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精選5篇)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動手進行操作,掌握錄音機錄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將聲音記錄下來的幾種工具和方法,感受數碼科技產品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欲望。
教學思路:
本次活動通過舉辦“聲音博覽會”為引子,并貫穿始終,讓幼兒保持極高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動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種能將聲音錄制下來的方法,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教學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進行調查:那些東西可以將聲音錄下來?
2、錄音素材。
3、各種錄音工具:如錄音機、錄音筆、MP3、MP4、攝像機、手機、數碼相機等。
4、錄音機按鍵圖標。
教學內容:
一、 教師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下周我們幼兒園要舉辦一場“聲音博覽會”,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種各樣的聲音,到時候會評出“最好聽的聲音”、“最可怕的聲音”、“最奇怪的聲音”、“最搞笑的聲音”等等,你們想參加嗎?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聲音帶去參展呢?(可以錄下來)
二、幼兒交流討論:那些工具可以錄制聲音
1、教師:上課前大家都做了調查,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有哪些東西能把我們的聲音錄下來?什么時候需要把聲音錄下來呢?
2、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現在科技非常的發達,有許多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把聲音錄下來,像錄音機、復讀機、手機、攝像機、錄音筆、MP3、MP4等等,它們的作用非常大,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許多的方便。
三、 教師示范講解:怎樣將聲音錄下來
1、教師示范將聲音用錄音機錄制下來的方法,教師操作錄音機,請一名幼兒配合錄音。
①先裝進磁帶。
②按下錄音鍵。
③錄制結束按停止鍵。
④播放剛才的錄音。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錄音機的操作方法。
教師分別出示錄音機按鍵的圖標,請幼兒根據圖標進行操作,并對操作結果進行表述。
①停止、開倉鍵 ②快進、快退鍵 ③開始鍵 ④暫停鍵
3、請小朋友看一下,還有哪個鍵我們沒有用到它?(錄音鍵)
教師:這個鍵是錄音鍵,它不能單獨使用,要和開始鍵同時按下,這兩個鍵同時按下之后,就能把我們的聲音錄到磁帶上。
4、請小朋友在老師的協助下,自行更換上空白帶進行錄音。
四、了解其他數碼電子產品的錄音方法
1、請幼兒自由選擇錄音工具進行錄音,并進行簡單記錄(是否成功、操作步驟)。
2、教師:你們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了嗎?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樣操作的?
3、請幾名操作成功幼兒進行展示操作過程。
4、請幼兒再次進行嘗試錄音,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錄音的正確方法,提醒幼兒不要太嘈雜。
5、播放幼兒的錄音,加深對各種錄音工具的了解。
五、活動結束、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錄制各種聲音參加“聲音博覽會”。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篇2
幼兒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
科學的需要。因此,及時并適當的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引
導他們積累科學經驗,指導其學會一定的科學方法,將使幼兒的科學素質得到早期培養,
有益于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活動設計意在讓幼兒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體的彈
性;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彈性的用途,并會運用所獲得的科學經驗進行發明創造,培養
創新意識,達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動目的:
1、愿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新。
2、在探索、發明、制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活動準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
個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現它們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回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啟發幼兒發現“物體有彈性”的秘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現,了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征。
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
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并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游戲:找一找,想一想。(聯系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里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么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明一件有彈性
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準備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說說。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篇3
活動目標:1、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征——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讓幼兒了解正確安裝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步激發幼兒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展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的電動玩具一個,電池若干,安裝電路圖一張。
活動過程:一、導入
師:哇!教師里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今天來開個玩具運動會吧。
老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好嗎?
二、操作探索
師:玩具動起來了沒有?(幼:動起來了,你是怎么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舉手回答怎么讓玩具動起來的)
師:剛剛小朋友說把電源開關打開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可是有的小朋友的打開來了
開關玩具還是沒有動起來?是怎么回事呢?
師:小朋友找找原因看是怎么回事?或那個小朋友幫助它讓玩具動起來。(解決問題、找原因,幼兒自己玩玩具發起問題原因)
幼:是因為玩具里面的電池沒用了。
師:哦!原來里面的電池壞了,那小朋友都打開小面“肚子”看看是不是都裝有
師:哦!原來是因為有了什么才使玩具動起來的?
幼:因為玩具里面裝了電池。
(1) 拆電動玩具
師:老師請小朋友把玩具里面的電池拆開看看里面有幾節電池好嗎?
幼:兩節 三節,有的有,有的沒有
得出結論:原來是要把玩具里面的電池上滿了再打開開關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
師:那有的小朋友的少了電池怎么辦?
幼:在裝上電池,那我們來試試看是不是裝上電池就會讓玩具動起來呢?
師:我上了電池可玩具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呢?
幼:因為電池壞了,電池沒用或沒有裝好等
師: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檢查到底怎么回事?(幼兒舉手回答)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表述出來)
三、認識電池有正負極,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幫老師檢查了電池,小朋友有沒發現電池有什么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幼:有一邊是平的,一邊突出來了一點。
師:對了,回答得真好!小朋友都看到了電池的兩端是不是一樣的啊?(幼:不是)
師:教師出示“+”“一”符號請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是什么符號嗎?請小朋友回答?
幼:可能會說是加號和減號。
師:回答得對嗎?現在老師老告訴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什么?一個叫正極一個叫負極.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我們要把突出來的這邊對著鐵皮這邊,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這邊。
師:出示安裝電路圖一張。小朋友看圖上畫有什么?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電池要怎么樣裝上去呢?請小朋友上臺演示。他裝得對嗎?
幼:對或不對(幼兒舉手回答對或不對原因)
師:哦!原來裝電池也是有規律的,我們要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把突出來的嘴巴這邊對著另一邊這樣裝才是正確的。現在你們知道怎么裝了嗎?學會了沒有?
幼:學會了(有個別小朋友還沒學會,請那個會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好嗎?)
師:那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拆開的電池上回去好嗎?看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哦!
師:今天的玩具運動會真熱鬧,小朋友我們趕快拿好我們的玩具出去比賽嘍!
活動延伸:
(1 )在班里設立“電池回收箱”鼓勵幼兒從收集廢舊電池開始,爭做“環保小衛士”
(2 )在操作區提供電池,各種電動玩具,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3)教育幼兒要愛惜玩具。 愛惜電池不要讓電池沾水,受潮等。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篇4
星期四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第三屆語言藝術節——朗讀比賽。我們班獲得了朗讀大賽的一等獎。
我們得了第一名同學們都很高興,以為竇老師肯定會表揚我們。但是竇老師卻在我們回到課室后,“潑”了我們“冷水”。她說:“其實我們班拿一等獎幾率不高,要不是我們的表演在第四個節目,恐怕這一等獎早已被在后面表演的五﹝1﹞班拿去了……現在學校里的所有的班級都在向我們看齊。我們作為這個學校最大的年級,而又是唯一的六年級,更應該向前走,不應該為這些小小的獎項而停止不前。”竇老師接著說:“在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比我們班落后的班級,也有許許多多的比我們好的班級。不管是落后的班級還是比我們班好的班級,他們都會永遠先前走。而我們班也要向前走,不是趕超別的班,就是落后于別的班……就像五﹝1﹞班一樣,以前他們默默無名,現在他們進步了,在學校也有點名氣。憑什么?就憑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拼搏……”竇老師的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使我們沉思起來。
我們班就像一步機器,必須大家互相配合,機器才能運作。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肯定會有成功,但是不能驕傲。碰到困難與挫折,不要泄氣,要勇于去挑戰,才能前進。
成功是駕奔馳向前的馬車,如果沒有了勤奮精神馬車就會停滯不前;如果沒有了無畏的勇往真前,馬車就會被路途中的坎坷被阻滯。
古往今來,每位成功者的奮斗歷程都無一例外的向我們印證了這一成功的真諦。
是不是努力就能成功,是的話,我將努力不懈,努力!努力!努力!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篇5
這篇課文的一個核心或是主要內容就是對于“愛”這個字含義的認識和理解。“愛”是一個抽象詞語,對于一個聾、啞盲人而言,理解十分困難。當海倫第一次問“愛是什么?”老師讓海倫感到心臟跳動,讓她感受愛的存在,讓海倫知道“愛”是發自心靈的情感。盡管這次解釋并沒有讓海倫完全明白,但實際上已讓海倫有了感悟。接著當海倫問“愛是花香,是太陽時”,她已經意識到愛不僅存在,而且能給人帶來愉悅美好的感覺。而沙莉文老師則引導海倫從觸摸的東西中獲得思維的提升,領悟抽象概念,于是她用生動的話語來解釋愛:“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師回答她說:“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
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會是多么高興呀!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老師將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形象,深刻的內涵又與孩子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循循善誘,不愧為杰出的教育家。通過對愛的探索,進一步打開海倫的思維,智慧和心靈世界,讓海倫剎那間,明白了愛的含義,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靈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