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精選5篇)
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 篇1
本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采用預習、自學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生生互助的學習交流。此環節重在通過思維交流、朗讀交流,啟發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和動作詞語及恰當的修辭方法描述得真實具體,這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并注意引導學生旨在意會,能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預習自學、小組交流掃清了字詞障礙,課堂上學生自己擬訂自學提綱,然后自學、交流,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傾聽者,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湊,教學重難點突出,在學習中能作些許指導,通過學生預習自學、小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動,并注意知識的積累,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
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學生又補充了松鼠的課外資料,這樣進行知識的前后比較與銜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跳出文本,放開視野,進行適當的學法與寫作的指導,進行仿寫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 篇2
1、導言:上學期我們學了《松鼠》一課,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跑進我們家的松鼠》這篇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描寫的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4、再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結合學生的自讀,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其中的哪件事?并結合相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5、再讀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與上一篇區別開。同時研究文中的側面描寫,即爸爸說的話和作者的議論。
6、最后想像松鼠跑到你家里你會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 篇3
因為要上一節校級展示課,我翻了一下課本,最后決定上《跑進家來的松鼠》。選擇這一課,一是因為很親切,從來就比較喜歡小動物,覺得可愛,我想孩子們也會和我有同感;二是如今有許多傷害、虐待小動物的事件經常發生,我想為孩子,為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做點什么。上好課,依然思潮起伏,下面是我對這一課教后的一點想法。
一上課,我就通過課件給學生們上演了一場視覺盛宴,各種各樣的或可愛或有趣的小動物輪番出演,讓學生紛紛進入繽紛的動物世界,課堂上不時響起孩子們的 “嘖嘖”聲。這時,畫面停在了“松鼠”畫面上,我順時問學生:“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有關松鼠的文章,你還有印象嗎?”孩子們稍作思考,馬上小手如林,紛紛交流對此課的印象,有的說:“這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寫得很有趣。”有的說:“干脆就松鼠可愛與機警,溫順與聰明,我很喜歡。”……在交流中我發現孩子的記憶已全被喚醒,每個人都沉浸在對松鼠的討論中,言語之中已然流露出了對松鼠的喜愛。我抓住機會說:“同學們,假如這樣可愛的小松鼠一不小心跑進了你的家中,請你想象一下,你會怎么做呢?你會和松鼠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嗎?”哇!孩子們興奮了。
有的表示一定會善待這只可愛的小松鼠。有的表示要給松鼠安個家,有的說要給松鼠買吃的。有的說他肯定不會把松鼠捉住,一定和松鼠友好相處,等等,那份激動與喜悅已然不用說,單是那一段段真情的告白就感動了大家。教室里一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氛圍。我順勢夸張地說:“同學們,就有這么一位幸運的孩子,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突然跑進了他的家,后來發生了許多離奇的事,快,孩子們,我們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孩子們迅速的打開書,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甚至等不及等我說讀書要求。我索性也隨他們讀了起來。看著他們津津有味地讀書,心中好生得意,吊吊胃口,設設懸念,讀書的效果果真不一般啊
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 篇4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學知識課文,讀著本文,仿佛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在奶奶的懷里,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啟明星,那是勺子星……它們怎么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而且本文的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著童趣,顯著童真,又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于觀察,樂于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對著課件“明朗的夜空”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里找“星星”(生字),這樣,會感到教學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們也會感到學習是多么的輕松!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識字教學與閱讀結合,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因此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扎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采用多種閱讀的方法,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1、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里。”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么?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么?然后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
2、自讀、自悟、自得,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著奶奶的語氣笑著勸勸張衡。 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為星星是數不清的。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精美的課件,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真實的情境中,所以孩子們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課中,他們的精神是飽滿的,情感是愉悅的。他們跟著張衡,學著張衡,感悟著張衡,相信他們對于認真觀察,善于思考,一定會有更新的認識。正如課堂總結時那樣,也許,真有一個孩子因為認識了張衡,數了星星,學會了思考,研究,而成為一個天文學家呢!
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 篇5
語文教學的人文化可以更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學生、教師與文本真真切切的對話獲得將是無窮無盡的感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著情感的。
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創設放飛靈性翅膀的機會。如教完《落花生》一課,向學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蘋果”和“花生”兩方,展開三次辯論。第一次講自己的好處;第二次說對方的不足;第三次談當今社會為什么需要“蘋果”和“花生”這樣的人。此時,學生思維的火花遞發出來,他們紛紛說出許多精彩的辯詞。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個個小臉漲得通紅,辯論達到了高潮,呈現出一派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自由辯論的氣氛。最后,大家統一認識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對社會的作用。這樣的三次辯論,層層深入,啟發學生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人才,當今社會“蘋果”、“花生”兩種人都需要。教學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師在辯論中,已不僅僅再以“解惑”為己任,而是以指導、幫助、服務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人身份主動投入到辯論中去。
教師在新型的課堂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大閱讀策略,不斷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總之,教學內容只有被教師心靈化,然后才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