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小象反思(精選13篇)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1
《可愛的小象》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喜歡這頭小象嗎?說說理由。在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全班32人,差不多有20多個人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這時我隱約聽到教室后邊有個很小的聲音“我有一點兒不喜歡。”出于求異也好,求新也罷。我叫起了這個發出不同聲音的男孩,想聽聽他那具有個性化的想法。“我有一點兒不喜歡這頭小象。”“說下去,為什么?”我有點急切地想聽到他的理由,因為在備課時,我沒有想出什么不喜歡小象的理由。
“因為我認為這頭小象不夠聰明,要不然為什么它不在第一次修銅壺的時候就灌滿水檢查檢查,還要等主人發現了再去重修呢?”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我頓時覺得這個孩子沒有倉促回答老師的提問,而是經過動腦思考后很認真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太難得了。于是,我表揚他會思考,有個性,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給老師和同學們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時教室里議論紛紛,學生們沒等我下令已經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探討了。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2
在學唱歌曲《可愛的小象》時我采用了接龍演唱的形式,分別進行了“教師先唱學生后接”、“學生先唱教師后接”、“男生全體演唱”、“女聲全體演唱”等多種練習形式,每次演唱結束學生都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如:有的學生說“老師唱的又輕巧又有彈性,我們唱的有些生硬、老師唱的流暢熟練我們有點緊張張不開嘴”等等,在同學們幼稚而又真誠的評價聲中,每一遍的演唱都有一點點的進步,先是唱準了節奏,隨后解決了音準,接下來學生能夠熟練的放聲演唱,最后全班學生基本上都能用非常自然的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了,聽著學生們動聽的歌聲,看著學生們喜悅的表情我也被感染了,邊彈琴邊和學生一起演唱,陶醉在歌聲的海洋中。
可見將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融入到各個教學內容中去,在多種教學方法的指引下不僅能讓學生輕松的接受,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演唱、表演、創編等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3
首先,讓我感受到了教學此類文章動物或人物時,一定要把握住小象的特點,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初步了解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象?學生說出了聰明
能干家務活的、能干的、可愛的小象。然后,抓住這幾個主要特點,從文中句子詞語剖析他的特點,讓學生對于他的聰明,能干,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另外在理解讓學生進入角色比如小象、比如銅匠,想象他們的所想,所說,所做,來理解小象的聰明,同時也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比如小象本身的學習運用,和銅匠的表揚贊賞來理解小象的聰明能干。學完課文后,在理解文章的同時,又有了一次更深刻的總結,談談他喜歡小象的理由,理由有好多,有的想讓它幫助自己,有的因為他的聰明好學,有的因為小象的樣子可愛。學生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對小象這個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其次,教授完這篇課文,讓我感覺到一個“趣”,學生了解小象的趣,和學生扮演小象的趣以及教師在評價時也應該有趣,激勵學生。只要抓住這一點,把對學生的課堂評價的語言趣味化,學生一節課下來的注意力很集中。
最后,要想教的深刻,必須老師讀的深刻,要求學生用心的讀幾遍的同時,老師之前就應該用心的多讀幾遍。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4
1、課堂加上傣族風情的欣賞的目的:歌曲很簡單,但是孩子們對于“傣族”“吉祥”不甚了解,再說還有充滿傣族風情的旋律,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一下傣族的風土人情。這一環節的加入讓孩子們很興奮,對于“潑水節”“孔雀舞”傣族的風情都有了一個的大體的認識。為歌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學習歌曲的過程,通過聆聽說出你對音樂的感受,孩子們說的很全“溫暖”、“柔和”“親切”“輕巧”等等。
3、打擊樂器的加入,很簡單,似乎是為了樂器而加入。這里可以嘗試一下響板的運用,充實一下課堂,在這一個環節,重復的較多,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4、最后的《大象》欣賞,沒有展開,只是讓孩子們簡單的聽了聽,對于“華爾茲”“低音提琴”大象的笨重與可愛,音樂的東西少一些,讓孩子們通過律動的形式,將大象圓舞曲演繹。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5
經過近一周的忙碌,今天《可愛的小象》一課算是告一段落。經過馬玲老師的細心點評,今天比昨天的試講有了進步,同時也有了更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昨天的試講是在下午第一節課,本以為孩子們會有點犯困,課堂的效果不會很理想,誰知,一年級十班的孩子們很是配合,互動起來非常好,并且課堂紀律也很棒。我自己的反思是:只有老師認真的備課了,吸引住了孩子,就不會有搗亂的孩子,不會有沉默的情況,更不會讓我們覺得很無奈,這完全取決于老師對于課堂的把握。
二、備課的過程中,我一直為“音樂的快慢”這一個知識點的滲透感到頭疼,怎樣讓孩子們感受音樂速度的變化呢。于是我想到了兒歌“小動物走路”用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花貓的形態來體會音樂的快慢,孩子們很快的就理解了。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6
首先,學生表演完大象后,教師問“這位同學表演的怎樣?”有的同學評價說“他表演的動作再緩慢一些就更能表現出大象的笨重了”,有的補充說“大象的身體很重所以腳步應再沉重些”,還有的說“如果能按照音樂節奏進行表演就更好了”等,經過學生之間簡練的評價使表演的學生迅速找到了自己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繼而在音樂的伴隨下師生共同有節奏的進行表演,享受著音樂帶來的無限歡樂。
其次,在利用三角鐵敲擊歌曲強拍時,第一位學生演奏不夠準確,學生評價道:“他的演奏沒有節奏感沒找到強拍”隨后,評價的學生到前面做了一下示范,演奏相當準確,在同學肯定的掌聲中我追問道:“你是怎樣做到的?”他很從容地說:“我是看電視上閃爍的圖標演奏的,圖標出現時就是強拍”,真沒想到平時我告訴學生的小竅門他們真的都記住了,并派上了用場,還有的學生說:“我是靠聽感受到強拍的”說完果然演奏的很準確,隨即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演奏方法和準確程度。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7
初一(上)第七單元——“地球,我們的家園”所選取的文章基本是一些科技小品文、報告文學等等。在備課的時候,我就把重點放在文體的分析上。因為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一題就是有關說明文的閱讀。比如,“科學小品文”要求“科學性”與“文學性相”結合;“報告文學”是文學性、形象性、真實性相結合等等。
《可愛的地球》一文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也是一篇自讀課文。篇幅較短,內容較淺。我打算用一個課時結束。但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一個知識點的下達呢?這一課的重要知識點應該是哪一個呢?這都是我備課中反復思量的問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發現這篇科學小品文有一個文體特征,就是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句可以概括這一段的中心意思。在想到每次考試中的現代文閱讀,我們學生所欠缺的一個技能就是找中心句。而在現代文的理解中,能否找出中心句,并準確地概括文意,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中心句就猶如密密麻麻蜘蛛網中的幾個亮點,讓學生們在漫無頭緒的文章閱讀中找到路標、尋到方向。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8
創設環境情境,活躍幼兒興趣,學會折疊青蛙,鍛煉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孩子們學會并掌握折疊青蛙的方法和步驟,孩子們用靈巧的小手折疊出逼真可愛的小青蛙,既培養了觀察思考能力,又鍛煉了動手動腦能力。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師幼關系的民主平等、注重幼兒的全面參與讓幼兒充分“動”起來,使幼兒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突破了重難點,創設了觀察、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機會,讓幼兒在發現、解決實際總題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可愛的小青蛙“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落實。
不足之處,在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過多地注重了自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目標的完成。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9
本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鍛煉了小朋友們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及保護青蛙的情感,從小樹立了環保意識,為幼兒的終身教育和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興趣,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長過程,激發了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在活動中,我收集了大量有關青蛙的知識和圖片,引導幼兒全面了解有關青蛙的各種知識,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孩子們不但學會了能用對比的方法去觀察事物,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能夠運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變化規律,同時,還通過幼兒參與有關青蛙資料的收集和課堂上的交流,使孩子們充分認識到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農田衛士,我們應該保護它,并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措施,增強了幼兒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充分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10
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學生發展為中心和自己研究的課題,為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受益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啟發誘導、合作學習、游戲教學、評價激勵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探究學習。
這次活動的最大反思就是,想要呈現一堂好課,僅僅有好的設計意圖,設計流程是不夠的,最主要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時,能給予學生更適當的指導,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況,在課堂中靈活調整,有效回應學生的各種表現,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11
上完這節課后,我發現,再簡單的文本,如果備課時能認真深入地準備,也能上出精彩的一節課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讓學生們自主探討,不再進行“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的機械性教學。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由于設定為一課時,時間上比較緊,個別學生不能很快地進入老師設定的狀態中來,學習的效率比較低,仍然做了“文抄公”。如何調動這一部分孩子的積極性,還值得我去探究。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12
《可愛的小青蛙》這節練習課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饒有趣味地應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并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可愛的小青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學習了2,3,5的乘法口訣之后安排的一節綜合練習課。
此次課的教學設計也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并以學生喜歡的輕松活潑的形式引出數學問題,由淺入深,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在一系列的問題,看到了教學設計中的不足。
可愛的小象反思 篇13
我們學校的課改在堅定不移的前進著,我的課改之路也在舉步維艱的進行著,上節課我上了一節課《最可愛的人》,我感覺很是失敗。
首先,思路不清晰,有些亂。因為課堂語言在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平時課堂語言是較貧乏的,我想錘煉自己的課堂語言,備課時把問題分解了,結果沒加以整合,致使思路不夠清晰。
其次,準備不充分,致使中間環節沒處理好,最后草草收場。
第三,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開始可能由于聽課的老師多,學生有些緊張,在展示的過程中不是很積極,老師又沒能及時的引導好,我感覺是這節課氣氛教悶的原因。
總之,在今后的實踐中,我會不斷反思+實踐,爭取在課改的道路上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