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項目建議書(通用3篇)
各類項目建議書 篇1
一、概況
__農場位于翁牛特旗最東端,__河與__市__鎮相望,南隔__河與__市__相毗鄰,地處__河與__河的三角地帶,是__市乃至__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年產糧食6500萬公斤左右,占全旗糧食產量的1/8—1/7之間。全場1.4萬人口,13.8萬畝土地,其中耕地7萬畝,轄11個村分場,20__年人均純收入4012元。
__河和__河是__河的兩大主要支流,__位于__兩河交匯的三角地帶。我場屬沖擊平原,含水層地貌上為河墁灘及一級階地,地勢較低,河谷地下水自西向東流,含水層主要是沖擊平原的砂礫石,向下顆粒變細并夾有粉細砂0.2—1.5cm的比例占75%。含水層厚度10—60米,單井涌水量為160米/小時—200米/小時之間;滲透系數8—15米/日,水質為重碳酸鈣鈉型,礦化度為0.42克/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在1.5米—3米之間,水質良好。__境內的地上水資源主要靠__河和__河的河水,__河河水主要靠__勝利渠首匯集,__河河水主要靠一號渠首匯集,近年來由于干旱兩河水處于斷續狀態,主要靠提取地下水進行灌溉。
二、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耕地面積是__萬畝(其中旱田__萬畝,水澆地__萬畝);旱田主要種植作物有玉米__萬畝,__雜糧、雜豆萬畝。據20__年末統計,項目區糧食總產__萬公斤,平均單產__公斤,人均持有糧__公斤。牲畜總頭數__頭(只),其中大畜__頭(只),小畜__頭(只),生豬__口。農牧業總產值__萬元(其中農業產值__萬元,牧業產值__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__元。
可以看出,__農場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農牧結合的地區,農業收入是農牧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項目區機電井配套工程進度緩慢,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程度很低,各農牧戶之間經濟收入不平衡,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有較大差距,生活比較貧困,貧困人口達到人,占項目區總人口的%。主要致貧原因是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多年以來,項目區農牧業生產結構、生產條件沒有多大變化,農牧業生產發展緩慢,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
二是由于近幾年的持續干旱,原有__畝水澆地,現因地表水供水不足,__畝水澆地變為旱地,農牧民的收入減少。
三是農牧民對水源工程建設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重視不足,沒有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好現有水資源。如果有計劃地開發利用好地下水資源,并結合節水灌溉工程,可以提高農牧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從而有力的促進項目區農牧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翁旗東部地區的農牧業經濟發展,建設一批高標準、科技含量高、高效益的農田節水灌溉工程,達到以點帶面推動農牧業強旗政策的落實,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__農場機電井配套項目區是一個以利用地下水為灌溉水源的井灌區,現有水源井眼,配套的動力設備是柴油機。灌溉面積是__畝,目前這些水源井運行狀態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于缺少節水灌溉措施,輸水渠道滲透嚴重,水利用系數較低,水資源浪費嚴重;二是以油換水運行成本高,管理不變。從整個項目區情況看,還有__畝旱田沒有解決灌溉問題,應加大對灌區的投資力度,完善灌區功能,進一步提高灌區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生產能力。
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__河水利用情況:
由于__河水流特性是春季最長過流時間一個月左右,夏季洪水每次過流時間一般為3—4天,主洪峰期一般為幾小時至十幾小時。
在__河上的`引水閘主要有一號閘,但由于干渠缺少配套工程,所以對__河水的利用率遠遠達不到生產的需要。
2、__河水的利用情況。
__河水由于有勝利渠首的橡膠壩工程,只要有水就能引入勝利干渠,但由于近幾年干旱少雨,上游的紅山水庫已近干涸,因此也無法利用__河水。
3、地下水利用情況。
__農場現有機電井總數已達到680多眼,除利用地表水外,在耕作期內大多利用地下水,每年提取地下水3000多萬立方米。在地下水利用上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電井少,機井多,費用高。現有電井僅有不足100眼,機井近600眼,按用電和用油對比,澆一畝地用電和用油分別是6.5元和10元,全場7萬畝耕地都按大田計算,每年用油要比用電至少多支出120多萬元。二是用油緊張。每到春耕夏澆季節群眾買油就成了難題,加油站前擁擠不堪,有時晝夜排隊,排隊排出一、二里地長,很多人為排班夜間就住在排隊的車里,為了爭搶經常發生斗毆等,造成了群眾生產上的不便。
四、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農田電力配套工程是一項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竣工后,見效快,將有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及我場的經濟全面發展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今年,旗農電局在我場建設變電所,明年即可投入使用.屆時我場的用電質量將全面提升,改變用電難、電壓低的現狀,對我場的農田電力建設項目起到關鍵性作用。
實施該項目,直接關系到當地群眾的切身利益,群眾的積極性很高,場部對該項目非常重視,決定下大力量抓好此項工作,為工程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該項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項目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工程任務和規模
該工程主要任務是使萬畝耕地的機井全部配套輸變電設施,設計新增高壓線路__公里,低壓線路__公里,配套50KV工程項目建議書范文變壓器__臺,新打井__眼,建井房__座,鋪設輸水管路__米。
六、工程投資估算
工程總投資估算為萬元,其中高壓線路投資每延長米35元,計萬元;低壓線路每延長米25元,計__萬元;50KV工程項目建議書范文變壓器每臺2.5萬元,計__萬元,新打機電井每眼1.5萬元,計__萬元,建井房每座6000元,計__萬元.
七、項目資金籌措
工程總投資__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扶助資金__萬元,群眾自籌資金__萬元.
八、效益分析
(一)社會效益:工程完工后,群眾再不為買柴油難怕澆不上地而犯愁,而且灌溉用人工減少,勞動強度降低,群眾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二)經濟效益:機井澆地每畝能耗10元,而改用電井,每畝澆地費用僅為6.5元,每畝澆一次水即可節省3.5元。按每年澆地5次計算,__萬畝耕地每畝可節約__萬元。此外,每年還可節省灌溉用人工__個以上,折資__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三)生態效益:工程完工后,項目區__眼井全部用上清潔無污染的電能,每年少燃燒柴油__萬升以上,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
各類項目建議書 篇2
一、項目名稱及項目內容概況
1、項目名稱:___鎮區集鎮改造工程
2、項目內容概況
___鎮地處___城西,鎮域面積94.38平方公里,轄7個村,4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120人。土地面積94.38平方公里。鎮區干道位于___集鎮中心,于1998年建成,為國家二級公路標準,集鎮現有人水要求,遇山區梅雨季節時山洪排泄不暢,洪水直接侵入單位集體辦公樓院及居民家中,給國家集體和居民財產生命安全帶來危害。
3、鎮區干道位于晨光村中心,晨光村作為黃山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基礎設施不完備。特別是街道不改造,嚴重影響村容村貌,與美好農村建設要求不相適應。
4、鎮歷屆人代會人大代表多次提案,廣大居民要求改造中心街道基礎設施建設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集鎮人行道和雨水管網改造,是___鎮集鎮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是完善集鎮功能、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的需要,是積極響應縣委提出創建“生態文明展示區”號召,打造城郊特色名鎮的需要,也是保障鎮區居民生產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也符合當前移民新村建設要求和未來發展需要。改造工程是經過反復勘測和論證,并多方征求意見的,群眾積極性高,鎮及鎮區村組高度重視,己確定專人負責,目前該項工程經我鎮申報發改委立項,前期規劃設計工作基本完成,一旦資金落實到位,即可組織實施。
三、項目建設地點
規劃為東至林業站,西至___衛生院,全長1000米。
四、項目外部條件落實情況
1、鎮己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并明確了領導組成員的分工。
2、規劃設計工作已委托縣建筑工程設計室設計。
3、中心主干道兩側商鋪、企業、單位及鎮政府籌措資金20萬元已落實。
4、改造工程已經縣交通、規劃、建設部門認可。
五、項目建設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
1、建設內容
A、建設水泥預制磚人行道。
B、結合地形特點,開挖排水溝,鋪設地下給水、排水及強弱電管網。
C、建垃圾清潔池。
2、建設規模
根據公路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需要,主干道紅線控制在18米,兩側人行道各2.5米,兩側排水溝總長為1800米(其中石砌1200米,溝底寬0.8米,上寬1.0米,高1.0米,頂部用水泥蓋板封閉;鋪設混凝土管道600米);建垃圾池5個,配置垃圾桶20個。
六、環境保護情況
該工程在設計上已充分考慮到道路交通、排水等需要,整體規劃設計起點較高,布局合理,有利于環境保護。
七、項目建設工期和施工進度安排
項目計劃于20__年9月中旬開工,20__年12月底結束,工程建設工期約3個半月。
八、項目投資概算及資金來源
1、投資概算:改造工程總投資需60萬元。
A、面包磚3250平方米,計220000元。
B、路肩石1300米,計40000元。
C、挖填土石方工程20__立方米,計30000元。
D、混凝土管道鋪設600米,計78000元。
E、水溝蓋板50立方米,計75000元。
F、筑砌雨水井16座,計25000元。
G、規費稅金70000元。
H、工程施工費用32000元
I、不可預測費30000元。
2、資金來源:自籌20萬元,爭取項目支持40萬元。
各類項目建議書 篇3
1、項目摘要
項目名稱:__蔬菜工廠__項目
項目主管單位:
項目實施單位:
項目法人:
項目性質:改擴建
項目建設年限:1年
項目建設地點及范圍:__村。
1.1項目建設目標
改擴建工廠化育苗中心1處,新建育苗日光溫室30棟,占地50畝。30棟育苗日光溫室年育苗3茬,可提供各種蔬菜種苗2700萬株,可滿足9000畝大田蔬菜生產所需種苗。按照15%的增產增收效益估算,畝增收150元,年凈增收135萬元。
2、項目背景
近年來,固原市委、市政府把蔬菜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帶動第二、三產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點來抓,依靠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推動和市場帶動,通過建基地、抓示范、促流通,基本實現了鮮菜由季節性生產到周年生產、周年供應的歷史性跨越,促使了蔬菜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__特別是近幾年,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把冷涼蔬菜確定為本縣區域優勢產業以來,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有了較快增長,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科學規劃,因勢利導,重點培育,集中連片”的原則,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將冷涼蔬菜作為區域優勢特色扶貧產業積極培育。通過幾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規模種植優勢顯現,但由于受季風氣候制約,春暖遲,晚霜影響大。冷涼蔬菜主要以地膜覆蓋栽培種植,一般于5月上旬開始移栽,上市晚,不能有效利用早春和晚秋蔬菜市場出現季節性差價。因此,建設蔬菜育苗中心以及開展塑料拱棚生產基地,實行露地覆膜種植和塑料拱棚提早育苗相結合,不僅能保證蔬菜周年供應,搶占外地市場季節差價,而且使全縣蔬菜生產逐步走上外向型大規模的產業化之路,不斷提高在外地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自治區蔬菜產業發展意見,在以固原市為核心,大力開發冷涼氣候資源發展夏季冷涼露地蔬菜生產。固原市以其海拔高、夏季冷涼,小區域灌溉條件優越,環境無污染等特點,是我區發展夏季無公害、綠色特需綠葉菜、果類菜、食用菌的優勢區域。圍繞固原市的氣候特點和區域特色,種植6-9月份我國南方市場需求的特種葉菜(菜花、西蘭花、白菜、甘藍、菜心、芥蘭、生菜等)和根莖類(蘿卜、胡蘿卜、萵筍等)蔬菜,實施“夏菜南下”戰略,把我市建成為“西菜東調”生產基地。
一是面積迅速擴大,在全區蔬菜生產中處于優勢地位。受蔬菜種植比較效益高的拉動作用,近年來我縣蔬菜生產保持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蔬菜產值上升較快,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占有較大比重。二是優勢區域逐步形成,季節優勢更加明顯。我縣氣候多樣,生產、交通運輸等條件差異較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按照市場效益原則和農民增收要求,確定當地優勢產業,形成了不同作物的'優勢區域。
蔬菜產業農業集約化程度高,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產業之一。三是蔬菜在全縣特色產業建設中開始呈現出先導產業的作用。蔬菜主產區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郊區和生產條件較好的川道地區,是全縣農業生產的精華地帶,農民收入相對較高,全縣大部分試點村都選擇以蔬菜產業為支撐。四是產銷關聯度進一步增強,產地直銷市場初步形成。在發展蔬菜生產中,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市場,全縣銷售經營網點基本形成。
蔬菜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生產基地規模小而分散,蔬菜育苗工作幾乎空白,集中連片少,集約化程度低,規模效益難以實現,效益差;二是蔬菜營銷組織化程度十分薄弱。基本沒有建立和形成市場與基地掛鉤,產銷聯盟、產銷直掛、城市配送、企業連鎖營銷等現代產業化經營方式;三是蔬菜產后銷售基本上是未經預冷儲藏、整理、包裝、保鮮的原始產品,產品損耗大,增殖低。四是龍頭企業的拉動力不強,沒有建立起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加工、貯藏、保鮮企業。五是蔬菜生產科技含量低,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差,生產管理技術水平低。品種更新慢,單產低,質量不穩定。
就蔬菜產業而言,雖然發展速度快、規模大、效益高,深受農民歡迎。但生產中種苗質量差;采用拱棚育苗或大田直播出苗時間延后、是最佳上市交易時間錯過,這一問題已經成為限制蔬菜產業快速高效發展的瓶頸,也成為__委、政府首選的解決蔬菜產業的突出問題。
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必要性
1)可相對延長蔬菜生產時間,提早上市。__無霜期短,春季晚霜結束遲,秋季早霜來臨早,極大地制約著露地蔬菜的生產。建設育苗溫室,通過設施提前育苗,待露地氣溫、地溫等條件適宜時移栽定植,可相對延長蔬菜生產時間,提前采收上市,搶占市場空檔,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試驗,示范蔬菜育苗移栽較直播田提前上市20天-30天,辣椒、甜椒單株增加產量0.5公斤,畝增產量1900公斤,畝增產值950元。
2)可提高間套、復種比例,增加單位面積產量。項目區年平均氣溫6.5-7.5℃,有效積溫2500-3200℃,無霜期135-160天,氣候特點是一年一作光溫有余,一年兩作光溫條件不足。依托相對冷涼的氣候資源,充分利用育苗移栽技術,可提高間套復種比例,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3.2可行性
3.2.1氣候資源條件優越。一是我縣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境內成雨機會少,夏季氣候干燥、涼爽,適宜多種蔬菜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區重要的“西菜東調”基地。二是冬季光照資源豐富,在西北乃至全國發展日光溫室生產條件最為優越。三是我縣大部分地區為雨養農業區,工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業環境面原污染較輕,農區畜牧業發達,有機肥源充足,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優勢明顯。
3.2.2有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大。從20__年開始,自治區上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包括蔬菜產業在內的農業重點產業。20__年,區政府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和《寧夏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及發展規劃》等文件,將蔬菜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出臺了優惠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按照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帶動能力強的原則,選擇扶持一批蔬菜加工、流通企業。農牧廳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這都為全省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項目資金扶持。
按照自治區蔬菜產業發展意見,以固原市為核心,大力開發冷涼氣候資源發展夏季冷涼露地蔬菜生產。該地以其海拔高、夏季冷涼,小區域灌溉條件優越,環境無污染等特點,是我區發展夏季無公害、綠色特需綠葉菜、果類菜、食用菌的優勢區域。圍繞固原市的氣候特點和區域特色,種植6-9月份我國南方市場需求的特種葉菜(菜花、西蘭花、白菜、甘藍、菜心、芥蘭、生菜等)和根莖類(蘿卜、胡蘿卜、萵筍等)蔬菜,實施“夏菜南下”戰略,把我縣建成為“西菜東調”生產基地。
二是農民生產積極性高。蔬菜種植比較效益較高,菜農生產積極性高,隨著全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蔬菜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向西北農村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轉移,發展生產的區位優勢明顯。
3.2.3生產技術條件可行。__農業技術部門經過近年的試驗、示范和研究,參照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規范化管理與生產標準》實施手冊,結合當地的生產條件,總結出無公害冷涼蔬菜栽培技術規程,并且根據區內外市場需求,篩選出具有一定的區域優勢,適合當地條件,市場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種。為項目實施做好了技術貯備。
近年來__與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自治區蔬菜產業化協會等單位合作引進蔬菜新品種與多項新技術,這就為蔬菜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因此,完全具備了組織實施的技術力量。
因此,建設__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進一步擴大塑料拱棚生產基地,實行露地覆膜種植和塑料拱棚提早育苗相結合,不僅能保證蔬菜周年供應,搶占外地市場季節差價,而且使全縣蔬菜生產逐步走上外向型大規模的產業化之路,不斷提高在外地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