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文反思(精選3篇)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文反思 篇1
在第一課時設計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讀,知道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知道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因為在第一課時如果學生真正讀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來,對聞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為課時就可以在品讀語言過程中來深入挖掘聞先生這種說和做,雖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為追求民主,為救國救民。這樣,會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好,能讀懂文章,而且學生領悟能力較強,其實在這過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導學生對聞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在當今社會如何把聞先生的精神傳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課時。這也是教學中受教案和教學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靈活的處理授課內容。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獲。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文反思 篇2
(一)難點沒有突出。
在理解比較這一過程中,即討論作為前期卓越學者的說和做和作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說和做有什么異同點。這是這課堂的難點,解決它,就可以達到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和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但我在實際的課堂上也忽視了一個小細節(jié),每能強化一個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這是這堂課上的一個較大的遺憾。
(二)缺少對關鍵詞語的鑒賞與朗讀訓練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花樣翻新。語文課不能缺少朗朗的讀書聲,不能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欣賞和必要的獨到的分析見解。
(三)板書不工整,需注意。
同時,由于教學內容比較多,我用一節(jié)課去完成,顯得有點倉促,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所以在回答問題時就不夠主動積極,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較好的學生能大膽回答及發(fā)言。最明顯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詩人,在搞文化學術這方面的說和做的態(tài)度,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顯得有些倉促,不少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從而未能發(fā)言,這是一個缺憾。
再有語文課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語文課的“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在合作學習中如果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靈活的處理授課內容。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獲。同時,自己也要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實踐。力爭每天都有一個臺階的進步了,加油!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文反思 篇3
學生在初一下學期學習了軸對稱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心對稱知識時一方面要用這一知識作類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軸對稱概念對中心對稱概念的干擾,在教學中本課在揭示了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加強了和軸對稱圖形的辨析,并在練習中掌握它們的區(qū)別,讓學生在類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對稱圖形這一概念。
同樣中心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這兩個概念又充滿了辨證關系,當把某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這個圖形就是中心對稱圖形;如果把這個圖形的組成部分看作兩個圖形,則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成中心對稱。所以中心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其概念是相對而言的。這兩個概念有助于學生辨證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的正確理解是本堂課的難點所在,在教學中,在學生已掌握中心對稱圖形這一概念后,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明確這是中心對稱圖形,接著將圖形標上字母,并把兩個三角形涂上不同的顏色,讓學生把這個圖形看作兩個三角形,動畫演示讓其中一個三角形繞一點旋轉180度與另一個三角形重合,從而揭示兩個圖形關于某一點成中心對稱的概念,這樣通過動畫讓學生明白了中心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概念之間的區(qū)別
像這樣運用直觀形象的演示來演繹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效果還的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