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課后反思(精選3篇)
峨眉山月歌課后反思 篇1
一、讀詩
出示古詩后,請學生自己讀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都讀得很有自信,有好幾位同學在朗讀時還能注意詩句中的停頓,讀得很有節奏感。
二、會意
理解古詩時,我采用了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詩句中的意思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時,邊看圖邊討論,先攻破字詞的意思,再把整句詩連起來解釋,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失為在古詩教學中的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容易掌握字詞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如“半輪”一詞的解釋,學生是根據“一輪明月”遷移而來,其余的字詞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在學完這首詩后,我問學生:“讀完這首詩,發現詩中描述的地名比較多,你能從中找出來嗎?”學生馬上低頭仔細尋找,并在書上圈劃,找到了這樣五處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很顯然,這也是這首詩中的一個亮點,詩人頻繁使用了五處地名,我們讀來卻不覺羅嗦重復,這就是“詩仙”的魅力。
峨眉山月歌課后反思 篇2
這首詩是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乍離鄉土”時所作,難免會流露出對友人、對親人的留戀之情,學生對于這樣的情感體驗甚少,只是從“思君”這個詞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為了能讓學生的知識底蘊更足一些,所以我補充了有關描寫思念朋友的詩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孟浩然)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峨眉山月歌課后反思 篇3
靜靜地望著窗外,晝夜交替,日轉星移。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一眨眼,又是嶄新的一天。別過驕陽,我們送走了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滿載希望的描繪出初中生活的新篇章;擁抱白雪,輕松的寒假讓我們對初中第一學期戀戀不舍的揮手告別。在這過去的日子里,我們從一個幼稚無知的小學生,轉變成一個成熟懂事的中學生。而這一個美麗蛻變的過程,就是剛剛離開我們不久的初中第一個學期。在這期間,我們收獲頗多,然而也就是在這收獲的同時,我們也在不經意間失去了些什么,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啊!
得到——在這一學期里,我們得到了太多太多,新的豐富的知識,新的友誼,新的環境等等,當然,這都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報答,學會了幫助,學會了愛……記得有一回,我的腿出了點毛病,加上最近有一點感冒,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活像一個弱不禁風的小老頭。就在這天晚上,我的腿突然更難受了,走起路來疼得更厲害了,以至于回寢室這樣常人只需要10分鐘的事情我卻整整多了一倍。一路上,雖然雨點不斷地輕輕拍打著我,但是一路上一些好心人的幫助,讓我在這個細雨飄渺的夜晚,心里竟然萌生出一份濃濃的暖意,那么的溫暖,那么的貼心……
就帶著這種心情,我如同一只蝸牛般一步一步硬生生地“挪”回了寢室;氐搅藢嬍,大家早已到齊開始熱熱鬧鬧地聊起今天的所見所聞來。只有我我一個人小心翼翼準備爬上床睡覺,但卻又無能為力——我睡在上鋪,要想上床去,必須得爬樓梯,而憑我現在的腿,連第一個臺階都成了一個難題,更別說后面的了。就在我正為此事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時,一旁的聊天聲突然嘎然而止了,他們都一個個來到我身邊,幫我想辦法。就在大家冥思苦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時,一個個子不高的同學突然有了一個“錦囊妙計”。他慢慢地蹲下身去,讓我踩在他的身上上去,也是現實所迫,我也只能采取這個看似可行的辦法了。于是,我輕輕地,慢慢地將左腳抬起,緩緩地踩在他看似瘦弱卻十分強壯的肩膀上,借助他的力量,我終于一步一步的爬上了床。就在我成功“登頂”之后,大家一個個都將嘴角隱約地上揚,笑了。那一刻,那一張張純真樸實的笑臉,讓我懂得了一樣曾經無法理解的道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失去——都說初中生活的第一個月是最痛苦的,我看這一點兒也沒有說錯。僅僅在開學后的第一個星期里,我就充滿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迷茫。在失去了父母的幫助下,我竟變得對生活如此的無知。那一個星期里,我常常是餓著肚子,伸著懶腰上課,衣服總能聞出臭味,從那時起,我才發現自己原來口口聲聲的“獨立”到底是有多難。
最痛苦的便是那一回,前一天晚上我在熄燈后仍然喋喋不休,導致第二天“賴床”,間接性的又導致了吃不到早飯,寢室內務受批評。上午四節課全部都是肚子“咕咕”叫,迷迷糊糊的聽課。到了中午,立馬飛奔到食堂,以百萬富翁的身份自居——亂吃亂喝,到處“請客”——這回總算是吃飽了。下午精神百倍的上完課以后,又繼續以劉翔奪冠的速度飛到食堂,不過這回不同的是——我已經到了刷卡上線,不能在刷了。于是我又餓著肚子去上晚自習,因為晚飯沒吃,寫作業自然就沒有了“動力”,于是本該一個晚自習搞定的作業我兩個晚自習也沒能昨完。到了晚上回寢,其他同學都興沖沖的去吃“宵夜”,而我只能餓著肚子躺在床上流口水,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啊。也就是在這一天的“悲慘”生活中,我認識到了我在沒有學會獨立的情況下失去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父母的依靠。
在初中第一個學期這漫長帶著艱難卻又十分快樂的矛盾的日子里,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成為中學生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就是在這得與失縱橫交錯的日子里,我們聽到父母最多的話就是:“孩子,你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