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項目建議書(通用3篇)
建筑工程的項目建議書 篇1
1、項目工作陳述
承約商將執行下面的任務:承約商將按照客戶的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按照客戶提供的要求完成對新房的裝修任務。
2、項目的需求
承約商須按照《家庭裝飾裝修工程質量規范》及客戶提供的要求完成裝修。項目要求請看附件,承約商需在即日起五天內給出可供選擇的方案及效果圖。
3、客戶供應款項
業主向承約商提供室內裝修簡易圖紙,以及在裝修期間業主需要提供的款項。
4、合同類型
合同一式兩份,包含價格,相關附件,并標明付款方式。
5、客戶付款方式
項目啟動前由業主交付定金,定金為總價的50%,交付成果經業主檢查達到業主要求后支付剩下的50%。
6、項目的時間要求
業主希望在一個月內入住新房,所以這個項目需要的完成期是20天,所有可交付成果必須不遲于20天提供給業主。
7、對承約商項目申請書的要求
承約商必須在即日起5天內向業主提交5份申請書備份。
其內容包括
A.方法。承約商能清晰的理解需求,要詳細描述承約商實施項目的方法,要求對每個任務以及對這些任務如何完成進行詳細描述。
B.可交付成果。承約商要提供可交付成果的詳細描述。
C.進度計劃。列出甘特圖或網絡圖,以及每天要進行的詳細任務時間表,以便在要求的項目完成日期內能夠完成項目。
D.經驗。敘述承約商最近實施的項目,包括(客戶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等)已備核實。
E.人事安排。列出將被指定為項目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詳細簡歷,以及他們在類似項目中的成績。
f.成本。必須說明總成本并提供一份項目的預算清單。
8、申請書的評價標準。
A.方案(30%),即承約商提出的建設方案;
B.經驗(30%),即被指定執行此項目的承約商和主要項目負責人實施類似項目的經驗;
C.成本(30%),即承約商申請書中所列的固定成本;
D.進度計劃(10%),即承約商提供詳細的施工計劃。
Magic小組:張曉東130 鄧越127 楮海林108 余光權212
建筑工程的項目建議書 篇2
一、前言
株潭鎮位于江西省萬載縣西南邊陲,地處萍鄉、瀏陽、萬載、袁州四市、縣(區),湘贛大道穿鎮而過,縣、鄉公路縱橫成網,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2公里,距省會南昌210公里,距湖南長沙155公里。全鎮總面積88.62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1個林場,4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9萬。
為加快鎮的發展,建設完善的城市及工業區基礎設施是一項十分重要與緊迫的任務。管道天燃氣工程做為重要的基 礎設施之一,對改善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降低工商業生產成本,促進城市化進程,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具有重大作用。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管道天燃氣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優化投資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善能源結構,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管道天燃氣是一種潔凈、安全能源,發展管道燃氣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還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氮化物及粉塵的排放量,能顯著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因此鎮管道天燃氣工程建設對把鎮建設成一個環境優美、青山綠水、具有現代化風格城市是必不可少的。
管道天燃氣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能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管道燃氣事業,是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國民經濟
發展的持續增長,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有效措施,具有可觀的社會效益。
本工程實施后,其社會綜合效益顯著,主要有: 年替煤替油量1.6萬噸標煤 減少SO2排放量0.1萬噸/年 減少粉塵量 0.1萬噸/年 減少運輸量 28萬噸公里/年
天然氣工程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鎮的能源消費結構,也將充分改善大氣污染狀況,其環保效益十分顯著。并將進一步改善鎮的投資環境,促進鎮的改革開放,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及空氣環境質量。
三、供氣規模
3.1 耗熱定額
根據規劃,到20xx年,本項目預計鎮城市規劃區域用氣約為1000萬立方米/年。
3.2不均勻系數
月、日、時不均勻系數
鎮城區用氣以民用為主,月、日、時不均勻系數為:即K月=1.4、 K日=1.0、 K3=1.0。
3.3 一期工程供氣規模
根據規劃,20xx年確定工程供氣規模: 序號 名稱 年平均日耗氣量(萬米3/日)
每日消耗液化天然氣3噸,高峰小時流量190米3/時 3.4二期工程供氣規模
根據縣城規劃,20xx年確定工程供氣規模:
每日消耗液化天然氣6噸,高峰小時流量420米3/時
四、氣源
本項目氣源擬采用液化天然氣或壓縮天然氣,隨著西氣東輸二線的建設,逐步使用管輸天然氣。
五、工程規模
本項目一期工程在鎮城市規劃區域內建一座氣化站,用地面積15畝,氣化站年平均日供氣規模0.6萬米3,配套建設中壓輸配管網15KM及相應戶內管道,充分滿足民用戶用氣需求。根據發展需要適時啟動二期工程建設,二期工程建設中壓輸配管網5KM及配套燃氣設施,氣化站年平均日供氣規模1.6萬米3
1、主要工藝流程
槽車-CNG儲罐-過濾-調壓-計量-加臭-城市管網
2、輸配管網建設規模
輸配管網采用中壓一級系統、壓力編制如下: 中壓管道起點壓力 0.4 MPa
中壓埋地輸配管道采用聚乙烯管道,管道工程量為5km。
六、后方設施
本項目后方設施包括天燃氣公司、管線所及營業所等機構。后方設施建筑面積為300米2,設在氣化站內,以方便管理與服務。
七、安全可靠性
工業設計貫徹以安全為主的原則,全面杜絕各種不安全因素,嚴格設備的選型、執行規范,避免各項事故性泄漏,加強儀表監視,避免不正常工況。
對于易燃易爆的裝置均需設置安全報警和自動聯鎖系統,對受內壓設備均裝設安全泄壓閥,有可能泄漏的部位設置可燃氣體檢測器。站內所有壓力容器從設計到施工,運行均嚴格按有關規范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壓力容器均應定時檢測。
站內的爆炸和火災危險的類別等級范圍嚴格按有關規范確定,防焊區所選擇的電氣設備均為防爆型,各裝置設有靜電接地和避雷裝置,罐區設有足夠的防雷、防靜電設施。
地下燃氣管線敷設時嚴格保證與其它建筑物及地下管線的安裝凈間距。管材選用聚乙烯塑料管,在實際運行中,要加強管線維護和巡視,加強安全教育,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本工程擬采用先進的控制系統,它具有安全可靠、反應迅速、及 時報警、自動停機等優點,意外發生故障可以自動緊急停車。
項目建成后,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規章制度,對全員經常強化安全教育,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以確保人身安全和裝置的正常運行。
八、環境保護
8.1污染物及污染源
(1)壓縮機及烴泵工作時產生的噪音; (2)生活和噴淋水的排放; (3)站內天然氣儲罐的安全放散; (4)熱水鍋爐燃燒時產生的廢氣;
(5)輸配管網置換及點火過程中的正常放散。
8.2環境保護
本項目是一項環保工程,建成后可降低大氣中的SO2和粉塵含量,減輕大氣污染,改善大氣質量和城市環境衛生。
液化天然氣的儲存,氣化過程和輸配過程皆為物理過程,在正常運行狀態下處于密閉狀態,燃氣無泄漏,無三廢污染物排放。
站內液化天然氣儲罐的安全放散和輸配管網置換點大過程中的正常放散,其排放量均很小且無污染大氣的成份存排放的烴類物質很 快在大氣中擴散,不會對周圍環境構成影響。
液化天然氣壓縮機和烴泵為問歇式工作方式,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噪間污染在設計中選用低噪聲設備加以控制制并采取有效性的消音, 吸音措施,等其達到規定的標準。
熱水鍋爐采用燃氣鍋爐,燃燒置為國外產品,燃燒完全,效率高,廢氣主要為CO2,無煙塵,SO2,CO,NOX排放,
站內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污系統,噴淋水中不含污染物質。
九、建設工期
規劃區域城市管道天燃氣工程項目計劃于20xx年開始建設,工程期內同步建設同步投產,20xx年完成1座氣化站及3KM配套中壓管網;20xx年完成5KM配套中壓管網。
十、結論
1、管道天燃氣項目是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促進招商引資,提升城市檔次,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造就良好投資環境的重要措施,勢在必行。
2、其他城市在管道天燃氣項目已有成功經驗可借鑒。
綜上所述,城市管道天燃氣項目是可行的。
建筑工程的項目建議書 篇3
1、項目摘要
項目名稱:隆德縣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改擴建項目
項目主管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隆德縣農牧局
項目實施單位: 隆德縣綠鮮果蔬有限責任公司
項目法人: 張小斌(公司總經理)
項目性質:改擴建
項目建設年限:1年(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項目建設地點及范圍:隆德縣神林鄉辛平村。
1.1項目建設目標
改擴建工廠化育苗中心1處,新建育苗日光溫室30棟,占地50畝。 30棟育苗日光溫室年育苗3茬,可提供各種蔬菜種苗2700萬株,可滿足9000畝大田蔬菜生產所需種苗。按照15%的增產增收效益估算,畝增收150元,年凈增收135萬元。
2、項目背景
近年來,固原市委、市政府把蔬菜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帶動第二、三產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點來抓,依靠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推動和市場帶動,通過建基地、抓示范、促流通,基本實現了鮮菜由季節性生產到周年生產、周年供應的歷史性跨越,促使了蔬菜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隆德縣特別是近幾年,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把冷涼蔬菜確定為本縣區域優勢產業以來,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有了較快增長,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科學規劃,因勢利導,重點培育,集中連片”的原則,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將冷涼蔬菜作為區域優勢特色扶貧產業積極培育。通過幾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規模種植優勢顯現,但由于受季風氣候制約,春暖遲,晚霜影響大。 冷涼蔬菜主要以地膜覆蓋栽培種植,一般于5月上旬開始移栽,上市晚,不能有效利用早春和晚秋蔬菜市場出現季節性差價。因此,建設蔬菜育苗中心以及開展塑料拱棚生產基地,實行露地覆膜種植和塑料拱棚提早育苗相結合,不僅能保證蔬菜周年供應,搶占外地市場季節差價,而且使全縣蔬菜生產逐步走上外向型大規模的產業化之路,不斷提高在外地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自治區蔬菜產業發展意見,在以固原市為核心,大力開發冷涼氣候資源發展夏季冷涼露地蔬菜生產。固原市以其海拔高、夏季冷涼,小區域灌溉條件優越,環境無污染等特點,是我區發展夏季無公害、綠色特需綠葉菜、果類菜、食用菌的'優勢區域。圍繞固原市的氣候特點和區域特色,種植6-9月份我國南方市場需求的特種葉菜(菜花、西蘭花、白菜、甘藍、菜心、芥蘭、生菜等)和根莖類(蘿卜、胡蘿卜、萵筍等)蔬菜,實施“夏菜南下”戰略,把我市建成為“西菜東調”生產基地。
2.1隆德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特點
一是面積迅速擴大,在全區蔬菜生產中處于優勢地位。受蔬菜種植比較效益高的拉動作用,近年來我縣蔬菜生產保持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蔬菜產值上升較快,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占有較大比重。二是優勢區域逐步形成,季節優勢更加明顯。我縣氣候多樣,生產、交通運輸等條件差異較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按照市場效益原則和農民增收要求,確定當地優勢產業,形成了不同作物的優勢區域。蔬菜產業農業集約化程度高,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產業之一。三是蔬菜在全縣特色產業建設中開始呈現出先導產業的作用。蔬菜主產區大
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郊區和生產條件較好的川道地區,是全縣農業生產的精華地帶,農民收入相對較高,全縣大部分試點村都選擇以蔬菜產業為支撐。四是產銷關聯度進一步增強,產地直銷市場初步形成。在發展蔬菜生產中,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市場,全縣銷售經營網點基本形成。
蔬菜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生產基地規模小而分散,蔬菜育苗工作幾乎空白,集中連片少,集約化程度低,規模效益難以實現,效益差;二是蔬菜營銷組織化程度十分薄弱。基本沒有建立和形成市場與基地掛鉤,產銷聯盟、產銷直掛、城市配送、企業連鎖營銷等現代產業化經營方式;三是蔬菜產后銷售基本上是未經預冷儲藏、整理、包裝、保鮮的原始產品,產品損耗大,增殖低。四是龍頭企業的拉動力不強,沒有建立起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加工、貯藏、保鮮企業。五是蔬菜生產科技含量低,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差,生產管理技術水平低。品種更新慢,單產低,質量不穩定。
就蔬菜產業而言,雖然發展速度快、規模大、效益高,深受農民歡迎。但生產中種苗質量差;采用拱棚育苗或大田直播出苗時間延后、是最佳上市交易時間錯過,這一問題已經成為限制蔬菜產業快速高效發展的瓶頸,也成為隆德縣委、政府首選的解決蔬菜產業的突出問題。
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必要性
3.1.1、可相對延長蔬菜生產時間,提早上市。隆德縣無霜期短,春季晚霜結束遲,秋季早霜來臨早,極大地制約著露地蔬菜的生產。建設育苗溫室,通過設施提前育苗,待露地氣溫、地溫等條件適宜時移栽定植,可相對延長蔬菜生產時間,提前采收上市,搶占市場空檔,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試驗,示范蔬菜育苗移栽較直播田提前上市20天-30天,辣椒、甜椒單株增加產量0.5公斤,畝增產量1900公斤,畝增產值950元。
3.1.2、可提高間套、復種比例,增加單位面積產量。項目區年平均氣溫6.5-7.5℃,有效積溫2500-3200℃,無霜期135-160天,氣候特點是一年一作光溫有余,一年兩作光溫條件不足。依托相對冷涼的氣候資源,充分利用育苗移栽技術,可提高間套復種比例,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3.2 可行性
3.2.1氣候資源條件優越。一是我縣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境內成雨機會少,夏季氣候干燥、涼爽,適宜多種蔬菜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區重要的“西菜東調”基地。二是冬季光照資源豐富,在西北乃至全國發展日光溫室生產條件最為優越。三是我縣大部分地區為雨養農業區,工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業環境面原污染較輕,農區畜牧業發達,有機肥源充足,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優勢明顯。
3.2.2有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大。從20xx年開始,自治區上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包括蔬菜產業在內的農業重點產業。20xx年,區政府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和《寧夏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及發展規劃》等文件,將蔬菜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出臺了優惠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按照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帶動能力強的原則,選擇扶持一批蔬菜加工、流通企業。農牧廳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這都為全省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項目資金扶持。
按照自治區蔬菜產業發展意見,以固原市為核心,大力開發冷涼氣候資源發展夏季冷涼露地蔬菜生產。該地以其海拔高、夏季冷涼,小區域灌溉條件優越,環境無污染等特點,是我區發展夏季無公害、綠色特需綠葉菜、果類菜、食用菌的優勢區域。圍繞固原市的氣候特點和區域特色,種植6-9月份我國南方市場需求的特種葉菜(菜花、西蘭花、白菜、甘藍、菜心、芥蘭、生菜等)和根莖類(蘿卜、胡蘿卜、萵筍等)蔬菜,實施“夏菜南下”戰略,把我縣建成為“西菜東調”生產基地。 二是農民生產積極性高。蔬菜種植比較效益較高,菜農生產積極性高,隨著全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蔬菜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向西北農村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轉移,發展生產的區位優勢明顯。
3.2.3 生產技術條件可行。隆德縣農業技術部門經過近年的試驗、示范和研究,參照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規范化管理與生產標準》實施手冊,結合當地的生產條件,總結出無公害冷涼蔬菜栽培技術規程,并且根據區內外市場需求,篩選出具有一定的區域優勢,適合當地條件,市場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種。為項目實施做好了技術貯備。
近年來隆德縣與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自治區蔬菜產業化協會等單位合作引進蔬菜新品種與多項新技術,這就為蔬菜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因此,完全具備了組織實施的技術力量。
因此,建設隆德縣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進一步擴大塑料拱棚生產基地,實行露地覆膜種植和塑料拱棚提早育苗相結合,不僅能保證蔬菜周年供應,搶占外地市場季節差價,而且使全縣蔬菜生產逐步走上外向型大規模的產業化之路,不斷提高在外地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4、項目建設的資源條件與產品市場分析
4.1自然、社會資源條件
4.1.1自然資源與水資源條件
項目區自然資源條件相對優越。年降雨量450-550mm,年均日照時數2518小時,年平均氣溫8.4℃,≥10℃有效積溫2700-2900℃,無霜期146-171天。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蔬菜養分的積累。項目區有可用于灌溉的水庫、小高抽、大口井,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項目建設水源有保障。
4.1.2技術貯備狀況
為“西菜東調”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