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課文反思(精選3篇)
女媧補天課文反思 篇1
學習本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觀看動畫片《女媧補天》,然后叫學生講述影片中女媧造人部分的故事情節,并與課文有關內容進行對比,這一環節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又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這篇神話真實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媧造人過程中的心理和神態描寫。我讓學生將課文與《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學生閱讀后得出結論:課文豐富了女媧為什么造人、怎樣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悅、造人的辛勞、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等內容。通過析讀這些相關語段,學生明確了作者是借助想象來豐富情節,借助描寫來豐富細節的。同時學生還感知到女媧不僅是一個神,她無所不能;女媧還是一個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媧更是一個母親,有母愛的情懷,有勤勞的品格。
最后的拓展延伸: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作另一種推測,說說你編的《女媧造人》。這一訓練環節的設計,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關于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不足之處:1、課堂評價不到位。對學生的回答有時沒能給予肯定,在課堂上沒有發動學生作點評。2、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女媧補天課文反思 篇2
一、教材把握
這篇課文是七年級(上)六單元的一篇課,這一單元可以稱為想象世界,體裁上是由童話、神話以及寓言構成,目的在于通過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象能力。我在上課時,把《女媧造人》的教學重點定位于培養學生的大膽而新奇的想象力,
二、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了學生的手腳,比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人是怎么來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目標,根據厘定的目標逐一完成。先讓學生講述自己熟悉的中國神話,然后老師告訴學生還有希臘神話、佛教神話、印第安神話、北歐神話,你們想聽嗎?那看你們的課堂表現啦!一下子把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接下來學生回答問題很主動。特別小組探究環節——講故事環節和分組朗讀兩個環節,學生積極性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小組表現得好壞要用分數來衡量,在評價各小組時,我把主動權也交給學生,有的組唯恐自己落后,總想給別的組打低分,這時我就要全班來評,對不公平的打分,我才出面主持公道。
女媧補天課文反思 篇3
本文是一篇神話故事,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喜悅。
學習本文時,我首先用“人”的謎語引出“人是從哪里來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又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由課題引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由此了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以“女媧是人是神”為導線,引導學生辯論女媧的神性及人性,得出女媧亦人亦神的人物形象。拓展將課文與《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學生閱讀后得出結論:課文豐富了女媧為什么造人、怎樣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悅、造人的辛勞、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等內容。通過析讀這些相關語段,學生明確了作者是借助想象來豐富情節,借助描寫來豐富細節的。而最能體現作者想象力的就是其中對人類誕生后喜悅心情的描寫,讓學生找到句子,對出感情。在擴展其他神話故事,引出神話的概念。最后的作業練習: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作另一種推測,說說你編的《女媧造人》。這一訓練環節的設計,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關于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