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自我反思怎么寫(精選3篇)
關于初中自我反思怎么寫 篇1
期中考試過去了。轟轟烈烈地來,摻摻戚戚地走。這一次期中考試,我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失敗。
當一點點可憐的分數一次次呈現在我眼前,刺痛我的心,我深感到自己的麻木。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父母,怎樣去面對老師和同學。總之,心情莫名其妙地發沉。沉的痛苦,沉的無可奈何。當一切事情都擺在面前,父母也什么都了解了。他們先是講我早已滾瓜爛熟的道理,然后鼓勵我要努力,不能自暴自棄。這竟使我產生了莫名其妙的感動。我從心底對自己說:“你要爭氣,為自己的父母爭氣,為自己爭氣。”
人生有的時候是無奈的,考試也是無奈的。但我們不能總活在無奈之中。無奈是一顆慢性毒藥,它會一點點地侵蝕你,侵蝕你的心、你的脾、你的五臟六腑,直至你的思想。你的思想被無奈侵蝕,自己會淪落到悲觀者的地步。
我的骨子里都是豁達堅韌的骨髓。我控制自己,不讓自己哭。哭是弱者的表現。當我想哭,我強裝微笑。我會控制淚水在眼睛里打轉而不流下。
關于初中自我反思怎么寫 篇2
新的一年來了,我們大家高興極了!因為我又長大了一歲,又比以前懂事了一點。 過去的一年里我學到了很多,比如,顯微鏡是荷蘭得列文虎克發明的。只要把兩種東西的優點合起來就可以創造另外一種東西。雖然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可是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和同學講話,這些都是我的不足之處。我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我總是跟學習不用功的同學一起,又不看課外書,所以現在成績那么差。有時,我想努力學習,可過了一會就把這話忘得一干二凈。 個學期,我要把成績追回來,要到班級得前二十名才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
關于初中自我反思怎么寫 篇3
日前,下校園聽了孫老師的《雨霖鈴》、張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和王老師的《再別康橋》這三節課,十分受益,很受啟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扎實的基本功。能夠這樣說,這是三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
那里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三節課,每節課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
生間的距離,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從情境創設看:這三節課的情境創設,就應說是各具特色,如,張老師的激情創境,孫老師的美圖美語創境,王老師的發揮學生自主性創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設潛力。
3、從學科特點觀:三位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
味。
4、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
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5、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三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張老師收集的“原聲錄音”,王老師的具有唱歌、繪畫特長的學生等都成為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6、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必須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三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如,張
老師的“在和平年代馬丁·路德·金為何有如此夢想?找出自己喜歡的有氣勢的段落談感受”、王老師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孫老師的“任選自己喜歡的詩節,談談你從中讀出的愛、自由與美?”等問題設計,在落實知識目標、潛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設的有效性。
7、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為學生帶給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
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8、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潛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潛力培養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孫老師設計的連綴意象成美文、繪制情景再現圖、根據自己的離別感受創作《雨霖鈴》等環節,張老師設計的結合自己的理想談夢想等環節,使學生的聯想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寫作潛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潛力和自主學習
潛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如,張、孫老師漸行漸深的問題預設,王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推薦。
盡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艷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推薦。
1、孫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潛力培養的做法,十分值得提倡,期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實施于課堂教學中。
2、張老師的課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還應注重調控氣氛,使課堂氛圍再簡單一些,這樣更利于目標的達成。
3、王老師的家常課,很樸實,十分有借鑒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絡設備,
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4、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于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后花氣力探究并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到達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