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好的建議書(通用3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好的建議書 篇1
1、采用互動式、開放式閱讀教學
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必須從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開始。傳統閱讀課程是老師為主導,學生按照老師要求進行閱讀學習,這種閱讀學習課程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采用互動式、開放式閱讀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在自主閱讀和探究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轉變思想,不再是傳授學生知識的領導者,而是幫助學生閱讀學習的引導者。
2、創新閱讀內容打造特色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傳統閱讀課程的閱讀內容較為單一,大多是教材中的課文。課文經過多次學習,學生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和興趣,在閱讀效果上難以保證。因此,必須創新閱讀內容,打造特色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在原有課文閱讀的基礎之上,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教育部門的指定閱讀書籍,分批次為學生提出閱讀書目建議,在小學二年級到三年級,以簡單有趣的童話故事為主,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打造“快樂閱讀”模式。
在四五六年級,小學生經過初期的閱讀能力培養,已經具有了較好的理解能力,這個時期的閱讀要以經典的文學著作為主,打造“人文閱讀”模式,比如《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等。通過深淺搭配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能夠廣泛拓寬學生文學知識面,逐漸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
3、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學校可以積極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方面的比賽活動,這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在學習上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班級內部可以開展小型的讀后感演說、手抄報、講故事、觀看影片等活動,圍繞閱讀發散創新思維,通過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讓較為枯燥的閱讀學習課程豐富活躍起來,提高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和學習質量。
四年級語文教學好的建議書 篇2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閱讀的道理是相通的,那么,作為教師在閱讀教材的時候,也應該在比較、歸納中明確教學的著力點。現就四年級上冊進行簡要的梳理,完成教材的整體把握。
第一單元:自然奇觀(感受大自然的“奇”:壯觀、壯麗、奇異、奇麗)
1、理解課文所描寫的景觀的特點,讀中感悟作者的生動描寫,體會作者熱愛自然、感嘆自然的思想感情。
2、方法:邊讀邊抓住語句想象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提問深入理解的方法;查找資料補充理解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交流。通過梳理文章順序把握文意的方法。
3、以4篇課文為研究材料,尋找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和規律:抓特點,有順序,寫具體。如:《觀潮》中潮來之時抓住形與聲的漸進與動態變化,體會壯觀的景象。
4、體會關鍵詞語所描繪的景象;如,“橫臥”“橫貫”等,體會引號的不同作用。
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中“植物類型博物館”和“動物王國”的美譽。(表示特定稱謂);《鳥的天堂》中課文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四次加引號是引用別人的話,表示特定的稱謂,是夸張的形容)
5、觀察與積累。積累文中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進行抄寫或聽寫;將文章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轉述課文;不同構詞形式詞語;聯系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培養學生描寫景物的能力,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第二單元:觀察與發現
激發觀察與發現的興趣,體會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觀察別人觀察不到的,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
1、啟發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并指導學生運用畫一畫、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關鍵的句子。即培養學生通過質疑、讀文、查找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的讀懂課文。
如:《爬山虎的腳》中“一腳一腳地往上爬”一部分。《蟋蟀的住宅》中對“不肯隨遇而安”和“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的理解。
2、學習作者如何觀察的方法、如:細致、連續反復觀察、做好記錄
3、學習抓特點,準確細致地描寫;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運用比喻、擬人,風趣的說法描述)
4、習作:觀察日記x則
本次習作是要求教師關注學生觀察過程的方法、習慣及耐心,所以教師在本單元教學時一定要多次地展示學生的觀察所得,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對觀察細致、連續、有新發現的學生予以表揚。
第三單元:中外童話
體會童話的情趣盎然、奇妙,通過讀文章讓學生感悟到快樂要和大家分享;要講誠信;要引導學生對幸福進行理解等
1、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講故事、續編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
2、邊讀邊浮現畫面進行閱讀(有的課文也可進行對比閱讀),理解童話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3、品味童話語言的特點(優美:幻想美、詩意美)
4、綜合性學習:通過系列的讀童話、講童話、寫童話、演童話活動,培養學生鑒賞、組織、策劃、合作的能力。
第四單元:作家筆下的動物
具體感受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體會作者對小動物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1、抓中心句進行閱讀理解;對比著進行閱讀的方法。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有中心句或概括的句子,可以“以意逆志”式的進行教學,體會它在文中的作用。另外,本單元的安排是“同一動物不同作家寫,同一作家寫不同文的動物”,因而可以從表達的角度,進行比較閱讀。
2、體會作者運用準確的詞語和生動的事例表現動物的特點。(寫具體)
3、滲透對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的理解。
“明貶實褒”實則是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是要體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學時,要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表情達意的方法。
4、積累詞語(含動物)及佳句。
文中有些描寫的語句生動有趣,有些語言表現動物的特性淋漓盡致,對這樣的句子,段落要積累。
5、觀察動物,抓住特點、習性進行描述。(可以分別進行片段訓練)
指導的側重點:①要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細致、生動地進行描寫。
②要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的情感。
第五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
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激發熱愛祖國的自豪之情,滲透保護世界遺產的意識。
1、鞏固通過理清課文順序整體把握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2、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形象描述的方法:用熟知的事物進行比照寫具體的方法。
3、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并嘗試運用。(訓練言之有序的典型)
4、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豐富自己的資料袋。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在學習時,學生勢必要搜集一些介紹國家文物或名勝的內容,要因勢利導地讓學生運用資料“為我所用”。
第六單元:人間真情
通過來自同學間的、鄰里間的、陌生人間的古今中外的愛的故事,體會到愛是可以傳遞的,體會到互相關愛所帶來的歡樂和幸福,激發同情弱者,關心弱勢之情。
1、抓文章的中心句或概括的句子進行閱讀理解,同時要關注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時不防讓學生練習寫一寫批注。
2、滲透選材的意識。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可寫的內容──“以小見大”,可以進行片段練習。
3、繼續鞏固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訓練。如:理解“搭石”“生命橋”等
4、口語交際:如何感謝?如何安慰?本次交際重要在表達時以情感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安慰人。
第七單元:成長的故事
引導學生留心成長中的故事,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中的問題。
1、結合課文詞句,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可通過質疑的方法,可與搜集到的材料結合起來引導深入理解閱讀。
2、學習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的表達感情的方法。
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的描寫與抒情的句子。
3、交流寫作文和寫作文的體會,并嘗試運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
4、綜合性學習:梳理自己成長的歷程與足跡。通過閱讀、訪問、寫信等多種渠道了解更多人的成長故事。
第八單元:科技成就
了解科學技術為我們帶來的奇跡,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暢想科技的發展。
1、體會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說明與文學性的結合)。
體會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對比說明的方法,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2、體會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二閱讀教學建議:
1、關于默讀的訓練應十分關注。
2、繼續訓練學生閱讀能力。
如: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抓關鍵詞句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
3、訓練學生閱讀方法的習得。
如:1)抓住過渡句、中心句進行閱讀的方法;抓住點明主旨的句子;對關鍵詞句進行體會理解的方法(《頤和園》中的“滑”字的體會);結合生活,結合經驗進行理解的方法;
例:以下的課文中都有中心句,《觀潮》《火燒云》《白鵝》《貓》《頤和園》《秦兵馬傭》《搭石》《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呼風喚雨的世紀》
2)邊讀邊想畫面;角色換位體驗;先把書讀薄再讀厚(培養抓關鍵語句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不斷地總結閱讀方法,并在其他課文中進行演練,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4、讀寫的訓練──讀寫互促
如:1)教材中的小練筆:《去年的樹》“對鳥兒說的話”《頤和園》的小練筆;《搭石》“平凡事物中的美”;《呼風喚雨的世紀》“記錄整理長輩對科技發展變化的認識”;《小木偶的故事》的續寫。
2)將讀課文的感受、受到的啟示轉變為書面的表達,會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深化。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教材設計,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他們相遇會說什么”;《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交流寫作文和改作文的體會”;《卡羅納》文中的啟示;《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可以將感受凝練成一句話或制一張親情卡寫下感受;《巨人的花園》從童話中懂得了什么?《幸福是什么》將對幸福的理解概括寫下來。
3)對課文中空白之處,可以進行延續、補充。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結尾“他忘不了什么?”
4)可以對典型的句式進行仿寫,但最好能與課文的理解和深化相結合。
《巨人的花園》中“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還可以加“喚來春天的是”
5)批注的指導:(理解的、感受的、質疑的)
比如:質疑類的批注,教師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表述是否清楚?
至于旁批,教師則可以引導用關鍵的幾個詞語進行概括,這樣言簡意賅,節省時間,也不至于打斷思路。
6)對課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不要停留在口頭的表達。重要的句子不防讓孩子動筆寫一寫。
如:《鳥的天堂》《長城》等文中對關鍵句子的體會,可以轉換。
5、搜集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
1)教材中要求搜集的資料: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長城的圖片;表達情感的古詩詞;關于恐龍的資料;
2)利用課后的資料袋,培養學生的篩選信息,為自己的理解所用的能力。
3)關注課外搜集資料的有效性:一方面,對學生搜集到的材料反對不經過篩選就直接拿到課堂上進行交流,要引導學生對已有的材料進行整理和吸收,讓交流的內容更有情感和溫度。另一方面,要學會分類,并能與相應的內容結合進行補充,逐漸讓材料為我所用。
6、關于略讀課文的教學:
教材的編排目的:
1)有的是為了豐富對主題的理解:
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觀察與發現;?《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了解中外童話及童話的特點;《秦兵馬俑》──我國的世界遺產;《電腦住宅》如:《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科技成就,《烏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都是成長中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別人,反觀自己,從而完成本單元的人文教學目標。這一類課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立足于單元整體,回歸與單元整體,提高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
2)有的是為了體會作者的表達特點。
如:《白公鵝》體會不同作家對同一動物的不同寫法;《母雞》同一作家對不同動物的寫法。這一類課文可以采取對比閱讀的方法,學習了精讀課文之后,略讀課對比進行。
3)有的是為了習得閱讀的方法,發現規律,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如:《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為運用《觀潮》一課的“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結合插圖”讀懂文章,進行演練;《火燒云》與《鳥的天堂》共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以及要仔細觀察才有收獲的意識滲透。《秦兵馬俑》也同時有方法的演練即:抓住過渡句、進行理解,概括的方法。這一類課文可以在精讀中習得方法,在略讀中操練。
三關于寫作教學
本冊教材中安排的習作練習有:
寫身邊的景物;觀察日記;寫童話;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導游詞;看圖寫作;寫回信;想象文。
建議:1)要堅持以課堂素描為主要的練筆手段,培養學生抓住細節進行觀察和描寫,這樣多次練習,學生在寫具體方面才會有所感悟,總結出規律。比如:觀察并描寫人物的一系列動作、神態的練習;在活動中人物的表現與周圍人的表現(點面結合);側面描寫;
2)要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要任務。培養學生觀察的細致耐心;培養學生觀察時的想象和聯想;培養學生觀察的順序。(寫身邊的景物;觀察日記;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看圖寫作都離不開觀察)
3)本冊寫人、記事的題材比較少,但是這樣的對生活的觀察訓練必不可少,需要教師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的習慣。
四年級語文教學好的建議書 篇3
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
你們好!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假如地球遭到了破壞,該怎么辦?我們或許無法阻止這場特大災難,但我們可以預防,讓地球遠離這場災難。那么,我們該怎么行動呢?我們應該保護地球的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將地球建設的更富饒,將地球裝點的更美麗。
可是,事實卻是截然相反的。人類非但沒好好珍惜資源,還大量地消耗水資源,肆意地破壞森林資源,胡亂地污染大氣資源。人走人,可水龍頭仍在流著水;家離學校并不遠卻要坐汽車去學校,污染了空氣,浪費了油;美麗的花朵卻要被摘下來,讓別人玩得開心,自己的生命早枯竭了……人類既然需要碧水藍天、綠樹紅花,又何必摧殘它們的生命呢?因此,我想向你們提幾點建議:
1、淘米水可用來洗臉,不僅節約了水,還能使肌膚更富有光澤,美白效果也極佳。
2、盡量走路外出,減少開車數量,少排放廢氣。
3、不隨手扔垃圾。
4、不破壞花草樹木。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我們的未來,現在就應該行動起來,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自然資源,營造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