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數的順序課文反思(精選5篇)
100以內數的順序課文反思 篇1
通過這次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如如何的去備課,我的師父告訴我:“備課不僅僅是備講課的過程,更應該去備自己的學生。”很感謝我的師父在這次備課過程中對于我的悉心教導。
今后我會有意識地自問:我備課了嗎?沒有認真研讀課標與解讀也是我的一大弊端。今后一定抽出時間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為自己充電。
在研究教材、教參的過程中,一定要反復考慮本課的知識點,思考每道題目的出題意圖,聯系整套教材,以便遷移與運用。思考教學目標,切實按照目標進行課程設計。重、難點以及用何種方法突破。最后再落筆進行教學設計。總之要好好認真細致地備課,備教材,備教參,備學生。
我想做一個老師,更想做一個有思想、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好老師。
100以內數的順序課文反思 篇2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完成“百數表”,然后從“百數表”里尋找規律,通過整理,觀察,對比之后,復習數數,寫數,有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表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一整理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從認數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100以內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課前我讓學生預習38頁,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
教學中,讓學生給十位、個位是3的數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內各數的排列順序,而且深化了對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激發了學生探索規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在數目表中找數。提問:與90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多少?從7數到12數了多少個數等題。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思考討論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100以內數的順序課文反思 篇3
1、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在教學新課時,我從學生喜愛的故事入手,將例題設計成兩只母雞的對話,引出要求解決的問題,調動了學習的興趣,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2、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思想方法的滲透
比較大小首先從比較兩只母雞的生蛋數開始,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新課的教學過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轉化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的熏陶。
100以內數的順序課文反思 篇4
課文講述了月亮看到一個小女孩準備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讓明天是好天氣。后來又看到另一個小女孩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媽媽,而寧可不去郊游,她決定還是讓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們一個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覺得,課文有很多懸疑吸引著我的注意,同時也吸引著學生的興趣。但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卻采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這樣設計環節的:
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體會月亮的兩個不同的心愿:一個是明天晴天,一個是明天下雨,產生這樣的矛盾現象,讓學生帶著新奇,帶著疑問,去學習整篇課文。課文沒有明講第二天是晴天還是雨天,只是說“兩天后的一個艷陽天,孩子們一個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在學到最后一小節時,我問學生,月亮的哪個心愿實現了?雖然學生中發生很多爭執,但仔細閱讀課文的同學還是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我接下來的設計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我這樣問:同學們,其實月亮的心愿也可以說只有一個,你能讀讀最后一小節,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嗎?這個問題直到下課,也沒能從學生的嘴里說出來,那就是月亮想讓每一個孩子都去郊游。
100以內數的順序課文反思 篇5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么”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后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教完布封的《馬》,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不對勁在哪里呢?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原來布封是一位人文主義思想的宣傳者和繼承者,《馬》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它的人文主義思想。而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充分挖掘,準備不夠,致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淡化了。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么”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后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