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住宅課后反思(精選3篇)
電腦住宅課后反思 篇1
這是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它位于日本東京市中心,建筑面積370多平方米,內部安裝有100多臺電腦,設計師是東京大學教授坂村健。它展現了21世紀科技的飛速發展,讓人的幻想變成了現實,是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篇課文。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邊默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那里的電腦有什么功能怎樣工作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如,填寫表格,將電腦住宅的具體設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內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對電腦住宅就有一個整體清晰的印象了。另外,我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控究的形式,按課文的講述順序畫出電腦住宅的示意圖,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畫面。
我知道學生對電腦比較感興趣,于是我讓學生再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鼓勵學生以"電腦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參觀者"介紹電腦住宅,以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和語言,并能重新組織語言,準確地介紹電腦住宅中各項設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電腦住宅課后反思 篇2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以后,我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圍繞"如果我是一名設計師,我會怎樣設計電腦住宅"進行交流,討論。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有的說把墻壁造成玻璃的,可以吸收熱能,然后通過電腦控制家里的電器設備,隨時供電;有的說把床設計成電腦按摩床,這樣,對主人的健康有利……我還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設計智能化的教室,學校,商場……并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但是由于本課是略讀課,教學時間只有一課時,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較難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因此本課的一些問題講述不夠深入。
電腦住宅課后反思 篇3
《大海啊,故鄉》是一首3/4拍的抒情歌曲。屬于五年級下學期的教學內容。歌曲的音域跨度為九度。教學重點為附點、切分節奏。音樂元素樸實無華,難點是對祖國、大海、故鄉的眷戀之情的表達。
教學中我不僅關注了愛母親——愛故鄉——愛祖國,這條愛的主線。更關注了附點、切分節奏元素的演唱技法。用樂曲內在的元素精準的表現歌曲情緒,教學特色是以情感為主線,貫穿全課的始終。整個教學通過“創設情景——聽海”,“激發情感——唱海”,“表達情感——演海”,“升華情感——團圓”四個版塊的鏈接,使課堂教學逐級推進,層次分明,縱深發展。根據學情的進展,任強老師不不時的點燃學生的感情之花,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與表現,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突顯了“提升了教學品質,推進高校課堂”的教研主題。
關注音樂元素,關注音樂自身的律動和強弱規律為樸實的歌曲插上了愛的翅膀。但單純的技術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所以在教學中我用了幾朵浪花來表現切分節奏、附點節奏的強弱規律,形象的浪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