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出問題檢討書(通用3篇)
活動出問題檢討書 篇1
對于這次的動員大會活動,我深感慚愧,對于自己的過失,我一直無法理解,為此我深感抱歉。
所以我做如下檢討:
不足之處。
1、沒有意識到平常活動與大型活動的區別,小型活動可以隨意發揮,但大型活動就要注意措辭和場合,對于這次活動的語言、音量、措辭等,我深感差勁。
2、普通話太爛,這一直是我的弱點,以前我以為我可以把這弱點成為我的亮點,但這次我發覺我錯的太離譜,一點瑕疵可能會是亮點,但太多瑕疵就是失敗。
3、從來不記住別人的名和電話號碼,總覺得以后聽著聽著就知道了,但一到要急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連一點點事都做不好。
4、態度欠缺,沒有對本活動的高度重視,對自己過度自信,我承認自己的態度嚴重欠缺。
5、時間把握不好,隨機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6、主持沒有邏輯、程序。只能說在瞎搞,2個環節之間的主持詞沒一點銜接和過度。
改正之法。
1、下次要寫主持稿,注意環節,之間的連接。
2、說話、咬要清楚。
3、加強普通話。
4、重視細節,活動之前估計用時,以及會出現的問題。
5、注意形象,謹記自己的在臺上不要出現習慣性小動作。
特寫此書,只為下次進步。
檢討人:
活動出問題檢討書 篇2
尊敬的領導:
您們好!公司于12月10日20點組織了抽查員工對公司數碼產品了解情況的活動,本人未能準時出席,給公司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我認真反思,深刻自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向領導做出如下深刻檢討:
這件事,雖然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但公司于24小時前已通知各員工,每人有充份的時間做好領導抽查的準備,雖然抽查對本人來說有一定難度,但缺席它本身就是錯誤的,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工作責任心上的欠缺。作為公司的一員尤其是作為在試用期間的一名員工,絕不能無視公司規章、紀律。俗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無論我有何理由都不能成為違反紀律的理由,我也看到了這件事的惡劣影響,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樣自由散漫那怎么能及時把工作精神貫徹好、落實好,并且把工作做好呢?同時,如果在我們這個集體中形成了這種目無組織紀律觀念,為所欲為的不良風氣,我們工作的提高將無從談起。因此,這件事的后果是嚴重的,影響是惡劣的。在深感痛心的同時,我也感到了幸運,領導的批評教育讓我及時覺醒,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長道路上,即是一污點也是一次重要的轉折點。所以,在此,我在向領導做出檢討的同時,也向你們表示發自內心的感謝。
這件事后,我知道無論怎樣都不足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因此,我不請求領導對我寬恕,無論領導怎樣從嚴從重處分我,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同時,我請求領導給我一次機會,使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的覺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來為我公司的工作做出積極的貢獻,請領導相信我。預祝公司騰飛。
檢討人:
12月11日
活動出問題檢討書 篇3
我班的教室在3樓,每次小朋友排隊下樓梯時,都會手扶著幼兒扶手。由于扶手是沿著樓梯的走向加設的,扶手會由上而下越來越貼近樓梯臺階。所以孩子們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走一段樓梯的最后幾階時如果手不離開扶手的話,身體就必須彎下來或蹲下來,看上去就像人變矮了;而轉到下一段樓梯后,站直身體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長高了。孩子們對這個游戲樂此不疲,覺得自己仿佛是個魔術師。為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為數學知識,我先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有關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幼兒在探索感知一段時間后,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不會正確使用比較高矮的方法,對必須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還不甚理解,對兩個物體高矮差別不顯著的比較易出錯等等,有部分幼兒使用“高”、“矮”的詞不當,把“矮”講成“低”等等。于是,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著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活動難點是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通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后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后,通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
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
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后,我通過游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當性。
活動結束后,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但我在活動設計上沒有突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雖然也有要求幼兒兩兩比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兒站在地上比較,沒有為他們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機會,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于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雖然在設計時希望通過下一步圖片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圖片比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課的流程,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做到不人為割裂課的層次,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