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校發展的建議書(通用5篇)
關于學校發展的建議書 篇1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多的把中國大學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作比較。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思維困惑:論大學的數量,我們不比西方少;論聰明程度,我們也不笨于西方人;論教育投資,我們國家對教育投資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但為什么我們的高校實力跟西方的差距那么大?
我最近查閱了一些有關美國高等學府的教育、體質和發展,有很多心得和體會。
眾所周知,我們學校給在校學生提供了很多經濟支持。但對于大多數家庭而言,大學的學費仍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相對于這點,美國高校卻推出了減免學費的政策。如果學生的家庭收入低于6萬美元時,學生的學費全免。高于6萬也有相應的資助,只有收入很高時才交納學費。其實,這不僅僅是經費的問題,更是辦學理念的問題。
美國高校已經認識到將最好的學生收錄入學的重要性,他們不愿意讓學費成為妨礙好學生入學的因素,也更不愿意因為學費而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所以,為了學校更好的發展,我建議學校對一些貧困生采取減免學費并給與生活上適當補助的政策,讓他們不必為了學費和生活費用而擔憂,這樣可以更好的去學習,畢業以后也懂得母校之恩,報答母校。
教育理念的差異是我們與西方高校差異的主要因素。哈佛大學公開宣稱,學生經過激烈競爭才進入哈佛,而一旦入學就不應該再繼續在校內激烈競爭了,而應該好好體會和享受四年的哈佛生活。哈佛強調同學間的互助、扶持、關心、友情和合作。我們的高校,入學前經歷過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和考驗,而入學后仍然要面對壓力重重、你死我活的競爭和拼斗。我們學校也可采取相關政策,要強調同學們間的互助、扶持、關心、友情和合作,而不是讓學生們掙個你死我活,讓學生們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溫馨愜意。
學生們入學以后,我們學校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們的學業水平、課外活動、為人處世、語言表達、社會參與等等諸多關系到學生一生成功與否的方面和因素,而非僅僅單一的學業成績。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離校以后在人生中的成功,對學生們的就業指導和幫助是終身的。 我們在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這一塊也與美國高校有很大差異。我們學校教育目的趨于專業化,缺乏鼓勵學生創新的機制。
我們課堂之上也經常聽老師們提到,西方高校的學生每個學期只需要主修三門課程即可,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需要他們查閱很多資料,每天都泡在圖書館。一學期下來,他們對課程的掌握可以達到專業的程度。而我們大學則追求課程數量的多少,對學習的深度、掌握程度則要求不多。所以我建議學校應該精簡我們的課程,應該追求質而非追求量,讓學生們真正學到知識,并用于實踐,而非簡單的應付考試。 我們學校在專業設置、學校規劃上也與西方模式有較大差異。香港科技大學建校于1991年10月,在短短的20多年的時間里,已經超越了我們國內的任何一所高校,排名躍居世界第34位。它由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霍英東研究院5所學院組成。相比之下,我們一個學校則設置了20到30個學院不等。多而雜的學院設置導致資金分配到每個學院就相對較少。相比之下,香港科技大學設置5個學院,不求多但求精的學校規劃模式,我們大學應該好好學習一下。
學校是我留下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我愛我們的學校。我衷心的希望我們的學校能發展的更好,讓我們的學校變成一個高具人文氣息,開明、溫馨、和諧、互助的校園。
建議人:
年 月 日
關于學校發展的建議書 篇2
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四所周邊學校。在參觀中,觀看了他們學校的特色的管理方式所帶來的全局的變化,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有幾所學校,我已來過幾次,這幾所學校,過去幾年可都和我校處在同一水平,有的甚至還差于我校,在參觀的同時,不禁地想:是什么帶來如此大的變化?又是什么讓這些學校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對比我校的實際情況,除去客觀的原因,的確在一些地方,我們做的還不夠好,做得不精、不細,有的地方還存在不實的狀況。在后來的交流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指出了我校工作中不足,管理中的怪現象、老問題。在學習小平同志同志78年的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向前看》,結合外出學習、參觀,聯系我校的實際情況,對我校當前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和建議,剖析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更好地開展今后工作。
一、學校工作目標不明確,重點工作不突出。
在建校伊始,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搬遷、布置等大量工作。開始,我們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也可以說,是做得很不錯的。對照之前,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文化布置、校園美化等問題,從標語到校風校訓的選擇與定位,從學校的一花一草到各室的布置、籌劃、準備、布置這一過程,全員參與,個個出謀劃策,提出了很好的工作目標,完成的也很出色。
開學后,學校面臨的工作多,繁,許多不相關的問題,從校長室到各科室,從校長到普通的教師都有一大攤的事去做,干擾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原先良好的勢頭在雜事中逐漸失去,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流程已出現斷層,大家疲于去做好眼前的事情,而學校的前景規劃、學校的工作目標就擺在將要的位置,出現了工作全面而不全面豐收的局面。
二、學校管理形成的習慣的養成
我們在教育學生,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而在學校管理中,對教師卻沒有這方面的要求。為了管理好學校,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可心這些制度本身這存在著許多問題:1、有漏洞。工作中有許多地方說得不甚詳細,不明確,存在工作死角,這樣的工作,存在工作量大,不納入評比,這樣的工作大家都不愿意去做,有的做了也是胡做,瞎做,是為了應付差事。2、和現實工作相背,不聯系實際工作。3、可操作性差,持行起來難。
良好的制度應為學校工作服務,在工作中不斷優化。制度制定了,還得堅持進行督促檢查、不斷檢查對制度的遵守持行。這需要事情(項目)負責人持之以恒做好自己的中心工作,各部門協調共建。使之成為一種工作習慣,而不是在工作中你推我讓,相互扯皮。
記得看過一本書,其中之一說道,一所學校給老師做了這樣一條制度——《教師每日必做幾件事》
1、每天到校要進班級。
2、每天要上好晨會課。
3、每天要認真上好課。
4、每天要認真批改作業。
5、每天要寫好一張字帖。
6、每天要說一句鼓勵學生的話。。
7、每天要至少找一位學生談心。。
8、每天要認真備好明天的課。
教師每天對照,使工作進入有序化,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我們校也不妨一試,制定這樣的一條制度,內容可統一,也可根據工作內容不同而定,讓全體對照,每日三省。
三、學校缺少交流的平臺。
學校做好不少工作,其中不少都是根據實際情況做的,真實、創新,不凡也有幾件令人羨慕的事情,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知道的人不多,運用好經驗的人不多,想形成規模化的沒有。為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學校交流平臺沒有搭建,或是搭得不高。很多好東西只是做為資料收入檔案,束之高閣。有的也只是在檢查時拿出來讓人瞧瞧,沒有進一步優化,這樣的經驗,做法,只是初步的經驗提煉,沒有在實踐中得到優化。
學校可以搭建的平臺的好處很多。進行思想交流,學術經驗交流,師生交流,家校交流,校校交流。其中不少的東西是必建的。只要思想、學術流動起來,所衍生出來的好東西是數不勝數的——展示、激勵、反饋等等。
其中好些事分給各科室,由負責人督辦,并持之以恒。如:
1、青藍工程
2、教師思想交流會(中老、中青等)
3、課堂教學交流會(賽課、公開課等)
4、教研科學研究交流會(課題研究等)
5、成果交流(辦報、辦校內雜志、學術?)
其中可將工作中經驗,教學的案例、反思,班級工作體會、心得等匯編成報,成刊,成書。
6、家校交流。(家長會,家校聯系會)
學校可以讓其中活動安排在學期工作中,成為制度,不要讓其成為老師的負擔,使之真正成為教師交流的平臺。
四、教師的積極性。
許多人都說增加教師的經濟收入,給他們工作一點“小刺激”。我認為因是勞人所得,讓干與不干、干多與干少、干這個與干那個不一樣,在政策上頃斜能干、多干的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部分教師的所得為大家所眼紅,讓大家懂得怎樣去工作,該做哪些事。
建議人:
年 月 日
關于學校發展的建議書 篇3
尊敬的校長:
您好!
一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從我插班到現在,校園中那一幕又一幕的情景使我難以忘記。當然,我校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我將要離開母校的時候,向您提3條意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小學生們當然更應該認真的讀書嘍!除了認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我們應該多讀讀課外書呀!但是,學校的圖書館卻遲遲不肯開門,這不是阻擋住了我們對讀書的渴求嗎?這個問題請校長慎重的考慮考慮。
學校要求學生們在早上8:00前吃完早點。一些父母出門打工的同學只好到外面的早點店去吃,但是一些同學吃起飯來狼吞虎咽,會使自己的胃部受到傷害。再說,那些在早點店吃早點的同學個個吃相都很難看,這不是影響了咱們學校的校風嗎?我建議最好在學校建一個食堂,就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了。真是兩全其美呀!
還有,學校應該讓學生們學就好好學,玩就好好玩。春,夏,秋,冬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這些美麗的特點不容錯過。學校應該組織一些春游等活動;顒雍,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寫成作文,,交到廣播室去朗讀。瞧!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校長,以上幾條請您三思,如有冒犯,請您包含。
關于學校發展的建議書 篇4
尊敬的各位校領導:
您們好:
我即將畢業,離開自己的母校,步入中學的殿堂。四年前,剛從本部來到天華時,我對畢業之事滿不在乎,覺得還很遙遠。事過境遷,我馬上就要離開我的母校了,難免有些不舍。
在離開前,我仍想為母校的發展盡我最后的一份力。每年夏天,我們最關注的就是學習和飲水問題。天氣炎熱,而沒有水喝,實在難受。其實,飲水問題的原因在于人為。炎熱時,很多同學直接打開龍頭喝水,不用水瓶接。造成了浪費的水明顯比真正被引用的水多幾倍的情況。生命的源泉流失,不免讓我有些傷感。浪費水的同學全部都報著圖方便和認為水不用他們出錢,浪費就浪費的心理。如果要糾正這種情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于水的匱乏,相信各位校領導比我清楚多了。為此,我想了個解決的方法,但治標不治本,關鍵在于對學生的教育。
現在,許多大學里使用水電都要刷卡,這樣,學生就會盡量節約,因為是出自己的錢,所以學生的態度就會有三百六十讀大轉彎。我建議學生進行效仿。在飲水處使用這種設備,這樣,學生們就不能直接引用了,更何談成倍的浪費?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水真實的價值是無限的,節約水是種美德。學校也不必擔心家長的反應。學生喝再多的水,也只要幾元錢,家長不會為了很少的錢而反對,相反會為學校這種保護水資源的做法拍手稱快。
我即將離開母校了,最后向母校提此建議,若有益,望能采納。
關于學校發展的建議書 篇5
敬愛的校長:
您好!
我是班的一名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學校、老師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教育,使我們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畢業生。如今,我們就要離開學校了,離開那里的一切。我真有點舍不得。
現在,我們的學校發展得很好,電腦室、自然室、語音室應有盡有,成為了設施完備的學校,老師也是經過精挑細選才進來的,所以,大家在這里學習得也很輕松、愉快。但是,作為學校和老師,工作都不會十全十美的。因此,我在這兒給學校提幾項建議:
1.多派一些人手管理樓梯口,特別是在升旗、做操上下樓時,維持秩序,不讓樓道擁擠、造成堵塞。如果可以的話,把大家上下樓的時間錯開,讓樓上的先下,下完以后,樓下的再走。這樣,樓道就會寬松許多,不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2.上英語課、美術課到語音室、美術室去上,不要讓他們空著不用。早日把電腦安裝在教室里,使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把有關資料展示出來。
3.恢復“生活實踐周”活動,讓同學們學會自理生活,和其他人友好相處。還可以帶大家去軍訓,讓我們體會其中的困難,還可以鍛煉身體,磨練意志。
4.將圖書館開放,想借書的同學可以辦理“借書卡”,在圖書館里可增派幾名管理員,檢查監督讀書情況,還可以在同學們中調查一下大家喜歡哪種書,再去買一些回來,這樣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又培養了我們愛書、護書及遵紀守法的意識,真是一舉兩得啊!
5.在體育課上多開設一些課程,比如踢足球、打籃球、打乒乓球等,這樣可以讓我們多掌握一些技巧,再加上長期鍛煉,我們的身體會更加好的。
敬愛的校長,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成長、生活,請您接受我提的建議吧!
最后,祝您: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