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好課堂反思(精選3篇)
第一次真好課堂反思 篇1
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安排在七年級語文(上)的第二單元,這個單元安排的都是和人生有關的課程,單元側重于寫對人生的理解和選擇,內容都是比較嚴肅而深刻的,理性的成分相對比較多。
對于和生命、人生相關的內容,往往需要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生活體悟進行理性的思索,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在本單元中,周素珊的《第一次真 好》主要寫的是人生的體驗,內容比較貼近生活,所以相對《理想》和《行道樹》來說學生理解上還是比較方便的。教學中從學生生活的第一次入手來請學生談自己 的感受,再結合課文對文中的第一次進行分析整理,學生多能找到內容進行概括并能對作者的體驗和感受談自己的看法。對于文中的中心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 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學生都能結合文本內容和和自己的人生經歷發表自己的見解。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點播的作用,學生反應較熱烈。
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最花心思的是如何利用好這篇小短文進行寫作的指導。在人教版新課程的課文安排中,很注重培養學生知識的自我探索,對自然、社會、人生 的思索,但是知識的系統性相對原有的老教材有所欠缺,尤其是作文教學也缺乏完善的體系。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內容較貼近生活,內涵豐富但不是很深刻。文 章在材料的詳略安排很清晰,是訓練學生注意記敘文材料根據中心詳略安排的很好的例文。所以教學中我以此文為例文,抓住材料的詳略安排和文章中心的關系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和訓練。
第一次真好課堂反思 篇2
從教九年,自認為教學日臻成熟,本次小循環聽課,在教務處副主任顧小華和三位學科組長的幫助下,發現還存在很多細節上的問題,知道原來自己一心想要的成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就在課堂上的點點滴滴之中,而我卻往往忽略了這些太小的細節。這次跟蹤聽課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細節決定成敗。
在二次備課的過程中,顧姐告訴我不僅導入要創設情境,練習也要有情境。劉君老師也對課文的講解提出了如何指導朗讀的建議。劉青云老師針對本課識字方法過于單一這一問題,逐字逐句地進行講解。按照各位聽課老師的建議,我重新修改了教案和課件,但總覺得心理沒底,在第二環循環聽課前,自己又去了一年一班試講了一次,趙妍老師又幫助我梳理流程,修改了一些細節,讓我充滿了信心準備迎接周三的聽課。周三這節課得到了領導和大家的認可,課后靜下心來,細細反思,覺得本次聽課收獲頗豐:
創設情境環節,在顧主任建議下,我把原來的謎語導入變為出示兩幅圖片(太陽和粉刷匠),然后質疑,有人說太陽是粉刷匠,您們相信嗎?有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在興趣中,本課教學就有了良好的開端。當學生把字詞進行了初步了解后,在劉君老師的建議下,我把原來逐句講解改為結合課前對題目的問題,教師提出:太陽是粉刷匠嗎?它都粉刷了什么?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用筆圈一圈、畫一畫,學生們能夠準確地找到,在太陽的粉刷下,大海、沙灘、白云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而且結合自己的理解,找到了體現變化的詞語:碧藍碧藍、金黃金黃等。接著出示大海、沙灘、白云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圖片的美,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讀課文。然后啟發學生們展開思維的翅膀,說一說太陽還能粉刷什么?學生們在前面的理解基礎上,能夠試著仿說。這樣,把對課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工具性。教師適時引導,太陽粉刷的作品還有很多,這些內容都藏在第二自然段最后的六個小點中,這六個小點叫省略號。讓學生初步了解省略號。
第一次真好課堂反思 篇3
教學《從軍行》時,學生反復讀了許多遍后,學生還是不會背誦。其中第一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學生也不容易全面理解。怎樣突破這兩個難點呢?
“青海長云暗雪山”這一句的理解,我想利用多媒體素材,讓學生看一些古人戰斗的場面,再加上老師栩栩如生的講述,學生也會很容易理解。可是怎樣讓學生更快地記住它呢?
那一天上網時,無意中搜索到許多首古詩都已被譜上曲子,成為動聽的歌曲。于是,眼前豁然一亮。古人有吟詩、誦詩的習慣,我們何不在課堂上來一個唱古詩呢?不管怎樣,試試也無妨。于是,把《從軍行》這首歌曲下載下來。課堂上,我在講解完這首詩的意思后,把這首歌曲播放出來,學生很快被那動聽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吸引住了。女高音那恢弘的氣勢,那荒漠古戰場的宏大的場景,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古代,仿佛親眼目睹了激烈的戰斗場面。聽著聽著,孩子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輕輕地哼起來。我就鼓勵他們大聲地唱出來。跟了幾遍后,孩子們大都會唱,歌會唱了,歌詞記住了,背誦這首古詩也就不難了。
后來,我在其它詩句的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效果不錯?磥,古詩是可以唱出來的。