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精選9篇)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1
一、 從預習入手。
這篇小說很長,學生一看就產生了“眩暈”的感覺,很多學生對我說,劉老師,你知道嗎,這篇文章有42個自然段。很多學生還不知道,小說是不能以自然段劃分的,只能按章節理解。如這篇小說本身就已經被改動過了,文章的標題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在此,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自擬標題。用較快的速讀閱讀課文,了解內容,在學生閱讀每一部分時,我都會對閱讀時間做出要求和限制,促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只要學生能夠基本概括本部分的內容,語句通順即可,不必強求一致。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擬出一游泳本領高、二生夜校讀書、三掩護李大叔、四勇斗鬼子、五寧死不屈、六機智逃生;也有的同學用了課文中的語句做了小標題:一望著媽媽笑、二我們愛祖國、三把缸挪回原地、四什么也沒看見、五有志不在年高、六雨來沒有死。
二、 引導學生自主感悟,感受小英雄的偉大。這篇課文講述了雨來雖然頑皮,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果敢、堅強,機智的同敵人作斗爭。學生雖然掌握了基本內容,但對于每一個點是如何具體描述的,學生并不清楚,這是小說的特點,高潮部分是最吸引人的,我決定放手然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部分精讀。學生抓住雨來掩護李大叔一段,找到了“濺”這個字,從這個字中,學生體會到雨來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對雨來懷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三、 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講故事大賽。有利于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根據本組教學的內容的特點,我們組織了“心目中的小英雄”故事大賽。學生把搜集到的中外抗擊侵略者的故事先在小組內互相互評,再推薦展示,學生都對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而感嘆不已。
四、 推進運用。我為祖國做什么?讓學生進一步抒內心之所想。
在教學中有幾點也需要注意:
一、 不要講得太多。有時和學生聊的比較投入,圍繞一個話題會浪費時間。
二、 學生理解故事內容較真。說明這是個小說,小說的文章特點與紀實文學有著差異,故事來源與生活。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2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阻止學生講故事。“體會雨來機智、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時把這一問題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他上過夜校,受過愛國主義教育,也明白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那句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3
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抗日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寧死不屈、英勇抗爭的動人故事。
以前,學習《小英雄雨來》一課,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文章內容,給文章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孩子會復述故事就可以了;今天,學習這篇課文,我在孩子們把握課文內容、給文章每一部分加小標題基礎上,加強了重點語句的訓練,讀思結合,讀中感悟。為孩子走進課文,與課文人物心靈對話,感悟小英雄雨來的機智勇敢、舍己救人、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課堂上我與孩子們共同欣賞了老電影《小英雄雨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孩子們聚精會神,面部表情時而凝重,時而歡喜,和雨來同呼吸共命運。孩子情感得到升華,學習效果不錯。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4
這是一篇演講詞,語言豐富,感情充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本文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兩點:一、文本教學:從朗讀中體會情感,并訓練學生聽讀并篩選信息的能力。二、人文教學:在情境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真正的英雄的內涵。反思如下:
設計得當之處: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環節。讓學生對課文所反映的內容先有清晰的了解,緊接著是簡潔的背景介紹,不拖泥帶水。引入課題時,對文章的體裁,特點,做了明確的介紹,用以指導學生展開閱讀。
2、整體感知環節。聽讀,并有明確具體的聽讀要求。然后解決聽讀要求思考解決的問題,初步完成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重點閱讀第二部分,熟悉英雄,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位英雄的主要事跡,側重概括能力的訓練。
3、品讀交流解讀探究環節。此環節采用擇句賞析形式,從演講者對英雄的評價中感悟英雄人物的偉大崇高。當我們了解了真正的英雄后,我們自然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力的進一步突破重難點,達成了教學的情感目標。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5
恰當地運用了幻燈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讓學生注視英雄的照片,深情地讀出他們的名字,感受他們的非凡魅力。讓學生自主挑選印象最深的宇航員并說明挑選的理由時,善于從科里斯塔•麥考利芙身上抓住切入點,那就是活生生的平凡人就是真正的英雄,就此落實了另一個教學目標:把握內容,認識英雄,學習他們永不言退,百折不饒的探求精神。
我還有次進行了拓展延伸,向學生介紹了曹操煮酒論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也適時介紹了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史學觀,但課后南昌市初中語文教研員劉丹老師給了我中肯的意見:中西方的英雄觀是不一樣的,沒有必要跟初一的學生大談特論,這篇演講真切動人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身為美國總統的里根認為他們是英雄,這七名宇航員取得了顯赫的成就嗎?沒有,他們遭遇了失敗,而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為他們平凡,他們有事業心有高度的責任感有百折不饒的精神,這才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做一個有責任感有事業心百折不饒的平凡人。通過這堂課,聽了劉老師這一席話,我豁然開朗了,拓展延伸要做得恰到好處,否則就會顯得不倫不類。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6
1.本課選自七年級下冊,是美國總統羅納德 里根為以身殉職的七位宇航員所作的一篇悼詞,學生對文中蘊意深遠含義深刻語句的理解、品味、鑒賞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在課前與部分同學進行了“師生同備課”的活動。為配合課文的講解,學生搜集了有關“挑戰號”失事以及為探索太空而犧牲的航天英雄的相關信息素材。為進一步對課文的主題進行探究、拓展,又想到和學生共同搜集本次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故事,這樣就與文本中里根總統的演講主題密切聯系起來,升華了主題。
2.二期課改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一開始速讀完課文后就設計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對文本感點的討論以及讓學生對失去親人的家屬如何進行安慰和對文本中的英雄最想說的話進行豐富的想象。整個授課過程“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人文精神。
3.本文教學的目的實際是讓我們再次體會到了災難的無情和不可預測性,也讓我們看到了人們面對災難的勇敢和堅強!學生們也深有感觸,這些天每天我們都面對是中國的大地震的災難,我們已經學會了堅強,同時我們看到了面對災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向困難低頭,咬著牙,挺過去!里根總統的這篇演講稿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心理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讓美國人民看到了絕望中的希望!很多時候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我們也改變不了外因,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自我!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我們自己!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7
這是一篇表演式的課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每位同學都參加了表演,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先是初讀課文,引導發現課文特點;再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在這一方面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按老師指導的方法讀課文,想一想:什么是^,^們的生活、命運怎么樣?他們為什么起義?誰是^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讓同桌交流討論,然后,全班交流,教師相繼點撥。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斯巴達克與眾^^對面和起義部分。讀出^們對^主的控訴,讀出斯巴達克的英雄氣概。最后讓學生進行表演,表演時要教育他們要十分的投入。表演后相互評議。從而達到了教育目的。
有些同學理解的還不夠深入,如果讓他們多講多練,我想他們的理解更深一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給后進生鍛煉的機會。從各方面提高他們的能力。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8
注重了探究性閱讀,引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不只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 教育的價值并不是學到很多的知識 , 而是受到如何進行思考的訓練 ,而這是不可能從書本上學到的。用富有活力的表達和知識去喚醒樂趣是教師的至尊藝術。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 , 才能使學生的思考得到有效的訓練 , 才能喚醒學生學習的樂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去想。比如學生不很理解為什么稱宇航員的犧牲是“國家的損失”時,教師可以引導:宇航員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當的嗎?楊利偉飛天成功,僅是他個人的成功嗎? 當學生思路狹窄時 , 教師要啟發他們拓寬:麥考利芙進入太空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教師還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和自由。這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理解關鍵詞句的深刻含義時,我沒有單純停留在品析詞句上,而是適時引導,回到對本單元所寫到的英雄人物的事跡評說上,深入挖掘他們行為背后的巨大現實意義,唱響了一曲不單單是贊頌美國英雄的頌歌。
設計不足之處:
聽了專家的講述,我覺得設計的最大不足在于,仍然沒有打破傳統的設計框架,為追求教學環節的完整性,設計內容仍顯繁雜。比如拓展環節,完全就可以融在上一個環節里。緊扣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找中心句,抓主要內容,占用課堂的大量時間。教學設計的內容顯得不夠充實,基本忽視了預設的內容和教師的具體引導。教師知識不夠淵博 , 經驗不豐富 , 教師跟學生在一起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 知識掌握欠缺 。因為學生面對面直接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 , 耳濡目染 , 知識豐富能使學生的思維方法得到充分的訓練 ,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教師不僅要以知識魅力吸引學生, 而且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具有權威、表率、榜樣作用才成。
《小英雄雨來》課后反思 篇9
教育的價值并不是學到很多的知識 , 而是受到如何進行思考的訓練 ,而這是不可能從書本上學到的。用富有活力的表達和知識去喚醒樂趣是教師的至尊藝術。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 , 才能使學生的思考得到有效的訓練 , 才能喚醒學生學習的樂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去想。比如學生不很理解為什么稱宇航員的犧牲是“國家的損失”時,教師可以引導:宇航員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當的嗎?楊利偉飛天成功,僅是他個人的成功嗎? 當學生思路狹窄時 , 教師要啟發他們拓寬:麥考利芙進入太空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教師還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和自由。這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理解關鍵詞句的深刻含義時,我沒有單純停留在品析詞句上,而是適時引導,回到對本單元所寫到的英雄人物的事跡評說上,深入挖掘他們行為背后的巨大現實意義,唱響了一曲不單單是贊頌美國英雄的頌歌。
課前自主學習引導完成的扎實、有效。我帶的兩個班的學生有非常突出的特點:喜歡在特殊的場合展現自己。這是整個年級公認的。于是布置新課預習時,我告訴他們要充分準備,很多老師要來聽課的,同時校訊通電告家長,作業要指導學生上網完成。因而學生課下學習準備的時間遠遠超過課堂上的時間。可以說關于航天知識和人類探索太空的偉大歷程,學生的了解超過了對課文本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