動等等。鼓勵教師自主選學,在培訓課程內容、培訓時間、培訓途徑、培訓機構等方面,為教師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強市、縣、校級三級培訓指導網絡建設。
將教師完成的培訓規定學分作為考核各級培訓部門的標準,加大對基層學校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從教學一線教師選拔骨干充實到培訓者隊伍中來,組建合理的專兼職培訓者隊伍,充分利用區域內骨干教師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也促進他們自己的學習,從而更可以起到帶頭作用。
五、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教師的業余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培訓的經費投入也是不容易的,人、財、物和時間的投入一定要取得效果,否則隱性的損失很大,所以,教育主管部門要強調培訓有效性,并要在此基礎上采取措施從培訓方式、培訓師資、培訓管理等方面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培訓工作良性循環的實現。
對教師培訓的建議 篇2
對前段時期的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反思以后,發現還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培訓內容陳舊,與現代教育要求相距甚遠。有關部門在確定培訓內容時隨意性很大。這樣的培訓教師從中并沒有得到什么提高。
二是培訓方式、方法簡單,教師沒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無論是理論培訓還是教學技能培訓,仍舊以口頭講授和觀摩看課為主,向教師灌輸知識,對教師掌握教育教學策略作用甚微。教師由于缺少主動參與和體驗,對學習沒有積極性和熱情。
三是對培訓對象不加區別,不分層次,不因人施教。在培訓教材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評價等方面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一視同仁”沒有區別。有關部門在確定培訓內容時,不了解城鄉教師之間的差異,不明確教師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培訓。最后以書面考試和少數人的比賽定成績,看似轟轟烈烈,其實收效不大。
下面就是我對教師培訓工作的思考和提出的一些建議。
一、培訓理念要更新。
新的世紀,新的價值觀,決定著新的角色意識,教師不再是蠟燭,照亮別人卻燃燒自己;教師也不再是渡船,送起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自己卻老在原地逗留。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為社會培養下一代,更是為自己積累財富,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從合格教師逐步成長為優秀教師、名教師、專家型教師。怎樣滿足教師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怎樣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幫助?應當成為管理者經常思考的問題,在教師培訓這個問題上也不例外。因此我們要更新培訓的理念,認識到培訓工作不單單是讓教師教好學生,為學校的發展服務,同時還要為教師服務,為他們的個人專業發展“培土施肥”,讓教師與學生雙向成才。
二、培訓形式要確立。
隨著各級各類學校對教師培訓的日益重視,人們一直在尋找著一種理想的培訓方式。校本培訓給教師培訓工作帶來了一種新的思想,它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組織教師學習的一種培訓方式。”最近教育界提出了把培訓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研究融為一體的“校本研訓”模式,其實也是一種有效的培訓形式。
三、培訓師資要保證。
高素質的師資,是培訓質量的保證。并不是所有的培訓內容都能為現有師資能承擔的,因此要組建好一支多層次的師資隊伍。校外的專家教授可以請來做學術講座,部份骨干教師可以做輔導報告,一般教師可以現身說法講心得體會,各有用處,各有側重,這就能較好地解決培訓的師資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教師的工作實際,
四、培訓內容要實在。
好的培訓內容應當做到因人施教,分層滿足,不要強求一律。根據我們所知,市區教師教學基本技能較強,他們更希望有教育理論,教科研,現代化教學技術方面的培訓;農村教師則大都希望以基本教學技能為主。因此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培訓計劃,并適時調整,力求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起到立竿見影的指導作用。
五、培訓方式要多樣。
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為使教師通過培訓獲得新的、內化的、觀念與行為融為一體的教育策略與技能,關鍵在于如何引導教師的主動學習與自我提高。專家們提出要開展經歷、體驗式的培訓,如參與式培訓,讓教師經過“頭腦風暴”列舉觀點,通過培訓者的有效引導,使教師獲得新的認識或重要策略。還有案例對比式培訓,針對教育實踐問題的發現、分析和研討,引導教師反思、相互質疑,修正和完善教育策略,拓展經驗,提升認識等等。
其它還有如城鄉結對、以賽促練、讀書沙龍、網絡交流等等形式的研訓方式。
對教師培訓的建議 篇3
敬愛的x學校領導:
您好!
首先衷心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我的求職材料!
我叫x,是x大學基礎數學專業x屆研究生。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深知自己所處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也深深知道自己內心的追求和自己的欠缺。因為只有了解社會,了解自己的人才會給自己準確的自我定位,繼而才會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得前進道路上的成敗得失,看待就業過程中的荊棘坎坷。做到謙虛謹慎,不卑不亢。
我一直把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作為自己的夢想,正因為有著清晰的使命感,所以大學四年和研究生這兩年多我總是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抓住一切機會鍛煉自己的講課能力與溝通能力。我一直把“務實,勤奮,團結,自律”作為自己座右銘來鞭笞自己,推進自己。尤其通過上研究生這兩年的鍛煉成長,不但使我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使我更清楚得看到了當今學生的無奈與困惑,從而更加堅定了自己將來投身人民教師的行列。從大一剛開始去做家教時的結結巴巴到現在的游刃有余;從大學登臺講課的手足無措到現在不慌不忙。然而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我六年的默默付出。
在研究生期間,學習上我認真刻苦,成績優秀。生活上勤勞儉樸,團結同學,主動為同學分憂解難。積極參加系里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順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除此之外,為了讓自己能夠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我還利用網絡資源聽了大量名師名家的講座,內容涵蓋教育,經濟等各個領域。這些都為我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誠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也有很多不足,譬如太執著于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事決斷力不夠好等。但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自制能力,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定能將缺點帶給我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最后,祝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此致
敬禮!
自薦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